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南通人才日”来临之际 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高技能人才引进培养情况
今年是“南通人才日”颁布实施第三年,4月16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季红星带队赴市人才集团调研,听取市人才办、人才集团关于高技能人才引进情况汇报,同时听取市教育局、发改委、人社局、财政局、工信局以及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苏锡通园区、通州湾示范区关于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实施产教融合、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等情况汇报。
自2023年“南通人才日”设立以来,全市上下以人才日为支点撬动全域引才格局,持续放大人才政策4.0、科技创新30条政策红利,推出创业启动资助、金融政策支持、培训深造补贴、引才荐才奖励等一系列扶持政策,2024年市区发放本硕博津贴3.8亿元,硕博购房补贴4689万元。全市每年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均在5万人左右,享受津贴的人才留通率在90%左右。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省双创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入选数连续位居全省前列。
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全市上下始终坚持把职业教育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采取一系列务实举措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市共有中高职院校23所,在校学生近16.6万人,形成了中职与高职结构合理、协调发展、互相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南通市三年内两次获评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设区市。目前我市高技能人才累计55.26万人,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37.9%,提前达到“十四五”末全省目标。
季红星对我市高技能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表示充分肯定,强调要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对人才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把人才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把高技能人才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把职业教育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切实增强职业教育对南通经济产业发展的支撑力。要聚焦产业需求,优化专业设置。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更好发挥职业教育在服务新质生产力中的重要作用。
季红星指出要更大力度推进人才强市建设,持续优化人才政策,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以“南通人才日”为抓手,优化人才服务,强化宣传推广,建立长效机制,创新开展各具特色的人才日活动,加快构建“如鱼得水、如鸟归林”人才发展生态。
市人大常委会二级巡视员王国平、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主任马如山等参加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