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服务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实施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 2013-10-17  字体:[ ]

——2013年5月24日在市十四届人大

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上

市发改委  蔡惠忠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政府委托,就我市服务业转型升级暨重点项目实施情况向大会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近年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转型升级主线,按照落实“八项工程”、实现“八个领先”的总体要求,聚焦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建设战略目标,积极探索服务业创新发展的途径和机制,通过发展服务业重点行业、重点集聚区、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提速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提升发展,全市服务业加速转型升级。2011、2012年服务业投资增速列全省第一,2012年南通市人民政府被评为全省服务业工作先进单位,在本月20日召开的全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暨“十百千”行动计划推进大会上受到表彰。

  一、我市服务业转型升级现状及主要做法

  (一)总体情况

  我市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初步成效概括为“四个新”:一是总量占比得到新提升。2012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825.5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40.5%,比2010年提升了3.5个百分点,占比在全省的位次由2010年第10位上升到第8位;全市服务业完成投资1172.1亿元,增长40.1%,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40.6%,增速和占比分别比2010年高出4个和10.8个百分点;服务业实现地税收入227亿元,占地税总收入的比重达66.4%,比2010年高出9.3个百分点。二是行业结构得到新优化。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研发、服务外包、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推动了全市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2012年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40.8%,比2010年提高2个百分点。南通综保区成功获批,林森物流被评为“2012年度中国道路运输百强诚信企业”;如皋软件园被评为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区,全市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区累计达到5个,列全省第三;全市首个“创投中心”——苏通科技产业园创新资本中心正式挂牌,异地农商行来通设立分支机构实现县域全覆盖。生活性服务业提升发展,文峰集团、化轻公司进入全国企业500强,叠石桥市场入选全国首批内外贸大市场;濠河景区和如东小洋口旅游度假区分别成功晋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南通鸿禧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成功创建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成功引进了江苏紫金文化产权交易所、上海数字产业集团2家文化产业战略合作者。三是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十二五”以来,我市每年滚动编制市级服务业重点项目计划,累计推进了南通供销物流中心、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一期、南通空港产业园、启东广汇LNG分销储运站等320个发展前景广、行业业态新的现代服务业项目,计划总投资3325亿元,截至今年4月份完成投资644.8亿元,兴东机场改扩建、南通家纺城成品三期、林森物流一期、方特城市乐园等近80个项目竣工运营。其中,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项目159个,计划总投资1522亿元,至今年4月已累计完成投资307.7亿元,如皋保税物流中心、开发区创业外包服务中心二期等近40个生产性服务业项目竣工运营。四是集聚发展取得新突破。按照“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的原则,着力推进集聚区建设“三个一批”工程,产业集聚度不断提高,2012年全市50个省、市级服务业集聚区实现营业收入1848.5亿元,上缴利税45.3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1.6倍、1.9倍和2.8倍;其中,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28个,实现营业收入1336亿元、上缴利税31.8亿元,分别占全市集聚区总量的56%、72.3%、70.2%。

  (二)主要工作

    1.抓氛围促转型。近年来,市政府把创新驱动服务业发展作为推动转型升级、优化结构的重要途径,有针对性地召开了全市物流业发展现场推进会、科技服务业现场推进会、金融业工作会议等生产性服务业专题工作推进会,以及2011’中国南通港口经济洽谈会——现代服务业推介会等专题招商会,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服务业创新发展、集聚发展、跨越发展的浓烈氛围。

  2.抓重点保转型。在发展载体上,突出服务业集聚区的龙头带动作用,着力建设提升50家省、市级重点服务业集聚区。推动南通中央商务区、能达商务区、如皋港现代综合物流园等示范带动类集聚区做大做强;推进南通综合保税区、南通空港产业园、新城金融集聚区、上海市北(南通)高新科技城、苏通智慧产业园、海安现代商贸物流集聚区等重点培育类集聚区加快基础建设和项目招商,尽快出形象、见实效;促进南通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南通火车站北物流园等优化提升类集聚区转型升级,打造品牌特色,提升发展水平。在产业发展方向上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业、服务外包产业、现代金融业、科技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及有关新兴服务业。在项目建设上,持续滚动推进168个亿元以上经营性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

    3.抓环境导转型。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形成“2+10”服务业发展规划体系,制定并实施了《南通市现代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南通市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行动计划(2012-2014年)》和《南通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十二五”发展规划》、《南通市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南通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南通市服务外包“十二五”发展规划》等10个专项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市服务业及其十大产业的发展思路、目标及重点。二是加强政策引导。着力打造“融合、宽松、高效、低成本”的政策环境,先后制定了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若干政策的意见》(通政发〔2011〕85号)、《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意见》(通政发〔2012〕26号)、《关于加快南通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指导意见》(通政发〔2013〕19号)、《关于贯彻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十百千”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2013-2016)》(通政发〔2013〕20号)及《关于加快市区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在用地、税收、规费等方面给予必要的优惠扶持。三是积极向上争取政策。2011年以来,市发改委累计为20个服务业项目、33家金融机构争取省级以上服务业引导资金6080万元;市国土部门为南通农副产品交易中心、林森物流(原交运物流)2个项目争取省点供土地指标577亩。

  4.抓机制推转型。一是抓工作协调机制。在省内率先实行服务业办公室联席会议制度和集中办公制度,及时研究落实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和重大事项。二是抓项目推进机制。对服务业重点项目推进,实行领导会办协调制、责任挂钩制、检查督办制和奖惩激励,强化项目建设的过程控制,确保序时进度。三是抓目标考核机制。在2013年市政府综合经济目标任务考核办法中,新增了生产性服务业投入占服务业投入比重及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的考核内容,通过考核激励机制引导各地强化生产性服务业项目招引建设;增加了新增重点服务业单位(指年业务收入超1000万元或者从业人员50人以上的重点服务业法人单位)考核;强化了市级以上集聚示范区考核和新增总部企业考核。

  尽管我市服务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加快转型升级的高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生产性服务业占比不高,新兴服务业发展不快。2012年,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占比为40.8%,位居全省第7位,与我市经济总量在全省的位次不匹配。工业设计、电子商务、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服务业刚刚起步,发展速度慢、项目数量少。

  二是重点服务业企业创新能力不强,服务业品牌化建设相对滞后。我市共有重点服务业单位716家,但在业态创新、品牌创新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具有竞争力的企业相对缺乏,目前我市尚未有服务业企业成功申报省级服务业创新团队、创新企业。在服务业品牌化建设方面,以市区为例,目前市区服务业国家级驰名商标为空白,江苏省著名商标仅有文峰大世界、文峰饭店2件。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与重点

  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市“两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举措、创新发展,以重点项目、集聚区和重点企业为抓手,加快发展与制造业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与提高产业竞争力相关的新兴服务业,提升发展与居民消费升级相适应的生活服务业,促进服务业比重提高、结构提优、竞争力提升,为加速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

    (一)在发展方向上突出两类重点产业。一是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互动发展。转型发展现代物流业,以建设长三角北翼现代物流中心为目标,优化提升港口物流业,转型发展工业物流业,整合提升商贸物流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鼓励专业物流企业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模式,加快建设南通供销物流中心、南通空港产业园、海安现代综合物流中心等重点项目,着力提高物流发展水平,切实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延伸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建设金融数据处理、电子商务和人才培训三大平台,做强药物研发、船舶设计、家纺设计和呼叫产业四大业态;加快南通国际软件产业园等市级重点服务外包集聚区建设,着力打造长三角北翼服务外包首位城市。提升发展金融业。大力推进金融创新,力争在产权交易、金融租赁等方面,创新一批金融产品、设立一批专营机构;积极发展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加快推进新城区东部商业商务金融文化综合区建设,大力发展金融后台服务。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工程平台和公共科技平台建设,大力引进、设立高层次产业科研机构,推进建立南通市综合性科技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大力发展商务服务业,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力争每年吸引1-2家国内外大集团、大企业将地区性总部或职能型总部迁入南通;突出品牌会展效应,积极培育做大船舶、家纺等地方特色品牌展会,努力争取举办国家级乃至国际性品牌展会。二是努力培育新兴服务业,增强产业竞争力。大力发展家纺电子商务产业、船舶和家纺设计、数字出版和数字动漫产业,加快培育发展云计算、物联网和环保服务等新兴服务业,突出抓好长江智谷、亚伦电子商务产业园等7个总投资36.6亿元的新兴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年度投资12亿元。

  (二)在发展载体上突出项目和集聚区建设。一是突出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在手项目快建设,深入实施服务业重大项目会办协调制、责任挂钩制和检查督办制,突出抓好南通供销物流中心、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等88个总投资908亿元生产性服务业项目,确保完成年度投资187亿元;抓好市区重点示范项目建设,坚持以项目做强产业,以项目提升层次,以项目培育特色,努力形成一批新的增长点。提高项目招商水平,结合国家、省、市鼓励服务业新兴产业发展政策,集中力量引进一批位于产业链高端环节、拥有核心技术、带动力强的新兴服务业投资项目;充分发挥南通综合保税区的保税功能及江海联运的港口优势,积极推进与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发展合作,有针对性地组织对口洽谈和招商活动,力争取得实际成效。强化项目跟踪服务,加快建立服务业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对崇川区联想科技城、连邦软件基地等服务业重点项目在项目审批、投融资、土地使用等方面予以倾斜。二是突出集聚区建设。抓规划引领,牵头编制南通空港经济区发展规划,指导各县(市)、区全面完成集聚区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和修编工作,健全集聚区管理机构,推动有序、规范发展。抓示范带动。推动南通家纺城争创首批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研究制定市级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区认定标准,开展市级集聚示范区创建工作。抓平台建设。引导服务业集聚区在展示交易、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保护、数据中心、中小企业融资、专业人才培训等方面建立健全公共服务平台,增强服务辐射功能。

  (三)在发展主体上突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一是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引导服务业重点企业在积极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同时,不断加强技术自主创新,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加强技术管理创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并购或建立区域性研发总部,积极参与行业技术标准制定。二是增强业态创新能力。引导服务业企业在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工业设计、环境服务、数字文化等新兴服务业领域和创投、金融产品创新、物流供应链管理、新兴媒体、知识流程外包等高端服务领域,加大有效投入,实施重大项目。三是增强品牌创新能力。大力支持服务业重点企业开展自主品牌建设,鼓励企业注册和使用自主商标;保护传统品牌,大力扶持我市中华老字号服务业企业深入挖掘传统技艺和品牌内涵,弘扬传统文化和服务理念;支持品牌营销,引导企业通过举办品牌展会、拓展品牌传播渠道、创新品牌销售手段、优化品牌管理模式等方式,提升企业形象。

  (四)在发展环境上突出要素保障。一是在资金上优先支持。努力扩大市级服务业引导资金规模,重点扶持生产性服务业及新兴服务业项目;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加大跑部、跑省的力度,力争更多现代服务业项目获得省级以上引导资金扶持。二是在用地上优先供应。积极协调现代服务业项目用地问题,努力实行差别化地价供地,支持利用存量土地;积极做好重大服务业项目争取省“点供”指标工作。三是在人才上优先引进。不断完善现代服务业人才引进、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努力吸引创新创意型团队和人才来通发展;建立健全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服务业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教育培训机构,支持在通高等院校、职业院校调整设置相关服务业专业。

Copyright 2008 Nantong Municipal People's Congress Standing Committee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796869位访客
南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技术支持:南通市政府信息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