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川区学田街道“人大代表讲坛”:以“小讲堂”凝聚治理“大能量”
近年来,南通市学田街道人大工委以“人大代表讲坛”为纽带,紧扣“代表履职能力提升”与“基层治理效能优化”双目标,通过理论学习夯基、专业优势赋能、小微课堂破题,推动代表从“会议履职”走向“一线解题”,从“单向发声”转向“双向奔赴”,探索出一条“理论引领、实践赋能、群众参与”的基层民主新路径,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注入鲜活力量。
一、以“理论讲堂”筑牢履职根基,让代表讲坛更有“高度”
学田街道根据代表履职需要,精心设计思政、法律两大理论课堂,为代表履职“充电赋能”。街道始终将政治引领作为代表履职的“第一课”,依托辖区南通职业大学等高校资源,搭建“政学研”一体化平台,让理论学习的“源头活水”浸润基层治理实践。街道与南通职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建“思政阵地”,邀请高校思政教师、理论专家走进党员冬训、中心组学习,为人大代表和基层干部开设思政专题课程,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的“家常话”。在教师代表南通职大教授陈蔓生、苏冬云的推动下,“人大代表讲坛”与高校思政课堂深度融合,代表们既当“学生”又当“讲师”,在学思践悟中提升政治素养。
在街道每季度的代表活动中,理论学习与业务研讨交织,代表们围绕“法律课堂”主题,学习《宪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物业管理、完整社区建设等民生议题展开“案例式研学”,既讲透政策法规的“大道理”,又讲明基层治理的“实办法”。两年间,街道累计邀请代表,开展理论宣讲、法律研讨等活动40余场,推动解决民生问题30余件,真正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履职实效。
陈蔓生代表谈完整社区试点
二、以“专业讲坛”激活代表优势,让代表履职更有“锐度”
学田街道辖区内高校云集,商圈繁荣,代表来源丰富。街道深挖人大代表“专业富矿”,将公检法、企业、教育等领域的代表专长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打造特色鲜明的“领域化”履职品牌,邀请代表进站入点“主动讲”,走进代表单位听取代表“介绍讲”。在“法企同行”金鹰圆融商圈联络站,公检法系统干部代表崔勇、陆燕红、陆晓妹等化身“法治讲师”,通过“议案述法”、“法官面对面”等沉浸式普法活动,让法律知识从“纸上条文”变为“身边故事”;企业家代表贝壳城市总经理邵涛开设“新经济课堂”,为商圈20余家企业解读数字经济政策,分享专业行业研判;高校教师代表南通科院教授吴平,进驻学田社区“家门口”的就业服务站,为辖区就业困难人群和毕业大学生讲授职业规划,做就业指导讲座,点亮人生“启明灯”。
街道还组织代表走进法院、检察院、公安局,零距离观摩司法实践,让履职视角从“纸上建议”转向“一线实情”。在南通市公安局崇川分局,就代表、群众关切的网络诈骗问题,崔勇详细介绍了反诈中心如何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精准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为代表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反诈课”。通过“专业人讲专业的事,干专业事”,讲、学、做结合,代表履职不再是“泛泛而谈”,而是精准切入治理难点,成为推动破解民生难题的“金钥匙”。
崔勇代表讲反诈工作
三、以“小微课堂”联通民心民意,让基层民主更有“温度”
学田街道打破传统“大讲堂”模式,一方面精简讲课时间,增设短平快的“快闪微课”,另一方面将代表讲坛“化整为零”,融入街头巷尾、楼宇商圈的“小微场景”,让代表讲坛更接地气、更贴民心。在社区广场的树荫下、企业会议室的茶歇间、物业纠纷的调解现场,代表们利用碎片化时间开设“5分钟微课堂”,两年来,累计开课60余场,覆盖群众超2000人次,推动解决民生“关键小事”30余件。社区干部代表韩毅,在物业管理争议现场解读《物业管理条例》,厘清权责关系,推动矛盾就地化解;基层干部代表街道经发办工作人员吴丹丹,在商圈活动上分享“创新创业指南”,解读招商政策,为辖区商户答疑解惑;南通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排水建管处处长顾红兵代表,在“旧改一线”为群众讲解业委会知识,鼓励居民争当“百姓监理”,实现小区生活极大改善。
街道还创新“群众点单—街道派单—代表接单”机制,针对非机动车充电棚、电梯加装等高频议题邀请相关领域代表发表专业意见,在督察重点民生实事项目进程中,以“即兴小课堂”形式讲述专业知识和代表见解。如今,“有难题问代表”已成为学田群众的共识,代表与选民的距离在“唠家常”中越拉越近,民主协商的活力在“微场景”中持续迸发。
韩毅代表讲解《物业管理条例》
从“理论讲堂”的政治引领,到“专业讲坛”的精准破题,再到“小微课堂”的民心交融,学田街道“人大代表讲坛”以“小切口”撬动“大治理”,让代表履职既有“书卷气”又有“泥土香”。下一步,街道将继续深化“讲坛+”模式,推动代表进网格、入商圈、联云端,以更灵活的形式、更扎实的成效,书写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学田答卷”。
·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