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议案建议办理

关于交办南通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大会议案的通知(第3号)

来源:南通人大  发布时间: 2021-08-05  字体:[ ]

通人发〔2021〕3号

关于交办南通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大会议案的通知

南通市人民政府:

南通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将《关于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 打造国内一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议案》《关于坚持科技创新引领 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融合发展的议案》列为大会议案(详见附件),请予办理。

附件:1.关于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 打造国内一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议案

      2.关于坚持科技创新引领 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融合发展的议案

南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21年2月1日

附件1

关于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 打造国内一流

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议案

提议案人:

徐国祥

戴泽晖

达培炎

王  霞

马如山

吴  刚

顾汉忠

唐建泉

王  斌

景  迅

陈  坚

葛扬华

孙建国

谢晓军

瞿  刚

张  明

戴  辉

王世瑞

陈  斌(预算工委)

吴建秋

案  由:

2020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指出,张謇是爱国企业家的典范。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南通视察,评价张謇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张謇先生用三十二年的实业救国实践,铸就了以爱国情怀、开放胸襟、创新精神、诚信品格、民本意识为核心的张謇企业家精神。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进一步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明确提出,弘扬企业家精神,促进企业家更好担负起发展责任和社会责任。市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明确提出,大力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更高标准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培育张謇式企业家群体。

案  据: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国领先,连续多年开展民营经济“三名”年度人物和“张謇杯”杰出企业家评选,在全国首创设立“企业家日”,为企业发展搭建了良好平台、优化了服务,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我市是民营经济大市,民营经济在提供就业岗位、财税贡献,推动科技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全市民营企业呈现出转型加快、争先攀高、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但也要看到,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和国内一流营商环境,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招投标、要素保障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制约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开办流程还需优化,整体联动还有空间。二是审批许可效能还需提升,集中审批力量还需加强。三是招投标领域信息公开的力度还需加大,服务市场主体还需优化。四是要素制约还需破解,企业招工难留人难、融资难融资贵以及企业用地、用电配套等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方  案: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优秀企业家要胸怀家国天下,把企业发展同国家繁荣、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紧密结合起来,实干逐梦、实业圆梦。在“十四五”开局、现代化启航之年,“沧桑巨变”的历史感和“两争一前列”的使命感在江海儿女心中激荡。全市上下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按照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江苏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及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大力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以一流的营商环境打造一流企业,让企业以最强的投资意愿、最快的办事效率、最低的机会成本、最佳的经济效益、最优的服务环境,在江海大地获得最大发展空间和成果,为南通勇当全省“两争一前列”排头兵提供强劲动能。

一、坚持“市场化”,打造一流公平竞争环境。持续深化简政放权,推进“证照分离”改革,优化企业开办综合服务流程,精简投资审批前置条件,最大限度提高审批许可效能。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最大限度放宽市场准入门槛。鼓励推行惠企政策“免审即享”,简化申报手续,实现一次申报、全程网办、快速兑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制定投资促进政策。建立健全融资担保体系,鼓励和引导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增加民营企业信贷支持。优化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信等业务办理模式,为企业提供安全、便捷、稳定和价格合理的服务。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制度,不断优化招投标、政府采购领域公平竞争环境。

二、坚持“法治化”,打造一流公正透明环境。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政策措施,要充分听取企业、行业协会商会等方面意见。严格履行向企业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诺,及时制定或者调整优化惠企政策措施并向企业精准推送。依法编制监管事项清单,建立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监管机制。依法保障各类企业平等获取资金、技术、人力资源、土地、数据等各类生产要素,依法保护企业经营者人身权、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构建知识产权立体保护网络。畅通商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依法公正审理涉及市场主体的各类案件。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创新政企沟通机制,依法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强营商环境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宣传,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规范和引导企业诚实经营,遵守法律法规和商业道德,履行安全生产、生态环境、劳动者权益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法定义务。

三、坚持“国际化”,打造一流开放合作环境。加强长三角城市“放管服”改革联动,强化重点领域制度规则和重大政策沟通协调,推动形成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和监管规则。支持企业参与长三角等地区产学研协同创新建设,开展国际技术转移服务,促进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在我市转化落地。完善符合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的政策措施,支持企业发展贸易和投资,搭建对外贸易、境外投资交流平台,提供有关国家和地区相关政策法规以及国际惯例的信息,组织对外贸易、境外投资、贸易摩擦应对等方面的培训。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优化口岸通关流程和作业方式,提升电子口岸综合服务能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完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急援助机制,为企业创新发展营造一流服务环境。

附件2

关于坚持科技创新引领 推动产业链

创新链供应链融合发展的议案

提议案人:

王  斌

张松泉

葛扬华

景  迅

孙建国

顾汉忠

马如山

陈  坚

达培炎

戴泽晖

谢  伟

苏金山

丁兆梅

史牧冉

施爱华

黄永菊

徐国祥

潘世华

吴  刚


案  由: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历史性地把科技创新摆到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科技创新要坚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贯彻落实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必须优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强市、人才强市战略,加强高质量科技供给,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融合发展,以“三链”融合发展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

案  据: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变化,以及疫情冲击、产业自身转型升级等因素影响,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的意义十分重大。以科技创新推动“三链”融合发展,可以说中央有要求、南通有基础、发展有需要。

首先,中央有要求。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指出,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2020年10月经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要把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作为加快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首要任务。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要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和中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推动南通科技进步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其次,南通有基础。近年来,南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以创新引导产业转型升级,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紧密结合南通产业链创新链特色,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发展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积极参与长三角产业链分工,和上海、苏南的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正在深度融合,经济发展创新活力正在加快形成。全市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64%,综合创新水平已逐步融入苏南板块。在国家首次公布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中,南通创新能力指数排名全国第30位、地级市第9位,2019年中国创新百强区县南通所辖县(市)区全部上榜。创新链的优化和创新能效的提升,为我市产业链的发展和供应链的稳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第三,发展有需要。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勉励江苏要“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要求南通“高起点、大手笔建好江苏开放门户,融入苏南、拥抱大海,实现更多的‘天堑变通途’,再来一次高质量发展的‘沧桑巨变’”。贯彻落实总书记和省委要求,首先要坚定在科技创新上来一次“沧桑巨变”的信心和决心,要把科技创新中的“天堑”和“三链”融合中的“天堑”变为“通途”。市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描绘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发展、以科技创新推动“三链”融合,成为“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十三五”时期我市科技创新虽然取得长足进步,但是南通的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产业结构整体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创新资源不足,高端研发机构建设不足,新动能规模较小,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任重道远,主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缺失。龙头型企业不多,产业缺少“链主企业”,高附加值、新兴产业链建设不足,产业集聚度、经济贡献度亟待提高。政府科技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围绕重大任务统筹配置科技资源的能力还不够,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还不明显。

方  案: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及南通时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精神,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培育产业链,奋力打造长三角特色产业科技创新基地和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创新之都,为勇当全省“两争一前列”排头兵提供强大动力。

一是通过改革组织领导机制提升“三链”融合水平。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融合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各单位协同推进。要完善科技创新领导体制,强化对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统筹安排全市科创资源力量,合力推进科技创新,破除制约“三链”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障碍,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要突出行政推动,强化工作合力,对全市重点科技创新工作,排出具体目标与年度重点任务,落实分管领导、牵头部门、责任单位,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有奖惩,构建高效推进的良好格局。要立足长远持续加大财政科技资金投入,提高财政科技资金使用管理绩效,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要积极主动争取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深入研究并争取上级的政策倾斜,加强与上级的规划和政策的衔接,争取更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任务放在南通先行先试。

二是通过聚焦聚力“自主可控”提升“三链”融合水平。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切实增强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的战略部署,按照江苏省“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的部署要求,加快实施产业链主导企业培育行动、产业链协同创新提升行动、产业链基础能力升级行动、产业链开放合作促进行动,力争在延链补链强链上取得显著进展,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竞争力和影响力。要充分发挥南通产业优势,梳理供应链实际需求,引导创新链要素向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集聚。围绕“3+3+N”重点产业部署创新链,主攻船舶海工、高端纺织、电子信息等最有条件、最具优势的领域,做强细分行业的产业创新中心,形成标志性创新产业集群。围绕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智慧建筑等“种子”领域,进行前瞻布局,努力抢占制高点。要组织实施产业创新专项计划,探索技术攻关“揭榜挂帅”新模式,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创新领军企业聚焦“牵鼻子”“卡脖子”关键技术,开展技术攻关,鼓励行业龙头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开展协同攻关,力争形成一批国产化替代原创成果。 

三是通过强化载体建设提升“三链”融合水平。打造以南通创新区为引领,以国家级高新区为龙头,省级高新区、特色产业基地为支撑的具有科技创新策源功能、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和示范带动效应的创新高地。高水平建设南通创新区科创中心,加快规划建设沿江科创带,打造科创资源集中承载区和创新经济发展引领区。支持南通创新区加快招引国内外一流高校、知名科研院所、高层次人才团队共建研发机构与研究生培养基地,打造长三角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按照“一区一战略产业”推动各高新区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深化创新型城市建设,支持各地创建国家创新型县(市),打造科技服务生态示范区、科技产业创新核心区。

四是通过培育更多更强创新主体提升“三链”融合水平。深入实施创新型企业培强扶优行动,将科创型项目招引纳入全市重大项目考核,构建科创型企业、高成长性科技企业、科创板上市培育企业发展梯队。建立企业创新活力量化积分、综合评价机制,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加速成长。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行动,推动建设产业产学研协同攻关创新联合体,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深入实施高新技术培育“小升高计划”,加快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着力培育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力军的创新型企业集群。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加快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加强人才发展软环境建设,培育技艺精、规模大的高能人才群体。大力引进南通重点产业、重点领域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五是通过完善创新服务体系提升“三链”融合水平。要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政策体系,重点围绕增强体制机制活力、政策的吸引力、资源的配置力、平台的集聚力,统筹整合各方面的创新资源,制订精准的产业创新发展政策,以有效的政策供给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进一步创新财税金融、科技成果转化、产业用地、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措施,整合使用科技、人才、产业等各类专项资金,加强衔接配套,集中力量支持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在收益分配和股权激励、技术转移和开发等方面拿出更多硬招实招,不断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Copyright 2008 Nantong Municipal People's Congress Standing Committee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1026839号-1
您是第 796869位访客
南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技术支持:南通市政府信息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