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图片新闻

人民与权力公众号报道|李楠楠代表:用热爱坚守初心 用青春守护“夕阳”

来源:南通人大  发布时间: 2025-03-07  字体:[ ]

微信图片_20250307123026.png

人民与权力杂志截图↑


在外界眼里,她是集全国五一巾帼标兵、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最美青年”等荣誉于一身的年轻人,在老人口中,她是贴心的“小丫头”、“小孙女”。一个90后的“朝阳”,来到守护“夕阳”的岗位,献出无悔的青春。她就是全国人大代表、南通市崇川区美适心福爱护理院护士长李楠楠。

640 (4).jpg

坚守选择

做老人“守护人”

利落短发、精神、爽朗是李楠楠给人的第一印象,这个出生于1990年的年轻人在二十多岁时选择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并坚守至今,她的经历如同她的样貌一样让人觉得“帅气”。

从小就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的李楠楠与老人的关系十分深厚,奶奶是个村医,在李楠楠小学六年级时,不幸患上癌症,到她初三时便去世了。“那些年,经常看到奶奶在家给自己扎针治疗,尤其是癌症晚期阶段她非常痛苦,我又太小帮不上什么忙,心里很难过。”既想像奶奶一样学医,也想照顾像奶奶一样的老人,怀揣着这样的梦想,过了几年,李楠楠考上了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护理专业。毕业后,她顺利进入南通一家大型医院从事护理工作。直到一天回家路上,她路过一家养老护理院,看到门口护工带着老人在兜风,一下子想起了小时候的经历,她毅然决然辞掉医院的工作,走进了护理院。这以后,她一直坚守这个重要的选择。

擦背、吸痰、通便等护理服务是她的家常便饭,每天早上8点钟,李楠楠准时开始检查每位老人的情况;10点半起,根据老人们的身体状况,分批次进行喂饭,不同的老人需要不同的喂法,喂一名老人至少要十几分钟,最多时她要同时照顾4个老人。

多年来,她护理过深度失能的老人,在其精心护理下,老人身上皮肤病基本治愈;护理过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在被“打了几下”后,丝毫没有怨言,仍微笑安抚老人,直至老人安心接受治疗……从生理到精神的照顾,李楠楠认为老人最需要的还是理解。

谈及选择,李楠楠说:“医院工作像‘流水’,病人进出很快;但是护理院更需要我投入情感去陪伴老人,因为他们进来后一般就不会再出去了,我要让老人都安心住在这里,在这儿他们都是我的宝。”

执着献策

做基层护理员“代言人”

2018年2月,李楠楠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成为南通入选的9名代表中最年轻的一位。如何为所在行业贡献一份力,她将目光聚焦到基层护理员身上。

同学里有的在医美领域工作,也有在体检中心、口腔诊所工作的,不用上夜班,也更轻松。“要不要换个工作?”不止一次,李楠楠听到同学这样问她。身边的护理员们是否也面临相同的困扰?李楠楠发现,周边的养老院日益增多,但养老机构却普遍存在招人难、留人难、队伍不稳定等难题。作为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省份之一,江苏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在2023年末首次突破2000万,失能、半失能老人总数接近140万,按照养老机构1:6配备比例测算,目前专业养老护理员缺口近6万人。养老行业日益增长的照护需求与专业护理人员供给的矛盾已经摆在面前。

640 (5).jpg

“我们院里的一线护理员中,90后约占九成,00后也有几人,一般95后的年轻人流动性较大,很难一直从事这个行业。”李楠楠说道,“我希望能留住他们,用我的扎实工作去影响他们,让年轻人看到职业发展的前景。”

作为连任的全国人大代表,李楠楠连续6年提交养老护理员职称评审相关建议。她通过调研认为,应对老龄人口比例不断上升的挑战,护理人才培养是当下最迫切的问题。为了养老事业能够更好地长期稳步发展,必须建立更健全的医护人才保障制度。她还发现,当前医养结合机构医护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通道不畅通,很少有人能评上副高级及以上职称,不少年轻人缺乏成就感、价值感和荣誉感。

2023年全国人代会期间,李楠楠建议,完善医养结合机构医护专业技术职称体系,设立正高级职称,打通职业晋升通道;同时新增医养结合机构医护人员评审专业目录,科学制定医养结合机构医护人员的职称评审标准。很快,她的建议得到回复:相关部门将围绕养老护理专业人才教育、加大养老护理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当年5月,《省政府关于推动养老事业和产业发展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江苏在全国率先建立养老护理职称体系,养老护理专业从业人员从此可以参与职称评定。

将心比心

做百姓“知心人”

如何更好地服务老年人,让“夕阳”生活更美好,是她一贯为之奋斗的目标。去年全国人代会期间,她关注到农村养老问题,“农村有不少老人因子女外出打工,一方面要照顾孙子孙女、包揽家务,另一方面还要承担繁重的农业生产活动,文化娱乐生活匮乏。”李楠楠说,一旦老人生病,这个农村家庭就将面临窘境。为助力更多农村老年人安享晚年,探索建立新型的农村基本养老制度势在必行。她提出,希望农村养老机构未来能做好安全隐患防范;地方政府加大扶持力度,让更多更好的企业进入农村养老行业。

640 (6).jpg


以“小保费”撬动“大保障”,长护险为破解老年照护难题提供了可行路径。2016年,南通成为全国首批15个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城市之一。截至2023年底,南通长护险参保职工和居民占到全市常住人口的90%以上。只要符合失能等级评定,城区和农村的受益人能享受统一的服务待遇。不同失能等级有每天8元到15元不等的家庭照护补助,入住养老机构或医疗机构的失能人员,能够凭长护险待遇直接抵扣机构服务费用。李楠楠所在的护理院的老人同样也享受了这项政策。“考虑到现代年轻人的流动性,大多数老人还是随子女养老。”李楠楠提出,“建议全国出台统一标准,畅通长护险异地互认,让异地人员也能享受当地长护险待遇,让老人在外地也可以享受到专业的照料。”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即将开幕,李楠楠表示,今年她将继续为养老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发声,让更多的人关注关心养老事业,让“夕阳”越来越灿烂。

Copyright 2008 Nantong Municipal People's Congress Standing Committee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1026839号-1
您是第 796869位访客
南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技术支持:南通市政府信息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