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基地建设情况的调研视察报告

发布时间: 2012-09-13  字体:[ ]

市人大常委会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基地建设情况调研视察组

2012年8月28日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统一安排,在王向红副主任带领下,我们组围绕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要求,重点开展了蔬菜、水产及生猪生产、屠宰、检疫基地建设情况的调研。8月7日召开了座谈会,听取7位生产基地、生猪屠宰场负责人和2位市人大代表的意见。8月10日,我们组到如皋、通州调研,现场考察了江苏长寿集团明珠畜牧公司、南通华多种猪繁育公司、景瑞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通州区绿洲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崇川钟秀生猪屠宰场、华多猪肉直销店、源盛泰农产品直销店并与业主和部分群众进行了交流。8月11—13日,赴山东潍坊学习“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先进经验,考察了寿光洛城农发菜果专业合作社、寿光现代农业种苗基地、寿光农产品物流中心和农业博览园。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取得的主要成绩

  近几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菜篮子”生产基地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一)蔬菜保供基地面积达标,蔬菜生产持续发展。按照应急情况下政府保供基地面积需要推算,全市共需保障性蔬菜基地5万亩,2012年,市辖区共建设了30个基地,面积11500亩,五县(市)合计建设了129个基地,面积38500亩,每个基地都有详细地址、面积,并签订了合作协议,同时加强日常统计监测,实行年度复核、动态管理。2012年上半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178.7万亩,同比增长11.1%,产量294.8万吨,同比增长17.9%,常年蔬菜种植品种40多个,目前除供应本市外,还流通到上海、苏南等地。

  (二)生猪规模养殖发展快,肉品满足供应。如皋、海安、如东、通州是生猪调出大县(市、区),生猪生产是当地传统产业,政府认真落实生猪扶持政策,开展标准化养殖示范创建,推进规模化养殖,品牌化水平显著提升,能繁母猪存栏数、生猪存栏数、出栏数稳步增长,满足了市场需要。为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应变能力,按照储备要求,我市与17家生猪养殖企业签订了生猪活体储备合同,建立了2.3万头的生猪活体储备,确保猪肉应急供应。

  (三)渔业生产发展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我市是渔业大市,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落实中央、省级政策,加大对渔业发展的政策、资金扶持力度,狠抓高效渔业规模化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渔业,狠抓水产品质量与安全,促进了渔民增收,也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

存在的主要问题

  每个市民一日三餐离不开菜篮子,“菜篮子”工程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要求菜的数量丰富,对菜的质量和安全要求更高。调研中我们发现,对照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相关工作目标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目前的工作还存在一些差距:

  (一)组织领导和政策投入力度还显不足。一是领导机制有待完善。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综合性强,涉及多个管理部门,但目前部门间联系比较松散,协作不够,有的地方管理存在盲区,市、县(市、区)配合不够,部分地方对“菜篮子”工程建设的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高。二是规模生产项目落户困难。由于农业税的取消和国家对以粮食生产为主的惠农政策补贴力度的加大,农民惜土意识较强,土地流转成本较高,土地集约难度加大,包括“菜篮子”项目在内的规模种植、养殖项目落地较为困难。农业规模基地所需的场地和生活、加工、仓储等用地更加难以落实,增加了项目落地和扩大生产规模的难度。三是相关扶持政策涵盖面不广。市财政目前已出台的补贴政策主要针对新建连片50亩以上露地蔬菜、100亩以上设施蔬菜以及生猪储备补贴等,政策扶持力度和补助经费总体上显得不足。渔业部门反映部分惠渔政策落实不到位,海域证和养殖证期限过短,不利于渔民投入和水产品稳定供应;海水养殖使用的拖拉机和渔船没有享受柴油补贴或者补贴不到位。

  (二)“菜篮子”产品供应保障能力仍需提升。一方面,基础设施还较薄弱。部分基地没有科学规划,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标准低,路、渠、沟、水、电不配套,抗灾能力不强。另一方面,“菜篮子”保供能力有限。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城郊菜地被征用,农民自留菜地不断减少,全市城区周边蔬菜种植面积日益减少的局面不可避免。随着沿海港口建设和临海工业园区的发展,很多传统的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区域将被占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也使渔业丧失了大量淡水养殖区域,这对渔业发展和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带来新的挑战。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亟待完善。一是综合执法有待加强。各职能部门权限分散,尽管都从自身职责出发积极开展专项执法活动,但综合执法频度和力度不够,推诿扯皮的现象时有发生,监管工作中的盲点不能彻底消除。二是产地准出尚显乏力。目前市、县(市、区)都已建立专职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但面广量大的农村和生产基地没有专职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和人员,同时,不少农业生产主体的质量意识和自律意识不够强,农业(渔业)投入品来源复杂,自检能力较弱,农产品产地准出工作未能有效开展,质量全程追溯体系尚未真正建立。三是肉品质量安全存在隐忧。作为菜篮子主要肉品的猪肉生产上市,自2006年市区大流通政策调整后,相应的管理体制和监管工作没有完全跟上,主要表现在:(1)内紧外松,对屠宰行业的管理注重市区屠宰场的管理,而对周边地区管理有所放松,不符合要求的屠宰场在县(市)区少人监管,检疫工作流于形式。(2)由于管理存在盲点以及缺少有效的市场准入条件,一些私屠滥宰的猪肉进入市区销售,市场上出现部分严重的注水肉、低品质猪肉,猪肉场外销售的现象较为普遍,导致市区屠宰场猪肉品价格失去竞争力。(3)检疫费用偏高,市区是4元/头,而县区只有0.5—2元/头。四是渔业发展面临环境问题越来越尖锐。近海部分水体逐渐失去渔业功能,海洋捕捞成本不断提高,养殖海产品大量爆发性死亡事件时有发生,水产品质量安全威胁越来越大。

  (四)服务保障工作还需优化。科技服务方面,尽管有关部门开展了一些送科技下乡活动,培育带动了一批新型农民,但与实际需求相比,还有差距。调研中我们发现,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中老年农民,接受、应用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较低,与之相应的菜单式培训等科技服务工作不够及时有效。信息服务方面,市场信息服务机制尚不健全,一些信息发布不够及时,由于生产企业和种养大户缺少及时准确的本地市场和全国各地市场供求信息,更缺乏有效的市场预测、预警服务,跟风种养现象普遍,往往某些农产品市场价格偏高后,盲目大量种植、养殖,造成量多价低亏本。加之生产经营户上网少,网络信息利用率较低。信息服务载体单一,系统完整的物流信息化服务网络体系、新一轮“菜篮子”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体系、质量安全风险预警体系基础还很薄弱。贷款方面,农业企业贷款门槛高,利息负担重,小规模种养户由于没有银行规定的有效抵押物担保,缺少贷款渠道,难以扩大再生产。

几点建议

    这次到山东潍坊、寿光学习考察“菜篮子”工程,他们“买全国卖全国”的经营理念、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覆盖城乡的信息平台、监控严密的质量安全体系、全程配套的服务网络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许多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结合我市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基地建设的实践和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我们组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新一轮“菜篮子”基地工作目标责任制。“菜篮子”工程是民生工程、德政工程,也是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先导工程。生产、流通、消费三者是利益的矛盾体,政府要遵循市场规律,处理好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注意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加强组织领导,协调好部门之间的关系,努力提高对各个环节的掌控能力。“菜篮子”工程的基础和重点在生产环节。要坚持“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的原则,严格确保“菜篮子”产品质量、有力控制风险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要认真对接我市“十二五”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沿海开发规划、相关产业规划,科学制定完善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基地建设规划,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优势互补,努力构建规模化、集聚化、特色化的发展格局。坚持标本兼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稳定“菜篮子”供应、应对“菜篮子”风险的长效工作机制,促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持续健康发展。

  (二)切实加大政策扶持,调整转变投资方式。要注重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拓宽政策涵盖面,加大资金、水、电、土地、税收等方面奖励扶持力度,增强“菜篮子”基地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切实优化投资环境,调动各方面资本投入的积极性。将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经常性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研究建立长期有效投入机制和适度增长机制。在新一轮“菜篮子”基地建设中,重点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升基地的生产能力。根据各地现有基础和资源条件,确定新一轮“菜篮子”工程生产种类,以及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结构与建设水平,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发展。一是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总量投入。根据市场要求,不断提高基地建设水平,优化基地生产规模、提升基地生产能力,拉长农产品上市时间,提高避灾、抗灾能力;二是转变资金投入方式。扭转“撒胡椒面”的分散补贴式投入,在稳定“菜篮子”面积的同时,资金应重点投入到调控能力强、安全优质、标准规范、社会责任心强的“菜篮子”基地上。三是转变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方式。在政府优惠政策的引导下,整合企业投资、信贷和国家财政的资金,使目前国家和农民的二元化融资转变为企业、银行、农民、国家等多元化融资,拓宽融资渠道,扩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

  (三)以种苗基地为抓手搞好生产建设,着力夯实新一轮“菜篮子”工程稳定发展的基础。种源、种苗是产业发展的源头,也是生产的根本。动植物在不同地区、不同的气候条件有着不同的适应性。为了提高“菜篮子”抗风险能力,保障产业化发展的种源供应,加强种畜、种禽、种苗生产基地建设是我市新一轮“菜篮子”持续稳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政府要搭建平台,培养引进人才、技术、资金等,在有一定基础的基地上重点扶持建立相应的种苗、种畜、种禽基地,同时要建立种源繁殖和供求体系平台,大力推广良种,保证我市生产良种利用率。要切实强化生产能力建设,合理确定我市新一轮“菜篮子”生产用地保有数量、重点发展品种以及重点产品自给率等指标,以基地建设为抓手,不断提高生产水平。积极应对城郊蔬菜地被征用问题,在改造升级现有蔬菜基地的基础上,重点培育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的新基地。加大设施蔬菜生产力度,稳定并提高产品品质,优化供应结构,增加比较效益。根据各地资源条件,研究制定畜禽规模养殖项目落户的具体办法和扶持措施,增强肉品供应能力。重视水域环境保护,充分发挥我市渔港多的优势,稳定发展海洋捕捞,大力发展高效设施渔业和现代渔业园区,严格规范渔业投入品使用,提高单位产量和效益,丰富市场水产品供应。要尽快建立覆盖到新一轮“菜篮子”基地的信息服务平台,进一步做好农业科技服务工作,推进服务形式、服务内容的多元化、人性化,增强农业科技服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提高新一轮“菜篮子”科技支撑能力。

  (四)加大监管力度,努力提高农产品产地准出水平。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是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要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知晓度。一是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鼓励制定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健全完善农业标准体系。二是抓紧形成覆盖城乡、运行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财政资金要扶持全市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基地的检测网络建设,增加检测频率,扩大检测覆盖面,并定期将检测结果在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公开,一方面规范和约束 “菜篮子”基地生产行为,另一方面提高安全农产品的知名度。三是进一步整合监管资源,加大综合执法力度。探索有效监管手段,强化对新一轮“菜篮子”工程产地环境和农(渔)业投入品的检测、分析和掌控,推动放心农资进村入户。切实强化畜禽生产过程、生产资料和畜禽产品的监管,杜绝源头污染,逐步建立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安全信用管理系统。四是加大品牌培育和认证力度,积极发展农业“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潍坊市针对国内有市场准入要求的地区越来越多,特别是国际市场绿色壁垒越来越严的实际,狠抓蔬菜标准化生产,提高蔬菜质量,仅2011年全市经认证的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就达314个,质量安全成为潍坊蔬菜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的一张无形的通行证。建议我市要支持规模较大、标准规范、优质安全的农业企业向上下游延伸,推进产、加、储、销一体化发展,积极争取“三品”认证,走优质化、品牌化之路,尽快建立“菜篮子”可追溯制度。五是要尽快拿出具体办法,在市区新建高标准屠宰场。要制定和落实严格的猪肉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加大市场检疫力度,做到严防死守,确保居民吃上“放心肉”。另外,要加大对豆制品和芽苗菜生产的质量监管力度,确保居民食用安全。

Copyright 2008 Nantong Municipal People's Congress Standing Committee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796869位访客
南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技术支持:南通市政府信息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