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汇报

来源:南通市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 2018-10-19  字体:[ ]

南通市人民政府

(2018年9月29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市政府汇报中小企业发展有关情况。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发展实体经济、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聚力优环境、育主体、搭平台、强服务,在推动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方面创新举措、持续发力,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基本情况

1.主要指标好于全省。1-8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高于全省平均2.3个百分点,列全省第3位;全市完成全部工业应税销售6424.8亿元,增长19.7%,高于全省平均5.3个百分点,列全省第3位;全市完成工业用电量199亿千瓦时,增长7.5%,高于全省平均3.3个百分点,列全省第4位。

2.重点产业态势良好。1-8月,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分别增长18.4%和14.2%,分别高于全市平均4.3和0.1个百分点。全市“3+3”重点产业产值增长14.4%,高于全市平均0.3个百分点,其中,电子信息、新材料、智能装备、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增速高于全市平均,呈现“四快二稳”的发展格局。

3.创新创业活力增强。1-8月,全市新增个体工商户60521户,同比增长19.9%,新增私营企业23065家,增长9.1%。崇川科技园创业基地被评为全国第三批国家级小型微型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海星电子等9家企业获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力星钢球等6家企业被评为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沃太能源、海迪科被评为五年10强“双创”好项目。

4.集聚集约成效显著。上半年,44个重点培育乡镇工业园区(集中区)实现营业收入5525.4亿元,同比增长14.7%。全市形成船舶、家纺、电动工具等特色产业集群,创建省级特色产业集聚区43个、省级产业集群22个。连续六年获评全省高标准厂房建设与使用先进地区数全省第一,获得省奖励超2000亩。

二、主要工作措施

1.研究政策,完善扶持体系。为减轻企业负担,出台《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意见》、《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为优化办事流程,制定《企业设立“证照联办”实施办法》、《加快推进全市“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实施方案》;为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出台《加快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加大扶持力度,研究出台了《促进经济发展提质增效若干政策措施》、《推进市区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政策意见》。市经信委、民发办等将政策编印成册,深入企业宣讲。

2.营造氛围,优化发展环境。在市人大的关心支持下,将每年5月23日设立为“南通企业家日”,持续开展“张謇杯”南通杰出企业家、南通“三名”人物评选,在全社会营造重商、亲商、安商良好发展环境。健全结对联系服务企业工作机制,深入重点园区持续开展“企业服务周”系列服务活动。畅通政企沟通、银企交流对接渠道,连续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和融资洽谈会。

3.聚焦双创,培育示范典型。以高于全省标准,制定了《市级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实施方案》、《小企业创业创新基地认定管理办法》,组织各地建立一批科技小巨人企业、小微企业双创基地等基础培育库。在通成立中国电子商务协会青年电商创业委员会,形成淘金创谷、尤嘉青年创业中心、家纺电商创业园等电商众创空间,中国家纺网、筑材网等20多个特色电商平台。组织中小企业参与省专精特新发展咨询诊断、省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大赛、省星级数字企业创建等活动。

4.创新服务,破解融资难题。做强融资担保,全市21家融资担保机构注册资金由上年初的31.6亿元增至目前的47.78亿元,其中19家法人机构平均注册资本2.5亿元,单体规模全省第一。近两年市级财政下达融资担保扶持资金2541万元,出台《市区融资担保银担风险试点管理办法》。今年1-8月,全市共新增融资担保贷款90.3亿元,服务中小微企业共1523家。强化转贷服务,组织各地建立中小企业转贷基金,2017年来累计为600多家企业提供转贷1200多笔、96.4亿元,为企业直接节约转贷成本7500万元。加强金融合作,与建设银行合作创建3000万元小微企业“助保贷”产品资金池,2017年贷款余额1.6亿元,江苏银行将在三年内为1000家企业提供不少于100亿元信贷支持。

5.搭建平台,完善公共服务。强化公共服务平台培育,围绕信息服务、创业辅导、管理咨询等功能,建成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2家,省三星级以上服务平台27家。结合南通特色产业集群,成功创建农药、家纺、锻压机械、电动工具、船舶等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7家。开展产学研对接,组织江苏大学新能源汽车、南京理工大学新材料等方面专家来通提供技术支持。

6.加强引导,集聚高层次人才。深入实施高端人才引领、青年人才倍增、通籍英才归雁、高技能人才培育“四大计划”,制定出台“人才八条”以及22个配套办法和实施细则,累计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58名、江苏省“双创”人才321名。积极推进企业家培训,先后组织“张謇杯”杰出企业家和“三名”年度人物、科技小巨人企业等多个专题研修班和系列培训,今年培训人数已超4000人次。

三、面临的挑战和不足

1.从外部环境看,压力有增无减。一是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美国是南通第一大出口国家和第一大进口来源,伴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升级,以机电产品、化工品为主的出口影响较大,以大豆为主的农产品进口将受到重创。二是企业成本持续增长。原油价格持续走高拉动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环保、运输监管力度加大,包装、物流成本有所提升。三是后劲支撑有所减弱。企业投资意愿偏弱,近三年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分别为8.6%、8.2%和6.2%,增幅逐年下降。进口设备抵扣申报额占工业设备抵扣申报总额10%,低于苏州(25%)、无锡(23%)等苏南城市。

2.从产业结构看,矛盾依然存在。一是产业层级偏低。我市制造业结构矛盾突出,产品多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传统产业仍占主导,自主可控水平和发展能级偏低,新兴产业占比低于苏州15.9个百分点。产业集聚度不高,点多链少,如船舶海工高端产品配套率不到10%,电子信息产业中低端元器件占比近50%。二是缺乏地标性特色产业。船舶海工和家纺产业等传统优势产业,受近年来市场环境低迷影响,对全市工业的支撑力明显减弱。而苏州的纳米、无锡的物联网、常州的石墨烯等都在蓬勃兴起,正在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三是企业资源配置效率不高。以“亩产论英雄”为导向,实施全市工业企业资源利用绩效综合评价。9154家用地3亩以上(含)的参评企业,实际用地33.26万亩,上缴税收287.2亿元,平均亩均税收为8.6万元/亩,相较南京(43万元/亩)、宁波(40万元/亩)、苏州(26万元/亩)、嘉兴(25万元/亩)和无锡(12万元/亩)存在较大差距。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们将以《中小企业促进法》贯彻实施为契机,抢抓机遇,加快转型,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

1.营造良好环境。降低企业成本。学习借鉴先进地区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围绕更加市场化目标,给予企业更多自主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同时,保持稳增长政策和降成本措施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激励企业扩规模、提质增效。健全推进机制。建立和完善全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有关协调推进机制,加强对中小企业促进工作的宏观指导、政策研究、综合协调和监督检查。强化要素保供。创新银企合作模式,鼓励企业通过直接融资方式拓宽渠道,降低杠杆率。加强融资问题协调,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化解资金链等风险。鼓励和引导相关企业组团参展,线上线下联动发力,提升“通货”品牌影响力。

2.强化企业培育。突出规模培育。加紧实施小微企业成长培育计划,按照属地负责原则,采取分类指导、“一企一策”的办法,推进上规升级,力争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0家;紧抓296家新增长点企业,实行分类指导,加强跟踪服务,确保全年新增产出600亿元,拉动全市应税销售增长6个百分点。聚焦“专精特新”。引导企业专注细分领域努力做精做专,培育一批行业“隐形冠军”,年内争创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1-2家,省级“专精特新”产品企业7家以上。推进绩效评价。修订工业用地土地投资强度准入标准,提升综合用地效益。以亩产效益为核心,加大盘活力度,推动要素向高效益、高产出、高技术、高成长性企业集聚,倒逼落后和过剩产能退出、低效企业转型,加快存量企业提质增效,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3.加快产业转型。提升发展重点优势产业集群。坚持生态优先,突出创新引领,优化空间布局,完善载体功能,加快建链、强链、补链步伐,提升发展“3+3+N”重点产业,确保增长高于全市1个百分点。培育发展沿海临港高端绿色产业集群。充分发挥沿海港口、土地等资源综合优势,以龙头型、基地型重特大项目为突破口,重点培育具有大进大出、低耗少排特征的精品特种钢铁、有机石化新材料、绿色能源等高端绿色产业集群。加快打造战略性新兴地标产业集群。着力实施即将出台的南通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组织2018新一代信息技术博览会,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领域实现突破。围绕生命数字、高端医药、健康服务领域打造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

4.推动融合创新。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体系,加快推进产业研究中心和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率先在“3+3+N”产业领域建设一批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科研机构和研发中心,力争年内创建1家省制造业创新中心、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6家。强化智能制造引领。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智能车间、智慧工厂建设,完善市级智能车间评价办法和认定标准,鼓励引导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等自动化、智能化装备进行技术改造,全年培育30家市级智能车间,力争创建省级智能车间10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项目1家。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在研发设计、生产运营、远程运维服务、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支持企业开展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融合。实施“企业上云”三年计划,年内新增“上云”企业2千家,重点建设120个三星级、15个四星级、2个五星级上云企业,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区。

我们将认真贯彻本次会议要求,进一步坚定信心、奋发有为、真抓实干,推动全市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为推进“解放思想、追赶超越,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实践,落实“一个龙头、三个先锋”新使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Copyright 2008 Nantong Municipal People's Congress Standing Committee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796869位访客
南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技术支持:南通市政府信息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