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上半年执行情况的报告

来源:市人大常委会  发布时间: 2018-08-22  字体:[ ]

——2018年8月2日在南通市

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尹建勇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上半年执行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上半年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牢固树立高质量发展导向,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深入开展“解放思想、追赶超越、争当先锋,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活动,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优生态、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市经济运行总体稳健,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新旧动能加快转换,高质量发展态势初步显现。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62.8亿元、增长7.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9.8亿元、增长11.8%,税收收入占比83%、同比提高8.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8%;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24亿元、增长9.7%;外贸进出口总额1221.7亿元、增长6.1%;注册外资实际到账17.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35元、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57元、增长9.1%;新增城镇就业5.3万人。

对照年初人代会确定的目标,除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科技进步贡献率、年收入7000元以下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脱贫率3个年度指标之外的19个指标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新增就业等15个指标符合或基本符合预期;4个指标低于预期,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增幅低于预期0.6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全国全省,列全省第三;工业技改投资增幅低于预期1.1个百分点,但同比提高3.9个百分点,下半年预计继续提升,实现全年目标可期;PM2.5平均浓度未达预期,但为全省最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全省最高;地表水省控断面优于Ⅲ类水质比例未达预期,主要是工业、农业、生活污染多年累积,水环境质量改善还需付出更大努力。

(一)经济运行总体向好,产业发展稳中有进

主要指标好于全国全省。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总体上高于全国全省,多数指标在全省位次前移。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6和0.4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2和3.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和3.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9%,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2和1.7个百分点;工业用电增长8.9%,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4和3.2个百分点;工业应税销售收入增长20.8%,高于全省4.7个百分点。与全省有比较的12个指标中,7个指标在全省的位次较去年底有前移。

内需支撑发展有力。完善跟踪会办、季度点评等项目推进机制,重大项目建设成效明显。一批千亿级、500亿级以上的重特大项目正在加紧洽谈推进,41个项目列入年度省级重大项目计划,数量全省第一,上半年完成投资171.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0.3%。市级“双百工程”重大项目完成投资448.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4.2%,100个计划开工项目中62个已开工,100个计划竣工项目中56个已竣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扭转了全省持续靠后局面,跃居全省第四,完成批发零售额1386.8亿元、增长9.6%,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37.1亿元、增长10.5%。限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增长7.5%,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

产业发展稳中有进。制造业基础稳固,工业增加值、工业应税销售、工业用电三大指标保持良好运行态势,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居全省第五,工业应税销售、工业用电增幅均居全省第三。现代服务业发展良好,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6%,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2.1%。信息软件、科学技术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等行业应税销售增速均在30%以上。农业生产形势平稳,农业增加值增长1.4%,52.87万亩高标准农田年度项目全面启动,夏粮总产、单产较去年同期均有提高,省级以上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增长10.5%。

(二)转型升级成效显现,新旧动能加快转换

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3+3”主导产业产值增长13.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新兴产业产值增速均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占比分别达到48.9%和32.9%,同比提高2和0.3个百分点。新产业发展加快,新材料产业产值增长17.7%、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增长17.1%、智能装备产业产值增长15.1%,增速均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度电工业应税销售达到34.7元,同比提高10.9%。投资结构更趋优化。工业投资增长7.5%、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其中技改投资增长8.9%、同比提高3.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2.6%。

创新引领作用不断增强。中央创新区加快建设,创新要素集聚能力增强。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5.58件,增长17.8%,其中PCT专利申请量381件,全省第三。7个县(市)区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召开2018南通江海英才创业周暨青年人才发展大会,组织开展南通科技创业大赛。通州湾获准筹建大学科技园,南通高等研究院进入筹建阶段,全市创新创业载体承接力全面提升。推动“企业上云”,新增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企业8家、省贯标试点企业26家、“上云”企业近2000家,新增省级智能车间11个。

发展新动能加速积蓄。新增长点不断形成,126个亿元产业项目转化达产,达产项目平均产出为3.5亿元,新增“四上”企业145家,列全省第一。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快速,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1190亿元、增长30.8%,网络零售额290亿元、增长38.1%。空港产业园跨境电商“9610”项下出口2801.5万元,增长55.6%,单数和金额均位居全省第一。全市IP城域网出口带宽口达8680G,超额完成全年目标。南通国际数据中心产业园获批工信部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新增境外上市公司1家、累计达41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3家、累计达87家,新增直接融资192.2亿元。

(三)重点改革深入推进,开放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成效。去产能加速供求改善,全市粗钢全面停产,水泥产量下降14.7%、同比回落30.5个百分点。去杠杆降低债务风险,规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49.9%,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3.5%,其中市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8.7%。降成本减轻企业负担,落实价费政策减轻企业负担1.73亿元,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81.7亿元、增长12.6%,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7%。补短板项目扎实推进,6大领域87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60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3%,超过序时进度3个百分点。

陆海统筹综合改革纵深推进。土地利用管理制度积极创新,占补平衡市级统筹机制进一步完善,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0.7万亩。金融创新进程加快,市“两权”抵押贷款余额超过7亿元,余额保持全省第一。充分发挥转贷基金作用,有效破解企业转贷难转贷贵问题,累计为169家企业转贷15.68亿元。在全省率先建立6项企业债监管机制,实现企业债本息兑付零风险,发行债券28笔,融资168.08亿元。“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启动项目审批证照共享引用目录编制和平台建设,推动“3550”改革常态化和普惠制,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市新设立市场主体6.64万户、增长18.8%,其中新登记企业类市场主体1.96万户,日均新登记企业108家。

开放新格局加速构建。通关一体化水平提升,通关、查验、物流等多领域213项业务实现无纸化办理,建成与省“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互联互通的电子口岸,通关效率提升50%以上。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积极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影响,举办2018“一带一路”叠石桥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等活动,重点产品出口保持平稳,高新技术产品、电器及电子产品、集装箱出口分别增长15.5%、11.3%和33.9%。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货物进出口总额比重达到70.3%,同比提高8.5个百分点。引进来、走出去步伐加快。实际利用外资17.3亿美元,增长6.5%,制造业利用外资增长15.2%,新批总投资及净增资超3000万美元项目75个。完成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8.33亿美元、总量全省第二,新增境外投资中方协议投资额6.01亿美元。

(四)区域功能布局优化,城市转型步伐加快

重大战略机遇落地转化。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建设上海大都市北翼门户城市90项年度重点工作稳步推进,在沪举办南通高质量发展环境说明会,现场签约39个项目,其中产业投资项目总投资达730亿元。全面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编制实施《南通市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实施规划》,落实“共抓大保护”要求。加快沿江港口整合,南通港通海港区集装箱码头开港试运行,全市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23亿吨,增长8.7%。沿海经济带加快建设,洋口港15万吨级主航道开工,洋口港保税物流中心(A型)获批,吕四港5万吨级航道完成交工验收,广汇能源LNG码头建设完工。35个项目列入省沿海开发重大项目投资计划,完成投资157.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6.7%。

中心城市建设稳步推进。2035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加快推进,五山及沿江生态修复、城市“微循环”改造、管网更新等一批“城市双修”项目稳步推进。编制实施《南通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海启高速、锡通高速北接线等重点项目顺利推进。轨道交通1号线建设顺利推进,2号线一期工程可研报告获省发改委批复。“三城同创”182项重点项目完成率达71%,南通植物园、老洪港湿地扩建稳步推进,五山国家森林公园获批国家级森林公园。开展城市环境“八整治八提升”行动,完成城市“微治理”任务128项。垃圾分类和治理工作深入推进,垃圾分类港闸区全覆盖被省厅确定为示范创建项目、全省唯一。

城乡一体化水平持续提升。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制定实施《南通市乡村振兴十项重点工程实施方案(2018-2022年)》。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4个专业村申报“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如东县被列入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地区。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海门市开展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8个市级试点镇整体推进。完成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省级委托检查验收,土地经营权流转价格机制形成。率先开展“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创建,新建农路660公里、改造农桥200座。推进特色小镇健康发展,海门叠石桥家纺小镇和如皋氢能小镇入选江苏省第二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五)治污减排动真碰硬,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保持铁腕治污高压态势。成立污染防治攻坚指挥部,整合市、县、镇、村四级力量,每季度召开全市污染防治攻坚点评会,形成齐抓共管、强力推进格局。持续开展环境执法“亮剑行动”,上半年,全市环保部门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923件,处罚金额1.92亿元;公安机关立案侦办污染环境刑事案件37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51人。加大“三行业”企业专项执法力度,关停化工、印染、钢丝绳企业135家。

污染防治攻坚成效明显。扎实开展“263”行动、“三河三行业”整治等工作。精准化治理大气污染,完成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项目366项,完成率61.6%。上半年,PM2.5浓度全省最低,空气质量指数(AQI)达标率全省最高,空气质量一级优天数35天、同比增加11天。深入开展水环境治理,204项水污染防治重点项目开工率达77%,完成率达31.4%。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2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基本完成,完成污水管网建设115.2公里。扎实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完成921个土壤样点采集。全面启动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调查地块1985处。在启东市开展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绿色循环经济发展加快。编制《南通市园区循环化改造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全面启动新一轮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22个循环经济在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5.1亿元。加强温室气体排放管控,完成56家碳排放交易权企业报告编制。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完成燃煤锅炉整治23台,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657.7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9.3%,降幅持续扩大。

(六)公共服务更加健全,富民惠民成效明显

富民增收成效显现。富民增收“新50条”持续发力,居民收入向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99元、增长9.2%,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0.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缩小0.01。就业创业形势向好,新增城镇就业人数5.3万人、增长14.5%,为近年来新高。成立“江海创业联盟”,支持10841名群众创业,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17亿元。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制定新一轮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持续抓好92个经济薄弱村扶贫项目建设和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脱贫工作。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进一步扩大基础教育优质资源覆盖面,实施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改革,高考质量继续保持领先,教育现代化监测综合得分89.75分,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召开全市卫生与健康大会,编制实施《健康南通2030规划纲要》,12项重点任务全面推进。推进“互联网+医疗”,启动国家全民健康信息跨域互联互通业务协同试点。举办全民文化节、南通韬奋读书节等文化活动。5个功能单元、3420个功能配置主体有序推进基本公共服务配置,9个服务项目已达标。

社会保障持续完善。10件5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扎实推进,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等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超过15%。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清理积欠和足额征缴,五大保险覆盖率稳定在97.5%以上。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强化社会治理,新增64家社会组织,新培育省级和谐示范社区30家。深入推进“安康关爱行动”,全市已有69万老年人参保,参保率达32.8%。社会治理有效创新,“雪亮工程”建设方案通过省论证评审,社会保持总体安全稳定。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顺利通过中期评估。

总体上看,在宏观经济仍然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困难和挑战依然较多的情况下,上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了良好态势。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外部环境复杂多变,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下半年经济运行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有增无减。从国际看,全球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仍然脆弱,特别是美元走强和资本回流美国对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带来了较大冲击,地缘政治矛盾冲突多发易发,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中美经贸摩擦可能带来长期性复杂性影响。从国内看,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8%,连续12个季度保持在6.7%~6.9%的区间,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发展潜力足、韧性强、回旋余地大。从南通看,一方面,我市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在不断累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等多重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一批重特大项目前期工作推进顺利,发展预期持续看好;部分先行指标表现良好,制造业新开工厂房面积增长277%、大工业业扩报装完成增量增长122.3%,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另一方面,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技改投资增长未达预期,稳增长的基础尚不牢固;企业运行成本上升,工业企业亏损面有所扩大,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数量增长7%;出口连续4个月处于“水下”,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影响增加不确定因素;金融领域风险挑战仍然较大,生态环境治理依然任重道远,今年消除地表水省考以上断面劣Ⅴ类任务紧迫而艰巨。

为此,我们既要解放思想、追赶超越、争当先锋,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同时也要充分预估困难和挑战,强化组织推进,稳定经济增长,巩固发展优势,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盼。预计下半年能够延续今年以来良好态势,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仍然可期。

二、下半年主要工作举措

下半年,全市上下将按照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部署,紧紧围绕省委赋予南通争当“一个龙头、三个先锋”的新定位、新使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城市、交通三大转型,紧盯宏观政策动向,全力以赴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做到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确保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加快迈开追赶超越步伐,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前列。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突出重大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一是继续猛攻重特大项目。抓紧排定20个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龙头项目,加快落户一批具有支撑带动作用的百亿级、千亿级项目,重点抓好中天钢铁、招商局豪华邮轮等重特大项目,加快实施在手的119个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和100个重点服务业项目。对照“项目投入转化率≥60%”的标准,发挥项目建设“一系统一平台三机制”作用,推动项目快转化、快达产。二是积极培育消费新增长点。落实政策举措,鼓励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工商企业,提高限上企业零售额占比,促进实体商业转型和扩大消费需求。复制内贸流通体制改革经验,优化重大商贸设施布局,加快社区电商、示范创建和专业园区建设,积极培育中高端消费市场。组织好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南通交易团工作。三是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发挥综合交通枢纽优势,大力发展空铁、江海联运、互联网三大枢纽经济。以兴东国际机场和南通空港产业园为载体,发展通航产业,深化沪通空港物流合作,积极推动与顺丰、京东等物流头部公司合作,壮大临空经济和航空经济。提升通海港区建设运营水平,尽快开辟近洋航线,推动港口与物流园区联动发展,加速形成规模效应,推进南通港航服务中心和航运交易所规划研究,培育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大力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物流设施建设,依托阿里江苏云计算数据中心等载体,引进大数据服务商、电商服务商,打造华东地区特色大数据产业集聚区。

(二)突出质量效益提升,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全力打造地标产业。围绕构建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聚焦“3+3”产业,集聚优势资源,梯度培育一批具有带动力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确保今年工业主营业务收入500亿元企业达1家、百亿级企业达4家。重注改善中小微企业发展环境,引导资源向实体经济倾斜,强化创新型企业培育,支持专精特性企业发展,支持企业深耕细分领域、积累技术优势,打造更多单打冠军和行业小巨人。加快发展科技服务、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一批主题楼宇、创新示范企业和平台经济示范企业,分类推进52家市级以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二是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进中央创新区扩容提质,深度推进沪通科技创新合作,推进抓好沪通“创新券”通用通兑、国家技转东部中心南通分中心、沪通重点科技创新专项“一软一硬”项目等工作。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计划,支持科技型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加快构建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力军的创新型企业集群。研究制定人才政策包,大力吸引高校毕业生来通创业就业,加快建设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三是加快盘活存量资源。狠抓存量挖潜,强化高质量关键要素支撑。实施“亩均论英雄”行动,研究制定公平合理的差别化政策措施,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工业企业资源利用绩效综合评价工作,运用市场机制盘活土地、厂房、设备、产能等存量资产,进一步提高投入产出效益。

(三)突出深化改革开放,激发经济发展活力。一是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打造“不见面审批、零缺陷服务、精准化监管”的南通“放管服”改革升级版,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全面启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序推进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二是内外联动促进开放。深化上海“北大门”建设,推进公共服务同城化,强化沪通产业协同发展,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围绕海工、家纺、化工等重点出口产品,全力培育外贸出口新增长点,放大外贸新业态试点的态拉动效应,尽快扭转出口负增长局面。高度重视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市影响的跟踪分析,做好应对预案。加快打造大宗商品及专业进口平台。坚持高水平引进来、走出去,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创建境外经贸合作区、产业集聚区。推进开发园区创新转型,提高全市开发园区经济贡献度。三是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严格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健全风险研判机制,加强指导和督查,做好债务到期偿付预案,切实防止流动性风险,规范举债、真实化债。密切关注银行不良贷款、企业互联互保、互联网金融、非法集资等潜在风险,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四)突出中心城市能级提升,提升城乡一体化水平。一是积极打造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沪通铁路、盐通铁路、宁启铁路二期建设,积极推动北沿江高铁、通苏嘉甬铁路项目前期工作。加速推进海启高速、锡通高速北接线工程,加快绕城高速、宁通高速扩容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尽快开工建设。增开国际国内客货运航线,完善机场功能。开展加密过江通道、市域铁路、机场客运枢纽规划研究。加快通州湾港区深水航道建设,积极推进通海港区二期工程,推动通州湾至通海港区专用疏港铁路建设,打造江苏出海新通道。二是提升中心城市发展水平。加快编制实施2035新版城市总体规划,大力提升中心城区经济密度,按序推动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推进市区快速路网实现一环闭合,加速推进中央创新区基础设施和功能性项目建设,确保年内五山各项工程全面完工、沿江片区项目全面开工。推进城市风貌塑造,加快濠河及五水地区整治提升,推进西站片区建设,打造城市品质示范区。突出沿路、沿河、沿社区等重点区域,深入推进城市“微治理”,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三是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产业兴旺,全面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深入开展高标准农田、适度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联盟“三个全覆盖”试点镇建设。推进“四好农村路”、农村重点水利工程和农桥改造项目建设。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深入实施农村环境“五位一体”长效管理,完善相关管理机制。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三农”工作队伍。

(五)突出污染防治攻坚,加快建设美丽南通。一是全力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统筹推进“263”专项行动、“三河三行业”整治、生态河湖行动、“散乱污”企业整治等工作。着力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加强重点断面监测,规范养殖行为,加大农村面源污染等治理,确保全面消除省考以上劣Ⅴ类断面,切实改善入海河流断面水质。抓紧编制“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推动PM2.5浓度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集中推进餐饮油烟、汽车维修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程,全面淘汰2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严格落实工地、道路扬尘治理措施。加强土壤和固废污染治理,尽快完成市区印染片区地块修复,抓好启东市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加快实施12个危废处置项目。二是不断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加快推进沿江、沿海化工园区整治,提升化工行业发展层次。加强资源能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推动省级以上园区及化工园区全面实施循环化改造工作。落实生态红线区域管控措施、补偿制度,提升自然生态保护水平。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加强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加快推进建制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推进乡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提高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三是不折不扣抓好突出环境问题整改。突出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交办问题整改、化工园区整治、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4项重点工作,从根本上解决制约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关键问题。统筹抓好国家海洋督察、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审计等反馈问题整改。深入开展环保“亮剑行动”“利剑斩污”等专项行动,始终保持高压严管态势,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形成“污染环境就是犯罪、犯罪就要法办”的强大震慑。

(六)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一是持续推进富民增收和精准脱贫。深入实施富民增收五大行动,落实富民“新50条”政策,多措并举增加工资性收入,逐步增加转移性收入,不断拓宽经营性收入来源,努力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就业困难人员帮扶机制,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积极推动农民返乡创业。把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落实兜底性保障措施,加大产业就业扶持力度,确保完成低收入人口脱贫任务。二是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基本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完善城乡大病保险、工伤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招生入学政策,实施联合办学、推进教师流动,加快推进37所“新优质学校”建设,促进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大力培育全科医生,补齐卫生医疗服务短板,加快“健康南通”建设。优化土地供应,完善调控机制,确保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有序推进危房改造,加快城中村改造,提升居民居住品质。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力争在省内率先实现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100%。三是大力实施社会治理和服务创新。加快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做实做强“全要素网格”,构建“网格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网格治理“南通模式”,打造更多在全国叫得响的社会治理品牌。健全文明创建长效机制,市县联动打造全国文明城市群。深化国家卫生城市建设。大力实施中小餐饮食品安全规范提升工程,筑牢食品安全保障防线。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当前宏观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实现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压力大、任务重。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人大的关心、监督下,抢抓机遇不懈怠,咬定目标不动摇,狠抓项目不放松,全力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为争当“一个龙头、三个先锋”,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南通作出更大贡献!

Copyright 2008 Nantong Municipal People's Congress Standing Committee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796869位访客
南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技术支持:南通市政府信息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