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建设创新之都的议案》办理工作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 2017-12-14  字体:[ ]

——2017年12月4日在南通市第十五届

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上

副市长  徐新民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市政府报告《关于加快建设创新之都的议案》(以下简称《议案》)办理情况,请予审议。

       一、统筹推进,全力做好议案办理工作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发展,始终认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为南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新动能。2016年3月,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打造长三角特色产业科技创新基地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35年左右,建成长三角较具特色的产业科技创新基地。2016年8月,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城市转型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和人才强市行列,构建以中央创新区为核心、各类高新区为节点的网络化创新体系,中心城区成为具有较强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创新之都。2016年9月,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是: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创新之都和宜居宜业富有魅力的花园城市。今年年初,市第十五届人大第1次会议将张彦武等16位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建设创新之都的议案”交由市政府办理,市政府高度重视1号议案办理工作,全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面对接上海科技创新资源,加快建设长三角特色产业科技创新基地,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创新之都。今年以来,我市科技创新主要指标保持快速增长,个别指标实现位次前移,总体呈现稳中快进、重点突破的良好势头。在省通报的上半年8项科技创新主要指标中,2项排名第二、3项排名第四、1项排名第五、2项排名第六,与去年同期相比,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额和发明专利授权数指标排名分别上升了1位和2位,其它指标排名持平。1-3季度,全市R&D经费占GDP比重达到2.6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128.5亿元、占规模工业比重49%,总量与占比均列全省第二位;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2.76件,同比增长26.7%,列苏中苏北第一。启东、海安、通州、崇川获批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总数居全省第一;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市通过科技部验收评估,年内有望步入国家首批创新型城市行列。

       在议案办理过程中,我们突出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统筹,精心部署。市委、市政府对创新之都建设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市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协同的创新之都建设推进小组,着力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创业生态城建设。市政府研究制订了《南通市第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关于加快建设创新之都的议案>办理工作方案》和《2017年<议案>办理工作任务分工》,多次组织市发改、经信、财政、质监等20多个部门按照方案和分工认真抓好议案办理和推进工作。11月16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创新之都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大会,对南通打造创新之都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动员,掀起了创新发展的新高潮。11月17日-18日,市委、市政府成功举办新一代信息技术博览会,与中科院自动化所、微系统所、技术物理所等一批重点科研院所签订合作共建协议,并明确了“一核两区六基地”的未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布局。

       二是深入调研,高点谋划。我们按照建设上海北大门的总体方案,形成了《南通对接服务上海科技创新专项研究》调研报告,梳理上海科技创新资源、南通主导产业与上海科创资源的对应关系,提出了南通对接服务上海科技创新资源的思路与目标。在“南通对接服务上海大会”期间,精心筹备,认真组织了南通对接服务上海科技创新恳谈会等系列服务对接主题活动,推动沪通两地形成更为紧密的科技创新战略合作机制。深入研究南通创新之都战略的目标、内涵和实施路径,专门赴上海、北京、南京、苏州、青岛等地,学习借鉴建设科创中心和创新型城市的有益经验,以及深圳、合肥、株洲、宜昌等地打造创新之都的特色做法,形成了《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创新之都行动方案(2017-2020年)》,经充分征求意见,通过市政府常务会和市委党政专题会研究讨论后,目前已正式印发实施。

      三是凝心聚智,合力推动。议案办理过程中,我们加强宣传报道,广泛听取社会意见,主动接受各方监督,充分调动各方参与和支持议案办理的积极性。同时,还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指导、支持,主动对接省《扬子江城市群发展规划(2017-2035年)》的编制,推动形成区域协同创新机制;以市委、市政府名义,聘请了一批院士专家作为南通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顾问,为未来南通产业地标打造出谋划策;积极与省科技厅沟通汇报,建立厅市会商机制,积极争取省厅支持南通建设以中央创新区为核心的协同创新示范区。

      二、重点突破,扎实开启创新之都建设

      今年以来,市政府以《议案》办理为契机,围绕打造高端引领、开放融合、人才荟萃、创新活跃、具有较强区域竞争力的创新之都目标,聚焦重点,攻坚突破,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聚焦创新核心,在中央创新区规划落地上求突破。围绕创新之都建设,市委、市政府决定在17平方公里区域内,打造以江海特色产业科技创新为主导,医疗、教育、文化、会展、休闲、商业等功能配套完善的区域科技创新试验区、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沪通创新资源合作承载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和创新创业创优生态区。目前,中央创新区宏伟蓝图全面绘就,科创中心着眼于发展高端前沿产业、做优创新平台、汇聚创新人才,文创中心着力打造南通时尚文化消费新天地和南通滨水文化旅游新景点,还有集会议、展览、采购、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最活跃的会展中心,以及服务长三角、具有鲜明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医学中心。中央创新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功能项目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已经全面启动,集中开工了朝阳路一期二期、兴富路、生态理水、生态修复等5个基础设施项目和医学综合体(一期)建设项目支护、桩基(试桩)工程,大剧院、美术馆项目桩基工程、创新一小、创新初中,居康路工程、居佳路及四号路工程,一号路及支路S工程,二号路工程,三号路及支路E工程等11个社会事业项目。中央森林公园工程,营船港森林廊道建设工程已全面进场施工。九年一贯制学校已完成方案设计,科创一期和人才公寓已完成图纸设计。

     (二)突出创新主战场,在培育创新型产业、创新型企业上求突破。一方面,培育壮大“3+3+N”重点产业创新集群。积极推广石墨烯纤维新材料在纺织产业中的应用, 举办2017张謇杯·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设计大赛、第10届中国家纺画稿交易会。船舶海工不断转型升级,中远船务交付了我国首个从国外获得的总包一站式海工平台——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平台(FPSO)“希望6号”。通过举办新一代信息技术博览会、大院大所合作对接恳谈会、智能装备产业投资与发展恳谈会,与中科院自动化所、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所、中科院技术物理研究所、华为、顺丰、深圳芯思杰、中信建投等合作的一批含金量高、影响力大的研发项目签约落地,促进更多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振康焊接在2017中国机器人年度评选中荣获最佳零部件奖;先进高分子材料总产能达100万吨/年以上,成为国内主要的合成材料产业基地,金属新材料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形成了甬金金属、海门特钢等在全国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为代表的产业集群。全年“3+3+N”重点产业产值将突破万亿。另一方面,培大扶强创新型企业。按照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的培育模式,突出分类指导、梯队发展、层级提升,今年以来全市共申报高企704家,新增高企培育库入库企业376家,占全省12%,排第3位。407户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优惠, 724户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全市92.2%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建有研发机构,企业创新发展的积极性有效调动。

     (三)完善创新生态圈,在激发创新链式反应上求突破。一是构建创新平台,打造创业沃土。建设“创新南通”平台,集聚创新创业项目1100多个,其中11个在国家科技创业大赛获奖,19个在省科技创业大赛获奖;建成众创空间44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24家,建成省级众创集聚区2家、省级众创社区2家,实现了全市域、省级以上开发园区的全覆盖,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51家,建设加速器试点4个。二是引建科研院所,孵化创新企业。引进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南通)、中科院南通光电中心和南通南京大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院、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纺织丝绸研究所等60多个新型研发机构和技术转移中心。中科院南通光电工程中心成功孵化了尚飞光电公司,研发的X光探测器实现产业化,市场供不应求,开发的有源光缆系列产品获得了国际IBTA认证,并获“天河2号”超级计算机的订单。三是强化协同创新,促进成果转化。举办海洋工程装备、智能装备、纺织丝绸领域等专题洽谈会,与天津大学、兰州大学、西安8所高校、上海10所高校开展校企对接活动,组织大型产学研对接活动250多场次。天楹公司通过产学研合作和国际合作,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并自主创新,先后取得18项发明专利及289项实用新型专利,一跃成为国内领先的城市环境服务综合运营商。铁锚玻璃公司与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联合组建的华东地区唯一的鸟撞试验室,已经为C919、ARJ21、M700等民机和多型号军机提供配套产品。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东源电器、沃太能源、中天储能等联合打造江苏省多源协同智能微电网技术工程中心,成功突破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微电网及分布式发电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性问题。

     (四)强化要素支撑,在解决创新瓶颈上求突破。一是强化金融支撑。支持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建立“政、投、贷、保、险”多方式协作联动机制,设立科技银行、科技小贷、科技担保、科技保险、创业投资等新型科技金融机构18家,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60亿元,全市创业投资规模突破90亿元。二是强化人才支撑。开展“江海英才创业周”“南通籍海外学子家乡行”等人才引进活动。目前全市共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千人计划”、省“双创计划”等高层次人才538人。三是强化知识产权支撑。南通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被认定为省首批科技服务业特色基地,是全省唯一一个知识产权服务载体项目。海门市获批江苏知识产权强省示范市,如皋经开区、海门经开区获批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南通市获得2016年度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考核地级市第七名。

       三、驰而不息,高标准打造区域创新之都

       根据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全市创新之都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大会的部署要求,我们将紧紧围绕《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创新之都行动方案(2017-2020年)》的落实,巩固好前阶段建设成果,在构建以中央创新区为核心、开发园区为重点、创新平台为支撑、创新型企业为主体、区域协同创新体系为纽带的全市域创新网络体系和创新生态系统上持续发力、狠下功夫。

       一是高起点快节奏推进中央创新区建设。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雏形、五年初见效、十年基本建成”的目标稳步推进,全面提速基础设施建设、功能项目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建设中央森林公园景观带一带,以及科创中心、文创中心、会展中心和医学中心“四中心”,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准打造南通版“科创特区”。

       二是全方位深层次集聚创新资源。以对接服务上海为重点,着力全方位集聚创新资源。与上海的科技服务机构和设施、科技园区、高校院所、知名企业、“双创”人才等实行“六大对接”,承接技术转移,实现合作共赢。推动政产学研合作向中西部、东北部高校和中科院系统延伸,向香港、台湾等地区拓展,加强与国(境)外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深入推进与清华大学全面战略合作,促进更多创新型项目落户南通。

       三是特色化高端化完善区域创新布局。坚持以中央创新区为核心,以高新区、科技园区为主阵地,对照“一核两区六基地”的定位和要求,加强分类指导、优化布局,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发展格局。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引领,加快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高地和产业新地标。支持各地更大力度研究和发展大数据、智能芯片、新一代信息通信、智能装备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其它产业包括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更大力度地开展自主研发和集成创新,更大力度地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构筑区域创新发展新优势。

      各位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建设创新之都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实际行动,是顺应区域发展规律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南通发展进程的迫切需要,我们将根据市人大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奋力将南通建设成为高端引领、开放融合、人才荟萃、创新活跃、具有较强区域影响力的创新之都。


Copyright 2008 Nantong Municipal People's Congress Standing Committee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796869位访客
南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技术支持:南通市政府信息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