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全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 2016-12-05  字体:[ ]

——2016年11月29日在南通市第十四届

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上

副市长   朱晋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市政府报告《关于加快推进全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议案》(以下简称《议案》)办理情况,请予审议。

       一、高位统筹,扎实推进议案办理工作

       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将其纳入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总体布局统筹部署,作为深化改革、服务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持续推进。2015年8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工作会议,出台《关于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实施意见》,对深入落实文化建设工程、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发展江海文化作了专题部署。今年年初,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5次会议将邵晓泉等11位代表提出的“加快推进全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议案交由市政府办理以后,市政府高度重视,明确以议案办理为推动,以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以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实施项目推进,致力创新创优,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截至目前,全市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1250平方米、较2015年底增加49平方米,提前完成本年度目标任务;全市“4+1”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加速构建,现有文化馆9家、图书馆8家、博物馆60家、美术馆1家,镇(街道)文化站97家,村(社区)文化活动室1811家;配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逐步完善“7+5+N”功能,全市20个镇(街道)、100个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进程超过年度序时,海门三星镇在全省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推进会上作了经验交流;“书香南通”建设深入推进,全市居民综合阅读率在近两年增幅达9.2个百分点、居全省前列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议案办理过程中,力求把握好三个方面:

      一是坚持高位统筹,精心组织部署。市政府对议案办理工作抓得早、抓得紧也抓得实。市人代会一结束,市政府第61次常务会议就讨论研究了议案办理工作,明确此项工作由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负责,市文广新局为主办理,相关部门(单位)协同配合。韩立明市长先后5次在市长办公会上对完善办理方案、提高办理质量、推进公共文化重点项目建设等提出具体要求。按照项目化推进要求,在市领导牵头实施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重点项目(20项重点工作项目、29个文化事业重点项目、39个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的同时,将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加强“书香南通”建设、扶持文艺精品生产等作为年度重点工作,将提升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继续实施文化民生“五送一建”工程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9月23日,市政府召开全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点评议案办理和前阶段工作,强化督查指导,对补短补软补缺、全力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了进一步推进。

      二是强化制度设计,争创“南通特色”。市政府分管领导会同市文广新局及相关方面,带着问题多次到如皋、海安等地,就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功能配置等进行专题调研,对好的做法及时总结推广;市级层面起草和完善《南通市“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和《加快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时,推动调研成果转化,紧密结合民生需求,确定了高于国家和省规范的“南通标准”,即以市级公共文化设施为龙头,纵向延伸到县、镇(中心村)、村和重点中心镇的4+1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统筹公共文化服务和其他服务资源,按“7+5+N”模式完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功能(“7 ”为文艺演出、读书看报、广播电视、电影放映、文体活动、展览展示、教育培训等公共文化服务功能,“5”是体育服务、党群服务、行政服务、民政服务、治安服务等综合性公共服务功能,“N”则是根据实际条件提供“四点半学校”等惠民服务功能),并从设施网络建设、服务供给、组织支撑、综合保障等六个方面,对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各项工作任务作了分解落实。《实施意见》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讨论后已于今年7月由市“两办”发文实施,《规划》近期也将印发。

     三是注重开门办理,凝聚工作合力。议案办理过程中,除了邀请市人大领导联合召开议案办理方案意见座谈会、实地视察调研外,我们还通过组织媒体见面会、加强宣传报道等形式,广泛听取社会意见,主动接受各方监督,充分调动各方参与和支持议案办理的积极性,努力提高办理质量。同时,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指导、支持。11月17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与省文化厅、省文物局主要负责同志就深化合作、推动南通江海特色文化强市建设进行了充分会商,并签署了三方战略合作协议,省文化厅、省文物局明确将在推动我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六个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

     二、重点突破,大力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今年以来,市政府以《议案》办理为契机,围绕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大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聚焦问题,攻坚突破,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点领域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加大有效投入,在强化经费保障上求突破。按照国家和省市要求,各地加快建立健全稳定的公共财政投入增长机制,文化经费均已列入年度预算并得到足额保障。一方面,强化“硬性约束”。《市委关于落实文化建设工程实现文明城市建设全省领先的意见》明确要求,“保证财政文化支出增幅高于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增幅,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达到2%以上”。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也对“在资金和政策方面给予支持,多渠道、多手段加大社区文体设施建设力度”加以明确。此外,市财政还出台文件,采取“以奖代补”等形式对基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等建设予以财力补助奖励。另一方面,保障项目建设。市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近年来先后推进、建成、投用了南通博物苑展陈更新项目、市图书馆(少儿馆)新馆、市非遗工坊一期、伶工学社复建等一批重大文化工程,今年市、县两级财政又分别安排资金用于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建设。与此同时,各地持续加大对基层文化建设投入,一大批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文化室实现了提档升级;如皋市分别设立了文化站免费对外开放经费项目98万元(每镇7万元)和镇(街道)大型文化活动奖补资金经费项目56万元(每镇年均4-6场、每场1万元);海门市出台《文化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对区镇文化站及达到“六个有”的村(社区)文化室发放奖补资金;通州区则将加大财政对特色文化业余团队的扶持和培育,作为巩固省示范区创建成果的重要举措。

    (二)突出文化惠民,在扩大服务产品有效供给上求突破。针对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和个性化文化需求,着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优质服务转变,努力实现标准化和个性化的有机统一。一是坚持需求导向。在统筹推进城乡、区域、群体均衡发展,大力开展公共文化巡展巡讲巡演、送书送戏送展览下基层等文化服务,推进城乡“结对子、种文化”,为一般群体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同时,健全群众文化需求调研和跟踪反馈机制,建立“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互动式、菜单式、订单式服务方式,更加注重保障特殊群体的文化需求。比如,在拓展重大文化惠民项目服务“三农”的同时,针对老年人、未成年人、农村留守妇女儿童、低保户等生活困难群众,通过减免有线电视收视费、免费提供文化公益培训、高雅精品演出低价票等方式,实施文化精准扶贫,全力维护此类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又比如,市图书馆针对读者反映较为突出的新书好书更新慢、“借阅难”问题,推出“你选书、我买单”服务,受到普遍欢迎。二是做优活动品牌。推动文化惠民工作中心下移、服务重心下沉、品牌活动下延,有效整合“我们的节日”“濠滨夏夜”“文化江海行”“静海讲坛”等文化活动品牌,积极开展各类演出演艺、免费培训、展览展示等活动。今年以来先后开展了“欢跃四季”——全国百姓广场舞大赛、第十二届江苏省“五星工程奖”评奖、“江苏廉政文化周”、“5?18国际博物馆日”、第十三届“南通韬奋读书节”等活动,受到广大基层群众欢迎;今年的南通市第三届公共文化服务展示月活动,继续坚持面向基层、贴近生活、服务群众,市县联动策划开展了396个项目、700多场次文化惠民活动,备受关注的“中国美术南通现象”首期研究成果也在此期间对外发布,“展示月”活动的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三是推动精品生产。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评价标准,注重社会效益、价值导向、文化审美,大力实施文化精品工程,话剧《张謇》、越剧《仁医寸心》双双入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仁医寸心》本月中旬亮相“第三届江苏文化艺术节”并受到好评,话剧《长桥酒家》入选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大型室内水乡情景演出《水墨同里》演出近800场、观众逾13万人次,大型多媒体歌舞秀《梦?江海》9月参加了“2016南通江海国际旅游节”公益演出,并赴日商业巡演10场次,实现了南通大型舞台艺术作品走出国门商业巡演的历史性突破。

    (三)坚持补短补软,在提升基础设施综合效能上求突破。因地制宜加快载体建设,推动资源整合、综合利用。一是大力推进阵地建设。对照“4+1”体系要求,抓紧推进一批市、县重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市图书馆新馆开馆一年多来运营良好,读者数、借阅量持续攀升;南通文创中心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推进有序;市场化运营的凤凰书城项目进展顺利,正在抓紧开业前的相关筹备工作;海安县文化艺术中心、广电中心、体育中心以及通州湾文化艺术中心相继建成投用,海门江海博物馆以及港闸区、如东县、启东市三地的文体中心项目正在抓紧实施。按照“7+5+N”功能标准,示范引领、稳步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截至10月底,本年度全市120个基层示范点、373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项目建成达标率分别达到85%和90%。二是着力完善“总分馆”体系。创新实施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建设“南通标准”(试行),列为年度为民办实事的图书馆、文化馆分馆(各20个)新建任务目前已完成80%以上,目前全市已有2个市级馆、6个县级馆达国家一级馆标准,各县(市、区)建成76个乡镇(街道)分馆和36个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分馆,市、县图书馆与南通大学等7所高校共同组成综合服务平台,通过馆际互借实现了资源共享。三是积极实施“互联网+公共文化”。探索运用互联网和现代科技提升、拓展公共文化服务,推动公共服务数字化建设与研发应用,围绕全民阅读研发的南通数字图书馆已投用2年多,可用数字资源达到50TB,有效促进了市、县图书馆资源共享,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与内容的数字化、便捷化创造了经验。

    (四)推动改革创新,在鼓励县(市)和基层探索上求突破。首先,鼓励支持示范创建。建立健全示范区、示范项目动态管理机制,强化政府主体责任,深入推进市和相关县(市、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示范项目创建及后续建设工作,海安县结合创建探索形成了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定制、专业化生产、均衡化配送、精细化服务、科学化考评、制度化保障的“六化”运行机制。其次,开放联动增强合力。针对群众多元化文化需求供给不足问题,探索创新政府、市场和社会良性互动、共建共赢的模式。今年4月,由南通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文联、南通开放大学与南京大学中华图像文化研究所、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共同发起“乡村记忆——南通乡村影像志”文化工程,用两年时间重点聚焦我市各具特色的十镇一街,以文字叙述和摄影、摄像方式记录中国梦中的南通乡村文化。此外,市文广新局还与南通开放大学创新实施了“政校协作、建立全民阅读推广机制”合作项目,有效放大了社区教育平台和资源优势,有力推动了全民阅读活动在社区、在家庭的深入开展。此外,政策扶持多元供给。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积极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全民健身、全民科普和群众性文化活动,倡导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鼓励、扶持基层文化不断自我发展壮大。目前全市有3000余支民间文艺团队活跃在一线,成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轻骑兵”。

       三、久久为功,着力强化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功能

       根据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的部署要求,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巩固好前阶段体系建设成果,在强化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上持续发力、狠下功夫。

       一是如期建成省级示范区。按照市《实施意见》确定的“三步走”的目标要求,2017年重点是在优化提升国家级示范项目基础上,再打造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1至2个、有影响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3至5个,各县(市)区图书馆、文化馆全部建成国家一级馆,南通成功创建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二是加快实施重大公共文化项目。按照中央创新区的功能定位,加快推进南通文创中心建设,力争2017年10月开工建设南通大剧院、南通美术馆;加快完善县(市)区级文化设施,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建设,确保图书馆、文化馆一级馆尽快达标。

       三是持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加快推动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提高文化产品匹配度。实施文化精品工程,以“五个一工程”为龙头,着力提升公共文化供给质量。进一步打造文化惠民活动、艺术培训、展览展示等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加快书香城市建设,不断提高“书香南通”建设水平。

       四是不断强化人才支撑。实施重点文化人才工程和紧缺高层次文化人才引进计划,加大对“高精尖缺”公共文化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完善选人用人和激励保障机制,鼓励支持乡土文化骨干、基层文化名人、优秀群文团队发展,努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与服务能力。

       各位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利民惠民的民心工程,我们将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部署,根据市人大提出的新要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奋力推动我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南通作出新贡献。

Copyright 2008 Nantong Municipal People's Congress Standing Committee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796869位访客
南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技术支持:南通市政府信息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