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与探讨

在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展现人大作为

来源:南通人大  发布时间: 2023-11-10  字体:[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一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部署,第一次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的构想。人大机关作为党领导下的政治机关,必须旗帜鲜明全面落实党的领导这一最高政治原则,坚定不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刻领会教育的本质内涵和根本任务,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在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展现人大作为。

一、深刻认识教育的本质内涵和根本任务

教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心智发展进行教化培育。并由此,走向最理性地自我和拥有最正确的思维认知,这就是教育最为底色的本质内涵。简单地说,通过教育,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一贯的,更是与时俱进的。党的十九大首次确立了“落实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第一次提出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新时代教育的根本问题,并作出了最坚定的回答。培养什么人:培养和选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怎样培养人:在坚定理想信念上、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在加强品德修养上、在增长知识见识上、在培养奋斗精神上、在增强综合素质上六个方面下功夫。为谁培养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育人和育才必须是统一的过程,让人民满意是最终目标。

二、准确把握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教育高质量体系,因地制宜,走出创新之路,在八个方面有突破:

1.要在真正理解和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深刻内涵上有突破。

教育的根本问题是立德树人。坚持向德育要质量,全面贯彻德育教育的“三全”(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原则和教育师生共建,以师为主的工作方略。“师者,人之范也。”育有德人,须有德之师,要始终不渝地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只有教师的成己之美,才能成就学生的成长之美,用有道德的人去培养有道德的人,让智育成为其它四育,尤其是德育的附产品。

2.要在以教师的成长发展促进区域教育发展上有突破。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是项综合系统的工程,而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是关键之关键。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老师的不学无术。”如果老师的教学不能让学生叹服,思想工作做得再扎实,都是苍白无力的。一是要提升教师的内在素养和教育情怀;二是要创建更多的教师成长平台和教师专业再提升的空间;三是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和经济待遇。让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教师成长和发展的附产品;欲达人先立己,让学生的成长成才成为教师自我成长和发展的附产品。只有教师职业真正让人向往,受人尊重,让教师有幸福感、归属感,这才是教育发展的真正春天。

3.要在全始全终、持之以恒地笃基础,严规范上有突破。《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明确指出新高考的四大特性:“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把基础性摆在首位,所谓基础,一是各个学科的最基本的知识点,二是基础的系统性和连续性。第二强调的规范性,应从最初阶段从书写规范开始,养成严谨答题习惯和格式规范。强调回归课本不任意拔高,要循序渐进不抢进度,要知行合一学懂会用,要真正掌握融会贯通,要从最基础的文字、符号、语句开始严格训练,在重基础、严规范上积跬步、求超越。

4.要在大单元融合、模块化教学、场景应用和创新思维上有突破。要充分发挥好学科的集体研究力、开发力,在大单元、模块化教学上有探索。要训练学生在同一学科的不同学段纵向和不同学科的横向融合,培养和训练学生融合运用高低学段的学科知识,和不同学科融合思维的能力。学会把学科的必备知识点用整体的思维形成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知识整体信息,要持续强化训练,对不同学科互相关联,强调复合融合系统思维辨析能力的培养,而这些都要从低学段甚至学前教育开始,有目标地培养孩子摒弃固定性思维,培养成长性思维能力。

5.要在全面提升学习力、思维力和研究力上有突破。要透彻研究中国高考评价标准,关注高考评价标准由单纯侧重于知识能力到“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综合评价体系。要统筹新高考、新课标和老教材的衔接,研精覃思国家考试改革和各重点高校招生趋向的变化,做到有的放矢、与时偕行。

6.要在人的多元发展和差别化培养上有突破。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育希望从一方面教育人,那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了解人。”善于发现和挖掘孩子的天赋,成就孩子的幸福,是教育的至高追求。要承认并尊重人的先天禀赋差异,给学生适合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成长为最好的自己,才是我们追求的理想教育王国。立足多元发展,关注学生能力,构建以形成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学科综合评价体系。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共同进步,追求高水平差异化发展,使每个学生在他的“最近发展区”都得到充分提高,成为最优秀的自己。

7.要在统筹五育并举,重在德、体、美、劳特色教育上有突破。但丁曾言“知识不足,可以用道德弥补,而道德不足,任何知识却无法补偿。”而始终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统筹五育并举,扎实做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认真实施阳光体育活动,系统化推进学校劳动教育,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各学段,联动家庭、学校、社会各个方面。要防止劳动教育中的娱乐化、形式化、惩戒化,真正发挥好劳动的育人作用。重视美育教育,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引导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提升人的品格和品味。

8.要在三全育人和做好家校共建共育上有突破。坚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就是指由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组成的“四位一体”的育人机制,尤其要高度重视家庭教育,父母对孩子成长有决定性作用。有什么样的家庭,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更加关心和重视家庭教育,主动作为,与家庭共建共育,引导和教育家长成为合格的家长,让家长们先立己,再达孩子成人。让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成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附产品。

三、基层人大在依法履职,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作为最基础的民生工程,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领导最为关心、百姓最为关切、社会最为关注。办好一方教育,牵动千家万户,维系社会和谐,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最为重要的标志。作为基层人大,应积极作为,依法履职,支持和监督政府全面履行教育发展职责,在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中,充分展现基层人大的作为和担当。

1.支持和监督基层政府及政府部门,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始终以人民是否满意作为我们工作的根本标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支持和监督基层政府及政府部门,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法和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切实履行法定职责,保证法律赋予学校、校长依法治校的权力,督促履行职责和义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及时纠正和制止各种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的行为,努力营造良好教育发展的法制环境和教育生态。

3.支持和监督基层政府及政府部门,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协调布局各类教育,努力做到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品质特色、职业教育产科教融合,家庭教育提升家长素养,社会教育倡导终生学习,努力形成各类教育布局科学合理、和谐发展的新格局,促进教育健康发展。

4.支持和监督基层政府及政府部门,高度重视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拓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渠道,积极引进和培养教育教科研专业人才,创新探索和激活教师队伍管理机制,加强师德师风师能建设,以教师的成己之美,成就学生的成长之美。

5.支持和监督基层政府及政府部门,发挥好学校主阵地作用,以“小手牵大手”为抓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和勤俭节约精神,促进全社会文明道德水平和人文素养。

6.支持和监督基层政府及政府部门,上好思政课堂,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理想和信念的这标杆旗帜树到学生的心里,引导学生厚植爱国情怀,帮助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完成好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使命任务。强化对青少年的立身、培根、铸魂,做到根坚杆直,枝壮叶茂,身心健康,阳光向上。青年强,则国家强。教育青少年,坚定不移听党话,一片丹心献祖国,满怀亲情爱家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历史性地提出教育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由此可见,强党兴国,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教育为政首。各级人大应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把促进教育公平融入教育综合改革各方面、各环节,不断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更好满足群众上好学的需要,在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展现人大作为。(瞿祖平  张进荣)

Copyright 2008 Nantong Municipal People's Congress Standing Committee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1026839号-1
您是第 796869位访客
南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技术支持:南通市政府信息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