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9号 关于“尽快解决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问题”的建议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民生工程。随着国家二胎三胎政策的放开,百姓对于优质教育的渴求,对幼儿园保教质量和幼儿教师的专业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几年政府加大投入,各地新建、改扩建幼儿园,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入园难”问题。但长期以来,公办幼儿园教师缺编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不少公办幼儿园不得不大量聘请非在编幼儿教师,同工不同酬问题突出,多数非在编教师收入都不及在编教师的一半,严重影响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导致师资队伍的不稳定且无序流动。因此,学前教育长期缺编运行,教育质量、管理、安全保障问题及诸多隐患等现状,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我市普惠性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要办好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让百姓享受家门口的优质教育,必须补齐学前教育师资的短板与弱项,解决“幼儿教师编制,足额配备幼儿教师”问题,已迫在眉睫。
案据:
一、政策法规感召。《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教育部中央编办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各地要根据国家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合理确定生师比,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逐步配齐幼儿园教职工。
二、园所编制现状。近年来,随着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力度增大,普惠性幼儿园数量急剧增加,调研诸多城区、乡镇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严重不足。许多直属幼儿园和新建园教师在编率也急剧下降为60%以下,乡镇园多数仅为25%左右,幼儿园教师编制不足直接影响、制约学前教育质量水平。
三、编制紧缺和薪酬低下导致优秀人才流失。目前各地因事业编制名额紧缺,优秀高校毕业生在择业时有的会放弃报考幼师岗位,有的直接去上海、苏南等周边城市应聘。同时,大多聘用合同制非编教师,因工资待遇仅略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不少幼师选择改行或去其他民办早教机构等任职,造成园所瞬时师资断崖,这势必影响学前教育整个师资队伍的可持续优质发展。
四、“同工同酬”是非编教师最迫切的需求。职称评聘、评优评先、职务晋升、进修培训、退休养老等方面是非编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调研中发现,一批从教二十年以上的非编老教师,她们默默耕耘,坚守幼教,渴望同等待遇或能逐年提升待遇。
方案:
一、及时核定幼儿园机构编制。机构编制部门应充分考虑学前教育发展需要,进一步开展调研,加强问题研判,根据国家编制核定标准,建立幼儿园教师编制补充长效机制。教育行政部门会同编办、人社等部门因地制宜出台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标准,并实行一年一核、一园一核的动态核定制度,统筹盘活区域内现有编制存量,适当向幼儿园教师倾斜,填补幼儿园教师编制缺口,全力保障学前教育科学发展。
二、建立新教师补充长效机制。教体局从每年的教师招聘计划中拿出一定数量补充幼儿教师,不断优化教师结构,加大补充力度,持续做好符合相关条件的优秀非编幼儿教师的考编工作。
三、增设备案制教师。进一步加大财政拨款和专项补助,通过备案制幼儿教师的规范化招录和管理,梳理明确非编教师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培训研修、绩效考核等政策设计、制度设计,加大待遇保障力度,逐步实现同工同酬,确保非在编教师的师资水平和相对稳定性。
四、加强师资均衡配备。持续推动区县、市区公办园际间师资均衡配置,相关部门科学统筹、联审联批,对符合条件的系统内调动及时进行整体备案,确保人员的有序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