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园地 > 专题学习

以“三严三实”为指导 不断增强自我提高的能力——学习“三严三实”的认识和体会

来源:南通人大  发布时间: 2015-12-04  字体:[ ]

叶晓平

  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展深化,是持续深入推进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重要抓手,也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南通的迫切需要。自专题教育活动开展以来,通过听党课,学习研讨,思想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

    一、权力是人民赋予的

  权力是什么?简单地说,权力就是达到某种目的的能力。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需要有效地建立各种社会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地利用各种资源。为此,就需要对自己的资源和他人的资源实现有效的影响、制约和支配,这是权力的根本目的。马克思?韦伯曾说:“权力意味着在一定社会关系里,哪怕遇到反对也能贯彻自己意志的任何机会。”权力的本质,实际上是一种人对人的支配力,是权力主体强制影响和制约自己或其他主体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权力不可能由全体公民来共同行使,而只能由其代表或委托人来行使。民众将这些权力委托给政府,再由政府配置给各级官员,即所谓“官权民授”。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是工人阶级给的,是贫下中农给的,是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广大劳动群众给的。”更具体点说,我们国家的公共权力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形式,赋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去行使的。领导干部手握权力只是代为行使,并不意味着归领导干部个人所有,它在根本上属于人民,完全为人民所有,而且,每个领导干部的权力,包括其职责范围内的指挥或支配力量,有一定的边界和限定,不能随意越界。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的,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办事,为民谋利。这就鲜明地告诉我们,公权民用,一丝一毫不能私用,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够乱花。当领导的,应当把秉公用权作为底线,时刻做到公私分明,公而忘私,确保公权行使不越轨,不谋私。

    二、严以用权,要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马克思说,“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领导干部要做到一心为民,就要完全地从人民角度去思考问题,真正为老百姓的利益着想。

  在现代社会中,人民是一个群体。人民的利益在具体的表现上常常会有模糊性、间接性,也就容易使坚持人民利益在实际工作中变形、走样。所以,要在日常工作中坚持做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不仅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还存在方式方法的问题,领导干部不仅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还要锻炼提高自己的行政能力。

  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和倡导的。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始终是我们党和政府制定政策、开展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严以用权,就要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时刻想着百姓,做人民公仆

  在《一九四五年的任务》中,毛泽东主席曾明确说,“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周恩来总理常说,自己是人民的儿子,倡导要诚恳、老实为人民服务,永远做人民忠实的勤务员。行动是受思想和情感所支配的,要做到一心为民,就要真正在心底装着老百姓,时刻想着老百姓。在这方面,周恩来总理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在日常工作中,时刻想着人民,为着人民,他对人民的爱,是自觉的,完全融化在他的一言一行中。他见到群众参加国庆游行淋了雨,马上给北京市委领导打电话,要他们给大家熬姜汤喝,预防感冒;到工厂参观时,他见工人热得流汗,便立即替他们摇扇驱热;三年困难时期,听到各地的灾情汇报时,他流下了泪水;去田间地头了解情况,他把旁边唯一的一把椅子让给刚刚忙碌完的农业专家;视察地震现场时,他紧紧握住因失去儿子而痛不欲生的老妈妈的手说:“您就把我看成您的儿子吧……”,在通讯《焦裕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严冬,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焦裕禄召集在家的县委委员开会,人们到齐后,他并没有宣布议事日程,只说一句‘走,跟我出去一趟’,就领着大家到火车站去了。当时,兰考车站上,北风呼号,大雪纷飞,车站的屋檐下,挂着尺把长的冰柱。许多逃荒的灾民扶老携幼拥挤在候车室里,他们正等待着国家运送灾民前往丰收地区的专车从这里开过……”,即使在今天读来,这段话仍然使人有眼眶湿热的感觉,这种对老百姓的朴素、纯粹的感情,具有最强大的打动人内心的力量。孔繁森在大雪漫天的日子进入老百姓家中,一句“是毛主席让我来看您老人家的”,定格在了多少人的心里。领导干部时刻想着老百姓,还常常表现为一种思想上、情感上的忧民精神。忧民精神的代表是范仲淹,他在《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已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清代的郑板桥有一首诗写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郑板桥当时是一位小小的县令,但像他这样的小官史,哪怕一点一滴的小事情都要想到老百姓,甚至当他听见风吹竹子的声音时,都要仔细地听听是不是老百姓因疾苦而发出的呼号声。

  忧民精神背后反映的,是一种深刻的政治态度、政治思想,是为政者与老百姓之间深切的感情,是对老百姓疾苦深入负责的态度。这与我们党提倡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致的,都要求官员能在心里装着老百姓,主动地了解民情,调查研究,懂得老百姓的疾苦,思老百姓之所思,想老百姓之所想,更好地做到一心为民。

    四、严以用权,就要办实事,除弊政

  领导干部一心为民,无论有什么样的思考,坚持怎样的原则,具备什么样的精神,最终都要落实到一个实际的问题上,那就是为民“办实事”。领导干部为民办实事,也是唯物主义的体现。对广大老百姓来说,小到一日三餐,衣食住行,大到工作、收入、婚丧嫁娶以及生老病死,这些事关实际生活的问题,都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是日常生活中首先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当然,老百姓的“实事”绝不仅限于这些物资、生活的层面,学习、思想、精神的需求也是他们的实事,对这些老百姓所关注的实事也要有一个区别,分清轻重缓急。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底部的四种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为缺乏型需要,人们只有在满足了这些需要的基础上,才会发展到顶部的“自我实现需要”,谋求个体的成长与发展。所以老百姓的实际需要是后面更高需要的基础。领导干部一心为民,就要从这些实际需要开始。

  毛主席曾经特别强调要为老百姓办具体实事,他说:“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他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来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检查。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

  毛主席还很注意及时革除工作中的弊政。1941年6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杨家岭小礼堂召开边区各县县长联席会议,当天下午正在开会时,突然狂风大作,暴雨如注,一个炸雷击断了礼堂的一根木柱,坐在附近的延川县代县长也不幸身亡。同一天,一位农民饲养的一头驴也被雷电击死,这两件事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这位死了驴的农民逢人就说,“老天爷不开眼,响雷把县长劈死了,为什么不劈死毛泽东呢?”保卫部门闻讯,要把这件事当做反革命事件来追查,逮捕这个竟敢如此咒骂毛主席的农民,并要公开处理,以一儆百,毛主席知道这件事后,立即阻止了保卫部门的行动,他说:“群众发牢骚,有意见,说明我们的政策和工作有毛病。不要一听群众有议论,尤其是尖锐一点的议论,就去追查,就要立案,进行打击压制。这种做法实际上是软弱的表现,是神经衰弱的表现。我们共产党人无论如何不要造成同群众对立的局面。”从群众的民怒骂声中,毛主席深刻反思,并举一反三,他与中共中央,中共军委和陕甘宁边区政府的领导同志一道,深入调查发现“确实公粮太多,加重了人民负担”,于是,迅速采取措施,减少了群众负担。

  为民办实事,必须要了解什么样的事才是老百姓所关心的、需要的、真正的实事。这就需要深入老百姓当中,倾听老百姓的呼声,实际调研,掌握情况。只有深入到第一线,才能更好地了解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在这方面,周总理的事迹最为典型。比如,他曾深入里弄,了解市民居住的环境,他亲自登上公共汽车,体验群众乘车困难;他夜访公安派出所,了解治安情况;他走进工棚,了解工人的生活。他认为要了解真实情况,就要与老百姓平等相待。他自己在调查中,总是轻车简行,不要迎送,深入到最基层。

  为民办实事还要有为人民负责的态度,一定要办实办好。这中间要克服各种困难,要坚持到底,甚至要亲力亲为、吃苦耐劳。

  1990年5月,郑培民同志出任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委书记。上任伊始,郑培民同志就问:哪个村子最穷?随后他就去了叭仁村,这个村在一个走起来累死人也吓死人的山头上。到村里后,郑培民首先了解到,这里水贵如油。于是,他积极联系有关部门认真调查研究,并做了一系列扎实的工作,终于使这个村子通了水和电。从此,乡亲们再也不用拎着重重的木桶,吃力地走上十六里山路,到山沟里提水了。正是以这种态度,两年多时间,郑培民的足迹走遍了湘西州二百一十八个乡镇……。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三严三实”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先辈和楷模的事迹,对自己教育很深,触动很大,自己深深感到存在许多不足和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一要加强学习,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守党的纪律,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带着问题学,带着思考学,加强对南通改革、发展有关问题的学习、研究。加强对人大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断提高作为人大代表、常委会委员履职尽责的工作本领。二要强化群众观点,在践行宗旨上下功夫。始终保持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并不断强化这一意识,要对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怀有敬畏之心、戒惧之感,不忘根本,不忘初衷,不忘使命。坚持践行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人大工作中要经常深入基层了解社情民意,做好联系人民代表的有关工作,掌握第一手信息。在审议,研究重大问题时,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看问题提意见,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三要在自省自律上严格要求,坚持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思想和行动中,自觉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保持党员干部应有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守住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底线,守住做人、处事、用权的底线,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四要在务实进取上作努力。以这次专题学习教育为契机,针对自身的不足和差距抓好改进作风各项措施的落实。切实贯彻落实好市委、市人大工作要求和部署,协助分管领导协调、推进联系的各项工作,真正做到在做群众工作中“知心”,在工作事业上“知进”。

Copyright 2008 Nantong Municipal People's Congress Standing Committee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1026839号-1
您是第 796869位访客
南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技术支持:南通市政府信息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