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日报展示2024年人大工作亮点(四)
(南通日报截图↑)
《以制度创新谋求司法监督新突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人大监督制度建设作出新部署,提出要“健全人大对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监督制度,完善监督法及其实施机制”。人大司法监督同时覆盖行政、监察、审判、检察四类机关。近年来,南通市人大常委会立足人大监督职能,紧盯司法工作重点、难点,着力抓好司法监督制度的创制、集成与落实,实现了正确监督、依法监督、有效监督的有机统一,形成了助推司法高质量发展的南通特色。
建立人大监督司法工作制度
为全面加强和规范司法监督提供支撑
“司法工作是保护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是有别于行政工作、自成系统的专业领域。对其进行监督,具体范围如何界定、重点内容怎么把握、具体方式如何明确,都是增强监督质效不可回避的问题,必须予以细化明确。”南通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庄中秋说。
2022年3月,经反复研究讨论,南通市人大常委会在江苏省设区市中率先出台《监督司法工作办法》,对司法监督的原则、范围、对象、内容尤其是具体方式和重点事项作了细化明确。
“这样创新不仅能直接了解检察机关的监督质效,也能同步掌握其他司法机关的工作情况,便于精准监督,可谓一举两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葛玉琴对此深有感触。
现在,在市人大常委会视察调研中,同步抽查卷宗、调看庭审视频,并把立案后撤案、不捕不诉、被撤销判决或改判案件作为监督重点,已成为工作常态。“办法作了明确规定,我们做起来有依据有底气,司法机关也易于接受,开展工作更加顺畅,更重要的是人大的司法监督长出了牙齿,加大了咬合力。”市人大监察司法工委主任陈坚说。
鉴于制度实施的良好效果,南通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上下联动,及时推动下辖所有县(市、区)人大制定专门办法,全市域增强了司法监督的规范性和实效性。
建立法官检察官履职评议制度
实现对事监督与对人监督有效结合
“个别案件的案卷材料缺失、告知义务未履行、证据完整度不足。”这些是市人大常委会聘请专家在法官检察官履职评议案件抽查表上留下的评价。自2022年4月南通市人大常委会出台《法官检察官履职评议办法》以来,共对被评议对象办理的132份案卷进行了评查。
“双随机”是办法的另一亮点,即随机抽取被评议人员、随机抽取被评议人员的办案卷宗。这就意味着每个员额法官检察官以及所办的每个案件都可能被抽到。已在监察司法工委工作了25年的三级调研员季汉清对此深有体会,“这与由两院提供被评议人员和案件卷宗比,效果完全不一样,每个法官检察官无形当中都有了压力,监督的效果大为增强”。
为了让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进行满意度测评前有更直观的了解,在提供个人履职报告和考察报告的基础上,增加了履职业绩表,内容包括获评的典型案例、荣誉、调研成果等。现在被评议人员有的填得满满当当甚至要附页,有的空空落落,相互间比较一目了然。被评议人员感觉触动很大。
“履职评议对每个人的画像都非常准,既充分肯定成绩,又实事求是指出问题,下一步建议很有针对性。今后将主动接受监督,紧紧依靠监督,加强和改进工作。”2024年度被评议对象、市检察院党组成员、检委会专职委员陈新建这样说。
建立人大与政法委、
检察院监督贯通协调制度
增强监督叠加效应
2023年4月,市人大监察司法工委在市法院开展个别访谈时了解到,法院民事案件涉嫌犯罪裁驳案件移送公安不够顺畅。工委负责同志敏锐意识到,此类案件如果移送和办理出现问题,会导致司法程序空转、当事人权益落空。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与市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贯通协调机制的意见,市人大常委会专门发函,要求市检察院开展专项监督,并出具监督报告,之后又专门听取法院和公安部门落实情况报告。市公安局迅速研究拿出扎口受理、规范流程、内部监督、化解积案等举措。市中级人民法院专门制定下发意见,建立前置审查、规范材料、归口移送、统一编号存档等“十个一”机制。“2023年8月江苏省高院印发通知,要求对2018年以来的该类案件进行清理并建立制度。而市人大的监督早在4月份就已经启动,我们提前摸清了情况,率先出台了举措,省高院给予高度肯定,我们要感谢市人大。”市中院分管副院长刘碧波介绍说。
人大常委会司法监督、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虽定位不同,但目标同向、内容相近,三者联动、协同发力,叠加效应愈发明显。继2023年3月在全省率先与市检察院建立监督衔接机制之后,2024年3月又率先建立与政法委执法监督的联动衔接机制,在信息共享、工作互动、协同监督等方面细化具体举措。比如,为促进醉酒危险驾驶新刑事政策实施后的平稳过渡,联合开展危驾行刑衔接专项监督,推进公安部门和检察机关完善办案机制,促进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联合开展特殊群体犯罪治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等重点检察建议跟踪督办,助力检察监督取得更好效果。
监督贯通联动得到多个层面肯定,南通市委将其纳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项目、列入政法队伍作风建设十大举措。
建立司法监督数据平台管理制度
以数字化赋能司法监督
当今时代是数据时代,人大司法监督离不开数据,也必须让数据多说话、向数据要效能。南通市人大常委会于2023年4月在全省率先建成并运行司法监督数据平台,该平台数据覆盖市县两级司法机关、覆盖市级两院各内设部门、覆盖各季度主要业务数据,由司法机关定期上报,后台自动进行各种对比分析,目前平台已汇集自2021年以来公检法司主要业务数据17类15760余条,逐步形成司法监督数据池,为人大开展动态监督、精准监督提供了有力支撑。
除定期对数据进行分析研判外,在开展视察调研、审议两院报告、评议法官检察官履职等工作时,监察司法工委的必修课就是调取数据、分析数据、用数据来验证比对,数据平台的自主性、即时性、准确性、全面性立马显现。今年在听取和审议全市检察机关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时,全面调取3年来的办案数据,整体办案态势、基层院工作孰优孰劣一目了然。对“两官”进行评议时也同样如此。在对市中级人民法院某领导进行履职评议时,调取其分管部门3年来办案数据,既纵向比又与其他庭室做横向比,全面分析办案质效。省人大监察司法委主任委员朱光远调研认为,“平台能及时、全面、准确地反映司法办案质效,丰富了人大司法监督方式,也符合人大司法监督的定位和特点,值得推广”。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制度的活力在于与时俱进。南通市人大常委会将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契机,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坚定制度自信,推进制度创新,狠抓制度落实,强化制度保障,持续提升人大司法监督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2024年10月发表于江苏人大发布)
《南通人大代表讲坛:展示舞台 交流平台 履职擂台》
全省五级人大代表“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南通市人大常委会对代表讲坛为什么办的认识、怎么办的思路更上一层楼。目前,在五级人代会闭会月份,南通人大代表讲坛每月举办一次,日期相对固定在每月第3个星期一上午;每次讲坛围绕一个主题,安排4名从事相关工作的代表作报告,一般是1名市级领导干部代表、1名专家代表、2名基层一线代表,实现了讲坛代表结构最优化、实际效果最大化,增强了全市五级人大代表“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促进了市县镇三级人大工作高水平开展和高质量发展。
展示学习实践成果的舞台
在去年12月1日的南通人大代表讲坛上,南通市人大代表、东部全球家具产业基地(海安)管理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传威,深情回顾了他10多年来受益于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和方针政策,一步步把产业基地从小做大的创业历程;生动分享了他积极参加“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建言和助力当地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履职故事。现场聆听的代表们神情专注、掌声如潮。
大家一致认为,这样的讲坛展示了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成果,是展现新时代人大代表风采的一座舞台,也是了解南通人大工作的一扇窗口。
今年初,南通市人大常委会总结去年7期讲坛经验,精心策划、制定计划,打造人大代表讲坛升级版,引领南通人大代表讲坛的举办从零散性转变为系统化、从随机性转变为常态化、从一般性转变为高标准。10多次采访讲坛的记者感慨道:“这样有做法、有体会、有思考、有故事的讲坛,代表们如果没有真正履职、用心履职,是讲不动人的;代表们讲得好的背后,实际上是平时学得更好、做得更好。”
相互学习交流取经的平台
7月15日,南通市人大代表、通州区开沙岛旅游度假区管理办公室主任、五接镇党委书记孙伟俊图文并茂地作了《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打造独具江岛魅力的“诗与远方”》报告。在如皋市分会场视频收看的长江镇代表们意犹未尽,他们拥有长青沙这个面积更大的江岛资源,特意委托如皋市人大常委会丁兴华主任向南通要去这个报告的文字稿和PDF,回去后继续学习;近期,还在酝酿一次人大代表前往开沙岛的现场参观活动,以实地的感性认识进一步深化学习。
像这样从一次讲坛、一场报告中受益匪浅的人大代表们已经不在少数,大家感到,南通人大代表讲坛办成了全市9400多名五级人大代表相互之间开展学习、进行交流的一个平台。
今年以来,围绕人才强市战略、新质生产力、法治建设、现代服务业、乡村振兴等内容,姜东等20多位来自多个领域的五级人大代表走上南通人大代表讲坛,紧跟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讲话指示要求,紧扣当次讲坛主题,紧贴履行代表职责实践,开门见山地报告、深入浅出地分享,既谈经验也谈思路,既说问题也说对策,既讲感受也讲思考,既有案例也有故事,内容务实有广度,观点厚实有深度,语言朴实接地气,让代表们深受启发。
激发履职担当动力的擂台
8月12日,来自乡村第一线、农业最前沿的孙春梅代表、陆丽君代表走上南通人大代表讲坛,成功地进行了精彩的报告。她们说,接到上南通人大代表讲坛作报告的任务后,既高兴又忐忑,高兴的是履行代表职责的工作受到了市、区、镇三级人大的认可,给予了这样宝贵的发声平台和机会,是光荣;忐忑的是作为长期从事实际工作的农村基层代表,自感履职成绩、理论修养还不够丰富,觉得代言的经验、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更多的代表也有这种矛盾心理,既期待有一次走上南通人大代表讲坛的机会,又担忧“做得不够多、未必讲得好”。光荣之感、期待之心激发了代表认真履职、担当作为的动力和积极性;紧张之心、惶恐之情催生了代表珍视政治身份、提升履职本领的活力和责任感。南通人大代表讲坛日渐成为鼓舞代表们更好履职尽责的一处“梦工场”、一座“加油站”。
“台上一刻钟,台下十年功。”南通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庄中秋同志表示:“人大代表讲坛不仅是广大代表展示风采的舞台、学习交流的平台,也是新老代表们的一个考场、一块试金石、一座比学赶帮超的擂台,考的是代表们的履职实绩、履职思路、履职能力,打的是代表们深学思想、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擂台赛,都是为了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篇章贡献更多人大智慧和力量。”
(2024年8月发表于江苏人大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