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六五”普法工作情况的汇报

发布时间: 2015-10-12  字体:[ ]

  ——2015年9月24日在南通市

  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上

  南通市司法局   张武林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政府委托,现向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汇报全市“六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请予审议。

  “六五”普法以来,南通普法工作秉承“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大普法工作格局,坚持贯彻普法纲要与融合地区实际并重、法治文化导引与法治思维培育并进、巩固传统手段与运用新兴媒介并推、草根名嘴普法与主流渠道普法并行,多层次、全方位、广覆盖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全市“六五”普法规划得到顺利实施,为推进经济社会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2013年,南通市司法局被评为全国“六五”普法中期考核先进单位,海安、通州被评为“六五”普法中期考核先进县。

  一、完善体制,健全机制,全方位筑牢普法工作基础。

  我市始终按照“完善体制、健全机制、强化保障”的工作思路,高标准规划、高要求落实,努力筑牢普法工作基石。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机制。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牢固树立“抓发展是政绩,抓普法也是政绩”的理念,将普法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法治南通建设重要部署,纳入机关作风建设综合考评和文明城市创建体系,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指标,切实提高考核评估的“刚性”和“强度”。市委、市政府高规格召开“六五”普法动员会和考核验收动员部署会,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11次听取普法工作汇报,市人大、市政协多次调研和视察普法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六五”普法以来,市、县两级人大组织专项视察42次,市政协及专门委员会组织调研、视察27次,提出各类提案、意见59条,有效提升了普法工作的影响力。二是健全协调联动机制。加强各部门、单位间的分工、协作、联动,积极构建齐抓共管的普法工作格局。市委、市政府制定下发《南通市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的普法职责任务,同时在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中全面建立以案释法制度。统筹部门资源,实施普法邮路、烟路、盐路通万家工程,50多家市级部门参与。与市政务中心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市政务中心法制宣传工作的意见》,凝聚各进驻单位、窗口的力量,共同推进部门普法工作。注重加强市县联动,打造“一县一品”,形成“市级统一规划、县(市)区亮点辐射”的整体推进态势,海安“法治文化节”、如东“企业守法诚信评估体系”、海门“公共法律服务”法治宣传工作品牌在全省有影响。三是完善基础保障机制。强化队伍保障,法治宣传主管部门配强配齐专职人员,各领域各行业层层配置联络员,成立普法讲师团、江海志愿者普法服务队,评选江海普法名嘴、组建全国首个“中国好人”普法微联盟,建成具有南通特色的“名队名嘴名人”普法队伍,形成上下联系、左右互通的专业组织网络。强化经费保障,各级政府始终把普法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建立动态增长机制。同时,积极探索运用市场化手段筹措普法资金200余万元。强化基础保障,全市各部门、县(市)区、乡镇、村(社区)、学校、企业等相继建立法治学校、法律图书室(角)、农家法治书屋5953家,配备法律图书、报刊等,设置法治宣传栏并结合法律热点及时更换,基本满足了各类人群的学法需求。

  二、突出重点,分类宣教,科学化推进全民学法用法。

  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全面覆盖、整体推进”的工作要求,开展针对性的法治宣传教育,大力推进全民学法用法。一是抓住领头,培育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法治意识。坚持党委(组)中心组学法、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制度,先后举办法治讲座、学法报告会2000余场,15000多名领导干部参加,拓展了法治思维和法治视野。建立领导干部“德、能、勤、绩、廉、法、安”七位一体考评体系,述“法”考评不合格的不得提拔和表彰。编印发放《领导干部法律风险防范手册》、《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简明读本》,列举领导干部履职过程中的法律风险点,提出防范措施和手段。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五年来,市县两级共有2513名领导干部参加考试。开展“法律进机关”公务员集中学法活动,组织3000余名公务员参加执法能力大比武活动,提升法律意识和行政执法能力。将法律知识和依法行政理论培训纳入公务员“5+X”能力培训内容,10.8万余人参加法律知识更新培训。每年举办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测试通过率达到95.2%。二是抓住源头,提升青少年法律素养。率先在全省将青少年法治教育列入国民教育体系,实行教材、课时、计划、师资“四统一”的法治教育制度。市、县两级建立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9家,接待学生32万余人次。中小学和职业学校法制副校长配备率100%。在社区推广设立“崇德少年法学苑”,将青少年学法平台延伸至社区。连续六年评选“学法小童星”、“知法守法青少年”,坚持开展“开学第一课”法治主题教育、组织优秀法制教案征集评比、法制微课评比等活动,积极培育崇法学法风尚。举办法治歌曲唱响校园、中小学生模拟法庭大赛、法治诗歌大赛、法治微电影进校园等各类主题活动670余场,潜移默化中提升了青少年的法律素养。三是抓住大头,推动社会公众诚信守法。找准企业经营者、农民、流动人口等的学法特点难点,因人施教,提升社会公众法律水平。开展“中国梦•劳动美”职工学法用法知识竞赛,组织10万职工参加省“万企学法”知识竞赛。创新建立“企业守法诚信评估体系”,将企业学法守法用法情况评价等级与银行贷款、社会诚信等挂钩,此做法全省推广。创新组建家庭普法站、农民家庭法治文化室、普法剧院等阵地,目前,如东县赵家剧院普法团负责人赵亚华被评为“中国好人”,海安县“农民家庭法治文化室”首创者顾昌明获省“普法达人”称号。借助普法宣传车随车播放普法视频、发送宣传资料等方式开展流动普法,运用普法文艺队、说法信息卡、宣传小喇叭等农村新“普法三宝”,发挥农村法律明白人、村法律顾问、大学生村官普法员的作用,开展“送法入户”活动,拓宽农村普法覆盖面。创新推行流动人口“三点一线”普法模式,即在流动人口集中居住点、工作点、娱乐点及主要交通线提供生动有趣的法律知识。在外来务工人员聚居区开设法治课堂,全市累计超过2万余名外来务工人员接受培训。

  三、与时俱进,创新举措,深层次营造法治文化氛围。

  抓住阵地、产品、活动三要素不断开拓创新,深入营造法治文化氛围,提升普法教育的人文影响。一是注重打造具有辐射力的法治文化阵地。升级传统阵地,市一级建成全省领先的崇法文化广场和法治宣传教育中心,市、县、镇、村法治文化阵地覆盖率达85%以上,逐步形成一县一特色、一镇一品牌、一村(居)一亮点的阵地布局。电视台《法治纵横》和电台《空中大调解》等栏目成为群众欢迎的精品法治栏目。投入30万元购买电视普法平台,播放5秒、20秒普法广告并定期更换。发展网络阵地,全市共建立专业普法网 9个、普法窗口及页面853个,普法微博及微信54个,“南通司法”微博设置“每天懂点法”微话题,阅读量已达5600余万人次。“南通12348公共服务”微信平台设置“我要学法”板块,率先在全省开通“每天懂点法”双语微信,成为朋友圈内的权威普法平台。借助移动、电信公司资源优势,在政务通、家校通等载体上设置普法栏目发布普法讯息。南通新媒体普法工作经验得到司法部高度肯定。二是鼓励创作具有感染力的法治文化产品。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法治文化创作,共收到故事剧本、歌曲童谣、动漫微电影等1180件作品。在首届普法微视频征集中,收到11个省15个地级市的作品84件,实现了“小视角聚焦、接地气普法、微视频呈现”。如皋交通安全普法微视频三部曲网络点击量达860万人次。微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法治动漫《暖巢》分获全国第十和第十一届法治漫画动画微电影作品征集活动二等奖。开发全国首款普法软件“学法达人”,吸引《法制日报》、《新华日报》等多家媒体关注,并被评为省“六五”普法中期创新项目、省青少年护航工程创新项目。三是坚持开展具有影响力的法治文化活动。举办两届南通市法治文化节,海安县连续十年举办法治文化节,港闸区连续举办四届青少年法治文化节,法治文化氛围日益浓厚。立足现有的法治宣传载体,打造德法同行“九名”工程,以“名景名馆名苑”的立体形象、“名剧名作名品”的艺术魅力、“名队名嘴名人”的生动实践,促进德治与法治有机结合。评选两届“江海普法名嘴”,并组织名嘴深入基层宣讲宪法及法律,《人民日报》等媒体予以报道。实施百场法律法规宣讲、百场法律服务咨询、百场法治文艺演出、百场法律书籍派送、百场法治作品展播“法治进万家”五百计划,联合17家部门分别开展“法润江海•和谐万家”法治惠民、“万家学法”等活动200余场,惠及群众50万人次。

  四、紧贴中心,强化保障,多角度服务改革发展大局。

  找准法治宣传与民生、稳定、发展的契合点,强化主动服务意识,为全市改革发展提供法治保障。一是发挥普法的疏导功能,满足民生需求。立足“普法邮路通万家”工程和“法润江海•领航同心”普法连锁店工程,编印发放《崇法报》和《法润江海报》91期189万份,回收普法建议1600多条,调整普法内容125次。普法邮路被评为“市为民服务创先争优优秀服务品牌”,《人民日报》进行专题介绍。建立普法建议书制度,针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已向相关单位发出普法建议书16份。二是突出普法的预警功能,维护社会稳定。针对全国两会、青奥会、春节等特定时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将法治宣传融入到纠纷调解、综合治理、专项整治等各项工作过程中。建立特殊事件法治宣传教育应急机制,成功应对2012年钓鱼岛事件、环境污染等重大事件11件。指导基层推进民主自治,维护社会稳定。目前,550个村(社区)被命名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率达29.1%,6个村居被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三是彰显普法的保障功能,服务经济发展。紧贴陆海统筹、长三角一体化、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一带一路”建设等发展战略,组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沿海开发律师服务团”、“百强企业法律服务团”,重点围绕项目投资、风险评估、资产重组等事项,深入企业开展法治宣讲、法律咨询活动。市县两级成立“服务企业发展普法同盟”,形成覆盖全市所有中小型企业的普法网络体系。与上海经贸大学合作编印《“一带一路”国家法律服务和法律风险指引手册》发放给相关企业。成立南通市台商法律服务社,召开服务台商恳谈会,为台商台企提全方位的法律保障。

  在市人大常委会的关心和支持下,我市“六五”普法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对照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在找准普法工作服务经济建设的切入点,实现法治宣传服务中心重心下移、阵线前移上仍需努力;对照人民群众法治需求,法治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需进一步加强;对照普法工作组织机制,普法的保障机制仍需完善;对照新型媒体发展态势,普法手段和方法的创新力度有待加大。恳请市人大常委会对普法工作继续给予指导和帮助。我们将按照本次常委会审议意见,认真总结“六五”普法工作经验,科学谋划“七五”普法规划,突出工作重点,创新方式方法,推动普法工作再上新台阶!

Copyright 2008 Nantong Municipal People's Congress Standing Committee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796869位访客
南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技术支持:南通市政府信息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