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 2010-08-26  字体:[ ]

     ——2010年7月22日在南通市

  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上

  市长 丁大卫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各位代表、各位同志:

        我代表市政府,就今年上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向大家作报告。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按照市委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紧扣“两个转型”大局,围绕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从早、从紧、从实做好各项工作,上半年全市经济社会总体呈现“增长较快、质量提升、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发展态势,“双过半”任务全面完成。下面,主要报告两个方面情况:

        第一个方面,上半年全市经济发展情况

        上半年,全市经济总体回升向好,高开趋稳,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主要指标增幅实现“两个超”(超去年、超计划)。上半年,全市预计实现GDP165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4%,增幅高于去年同期0.5个百分点、年度目标1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367.62亿元,增长68.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26.56亿元,增长35.6%,增幅高于去年同期22.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2个百分点;全部工业应税销售1861.79亿元,增长31.8%,增幅高于去年同期38.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911.21亿元,增长2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4.11亿元,增长18.5%;外贸进出口总额95.62亿美元,增长36.9%。夏粮连续三年丰收,总产113.38万吨,增长1.5%;亩产322.5公斤,增长1.8%。主要污染物COD、SO2排放总量削减任务完成过半。二是结构优化实现“四个高”。上半年,全市装备制造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达到43.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达到31.4%);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预计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达到36%);高效农业面积新增38.42万亩(累计326.37万亩),累计占耕地比重47.5%、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三是效益增长实现“两个快”。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幅快于利税增幅4.5个百分点,利税增幅快于销售增幅8个百分点。四是金融支撑实现“三个增”。6月末,全市各项贷款余额增长21.5%;存贷比同比增加3.2个百分点;工业贷款增量占全部贷款增量比重同比增加24.6个百分点。

       上半年经济工作重点报告三项内容:

       (一)关于经济转型升级。

       将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和决定我市未来发展的关键之举,大力度调整产业结构,全市产业正加快向创新型经济转型升级。

       1.新兴产业增势强劲。这一轮经济转型的核心是发展创新型经济,发展创新型经济的突破口是新兴产业。我们把培育新兴产业作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战略举措,加大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发展海洋工程及技术、新能源(含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及生物工程、节能环保、智能传感及装备等7个重点新兴产业。上半年,全市7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766.46亿元,增长30.7%,增幅高于规模以上工业7.1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发展主要体现为“五个一批”。一是形成了一批快速增长的新兴特色产业集群。上半年,全市海洋工程完工量159.5万综合吨,增长40.8%,按照目前态势,再经过几年努力,我市将形成千亿级的海工产业基地。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166.28亿元,增长21.5%,其中,风电并网发电装机容量61.2万千瓦,增长38%(今年底可望突破100万千瓦);光伏电池及组件产量219.6兆瓦,增长51.3%。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278.42亿元,增长37.3%。新医药产业实现产值57.2亿元,增长26.1%。节能环保、智能传感及装备产业实现产值189.31亿元,增长34.8%。二是培育了一批领军型骨干企业。上半年,全市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新兴产业企业7家,同比新增5家;规模以上新兴产业企业同比新增90家,总数突破1000家。三是开发了一批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的高端产品。海工产品涉及近海到深海的主要门类,品种及数量居国内领先地位,产量占全国海工市场份额的1/3;吸引中国江苏海工产业发展战略联盟落户。光伏产品已形成了从拉棒、切片到电池生产、组装、太阳能应用的完整产业链,上半年光伏电池及组件产量占全省的12.5%、全国的8.5%。复合绝缘子系列产品技术国际领先,产量全球最大,覆盖国内市场;复合输电塔填补国际空白,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全球市场需求份额达1000亿元)。核级海绵锆填补国内空白,项目投产后产量将占到全球的一半。四是集聚了一批带动力强的新兴产业项目。在建的超亿元项目87个,总投资444.5亿元,上半年已完成投资90.4亿元。五是打造了一批特色载体。采取一区多园等形式,积极培育新兴产业特色园,获批8个省级特色产业园、占全省的13%。

       新兴产业引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方向,发展新兴产业关键是聚焦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围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我们加大了“四个力度”:一是加大投入力度。全市预算安排科技支出5.92亿元,比上年净增8500万元,上半年,实际支出2.82亿元,并争取到上级补助资金0.89亿元。通过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24亿元,全年将带动60亿元(确保今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1.8%)。二是加大产学研金(融)合作力度。全年计划实施“产学研金”合作项目200个,上半年已实施112个。特别是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和科技与金融合作方面进行创新探索,目前全市已成立省海洋工程技术、省船舶及配套产业技术、集成电路封装3个创新联盟,正重点支持石油化工、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筹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在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内开展科技小额贷款公司试点,鼓励创业投资公司对科技型企业投资。上半年,新增65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年内所有销售超亿元的制造企业将全部建有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三是加大创新载体建设力度。南通南大材料工程研究院已经成立,中科院南通海洋研究所、河海大学南通海洋与近海工程研究院项目框架协议已签约,正加紧筹建;争取东大工业研究院尽快落户,中远船务海工研究院获省批准。上半年,全市新增孵化器5家,孵化面积47万m2。目前,孵化器总量达到50家,孵化面积186万m2,在孵企业1026家。一批高新园区发展势头良好,苏通科技产业园正围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成果转化,力争通过几年努力,打造成苏州工业园的创新版、升级版;锡通科技产业园正在高起点编制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南通科技园已签约新材料、芯片设计、物联网等领域项目53个,将在9月份港洽会期间开园;如皋科技城等一批高新园区也在抓紧建设。四加大人才建设力度。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和“江海英才”计划。今年市本级安排人才工作经费5000万元,比上年增长一倍多。上半年,组织开展了“海外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江苏行——南通站”、“南通市名企高层次人才专场招聘会”等招才引智活动,新引进海外专家120名(其中56名已获办外国专家证),相当于去年全年的引进数;申报省“双创”人才79名,比去年同期多33名;申报并获省预审通过的院士工作站15家。

        2.服务业投入高位增长。上半年,完成规模以上服务业投资236.17亿元、增长40.2%,占规模以上投资的25.9%、同比提高3.5个百分点。市区作为服务业发展的主阵地,上半年完成规模以上服务业投资152.46亿元,占全市服务业投资的64.6%。依据市区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推进118个服务业项目,总投资800.8亿元,目前已有66个项目在建,总投资302.2亿元。在推进服务业发展中,突出项目带动,放大优势,做优特色,拉长短腿。一是现代物流业扩量提质。上半年,全市完成物流总量1.5亿吨、增长15%,其中,港口货物吞吐量7655万吨、增长18.2%,集装箱吞吐量20.95万标箱、增长30.3%。一批提升物流业发展水平的重点项目扎实推进。以机场跑道改扩建和兴东机场开通赴深圳的定期货运航班为推动,空港物流园建设加快;总投资10亿元的火车站站北物流园启动建设;集长途客运、公交枢纽、出租车换乘等功能于一体的南通汽车东站综合枢纽,服务华东地区的农副产品物流交易中心、大地物流二期等项目已基本完成前期工作。新增符合第三方、第四方物流省认定条件的企业3家(累计12家)。二是旅游休闲及文化产业亮点纷呈。上半年旅游总收入126.19亿元,占GDP比重(7.6%)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外地游客人均停留天数从2008年的1.8天提高到2天,人均游览景点从2008年的1.8个提高到2.1个。目前全市共有25个重点旅游项目在抓紧推进。市区狼山、濠河景区创5A正在有序实施;城市“绿谷”项目一期初步建成;总投资18亿元的方特公园项目已正式签约,将于年内开工;苏通大桥公园、通州开沙岛旅游度假区、石港渔湾水道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各县(市)都有一批旅游开发项目。一期总投资70亿元的启东圆陀角景区恒大威尼斯水城项目,目前已基本完成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如东小洋口旅游度假区、海门蛎蚜山海洋生态旅游度假区等一批特色项目顺利推进。与旅游业发展相配套,这几年,市区狠抓了高星级酒店建设。上半年,新增金陵能达大酒店、冠达银座酒店等高星级酒店3家、客房480间;两年内,还将再新增南通大饭店(扩建)、中南汇泉国际广场、润华国际中心、文景大酒店、绿洲大酒店等一批高星级酒店,届时,五星级、四星级酒店总数将达到18家(其中五星级7家),客房总数在4500间左右,可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保持客房数与市场需求平衡。文化产业与旅游休闲密切相关。一批带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凤凰国际书城、图书馆新馆、报业新闻传媒中心3个项目总投资超过18亿元,目前均已奠基;中华慈善博物馆已获民政部批准即将开工建设;江海民俗生态文化博览园等文化园区加速推进。海安以文化创意为主题建设的523文化产业园,总投资超过5亿元,一期已建成,通过油画产业化实现了文化与产业的融合,被列为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三是“中国呼叫产业城”呼之欲出。吸引了携程、谷歌、腾讯等7家知名公司的呼叫项目落户南通,已建呼叫席位近3000席。携程公司呼叫项目一期设计席位1.2万席,两年内可实现满座,有望成为世界旅游行业最大的呼叫中心。四是软件及服务外包迅猛发展。近两年,我市像抓外贸外资一样抓服务外包,推动这一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点到片”。目前,全市服务外包企业总数突破200家,从业人员突破6000人。上半年,新签境内服务外包合同金额4.09亿元,增长191.5%;执行金额3.6亿元,增长260.1%。一批服务外包载体加速集聚,建成4个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区,我市已成为全省江北首家省级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3.传统优势产业板块扩量提质。在推动新兴产业、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传统板块经济的集群优势、技术优势、品牌优势。一是船舶产业板块向“三高一优”(高技术、高附加值、高配套率,较优规模经济)加速攀升。“三高”体现在:目前全市已拥有10多个全球首制船舶产品,上半年规模以上船舶产业实现利润35.51亿元、增长89.8%,船舶本地配套率达到35.9%、同比提高7.9个百分点。“一优”体现在规模经济上: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552家,实现造船完工量389.3万载重吨,增长82.1%,总量约占全省的37.9%、全国的13.1%。二是电子产业板块产品“两个占比”(终端产品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产品占比)加速提升。在产业规模较快扩张的同时(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电子产业产值442.08亿元、增长32.8%),终端产品占比提高到27.3%,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产品占比提高到15.3%。电子元器件已形成从电容器材料、电极箔到电容器产品的产业链,上半年完成产量2.63亿只,增长110%。三是精细化工产业板块产品系列化发展特色加速显现。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精细化工产业实现产值525.05亿元,增长32.8%,增幅同比提高16.7个百分点。板块内初步形成特色鲜明的农药新剂型系列、医药中间体产品系列,上半年全市农药原药产量占全省的20.7%、全国的5.6%,医药中间体形成了一批国家重点新产品、省高新技术产品。四是纺织服装产业板块“两自”(自有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优势加速放大。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产业实现产值847.75亿元,增长16.7%,增幅同比提高6.9个百分点。依靠自有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家纺产业发展优势进一步提升,上半年产值超过300亿元,增长30%以上;目前,拥有省级以上名牌产品40个,驰名商标3个,自主设计研发中心60个。依托产业化经营和深度加工优势,茧丝绸行业上半年产值超过50亿元,增长21.2%。五是轻工食品产业板块特色行业继续保持市场份额优势。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轻工食品产业实现产值415.59亿元,增长11.4%。其中,电动工具实现产值74.42亿元,增长21.8%,总量占全国的30%;钢丝绳实现产值71.62亿元,增长15.9%,总量占全国的35%;粮油饲料完成产量156.7万吨,总量占全省的16%。醋纤公司上半年醋纤产量占全国的35%,醋片产量占全国的80%,目前五期项目已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成为全球行业内第二大企业。六是建筑业板块继续保持量质并举的发展格局。上半年,全市建筑业施工总产值840亿元,增长27.3%;9家企业晋升一级资质。目前,全市特级资质企业15家、占全省的近1/2,一级资质企业101家、占全省的近1/5;全省建筑业综合实力50强我市有18家。

       (二)关于沿海开发。

        全力抢抓两大国家战略机遇,继续猛攻有效投入,计划三年内在产业、基础设施和城镇建设上各投入不少于1000亿元,进一步优化沿海开发战略格局。今年以来,组织沿海开发大会战,取得了新的重大突破。一是以沪通铁路长江大桥桥位桥式确定为标志,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继2008年2月沪通铁路立项后,今年被铁道部列为全国新开工铁路的重点工程,4月30日南通人民盼望已久的沪通铁路长江大桥桥位桥式敲定,7月1日交通运输部正式批复了大桥通航净空尺度和技术要求,前期工作超常规提速,这两天中咨公司正在南通组织召开工程可行性研究评审会,工程有望于明年春节前后开工,五年内建成。沪通铁路建成后,将结束南通铁路南向不通和没有城际轨道交通的历史。与上海连接的又一座通道——崇启大桥在江苏段已累计完成投资19.3亿元,占江苏段总投资的55%,今年底将全线贯通,有望于明年6月前后通车。总投资54亿元的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工程1月18日正式开工,将于2012年6月底完成。宁启铁路二期工可研报告5月9日通过铁道部审查。海洋铁路上半年完成投资3.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9.7亿元,占总投资的77.6%。今年以来新开工干线公路里程数是去年的3.6倍,江海高速年内建成通车,通洋高速、锡通高速前期工作顺利推进,将加速南通“一横两纵一环”高速公路网的形成。串连整个沿海港区和产业园区的临海高等级公路(总投资65亿元)、连接沪通铁路长江大桥与临海高等级公路的平海公路建设正加快推进。崇海大桥、海启高速等项目和连申线航道整治工程都在抓紧前期工作。按照“上海国际航运枢纽辅助机场”定位实施的兴东机场飞行区改扩建工程于今年5月8日开工建设,建成后可满足波音747型飞机全重起降要求。这些将使南通进一步形成公铁空水立体化综合交通格局,确立枢纽城市地位。二是以洋口港LNG接收站码头钢栈桥建成、大唐吕四港电厂码头正常作业为标志,港口建设取得新突破。洋口港蓝沙洋北水道10万吨级航道、太阳岛二期、临港工业区二期、管线桥(总投资6.8亿元)等工程正有序推进,总投资60亿元的LNG接收站工程量过半,年底竣工投入运行;金牛岛开发以及30万吨级深水航道等项目论证取得重要成果。吕四港挖入式港池开工准备基本就绪,东灶港总体规划获得交通运输部和省政府批准。腰沙-冷家沙海域综合开发总体规划研究快速推进。具有历史意义的长江口-12.5米深水航道先导段3月14日贯通,长江口整治使南通港由“江港”变成实质意义上的“海港”。如皋港区4个5万吨级以上公用码头基本建成,新开发3个港池、11公里岸线。三是以大唐吕四港电厂投产、华能天电“上大压小”项目获批为标志,我市建设“千万千瓦级电力能源基地”取得新突破。大唐吕四港电厂一期4台66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全部投产,华能、天电2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上大压小”项目获准开展前期工作,我市建设“千万千瓦级电力能源基地”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江苏龙源如东海上风电试验场项目10台机组成功并网发电。四是以苏通科技产业园4个超亿美元项目签约和初步确定为标志,20个跨江合作园区建设取得新突破。苏通科技产业园建设进展顺利,总投资54亿元的中星电动汽车项目已确定投资主体,前期工作正抓紧推进;上海外高桥(启东)产业园、上海杨浦(海安)工业园已有17个项目落户,其中8个项目已经开工建设;锡通科技产业园、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海宝金属工业园、中国启东江海产业经济园等都有望于年内启动建设。五是以总投资超2000亿元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为标志,沿海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3月26日,组织了113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331亿元;6月8日,又组织了408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1721亿元。这500多个项目中,10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超过50个。通过两次集中开工,推动了一批技术含量高、产出效益大、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项目向沿江沿海地区集聚。六是以上半年实际到账外资超10亿美元为标志,沿海开发项目招商取得新突破。上半年,先后举办了南通(上海)、南通(香港)、南通(台湾)、南通(新加坡)等投资环境推介周和经贸交流活动周,赴美国、日本、英国、德国、印度、中东、西亚等国家和地区专题招商,与30多家世界500强公司和重量级客商进行项目接洽,考察了10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在海洋工程、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领域招引了一批创新型、链条型外资项目,并获得一批项目意向和信息。上半年,新批超千万美元项目93个,总投资21.2亿美元;注册外资实际到账10.14亿美元,增长50.6%。在工业、服务业利用外资继续保持良好态势的同时,农业利用外资取得新成效,上半年实际利用外资9306万美元,居全省第二;农业部、国台办批准设立南通江海台湾农民创业园。在大力招商的同时,积极引进金融机构落户南通。继近两年引进5家银行、15家保险机构后,日本名古屋银行最近在我市筹建分行,将成为苏中、苏北地区首家外资银行;省信用再担保公司在我市成立了全省首家分公司。农村商业银行组建工作顺利推进,将于近期挂牌营业。七是以我市中小板上市企业数进入全国大中城市前十强为标志,体现沿海开发活力的民营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今年以来,全市新增上市企业5家、过会企业2家,新增数与苏州并列全省第一,上市企业数累计19家、居全省第四,中小板上市企业数进入全国大中城市前十强,累计募集资金超过100亿元(含再融资);继去年国投公司发行23亿元企业债券后,今年产控集团8亿元债券再获上市。民营企业是我市上市企业的主体(累计16家),通过上市,这些民营企业集聚国内外资源和利用国内外市场的能力大大增强,并对我市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升级换代、做优做强产生了重要示范作用。以企业上市和争创“三名”为抓手,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扩量提质,上半年,私营企业注册资本累计3448亿元,增长24.5%,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二;新增全省百强民企2家,累计18家,居全省第三。

       (三)关于中心城市建设。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沿海开发,加快城市化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都是我们着力抓的重点工作。而中心城市建设对产业转型升级、对沿海开发具有支撑和引领作用,对加快城市化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龙头和带动作用。因此,这里着重报告中心城市建设的有关情况。

        今年来,我们积极抢抓两大国家战略机遇,顺应通州撤市设区和沪通铁路长江大桥桥位确定等带来的格局性变化,在前两年编制完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城市水系规划等75项规划的基础上,更高起点修编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同步开展分区规划、专项规划、近期建设规划等编制工作,编制完成城市交通安全管理规划、“两河(通吕运河、海港引河)两岸”景观概念规划、主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正在编制濠河、狼山风景区控制性详规等27项规划,并组织开展城市轨道交通等6项规划研究。以规划为引领,保持城建大投入态势,全年计划实施216个城建项目,总投资130亿元,上半年已实施126个项目,完成投资70.18亿元,带动社会投资80亿元以上。主要是大力度推进“三个建设”。

        一是大力度推进重点区域改造建设。全力加快新城区中央商务区建设。新城区中央商务区的建设是市委、市政府做大做强主城区,加快中心城市建设的战略举措,我们高度重视,今年又进一步完善加快新城区发展的政策意见,引导大型商贸、总部经济、现代金融等业态加速向中央商务区集聚,今年计划实施项目14个,总投资92亿元,年内都要开工,目前已完成投资30亿元。海外联谊大厦等16个重点项目正快速推进,工商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综合楼等9个项目正在抓紧开工准备。随着一批重大项目的落户,中央商务区的建成区域已超过一半,一个现代版的商务区正在加速形成,这对城市中心的拓展、主城区的做强将产生重要的支撑作用。加大老城区商业中心改造力度。濠河是南通城市的靓丽名片,环濠河老城区核心区是历史形成的商业中心。为进一步提升形象、集聚人气,继续在做精做优上下功夫,今年计划实施11个、总投资20.7亿元的改造项目,以此带动老城区改造。以“名寺、民俗、名人、民居”为主要特色的寺街·名人文化区(含寺街、西南营两个历史街区)保护和建设项目,方案不断深化,正在抓紧前期拆迁工作,年内启动实施;十字街综合改造工程加紧推进,年内将完成地下工程土建任务,明年项目建成后,可提供约400辆机动车和近7000辆非机动车停放泊位,将有效缓解老城区核心区“行车难、停车难”现象;南大街步行化改造方案正在加紧完善,四大类35个濠河景观提升项目基本实施到位。环濠河老城区核心区正加速形成集购物、旅游、休闲、文博于一体的精品版商业区,将继续引领主城区的商贸繁荣。突出开发区、苏通科技产业园功能配套。今年计划实施32个重点城建项目,总投资36亿元,已完成投资19.2亿元。开发区能达总部大厦、财富大厦等六大功能项目和能达城市绿廊等六大景观项目全面实施,15平方公里核心区形象和商务功能将得到快速提升。苏通科技产业园一期9.5平方公里开发框架全面拉开,“九通一平”基础设施10月底将全部建成,研发、商务、邻里和公共医疗中心等城市综合体已全面开工;到明年底,拉开二期20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框架,“江海生态城、国际创业园”雏形将初步形成。开发区和苏通科技产业园区域功能的配套完善,对增强市区产业发展承载力、做靓城市南大门形象具有重大意义。加快港闸区、通州城区改造建设。抓住沪通铁路长江大桥桥位确定、通吕运河两岸规划建设和通州撤市设区、沿海通道建设等带来的契机,今年港闸区重点城建项目26个,总投资32.25亿元,已完成投资18.24亿元;通州城区计划实施39个重点城建项目,总投资29.5亿元,完成投资16.6亿元。强化主城区与港闸区交通联结,北城大桥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将于10月底通车,静海大桥已开工建设,并由此启动通吕运河绿廊建设,这样通吕运河主城区段的桥梁将达到10座,大大促进主城区与港闸区等城市组团间的相互融合;火车站站前区的规划建设加紧推进,华强方特城等一批重大城市综合体项目正在实施,将大大提升北翼新城核心区城市功能和形象;继续推进唐闸、天生港等老镇改造,加快改善街区环境,南通·1895、天生·古港风情等工程有序推进。强化主城区与通州区的交通联结,钟秀东路东延、人民东路东延、世纪大道东延、东快速路及其跨通吕运河大桥等工程加快实施,促进通州区与主城区相向发展。按照“中心城市东部新城、现代宜居城区”的定位,通州城区全面加快四大功能片区建设,在发展城西片区、启动城南片区、开展城区北部发展研究的同时,突出城东片区建设,目前拆迁工作和基础设施建设正有序快速推进。随着沪通铁路的实施建设、兴东机场的改造提升、沿江沿海开发的深入推进,港闸区、通州区将成为城市综合交通新枢纽、沿江沿海开发又一增长极。

        二是大力度推进市区路网建设。积极推动“干道快捷化、道路网络化、交通立体化、交通管理手段设施化”,尽快实现“主城区机动车辆在20分钟内能上高速”的目标。加快推进一批快速路项目。通沪大道高架、长江中路高架、东快速路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快,通沪大道高架主体已经合拢,9月份通车;外环北路、通宁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已开工,下一步还将实施外环东路、通启路快速化改造以及工农路快捷化改造等工程。这些工程建成后,将构建起“一轴一环八射”的快速路网,有助于尽快实现组团间快速通行和快速出城。加快推进一批城市路网优化项目。上半年,长江北路、桃园路等16个项目完工,北濠桥路拓宽、幸余路等12个项目开工建设,下一步将继续大力推进次干道、支路的建设,进一步形成相连成环的路网框架。加快推进一批重要交通节点改造项目。易家桥改造已经结束,友谊桥改造等工程年内竣工,时代超市过街地下通道等4个交通立体化改造项目将陆续开工。与市区路网建设相配套,继续大力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完善公交网络。上半年,新辟、优化公交线路8条,对20条线路增加运行班次、延长运行时间。2004年以来,市区累计新辟、优化公交线路57条,新增、更新公交车辆568辆,公交出行分担率从9.3%提高到15%。继续强化出租车行业管理,规范客运市场,行业服务满意度不断提高。

        三是大力度推进宜居环境建设。改善居住环境,加快实施一批“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项目。去年确定的10个“城中村”地块,已全部通过土地市场确定改造主体,2个开工建设,3个即将开工;今年新启动的10个地块,已有2个完成土地出让,其余正在进行规划设计。去年以来确定的7个危旧房改造项目,4个在建,2个基本完成拆迁,1个正在进行方案设计。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市污水处理中心三期工程进入调试阶段,观音山污水处理厂二期、东港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年内有望开工;加快实施市区“清水工程”,今年确定的天生港河等5个整治项目已有3个基本完工。改善市容环境,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市、区两级数字化城管平台全部建成运行;推进户外广告、流动摊贩等环境综合整治,目前市区违法“高炮”广告已基本拆除。

        中心城市是集聚经济、文化、建筑、自然的地域空间,其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对每一个重点城建项目,都需要我们以对历史、对人民、对发展科学负责的态度,尽可能追求方案更优,多出精品,少留遗憾。为此,坚持“三个注重”。一是注重做深做透前期工作。坚持既积极又慎重的原则,充分考虑项目实施可能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宁可多花些时间,扎实做好调查研究、论证比选、征求意见等前期工作,也要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比如,寺街·名人文化区保护和建设项目方案是多次考察借鉴外地经验,多次组织专家论证,多次征求市民意见,经过10多轮修改调整才形成的,现在各方面意见相对比较一致。二是注重有效化解各类难题。重点是化解拆迁和交通组织等难题。拆迁难主要难在:前期工作量大,从立项、许可到发证要经过10多个程序,平均交地时间3-4个月;协调难度大,对少数群众心理预期较高、少数企业要价较高,缺乏有效的协调手段;维稳的压力很大,既要不出影响稳定的事,还要干好推进拆迁的事。在这种情况下,主要靠大量扎实艰苦过细的工作来保证拆迁工作的顺利推进。去年到今年上半年,崇川、港闸和开发区拆迁面积367.31万m2,安置拆迁户13441户。还有,正在实施的十字街地下改造工程和正在完善方案的南大街步行化改造工程,都力求尽可能减少对市民出行和企业经营的影响。当然,实施这些工程,一定程度上给市民出行、生活等带来不便,还请各位代表帮助做好解释引导工作。三是注重保护历史文化。在城市改造中,注意延续历史文脉,挖掘文化资源,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

        总体上看,上半年我市经济发展势头比较好。但同时也要看到,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很复杂,还需要高度关注经济运行中的几个情况:一是去年基数前低后高对今年继续保持较高增速的压力。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较高,这是在去年同期较低基数上实现的。随着政策效应进一步释放和去年同期基数走高,下半年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可能会趋缓。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近几个月已出现环比下降,上半年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二是要素供给倒逼结构调整的压力。为管理通胀预期,国家对金融市场流动性进行适度控制,强调信贷总量适度增长、投放节奏更加均衡,给中小企业融资带来难度;国家对地方融资平台进行清理,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府投资项目后续资金。同时,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缺口压力尚未缓解,环境压力加大,行业性、结构性用工矛盾仍比较突出。上半年原材料价格上涨比较快,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利润受到挤压。这些从根本上说,我市结构调整的步伐还需加快。三是出口环境仍不明朗对外贸增长带来的影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原来期望的国际需求回升可能受到干扰。美元、欧元贬值增加了我市出口的难度。国家取消六大类406个产品的出口退税,虽然只涉及我市84家企业,但对农药、化工等行业影响较大。四是房地产波动、股市波动对经济增长、财税增收和企业融资带来的影响。上半年市区房地产市场总体健康发展,但随着房地产政策的调控效应逐步显现,6月份市区普通商品住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75.7%、环比下降5.3%;1-6月累计同比下降26.3%,降幅比1-5月扩大8.4个百分点。由于房地产产业链长,关联行业多,最终还会影响到财政增收和经济增长。股市的震荡波动可能会影响我市多家上市公司下半年增发计划(近40亿元)顺利实施。针对这些影响发展的不确定因素,需要密切关注形势变化,保持清醒头脑,未雨绸缪,主动应对,扎实工作,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个方面,上半年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关情况

        今年以来,进一步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财政民生投入、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上半年,财政民生投入68.2亿元、增长30.5%,占一般预算支出的56.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其中,就业和社会保障投入8.43亿元、占民生投入的12.4%,医疗卫生投入7.6亿元、占11.1%,教育投入30.48亿元、占44.7%,环境保护、农林水等方面投入21.69亿元、占31.8%。财政投入向民生倾斜,还直接体现在为民办实事上。上半年,10件27项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进展顺利,2项提前完成全年目标,10项超额完成序时进度,15项达到序时进度。新一轮农村六件实事顺利推进,上半年,新建农村公路里程占年度计划的54%,新建、改造农村公路桥梁数占年度计划的76%。城乡居民收入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27元、增长12.1%,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7622元、增长14.9%。工作中,重点抓了以下四个方面。

      (一)关于积极扩大就业、促进创业。

       上半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6.8万人,促进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0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81%、同比下降0.14个百分点,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重点在大学生创业就业和化解由结构性就业矛盾引发的“招工难”上,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

       一方面,积极帮助大学生就业创业。据统计,今年需要在南通就业的大学生有6万多人,其中市区约2万人。针对这一情况,主要采取三项措施:一是继续搭建就业载体和平台。大力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等智力密集型企业,目前这些企业吸纳大学生超过1万人。上半年,全市还组织了毕业生就业专场招聘会30多次,提供有效岗位近10万个。二是创造创业条件。全面落实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税费减免、场租减免等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上半年,全市共对大学生发放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近500万元,减免软件园和科技孵化器租金超过6000万元。三是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加大职业见习推进力度,帮助大学生实现从毕业到就业、到创业的过渡。上半年,全市新增12家市级见习基地(累计43家),3家省级见习基地(累计32家)。通过采取这些措施,目前全市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75%,年底力争达到90%。

       另一方面,积极化解“招工难”。年初以来,不少企业出现“招工难”,主要缺少纺织服装等行业的一线操作工。为帮助企业化解这一难题,一是促进供需对接。坚持内招外引“两条腿”走路,为择业者就业和企业招工搭建平台。上半年,全市共举办招聘会169场,9438家用人单位入场招聘,提供就业岗位24.9万个,达成就业意向7.1万人次;组织96家企业赴外省市开展劳动力引进活动,直接引进劳动力3000多名。二是加强对口培训。针对行业性、结构性用工困难,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培训和实用性技能培训。上半年,共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63万人次,在岗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0.84万人次,就业再就业培训2.96万人次。三是引导企业形成“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的良好用工氛围。年初,最低工资标准上调13%;上半年,市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12.2%。

      (二)关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一是尽可能让各类群体都能得到相应的制度保障。对城镇职工群体,以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以及已参保单位的外来工、劳务工为重点,推动五大基本保险持续扩面,上半年新增参保人数17.64万人,覆盖率稳定在97.5%以上。对没有参加城镇职工基本保险的居民群体,推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6月底覆盖率达到98%;推动各县(市)建立城镇老年居民养老补贴制度;对市区80岁以上老人全面实施尊老金制度;出台市区居民生育保险暂行办法。对农民群体,进一步提高新农保、新农合的覆盖面,新农保实现“六统一”、覆盖率超过95%,新农合参合人数达520万人、参合率99.5%。

       二是尽可能使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上半年,养老、医疗等保障标准和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再次提高。全市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标准平均提高到1300元/月,增加145元。新农合筹资财政补贴标准上调33%;市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取消了住院封顶线,提高了大病报销比例;全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上调20%,在校生和未成年人住院起付线降低50%,住院费报销比例提高10%。

       三是尽可能多地关心特殊群体。重点是两类:一类是城乡低保对象。已建立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7月1日开始,城市低保标准平均上调11%,农村低保标准平均上调18.6%。目前市区城市低保达到400元/月,与常州的水平相当。另一类是被征地农民。2004年,市区率先在全省建立了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各县(市)也于2006年后普遍建立了这项制度。今年又将保障标准平均上调了15%。为从根本上保障好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目前正着手建立独立的保障体系以及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

      (三)关于健全住房保障体系。

        经过多年努力,市区“六管齐下”的住房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廉租房租金补贴、实物配租和经济适用房政策性补贴实现“应保尽保”。上半年,市区进一步放宽了廉租房租金补贴的准入标准,将优秀农民工纳入经济适用房保障范围,累计向各类符合条件的保障对象发放住房补贴和廉租房租金补贴1500万元。通过实施“六管齐下”,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得到较好解决。现在还需要关注中低收入家庭等“夹心层”的住房保障,我们正考虑进一步加大中低价位商品住房开发力度,特别是探索和试点限价商品住房的建设,努力让他们早日买得起房。这不但能缓解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而且会有效平抑房价。

        在健全住房保障体系的同时,平稳发展房地产市场,避免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一是培育需求。多年来,随着区位优势的提升、产业的集聚、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居民收入的增长,我市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保持了一定幅度的增长。今后这一趋势总体上还会延续,我市的房地产市场发展空间还很大,关键是抓住机遇,创造条件,培育好市场需求。二是保障供给。首先是根据市场需求,组织土地适度放量供应,上半年,市区普通商品住房供地近100公顷、拆迁安置房供地90公顷,年内还将分别供150公顷、76公顷。同时,面向不同群体,完善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上半年,市区新开工普通商品住房87.25万m2,增长70.6%;新开工拆迁安置房137万m2、竣工交付76.2万m2;落实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实物房源近400套。三是加强监管。今年来,认真落实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依法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行为的监管,严格土地出让金管理,推动已出让地块早开工、早竣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四)关于积极主动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

       一是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办好群众各类诉求。进一步健全“12345”政府服务热线、市长信箱、市长接待日、群众来信来访、网上与群众直接交流“五位一体”的民生诉求服务机制,主动倾听群众呼声,办理群众诉求,尤其是高度重视办好群众的二次诉求、多次诉求。上半年,市一级办理群众信访事项2347个;“12345”政府服务热线接听有效来电2.9万个,按时办结率95%。

       二是找准结合点,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在城市建设、拆迁安置、综合管理等方面,找准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根本利益与具体利益的结合点,尽可能考虑好大多数人利益,兼顾好特殊群体利益。上半年,在推进城市建设改造和拆迁安置中,没有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为了进一步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提升城市形象,改善群众生活质量,上半年对市区9556辆“三小”车辆进行了综合治理,由于对一些特殊群体实行补贴政策,体现人性化关怀,保证了这项工作的平稳实施;对市区老小区铁皮棚进行综合整治试点,拆除铁皮棚近1000个,并配套建设车库10个、面积近8000m2,由于充分考虑了居民的现实需求,试点工作比较顺利,下一步将全面推开。

       三是优化公共资源配置,缓解群众关心的“上好学校难”、“看好医院难、看好医院贵”等问题。这几年,系统推进教育、医疗资源的配置和布局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上半年,这方面的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市第一初中易家桥校区成立,南通一中新城校区启动建设;市第六人民医院即将建成,市妇幼保健院迁建项目开工。在缓解“看病贵”方面,今年重点在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目前崇川、港闸1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海安县4个中心卫生院已实施到位,今年来药品平均价格下降40%,门(急)诊人次上升15%,次均门(急)诊费用下降40%。这几年,大力推进区域供水工程,群众受益面不断扩大。上半年,全市新增日供水能力20万吨,引江区域供水普及率达到58%,优质长江水受益人口达到440万人。与此同时,通吕线、通洋线引江区域输水干管工程建设加快。

       四是建立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发生。主要是在进一步发挥社会矛盾大调解机制作用的同时,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重大决策、重点项目、重要事项,在实施前围绕“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安全性”进行风险评估。通过积极主动地维护群众利益、化解社会矛盾,上半年社会形势总体稳定,越级上访批次下降17.4%、人次下降16.7%,刑事案件中“八类案件”发案数下降3.3%,安全生产事故起数下降20.9%、死亡人数下降28.2%。

       市人大对政府的工作一直十分支持,每年都在市委的统一领导下,围绕全市发展大局,采取多种形式,监督、指导和帮助政府做好工作。今年,市人大确定了“关于强化政策驱动,促进南通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的1号代表议案和“关于健全完善南通市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工作”的2号代表议案。这两份议案,一份体现了对经济转型升级的关注,一份体现了对民生工作的关注。确定的交由政府系统办理的254件代表建议也都是全市经济转型和民生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对这些议案、建议的办理工作,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政府常务会议和专项工作会议学习、研究、部署,专题交办、专人跟办、专项督办,努力提高办成率、落实率、满意率。对1号代表议案,专题制定下发了办理意见,并在全市服务业工作会议上进行具体部署,将议案所提出的要求细化成12个方面的具体工作,交由13个部门承办。对2号代表议案,专题研究制定了办理方案,围绕完善发展规划、规范信息发布、统一检验标准、增加经费投入等方面细化落实推进措施;继续把食品安全监测体系建设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上半年,对市区10大类27个品种食品进行了5次抽检,5批样品总体都达标合格。对254件代表建议,目前已基本办理完毕。具体办理情况,市政府还将向市人大报告,接受代表们监督。在办理中,我们感受到,政府围绕经济转型和民生方面集中精力抓的重点,也是代表关心关注的重点。代表关心关注的就是政府要进一步做好的。我们坚持把议案、建议办理的过程作为改进和推动工作的过程,努力解决好事关全市发展和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今年以来,市人大还先后就中小企业融资、市区财政体制调整、新城区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方面,审议议题6项,组织开展专题调研视察活动10多次,有力促进了政府相关工作的落实。

       回顾上半年的工作,我们感到中央、省委省政府对全局工作的决策部署十分正确及时,市委对今年全市工作的部署要求完全符合南通实际。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中央、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市委要求,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全力组织好下半年工作,同时科学谋划好“十二五”发展规划。

       关于下半年的工作,市委将在近期召开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作专题部署,为我们指明方向;这次市人大常委会又专题审议政府工作,为我们增强了动力。我们将更有激情、更加务实地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全年和“十一五”目标任务。从目前的情况看,完成全年预期目标基本没有什么问题,“十一五”规划确定的26项预期目标,除城市化水平和民营经济增加值占比等2项完成有难度外,GDP、一般预算收入、二三产业占比、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12项指标能够完成或超额完成,人均GDP、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农民人均纯收入等12项指标已经完成。

       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是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市委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的要求,我们认真学习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相关精神,将狠抓当前与谋划长远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把政府应该做的谋划工作做好。回顾“十一五”,展望“十二五”,我们感到:

       第一,“十二五”时期仍然是我市加速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今后几年,我市发展的总体利好趋势不会改变。我们不仅面临世界经济逐步复苏、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等一系列共性机遇,而且面临更加突出的个性机遇。一是两大国家战略全面实施,发展空间更大。随着江苏沿海开发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深入推进,两大国家战略的规划导向效应和市场预期效应将在我市进一步集成显现。我们不仅可以在国家层面得到和分配更多的政策与战略资源,而且可以在市场层面形成更有利的竞争态势,更加充分地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在后危机时代实现更好更快发展;不仅能够更好地接受上海、苏南辐射,而且能够更好地统筹沿江、沿海开发,放大改革率先、开放领先和沿江基础较好、沿海潜力较大等比较优势,在长三角一体化和江苏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二是区域门户城市加速形成,发展条件更优。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圆了南通人民百年的梦想,结束了有江无桥的历史。随着崇启大桥的建成通车,沪通铁路长江大桥的开工建设,崇海大桥争取前期工作的早日突破,南通将朝着上海北翼门户城市迈出决定性的一步,特别是在“十二五”规划完成时,南通将成为长江沿线继武汉、南京之后又一座同时拥有三条以上过江主通道,并兼有公铁复合功能的城市。同时,随着洋口港、吕四港建设的全面加快,腰沙-冷家沙海域开发前期工作的抓紧推进,南通港将加速向国家沿海主要港口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重要组合强港的目标迈进。这些都将让南通的区位优势得到根本性提升。江海气派、桥港时代的南通,将形成更加强大的要素集聚效应。三是多年猛攻有效投入进入全面产出阶段,发展支撑更强。2003-2009年,我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接近7500亿元,实施的市级重点建设项目达到485个。去年,全市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64家)是2002年的13倍;重点培育的六大“千亿级”产业销售收入达到525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接近90%;“百亿级”优势特色产业板块发展到11个。同时,富有特色的南通上市板块已经基本形成。随着今后继续强势猛攻有效投入,南通的发展后劲和抗风险能力必将进一步增强。只要牢牢抓住中央、省为我们创造的大好条件,倍加珍惜全市人民共同努力形成的大好局面,用足机遇,乘势而上,就一定能迎来南通新一轮的加速发展期。

       第二,“十二五”时期也是我市转型升级的爬坡期、赶超期。推动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型发展转变、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变,是南通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战略任务。一是扩量提质的任务很重,需要作更艰苦的努力。与已进入工业化后期的苏州、无锡等苏南先进地区相比,南通仍然处于工业化中期,扩量与提质的任务都很重。从总量看,2009年,我市GDP水平还相当于苏州2003年的水平、无锡2005年的水平,尽管前4年我市GDP年均增速比苏州快了0.8个百分点,比无锡快了1个百分点,但由于基数不同,绝对差距还在拉大。去年的一般预算收入与常州、人均一般预算收入与镇江、市区一般预算收入与徐州市区、一般预算收入增幅与泰州相比也还有一定差距。从质态看,2009年,我市服务业占比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排在全省第6位,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排在全省第8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研究院所等创新资源与苏南先进地区客观上存在差距。面对扩量和提质的双重任务,我们需要在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上下更大功夫,尤其在培育新兴产业增长点上,要比苏南花更大的气力。培育新兴产业最根本、最关键的是,加快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以人才引领产业发展、推动转型升级,以人才高地建设带动产业高地、创新高地建设,努力在总量和质态追赶苏南上不断有新进展。二是中心城市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很高,需要更加开拓进取。《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和《长三角区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南通要以建设上海北翼经济中心和江海交汇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为目标,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提升城镇发展水平,到2015年城市化水平提高到70%。去年,我市城市化水平为52.7%,仍然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城市化水平相对还不够高的主要原因是中心城市、县(市)城、重点镇的规模相对偏小,集聚能力不够强。这不仅制约了城市能级提升,而且制约了城乡一体化进程。我们必须花更大气力统筹城乡发展,加大中心城市建设力度,协调推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加快向长三角副中心城市迈进。三是化解资源、环境硬约束的压力很大,需要下更大的决心。据市国土部门预测,今后几年,我市每年需建设用地5万亩左右,而用地指标只有1万亩左右,向上争取和内部挖潜的压力都很大。现在,我市沿江新的可用岸线资源已经不多,沿海虽然资源比较丰富,但国家对资源利用的要求越来越严,集约、高效、环保利用的要求很高。在节能改造空间和主要污染物存量削减空间越来越小的情况下,消化增量,节能减排的压力很大。尽管我市沿江沿海的环保容量相对较大,但保护长江口生态环境不容有丝毫闪失。还有,化解结构性“用工难”和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的压力也很大,传统的低成本优势正在弱化。新形势下,已经不可能再重复过去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实现高增长的发展模式。这就倒逼我们下更大决心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在“双增”(增产出、增总量)的同时实现“双减”(减消耗、减排放),坚持走又好又快发展的路子。为此,需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解放思想,攻坚克难,以思维方式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工作方法创新推动发展模式创新,在转型升级中加快赶超步伐。

        第三,“十二五”时期还是我市由全面小康向基本现代化迈进,打造江苏新增长极的突破期。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江苏新的增长极”的定位,市委十届六次全会提出,在去年以市为单位总体实现全面小康后,我市将用8-10年的时间,建设经济更加强盛、科教更加发达、社会更加文明、文化更加繁荣、生态更加优良、人民更加幸福的现代化新南通。这其中“十二五”时期至关重要,将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实现以市为单位的总体基本现代化。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齐心协力,奋发有为,至少在三个方面取得新突破:一是群众更富裕、更幸福。按照建设国内一流的宜居创业城市的定位,需要我们更大力度推动就业创业富民,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力争“十二五”期末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分别突破3万元和1.5万元;加快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安全网,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创新,进一步形成公平公正、文明健康、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让全面小康真正落实到绝大多数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群众富裕度、满意度和幸福指数更高,实现人民生活质量和社会进步和谐的基本现代化。二是城市综合竞争力更强、对国家的贡献更大。按照建设我国东部沿海江海交汇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上海北翼经济中心和门户城市、历史与文化交相辉映的文化名城的定位,需要我们坚持跨越发展,力争到2015年GDP、人均GDP分别突破6000亿元和8万元,GDP、财政总收入等主要指标占全省、全国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全力打造产业高地、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基本建成科教、人才和文化强市;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更好与国际惯例接轨,避免与内地争资源、抢市场,着力构建更加完善、更具活力、更为有效的市场经济体制机制,显著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成为江苏和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增长极,实现经济发展和城市功能的基本现代化。三是人与自然更和谐。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需要我们不断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争到2015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超过85%,单位GDP能耗水平和COD、SO2排放量进一步下降,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成为国家生态市,实现生态文明的基本现代化。

        总之,“十二五”时期将是南通发展进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阶段。市委将在下半年召开全委会,审议通过“十二五”规划纲要建议,确定“十二五”时期南通发展的大思路、大方向。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好、贯彻好市委要求,充分听取市人大、市政协等各方面的意见,高质量完成“十二五”规划编制任务,着力利用好历史机遇,放大好比较优势,延续好发展态势,使南通发展的层次更高、后劲更足、可持续性更强。

        各位委员,各位代表!完成今年和“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二五”发展打好基础,尽管任务十分艰巨,但是我们充满信心。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加快经济创新转型,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开启南通基本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而不懈努力!

Copyright 2008 Nantong Municipal People's Congress Standing Committee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796869位访客
南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技术支持:南通市政府信息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