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市合作镇人大主席张弛:深耕基层人大事 服务发展暖民心

【开栏语】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基层人大干部队伍建设,一批政治素质优、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实的同志走上了镇街人大主席(主任)岗位。他们工作思路清晰、工作举措扎实、工作成效明显,推动了基层人大工作展现了新的气象。即日起,本号推出镇街人大主席(主任)“说”栏目,分享镇街人大主席(主任)履行岗位职责的所思所想、所得所悟,供广大基层人大工作者学习借鉴。
深耕基层人大事 服务发展暖民心
启东市合作镇人大主席 张 弛
自担任合作镇人大主席以来,我始终以“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为指引,扎根基层、贴近群众,在推动代表履职、服务发展大局中探索实践。
一、聚焦“农文旅融合”,让“村书记直播”成为代表助农的“新引擎”
村书记既是基层治理的“领头人”,也是人大代表的 “排头兵”,肩负着“为民代言、为民办事”的职责。我们紧扣直播经济风口,充分激活村书记的人大代表身份优势,推动其从“田间地头”走进“云端镜头”,创新探索“代表公信力+熟人信任+特色产业”的助农新模式,让代表履职与群众增收同频共振。一是“选准赛道”定方向,以代表履职锚定助农靶心。针对我镇优质农产品“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销售难题,镇人大主动牵头,以强村公司“南通合禾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为核心载体,组织各村书记组建专属直播团队。代表们结合日常走访调研掌握的选民需求与产业实际,精准筛选小糖丸西瓜、鲜采芦笋等群众认可度高、品质有保障的特色农产品作为主推品类。直播中,代表们不仅介绍产品特点,更以“人大代表”身份作担保,用乡音讲好农产品背后的种植故事与品质标准,让“代表推荐”成为群众放心消费的“定心丸”,切实将履职成效转化为助农实效。二是“精准预热”聚流量,以代表影响力扩大助农声量。为打破农产品宣传“窄圈子”,镇人大统筹策划,组织各村书记围绕“宣传家乡、推介好物”主题拍摄短视频。代表们走进田间地头、产业基地,以“人大代表为家乡代言”为切入点,展现村庄风貌、农产品生长过程与丰收场景,既传递乡土情怀,更彰显代表为民服务的担当。三是“长效运营”固成果,以履职机制保障助农长效。为避免直播助农“一阵风”,镇人大定期组织代表开展直播技能培训、农产品品控交流等活动,提升代表助农专业能力;探索建立“代表+农户+企业”联动机制,推动8个村的书记带领村民发展“直播+订单农业”,实现农产品从“按需种植”到“精准销售”的闭环,真正让人大代表履职成为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的“新引擎”。
二、聚焦“数字化治理”,让“民情通”成为代表联系选民的“连心桥”
传统走访中存在的“信息散、响应慢、闭环难”问题,不仅影响服务选民的效率,更制约人大代表履职作用的发挥。在“双联三访”工作实践中,我们以“民情通”微治理平台为抓手,构建“数据驱动+机制保障”的人大代表联系选民体系,将平台打造成代表知情知政的“信息库”、服务群众的“直通车”,让代表走访更精准、履职更高效、民意响应更及时。一是建强“数字底座”,为人大代表精准履职赋能。镇人大组织市镇两级人大代表全程参与全镇17个村81个网格23140户“一户一档”信息摸排,代表们带着“选民需求清单”上门,既采集家庭人口、产业结构等基础信息,更同步记录群众在就业、医疗、农业生产等方面的诉求与建议,确保数据“源于选民、服务选民”。二是完善“闭环机制”,让人大代表履职成效看得见。为避免“走访一阵风、诉求无人管”,镇人大建立“走访+会商+研判”的人大代表履职闭环制度,代表下沉网格,通过“民情通”实时上传收集到的选民诉求与矛盾隐患,确保民意“不积压”;对收集的信息,组织人大代表与村干部、社区民警、网格员召开民情分析会,共同研判难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交由政府条线落实办理,推动“小事当场办、大事协同办”。三是落实“跟踪回访”,绘就人大代表履职为民底色。代表跟踪回访,直至问题解决。从“群众上门找代表”到“代表主动找群众”,从“诉求石沉大海”到“事事有回音”,“民情通”让每一次走访都精准对接选民需求。2025年以来,市镇两级人大代表共走访2870户,收集意见建议246条,民意诉求173件,解决158件。代表一事一策,从“坐等上门”到“主动服务”,代表联系选民的桥梁更加坚固,为民履职的底色更加鲜亮。
三、聚焦“产业链赋能”,让“合作商会代表微家”成为招商发展的“加速器”
商会既是服务企业发展的“娘家人”,更是人大代表扎根产业一线、践行履职使命的“新战场”。我们紧扣全镇经济发展大局,建强合作商会代表微家,以“阵地聚代表、代表促发展”为核心,推动企业界人大代表从“个体零散履职” 转向“抱团协同服务”,把代表履职成效转化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企业发展的“推动力”。一是“搭平台”促交流,以代表联动激活产业资源。镇人大为合作商会代表微家配齐办公、议事、交流设施,将其打造为企业界人大代表的“履职大本营”。定期组织代表围绕“产业链协同、资源共享”主题开展“代表资源对接会”,推动代表所在企业精准对接供需,让代表微家成为“以履职促合作、以合作强产业”的纽带,让人大代表成为产业链上的“资源整合者”。二是“当桥梁”引项目,以代表担当扛起招商责任。充分发挥企业界人大代表“人脉广、信息灵、懂产业”的履职优势,把招商引资作为代表服务发展的重要议题。代表们主动化身“家乡招商代言人”,一方面协助镇政府策划举办招商推介会,向客商精准解读政策、展示优势,另一方面发挥自身行业影响力,积极对接上下游企业资源。合作商会会长、启东市人大代表徐浩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成功推动总投资超30亿元的“陶铝新材料”“友鹏氢能极板”等重大项目落地,用实际行动诠释“人大代表既要为企业发声,更要为家乡谋发展”的履职担当。三是“优服务”解难题,以代表监督优化营商环境。将商会代表微家作为人大代表监督政务服务、助力企业纾困的“前沿哨点”。镇人大定期组织企业界代表,与市场监管、税务、行政审批等部门面对面沟通,代表们结合走访企业收集的诉求,集中反馈审批流程、政策兑现、监管执法等领域的堵点问题。从简化项目审批环节到协助兑现惠企补贴,每一件问题的解决,都是人大代表以监督促服务、以服务优环境的生动实践,让企业切实感受到“人大代表就在身边,履职服务就在一线”。
四、聚焦“履职效能提升”,让“破短板强基础”成为基层人大工作的“助推器”
刚接任时,我曾困惑于“基层人大如何打破‘纸上履职’”。直到参与上述工作,我才真正明白,人大工作的生命力,在于与群众需求同频、与发展大局共振。今年5月,曹家镇村书记、镇人大代表陈丽丝带领7位村书记组团直播,1小时售出200多单农产品,滞销的包菜通过直播找到销路,我深刻体会到“代表履职不是空话,要让群众看得见实效”。在“民情通”走访中,我们用“一户一档”摸清23140户家庭情况,诸多矛盾隐患在网格内化解,有村民说“现在找代表反映问题,比自家办事还方便”,这份信任,让我更坚定“人大工作要往群众心坎上做”。而合作商会代表微家促成万洋工业综合体、陶铝新材料项目落地,让我看到“阵地建在产业链上,履职才能精准赋能发展”。
当前,基层人大工作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部分代表履职积极性不强、专业能力有待提升、数字化履职效能未充分释放等等。对此,我认为应始终以“激活人大代表主体作用”为核心,持续深耕“双联三访”一线工作法,聚焦短板、靶向发力,从以下方面推动工作提质增效,让代表履职更有方向、更有能力、更有实效。一是强化“激励+培训”,让代表“想履职、会履职”。将直播助农销售额、“民情通”走访户数、诉求解决率等量化指标纳入人大代表履职评议体系,定期对代表履职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对表现突出的代表予以表彰,以正向激励引导代表把“履职责任”扛在肩上。实施“人大代表能力提升计划”,围绕代表履职重点需求精准施策,以培训强本领,让代表“想履职、会履职”。二是打造“代表品牌”,让履职“看得见、传得开”。围绕“一村一品”,推出“书记代表带您逛乡村”系列直播,结合丰收节、传统节庆等活动,带领网友“云游”乡村美景、体验农耕文化,让直播成为“展示家乡风貌、传递代表担当”的窗口。通过联动市县媒体报道、转发代表履职故事,让“人大代表助农”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三是深化“阵地融合”,让履职“贴产业、接地气”。加强合作商会代表微家与镇招商办、企业服务中心的联动,建立“项目跟踪链条式”服务机制。从项目签约到落地投产,代表全程参与,前期协助对接客商、解读政策,中期跟踪项目审批进度、协调解决用地用电问题,后期收集企业经营诉求、推动政策兑现,为项目提供全周期服务。
基层人大工作没有“标准答案”,但有“人民满意”这把“标尺”。未来,我将继续带着初心、扛着责任,在推动代表履职、服务群众中不断探索,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合作镇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