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议案

 发布时间: 2018-01-18  字体:[ ]

关于加快推进“服务大上海、建设北大门”的议案

提议案人

杨建忠      谢晓军     唐建泉     景  迅        瞿  刚        张  明

张松泉      戴  辉      王世瑞     孙建国        陈  斌(预算工委)

朱德炎      周宗泉     吴道健     陈昌龙        成  伟       顾云峰 

陈  斌(通州)   陈中锋     严崇明     顾淑英    吴建秋

戴泽晖

 

案  由

      学习上海、依托上海、对接上海、服务上海是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坚持的重要方针。2017年5月,经省委同意,省政府批复了《南通建设上海大都市北翼门户城市总体实施方案》,明确了把南通建设成为上海“北大门”的新定位。“服务大上海、建设北大门”就是抢抓中央关于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机遇,紧跟上海“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步伐,以推进交通互联互通、城市功能互补、产业协同配套、文化相通融合、生态共保共治等为重点,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全面对接服务上海,加快把南通建成一个集“生态屏障、产业腹地、创新之都、文化名城”等功能于一体的上海“北大门”,构建上海与苏中苏北发展的重要传导区、示范区,为推进江苏“两聚一高”和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案  据

      南通与上海地域相连、人缘相亲、文化相近、经济相融,交流交往源远流长,“服务大上海、建设北大门”具备坚实的基础和独特的优势。一是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亟需向周边城市疏解非核心功能。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未来上海的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是“努力把上海建设成为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卓越的全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上海正在加快城市非核心功能疏解,势必将对周边城市产生较大的溢出效应和拉动作用,产生更多的区域合作发展机会。二是在环沪城市中南通有着独特优势,是上海北向拓展的重要战略空间。南通靠江靠海靠上海,承接上海产业转移的空间资源丰富,开发强度只有22%。中心城区距上海市区100公里,苏通大桥、崇启大桥通车,沪通铁路和沪通公铁两用大桥加快建设,南通机场成为上海多机场体系重要成员,已全面进入上海1小时交通圈。同时,南通与上海交流和经贸往来十分活跃,目前,南通有数十万人在上海经商,有近40%的农副产品供给上海、50%以上的企业与上海合作、60%的进出口货物通过上海口岸,年接待上海游客750万人次,南通建筑铁军承建了上海世博会8大精品馆,参建了上海15%的超高层建筑。三是南通已经建立完备的对接服务上海工作机制。全市成立了对接服务上海工作协调委员会,设立工作推进办公室,各县(市)区均相应成立专门工作机构。组建了由市领导分别牵头的9个专项工作推进小组,各县(市)区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和考核推进办法。围绕沪通合作园区、产学研合作、引进沪籍高层次领军人才等重点工作,纳入全市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综合考核和市级机关作风建设综合绩效考核。四是南通对接服务上海成效正在显现。全力推进沪通平台合作共建,新增沪通产业合作平台10个。南通对接服务上海大会成功举办,锁定上海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在通、在沪组织各类专题推介会,精准承接上海产业转移。利用举办人才节、科技洽谈会等活动,加强与上海高校、科研机构高频次开展产学研活动,共建一批企业研究院、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积极引进在沪高层次领军人才。南通市民卡可在上海直接刷卡乘坐地铁等公共交通,每天到上海的客运班车有200多班,市直8家医院全部与上海名院建立多维度协作关系,沪通医保异地结算实现直接打卡。

       经过多年的努力,南通具备了推进“服务大上海、建设北大门”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但是也要看到,我市对接服务上海工作还面临着不少困难与挑战,主要表现在:对接领域有待拓展。目前各县(市)区对接方式主要是各种招商引资或推介活动,集中在产业、人才、农副产品、旅游等方面,民生领域的对接还需进一步深化。沪通产业合作引进项目的体量不够大、层次不够高。交通联系能力亟需提升。推进对接服务上海,交通互联互通是重要基础和先决条件。我市过江通道数量不足,与上海衔接的铁路尚处于空白,交通枢纽集成水平较低,与对接上海需要的“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衔接”的综合交通体系尚有较大差距。人才集聚力不强。我市周边地区人才争夺战趋于白热化,各地纷纷出台富有竞争力和诱惑力的人才优惠政策,加之上海的虹吸效应,对我市吸引高端人才带来制约。政策优势不够明显。对接服务上海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创新构建政策体系。对比上海周边城市,我市对接服务上海政策的支持力度有待加强。目前,我市跨江合作园区中除苏通科技产业园享受省政府的政策支持外,沪通合作园区均处于起步阶段,没有享受特殊政策,对照南北共建园区、苏中合作共建园区优惠政策的考核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

 

方  案

       按照加快建设上海“北大门”的要求,准确把握长三角区域发展一体化趋势,着力从城市形象与功能、目标与内涵、品牌与特色等方面与上海发展战略相适应,推动“服务大上海、建设北大门”各项工作取得更大进展。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对接服务上海、建设上海“北大门”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时代要求,是深入落实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的最佳路径,是落实省委、市委要求的实际行动,是南通发展新阶段的内在需要。要把对接服务上海、建设上海“北大门”明确为南通进入新时代的主体发展战略,以高度的思想和行动自觉积极参与和推动这项战略性、全局性工作,以宽阔的视野对接上海卓越全球城市所具备的战略视野、思维方式和国际资源。要在战略、空间、陆海、区域对接等方面做好多维对接,以双赢对接为目标,以精准对接补短板,以深度对接求突破,以上海全面打造服务、制造、购物、文化四大品牌为契机找准切入点全面对接,以只争朝夕、舍我其谁的姿态和一流的精神状态,举全市之力,把对接服务上海、建设上海“北大门”这篇大文章做得更加出彩。要从解放思想入手,冲破思想观念上的长江天堑,强化融入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使思想观念、发展思维紧跟时代要求,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主动借势发力,更好地实现区域融合发展。

      二、进一步深化研究,系统谋划。一是做好战略空间规划研究。以我市空间发展和“十三五”规划为基础,综合统筹,强化与上海方面沟通对接,提升完善“一主三副”城镇组团,着力构建“一主两副一枢纽、一带一岛两片区”发展格局,注重与沪苏相关规划、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专项实施方案相衔接。加快高铁枢纽港闸片区规划建设。二是强化产业对接研究。以产业对接为核心,进一步明晰产业发展路径,准确把握上海建设全球有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对周边城市的需求,找准南通对接服务上海中的发展定位,明确分阶段对接服务的重点和方向,在错位发展中实现有效融合,加快融入上海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积极打造沪通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基地。三是做好交通对接研究。坚持交通先行,适度超前,围绕通道、路网、枢纽三大重点,以无缝对接上海为核心,提升沪通交通互联互通水平。推进北沿江高铁、沪崇西、崇海、苏通、皋张等通道建设和绕城高速等路网建设,加快打造沪通间多层次轨道网络,以承接上海虹桥、浦东机场溢出运量为重点,谋划建设以机场为核心的空铁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四是坚持问题导向,建立长效工作机制。要梳理出对接服务上海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生态环境协同保护与治理,及时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努力形成与上海无差别的政策环境和政府服务环境。加强周边城市对接上海的研究,积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与上海高端智库建立常态化紧密型合作关系,定期开设论坛和开展咨询。

      三、进一步增强实效,推进融合。一是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围绕我市“3+3+N”重点产业领域和方向,对接上海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以产业协同、配套发展为方向,促进优势产业互动发展。把握上海服务业集聚区发展重点和方向,发展面向上海的现代物流、金融、信息、科技服务、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强化农业服务上海。二是加强园区平台对接。深化与上海重点产业、功能平台合作,拓展合作领域和渠道,努力招引更多优质项目,不断提升园区合作共建水平。加大省级开发区(高新区)、服务业集聚区与上海开放创新平台合作,力争各县(市)区全覆盖。三是加强人才科技对接。积极对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大力引进上海高端创新要素,加快建设我市中央创新区,着力打造创新创业高地。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建立高端人才项目库,进一步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增强对上海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四是加强公共服务对接。顺应沪通同城一体化发展趋势,扩大公共服务合作领域,引进上海优质教育、医疗等高端资源,加大与上海国际学校联合办学、开办或合作成立高端医疗服务机构力度;大力推进高端民办养老机构和健康养生项目建设,积极打造上海市域外养生养老首选地。五是加强制度对接。着力提升制度环境软实力,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学习借鉴上海自贸试验区经验,重点复制推广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国际化等自贸试验区政策。

      四、进一步落实责任,强化考核。建设上海“北大门”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要充分发挥好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行政推动作用。切实加强对接服务上海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分工,落实工作责任,统筹推进对接服务上海各项工作。要以考核为导向强化推进落实力度,制订科学、合理、严格的考核办法,并纳入全市综合考核体系,落实责任单位和序时进度,通过建立长效机制,保证行政推动常态化落到实处。要统筹协调好全市推进工作,明确各县(市)区对接服务上海的着力点。要加强与国家、省和上海有关方面的沟通对接,积极争取国家、省促进区域发展的政策支持,形成上下联动、条块协同的整体合力。要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作用,加大与上海经济社会交流合作宣传力度,营造“服务大上海、建设北大门”的浓厚氛围,在上海主要媒体上注重南通城市形象宣传,有效提升我市在沪影响力和知名度。

Copyright 2008 Nantong Municipal People's Congress Standing Committee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796869位访客
南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技术支持:南通市政府信息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