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仁镇人大: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新实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人大作用重要,使命光荣,责无旁贷,兴仁镇人大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定制度自信,找准人大助力全面深化改革的着力点和发力点,深入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奋力书写新时代基层人大工作新篇章。
挖掘“民主之源”,在坚持党的领导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与推进“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深入领会“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的核心要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依托“人大代表微讲坛”活动载体,制定全会精神专项学习计划,推动全镇各级人大代表带头学、带头讲、带头干,不断增强把改革进行到底的政治自觉,坚定“走在前、做示范”的信心决心,始终保持与镇党委中心工作同频共振,与改革发展要求同向而行,与人民群众愿望同心合拍。充分挖掘具有兴仁特色的“红色富矿”,着力弘扬“韬奋精神”,以新时代民主团结的精神力量,凝聚广泛合力,努力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保障。
夯实“民主之基”,在优化工作机制中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持续优化人大代表为民行权、为民履职、为民代言的机制,为代表履职提供制度保障。完善“主席团示范引领”机制。深化镇人大主席团“三联系一监督”活动,主席团成员带头联系企业、联系代表家站、联系代表,带头开展人大监督,促进人大主席团在闭会期间发挥作用。深化“代表下沉网格”机制。依托“1+5+16”“家站点”布局和全镇63个综治网格,让各级人大代表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以代表专业小组划分为抓手,探索代表专业化开展闭会期间活动的有效形式,常态化开展“代表+志愿服务”活动,切实发挥代表专业优势、群体优势。优化“意见收集办理”机制。严格落实代表建议办前办中办后“三见面”制度,充分发挥代表建议办理“常来常往”的全过程沟通机制。坚持精准交办、重点督办、跟踪促办相结合,将代表“好声音”转化为“真落实”,实现建议办成率和代表满意率“双提升”。
架起“民主之桥”,在拓展载体平台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发挥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全方位优化代表履职的平台载体,拓宽代表履职的多重渠道。突出标准化,建强基础平台。按照建设高标准、管理高质量、运转高效能的要求,推动联络站点覆盖全域化向功能实效化转变,推动“家”为中心、“站”为延伸、“点”为特色的平台体系高标准、全覆盖。突出专业化,打造特色平台。聚焦特色化、专业化,立足本地区行业产业特点,充分发挥“东帝工匠代表工作室”“通达人大代表联系点”“健康医疗工作室”等特色代表联络站点作用,将代表联系点拓展到产业、行业链上,更加精准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突出多元化,搭建民声平台。一体化推进“室内+室外”“线上+线下”“定时+常态”的活动阵地建设,着力构建全方位、全时段、全覆盖的代表接待群众阵地矩阵,发挥“紫藤架下话民生”“银杏树旁讲传承”“议事亭里听民意”等庭院式平台作用,让家门常开、群众常来、代表常在、诉求常办成成为代表履职新常态。
办好“民主之事”,在服务中心大局中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主动融入全镇高质量发展大局,围绕中心、依法履职,在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兴仁新实践中充分发挥人大作用。在助力经济发展上展现人大作为。围绕重点项目建设,组织代表“沉浸式”调研、现场视察、座谈交流,开展项目全过程监督,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持续开展“企业家日”“走千家、访万户”等活动,进一步发挥经济运行观察点作用,助推产业转型升级、营商环境“优无止境”。在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上彰显人大担当。不断拓展徐庄村南通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功能,向下延伸察民情、向上直通传民智,把有“烟火气”的“乡言乡语”更好地转化为“法言法语”。制度化开展“两官两警进家站”等活动,让“群众说事+两官说法+代表说理”成为推动基层治理的新路径。在助推民生实事落地上作出人大贡献。坚持把民生关切作为人大监督的落脚点,围绕人民群众急盼事项,精准选题、合力破题,通过联合监督、跟踪监督等方式,着力使“人大督的”与“党委定的”“政府干的”“群众盼的”紧紧相连,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兴仁镇人大将以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为契机,履职尽责、实干争先,在守正创新中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努力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兴仁新实践作出人大新贡献。
·马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