当前位置: 首页 > 代表风采

燃起乡村振兴的“星星之火” ——记如东县大豫镇人大代表桑新华

来源:南通人大  发布时间: 2021-08-09  字体:[ ]

桑新华,大豫镇人大代表,现任周墩村党支部书记。2013年7月1日,桑新华从大豫镇南坎社区调任至周墩村,从社区主任变成了村里的“一把手”书记,桑新华却高兴不起来。周墩村负债40万元,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没有经营收入和集体资产,村里大部分村组都是泥巴路,村民生活水平低,人居环境差,还缺乏精神文化生活。到村之后,桑新华带领着村里的党员干部积极推动项目建设,热心帮扶困难群众,培育富民增收动能。8年来,他不仅不收劲,反而让乡村振兴的“星星之火”越点越亮、越烧越旺,燃起燎原之势。

微信截图_20210809094231.png

敢担当,点亮服务大局之火

5月18日上午,洋口港区至吕四港区铁路联络线——洋吕铁路正式开工,年初开始的拆迁工作涉及周墩村的20户村民。

拆迁历来是老大难问题,村庄拆迁更是难上加难。桑新华带领村“两委”班子每天起早摸黑,村民大多早出晚归,他们就专挑早晚出门,抢在村民出门前和回家后做政策宣传解释工作。“我是群众选出来的人大代表,他们信任我,我肯定会一把尺子量到底,不让老实人吃亏,更不让无理取闹者占便宜”是周墩村在拆迁过程中牢牢把握的“生命线”,20户拆迁户中,村民龚伟星和其岳父岳母就占了其中两户,消除了对拆迁工作的疑虑,龚伟星带头第一个签约,入户动员、政策讲解赢得了民心,取得了支持。

周墩村的拆迁工作也偶尔受阻。村民曹能的女儿、女婿在上海做生意,由于对拆迁标准不满,两个月内,村干部和拆迁公司多次上门协调都以无效告终,“说不上话、说不进话”让村干部一度犯难。举步维艰之时,桑新华主动联系了曹能的女婿,希望他利用端午节假期回村协商。“现在的政策很透明,不会让任何一个人吃亏,也不会让任何一个人沾光,我们接受合理的要求,能争取的村里都会争取,政策不允许的谁也没办法。”短短三天假期,桑新华在曹能家待了整整两天两夜,从白天一直劝说动员到深夜,直到女婿松口,曹能在拆迁协议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桑新华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村里。

全部签约后,周墩村目前已经拆除11户,并在村里统一建设村民集聚点。两个月的征拆工作,桑新华瘦了整整五斤,但他毫无怨言:“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我们对群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工作就可以顺利进行。”

微信截图_20210809094241.png

促发展,点亮富民增收之火

“6年前,我从村里流转了600亩土地,现在家庭农场越做越大,加上邻村流转的土地,一共近2000亩,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位于周墩村的焱丰家庭农场主要从事西兰花、水稻、西瓜等粮食、果蔬种植,地里一年四季都是一片生机勃勃,但农场主徐卫华的种植之路却不是一帆风顺。

3年前,徐卫华流转的地里养殖了130亩南美白对虾,2018年开始,他响应上级号召,拆除了南美白对虾养殖的一切设施,平整土地后,徐卫华却为地里种什么犯了愁。大豫镇地处我县东部濒海地区,土地盐碱含量重,砂质土壤保水性能差,过去,这里的农民以种植西兰花、青玉米、青蚕豆、秋豌豆等经济作物为主,很少种植水稻。如何打破土壤条件的限制?

2018年,投入1800万元的周墩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开始建设,修路、填沟、平塘、造桥、建泵站……政府资金的投入加快了水利灌溉系统的完善,实现了对盐碱土地的平整和改良,使砂质土壤在克服保水性能不足的同时,放大自身超强的透气性能,带动当地土地地力不断提升。“路桥通了,基础设施升级了,地里种什么也有了想法。”两年前,拆掉养虾大棚的土地被徐卫华改种了水稻,在他看来,西兰花等本地常见的经济作物高产但不稳产,相比之下,粮食具有明显的稳产特征,经济作物和传统作物兼而有之,收入更加稳定。

一方面,种粮大户渴望学习新技术、掌握新知识,另一方面,亩产效益好了,村民的流转费用也有了保障。“他们想听什么、想学什么、需要什么,满足他们的合理诉求是我的职责所在。”在桑新华的及时对接、联系和反馈下,请来的师傅带着种粮大户们探索引进有机肥种植和土壤改良技术,大幅提高了水稻产量,亩产超过1800斤,村民们的土地流转费用也跟着水涨船高。

目前,周墩村共有4个家庭农场,6个种粮大户,土地流转面积达到70%,总面积超过4000亩。不少农民把土地流转之后,或是外出打工实现就业转移,或是华丽转身成为农场工人,收入能够翻上一番。

微信截图_20210809094250.png

暖民心,点亮解难纾困之火

“ 最先听到的是风声,很大的风,伴着冰雹砸下来。”回忆起4月30日那天晚上的情形,桑新华仍然记得每一个细节。

晚上8点过后不久,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瞬间袭击我县大部分地区,其中大豫镇首当其冲,陆上最大风力达到12级。桑新华一边忙着关窗,一边和妻子念叨:“风这么大,不知道村里那几户贫困户的房子怎么样了。”8点40分,桑新华再也等不及了,披上雨衣从家往村里赶,一路上看到不少大树和电线杆被吹倒,成片的果蔬大棚被吹垮,他心里的担忧更重了。

赶到贫困户周文强家时,房屋四周满是从屋顶掉落的瓦片,羊舍的彩钢皮也被大风吹得七零八落。让桑新华庆幸的是,周文强养的20多只羊完好无损:“这些羊是他一年的经济来源,可不能有事。”周文强虽然早年当过兵,但退伍后既不成家、也不立业,靠吃低保过日子。桑新华不仅掏钱给他的两间小房子换了门窗,还给他送来3只母羊,羊生病了帮忙请兽医,要过年了找来经纪人给说个好价钱。短短3年,周文强靠着双手顺利脱贫,年均收入超过了2.3万元,但桑新华还是放心不下,照样每年给他送母羊。

离得不远的桑胜华腿有残疾,妻子、女儿都患有精神疾病,桑胜华靠着家门口的空池塘和村里送来的扣蟹苗,养殖螃蟹养活一家三口,如今养殖面积扩大到6亩,每年收入超过3万元,成功越过了贫困线。担心蟹苗的损失,桑新华又小跑着去看看情况,村干部们常说:“他就是谁都放心不下。”

狂风过境后的村庄恢复平静,桑新华却停不下来,忙碌着帮村民清理屋顶碎裂的瓦片,口袋里的电话响个不停,指挥大家统计损失情况,恢复道路和配网线路送电。凌晨3点,路通了、电来了,桑新华松了口气,回到家来不及睡上几个小时,7点又到赶村里汇总损失的房屋数量,甚至自掏腰包,花了近1万元帮受灾的贫困户修缮房屋。

桑新华的“星星之火”烧旺了周墩村,如今的周墩村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村民幸福感越来越强。在这个“离家远,人生地不熟的贫困村”,桑新华一干就是8年,他说:“这么多年,吃过苦,受过累,但是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和支持,再难的关都能闯过去。”

Copyright 2008 Nantong Municipal People's Congress Standing Committee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1026839号-1
您是第 796869位访客
南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技术支持:南通市政府信息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