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商务局工作情况汇报

发布时间: 2014-12-04  字体:[ ]

  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市人大监督支持下,市商务局秉承法治思维、改革精神和服务理念,围绕中心前瞻谋划,突出重点务实创新,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荣获全国贸促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运行管理先进口岸、全省商务发展先进单位第三名,连续两年获评全市最佳办事单位、文明单位,被表彰为全市党建工作先进单位,2013年“四位一体”联动评议列全市参评单位第一、全省商务系统第一。

  一、主要成绩

  (一)竭力服务发展大局,商务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1.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一是以扩量提质为着眼点,提升利用外资水平。2012、2013年,实际利用外资22.05、22.88亿美元,引进超3000万美元项目124个、超亿美元项目49个。今年1-9月到账外资19.7亿美元,总量居全省第四。目前已完成“八个领先”指标(5年内到账外资达100亿美元)的86.3%。务实开展精准化、专业化招商活动,先后引进了香港招商局重工、默克医药、德国巴斯夫等一批重大项目,泰森华东总部、东丽纤维研究所等省级外资总部和名古屋、汇丰银行以及7家外资融资租赁企业落户南通,外资结构和质态进一步优化。二是以转型升级为着力点,加快“走出去”步伐。敏锐把握对外投资的历史性机遇,推动南通优势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2012、2013年境外投资中方协议投资额保持8亿美元规模,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连续18年省内领先。今年1-9月中方协议投资额7.19亿美元,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19亿美元,分别增长25.3%、33%。强化政策引导,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走出去转型升级建设外经强市的实施意见》,形成特色产业拉动、龙头企业带动、境外集聚区联动、服务体系推动的工作格局。推动双马化工印尼农工贸合作区获批全省首家境外产业合作集聚区。赛城集团、联发集团、龙鼎投资等境外园区加快建设。

  2.坚持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并举。稳定外贸增长。2012、2013年进出口额分别达到263亿美元、298.1亿美元,分别增长2%、13.4%,今年1-9月进出口额增长14.1%,外贸增速连续3年列全省五强首位。“十二五”以来外贸年均递增超1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12%左右,均高于“八个领先”目标。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每年组织1200多家企业参加35个以上境内外展会,广交会品牌展位全省最多。每年培育代理转自营、外经带外贸等超20个增长点。指导叠石桥获评全国首批、全省唯一内外贸结合市场,通州、海门升格国家级家纺出口基地。推动流通现代化。坚持把扩大消费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来抓,大力发展新业态、建设大商圈、打造大市场、培育大企业。2012、2013年社消零分别增长15.5%、12.8%,总量全省第四。今年1-9月,社消零增长12%,高于GDP增速。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8%,提前两年完成“八个领先”目标。实施《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打造3个市级、4个区级商业中心。2013年电商交易额140亿元,市场交易额1755亿元,年销售额超10亿元企业31家,超100亿元3家。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以5个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区、3个省级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为依托,加快发展软件开发、呼叫中心、数据处理、医药研发四大特色产业。凯捷、浪潮、思爱普等全球知名企业和中国家纺电子商务服务中心落户南通。南通作为长三角有发展潜力城市写入国家服务外包 “十二五”规划。近两年服务外包执行额年均增长50%以上。

  3.坚持做强载体与优化环境并举。提升园区功能。研究出台加快开发园区发展意见及转型升级评价办法,引导平台打造、产城融合、集约发展。推动海安、海门、如皋开发区跻身国家级开发区,吕四港开发区、苏通园区跻身省级开发区,国家级、省级开发区总数均居全省第二。省级特色产业园17个,数量全省第二。10家园区开展生态工业园创建,7家园区开展知识产权园区试点。12个跨江(跨国)合作园区加快发展。14个省级以上开发区以全市5.6%的面积,实现65%的财政预算收入、85%以上的进出口额和到账外资。加快口岸开放。推动洋口港、启东港获批一类口岸开放,南通一类口岸数占全省一类水运口岸的1/4。兴东机场开放启动国家审理程序。南通综保区封关运作,启东综保区、如东综保区、南通综保区C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申报工作加快推进,陆空全方位口岸格局加快形成。南通成为全国申报口岸开放最多的地级市。

  4.坚持服务企业与惠及民生并举。全力以赴为企业解难。叫响“效能商务365”服务品牌,建立快速审批、园区转型、企业扶持、流通现代化、加快走出去、口岸通关、法律援助“八大绿色通道”。近两年争取扶持资金3.5亿元,进口贴息额、信保覆盖面屡创新高。千方百计办好惠民实事。完成市区30家菜市场升级改造三年计划。通农物流中心二期工程进展顺利,日均交易额超过1500万元,新设直营店13家。去年以来完成439座加油站、6座储油库油气回收。每年外派劳务净收入超30亿元。肉品追溯体系覆盖市区3家生猪屠宰场、1家猪肉批发市场、25家菜市场、10家超市和12家直营店。

  (二)全力推进简政放权,商务职能转变取得新成效。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商务领域改革,率先与省商务厅就扩大开放先行先试签订合作协议,研究出台了《关于深化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积极推进投资便利化。深化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政务事项进驻率、授权率100%。全面推进简政放权,行政服务事项由26个减少到11个,2年来简化节点20个,压缩时限21天,减少材料26项。推广“清单式审核、备案化管理”和“一口受理、联动办理”模式。率先复制自贸区经验,在综保区试行先照后证、负面清单管理。大力推进贸易自由化。在叠石桥市场先行启动“旅游购物”贸易方式,推进国家八部委现场评估,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有望年内获批。电子口岸上线平台和项目质量全国领先,在全国率先实现商务部门加贸联审无纸化,在全省率先运行一站式申报、关检港查验协同、沪通协作系统,加快推行“三个一”通关新模式。省政府已将我市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列入外贸稳增长方案。着力推进园区创新转型。围绕“放得下、接得住、运转得好”,突出下放权力、简化流程等全过程体制机制创新,构建具有开发园区独特竞争力的“一站式”服务体系。推进3家新批国家级开发区获得省级外资管理权限,在苏通、滨海、锡通园区实行“委托式”外资审批管理。加快推进“走出去”试点。发挥南通作为全省“走出去”先行先试试点城市优势,加快建立境外投资“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管理方式。积极探索个人境外投资试点。建立对外投资融合、融资、促进、监管“四大平台”,促进境外投资与承包工程、外经与外贸融合发展。

  (三)致力打造法治商务,依法履职水平得到新提升。以完善体制机制为重点,加快法治型机关建设。建立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全体处室齐参与的法制工作组织体系。局政策法规处在机关内网开设“六五”普法与法治建设专栏,定期发布法制宣传提纲和依法行政工作要点。局党组将法制建设纳入年度考核,定期研究部署依法行政工作,完善了党组议事规则等八项规章制度,落实党组中心组学习、全员法律培训制度,对广交会展位分配、项目资金申报、办公设施改造等重要事项依法公示。每年对上千家企业、上万名劳务人员开展法律培训,获评全省商务法律工作先进单位,全市法治建设、“六五”普法先进单位。以加强行政监督为根本,规范权力运行。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商务领域所有行政权力事项、依据、流程在网上公开。着力规范执法行为,加强生猪定点屠宰、成品油、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直销典当等特殊行业监管,建立12312商务举报投诉服务中心。健全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承办工作责任制,确保满意、基本满意率100%。聘请12名政风行风监督员开展第三方评议,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以妥善化解矛盾为关键,维护社会稳定。妥善处理赴阿尔及利亚、安哥拉、莱索托等劳务纠纷54起,挽回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构建“诉调对接”多元调解机制,成功调解12起商事纠纷,挽回经济损失1175万美元。

  二、存在问题

  我局商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对照人大代表、服务对象的新期待,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服务改革发展的主动性还不强。对涉及商务领域边缘职能的有些具体工作,抓推进、抓落实的主动性还不强;用好外资审批权限与扩权联动不够,向上争取审批权限的力度还要加大;商务领域改革创新同南通区位优势还不匹配,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新格局还要谋求更大突破。二是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还不多。复制导入上海自贸区机制创新成果还不够多;运用苏南模式发展园区功能平台方面有所滞后;借鉴苏州、杭州等地开放型经济转型路径方面,取得的成效还不明显。三是助推企业发展的力度还不大。商务政策法规宣传的系统性、针对性、实效性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策及时惠及企业。对境外投资环境分析、法律政策研究不够,有效引导服务企业“走出去”还有差距。虽然我市广交会的展出规模连续多年保持全省第三、品牌展位保持全省第一,但离企业需求仍然有差距。四是商务领域监管还不严。对无证加油站、加油船的协同处理力度不够大;对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业等企业法人发行的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的监管有待加强;对有经营资质外派劳务企业的经营监管有待加强。市区菜市场网点布局不够完善,新布点的菜市场建设进度还要加快。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们将正视问题,认真研究,结合冲刺全年目标和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以第一人称、第一责任推进整改工作,落实牵头领导、责任处室、整改措施、完成时限,把评议成效切实转化为改革发展成果和群众满意度。

  (一)围绕改革发力,以更大突破服务发展大局。主动融入上海自贸区、“两带一路”等新一轮开放布局,以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为平台,以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为主轴,着眼全局,率先作为,尽早落地,打造具有南通商务特色的改革品牌。深化简政放权。在推进现有4个国家级开发区用好鼓励类投资3亿美元以下的外资项目审批权的同时,积极向上争取审批权限,并通过授权、委托等方式进一步下放到县(市)区和园区,做到能放尽放、放管结合、便捷高效,以行政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推进先行先试。加大电子口岸推广应用力度,全面推行通关无纸化改革和“三个一”通关模式。探索“属地申报、属地放行”、“转关作业无纸化”等区域通关模式。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构建具有南通特色的大通关体系。加快推进叠石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尽早获批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和外资商业保理试点。全面推进对外投资合作领域先行先试。激发园区活力。落实全市开发园区工作会议精神,完善高效化审批服务机制、便利化投资贸易机制、扁平化行政管理机制,推动园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二)提升服务水平,以更实作风助推企业发展。坚定不移与企业抱团,延伸服务触角,提升服务质量,当好企业信得过的“娘家人”。落实政策服务更优。一手抓政策的落地见效,一手抓向上争取。建立上下联动的政策宣传和评估反馈机制,加大基层商务部门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印发《政策汇编》、完善信息发布平台、举办政策宣讲会等形式,让政策实时、准确传递到企业。完善项目申报审核快速通道,做到知晓全覆盖、审批零障碍,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完善体系手段更新。放大“效能商务365”服务品牌效应,继续完善商务工作综合服务体系,以建立外经贸综合服务平台为抓手,为企业提供集项目审批、市场开拓、融资信保、口岸通关、风险防控、涉外维权、信息咨询等全方位服务。创新解难效果更好。继续用好和完善挂钩联系、定期走访、现场会办等机制,既关注重点板块、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也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服务。创新“一企一策、一事一议”个性化服务,采取超常规举措,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化解发展难题。

  (三)坚持民生为本,以更大力度办好惠民实事。加强“菜篮子”工程的组织推进,完善以批发市场为核心、菜市场为支撑、直营店为补充的农产品流通体系,让老百姓的“菜篮子”拎得更轻、更安全、更放心。加快通农物流中心建设。推进配套冷库、商业综合服务楼年内开工建设,完善配套功能,拓展交易领域,扩大交易规模,争取年交易额尽早突破100亿元。加快农产品社区直营店建设。围绕“完善链条、减少环节、创新模式、促进产销衔接”的目标,加强规划指导和政策引导,推动通农物流中心今年开设农产品直营店20家,发挥稳价惠民作用。加快市区菜市场新建工程。按照《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菜市场专题规划》,加快建立布局合理、配套完善、设施先进、管理到位的城区菜市场网络,确保全年新开工建设5家菜市场。

  (四)秉持法治理念,以更高标准提升履职能力。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自觉把依法行政理念贯穿于商务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全过程,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坚持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健全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机制。完善政务信息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第三方评议。强化机关人员特别是工作一线人员普法学法。加大商务执法力度。加强对生猪定点屠宰、成品油市场及直销典当等特殊行业的专项整治。充分发挥综合执法优势,主动配合相关部门查处打击无证加油站、加油船,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持续改进作风,切实增强商务干部的担当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完善和优化考核、推进、问责等工作机制,打造一支勤学实干、开拓创新、作风过硬、清正廉洁的商务干部队伍,提升干部的精气神,为商务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Copyright 2008 Nantong Municipal People's Congress Standing Committee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796869位访客
南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技术支持:南通市政府信息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