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代表议案

来源:南通人大  发布时间: 2016-02-03  字体:[ ]

关于加快推进全市现代公共文化

服务体系建设的议案

 

提议案人:

  邵晓泉   尤素敏   王爱凤   王小洁   朱爱华

  邱  辰   李玉坤   姚泽明   王  辉   刘晓洁

  郭再萍

案由:

  加快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建设小康南通的重要任务,是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各级政府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和义务。

案据: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去年召开的全市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工作会议,提出了切实加强我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目标新要求。各地各部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与时俱进,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文化设施逐步完善,重点工程快速推进,文化产品日益丰富,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服务方式不断创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然而对照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的新要求,对照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文化需求,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一是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少数地方还没有到位。抓文化、管文化、建文化的积极性自觉性还不够高,合力还不够强。

  二是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总量不足,功能不够配套,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发展不够平衡。对照县有三馆(文化、图书、博物馆)、镇有一站(综合文化站)、村有一室(文化活动室)的要求,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

  三是优质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与服务不够均衡,质量参差不齐,生产手段单一,社会潜能尚未得到充分释放。

  四是基层文化队伍配备尚未达到上级规定标准。乡镇综合文化站专业人员配备不足,专业素质不高、专职不专干的现象比较普遍,村文化管理员流动频繁,兼职较多,岗能匹配度较低,影响和制约了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

  五是财政有效投入不足。尽管我市文化事业的投入逐年增加,但文化事业的总体投入偏低,总投入占GDP比重不足2%,2014年人均文化事业费24.65元,在全省排名第10。

  这些状况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未能同步,与我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改变。

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时指出“文化建设要迈上新台阶”。《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文化建设的总要求和根本任务。这为推动我市公共文化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感紧迫感,确立科学理念、统一思想认识,进一步加大文化事业投入,加快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南通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南通、开创“两个率先”新局面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切实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各级政府要深化加快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强化“抓文化就是抓民生”的理念,切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要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切实保障好、维护好、实现好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目标,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通知以及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实施意见要求,将加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重要职责,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相结合,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完善建设规划,制定配套政策,明确责任主体,列出重点项目,实行时点控制,集中力量,协同推进,狠抓落实。

  2、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重点围绕读书看报、收听广播、观看电视、观赏电影、看戏、开展和参加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着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南通市文化艺术中心建设,力争今年内开工。加快推进南通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南通市文化馆新馆)前期工作。崇川区、港闸区要按照国家一级馆标准尽快建设区级图书馆、文化馆。其他各县(市、区)要按照县有三馆、镇有一站、村有一室的要求,对标补差,在2017年前完成规划实施,提升档次,完善功能。加快建设乡镇(街道)、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打造城市“15分钟文化圈”、 “10分钟体育健身圈”和绿色健身步道,力争2017年底前达到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标准。

  3、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一是完善以城带乡联动机制,加强南通市19个市级中心镇文化建设,促进城乡公共文化资源合理流动、均衡配置。二是深入推进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工作,探索学校、企业开设免费开放项目。三是大力发展数字服务和流动服务,建成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各县(市)区至少配备一辆流动演出车、一辆流动图书车。四是实施文化惠民活动工程,办好“公共文化服务展示月”、“濠滨夏夜”、“五月风”文艺展示月、“文化江海行”、“童声里的中国”、“海陵之夏”、“群乐汇”、“文化大串门”、“雉水之夜”、“家庭文化艺术节”、“韬奋读书节”等品牌性群众文化活动。以“五个一工程”为引领,实施精品战略和原创作品生产活动,推出一批高质量的文艺作品,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优的文化产品。

  4、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将公共文化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纳入国民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加大对基层文化人才教育培训力度,加强基层乡土文化骨干、文化名人建设,采取院校招聘、柔性引进等方法,重点抓好县级以上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事业单位专业人才招引工作。二是采取送出去培训、上挂学习、下派锻炼、实施“青蓝工程”和岗位锻炼等方式抓好现有人才队伍培训,提升队伍素质。三是配齐配强镇村文化工作人员,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中心)要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和岗能相宜原则足额配备工作人员。每个行政村(社区)配有不少于1名政府购买的文化公益岗位人员,确保镇村文化工作有人管、有人做。四是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激励机制,鼓励专业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文化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加强对文化志愿队伍的培训,形成一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专兼职公共文化队伍。

  5、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一是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刚性投入。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切实担负起政府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加大财政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将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保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支出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和政府财力增长相适应,切实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行必须的费用。二是加大对基层和重点文化项目的扶持力度。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重点扶持镇村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建设;加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文艺精品创作、文化队伍建设和各类文化示范创建活动的投入。三是完善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投资服务型文化产业的扶持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等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投资兴办服务型文化产业,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协力发展的新格局,提高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

  6、完善公共文化考核评价机制。把文化软实力变成硬指标、硬任务,将加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科学发展考核体系,作为考核评价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政绩重要内容,加大在考核中的权重。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获得感强不强作为考核评判的标准,定期对行政区域内公共文化服务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参与权、监督权、评判权回归于民,引入第三方进行满意度测评,实施严格的考核、激励、问责和监督制度。

Copyright 2008 Nantong Municipal People's Congress Standing Committee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1026839号-1
您是第 796869位访客
南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技术支持:南通市政府信息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