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代表工作

《中国人大》报道丨孙春梅:当好“新农人” 拓宽“兴农路”

来源:南通人大  发布时间: 2025-11-10  字体:[ ]

《中国人大》杂志2025年第20期,刊发了《孙春梅:当好“新农人” 拓宽“兴农路”》。

wechat_2025-11-10_171638_621.png

孙春梅:当好“新农人” 拓宽“兴农路”

“第六届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表彰大会提出,要在先富促共富上强担当、作示范,履行社会责任,这正是我们‘新农人’在乡村中的使命。”获得“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的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东社镇开心田园生态农场负责人孙春梅抚摸着证书,难掩激动,“在乡村全面振兴的蓝图下,广阔农村大有可为。我将继续探索生态农业新路,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助力培育更多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人’。”

640.jpg

▲从怀揣“田园梦”到探索生态有机种植养殖的“新农人”,孙春梅代表以一方农场为支点,积极探索新型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摄影/徐航

2006年,怀揣“田园梦”,孙春梅从城市回到乡村。从传统禽类养殖做起,带动周围村民规模化养殖,实现增收致富。

“我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我一直在思索,传统的种植养殖模式能不能走出一条新路子。”赚到“第一桶金”的孙春梅没有停滞不前,而是一直在“新”上做文章:流转200多亩土地,她尝试种植有机作物,创办有机农场;在网购刚刚兴起的年代,试水电商;引入物联网监测系统,对土壤墒情、气象条件、作物生长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实现精准灌溉、精准施肥;引进秋葵、黑玉米等原本南通本地没有的新品种,拓展农产品销售网。“乡村全面振兴需要万紫千红的百花园,我要探出一条新路,让希望的田野更令人向往。”

随着生态农场越做越大,孙春梅又萌生了将教室搬到田间地头的念头。

“作物是如何生长的、小鸡小鸭是怎么破壳而出的,孩子们大多还停留在概念上。‘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不只是书本上的一句诗,更要让孩子们体验农作艰辛和农事乐趣,感悟劳动精神、学习劳动技能、体会劳动乐趣。”为了培养青少年儿童对乡村和土地的兴趣,孙春梅化身“田教授”,科普农耕知识,搭建起连接田野与课堂的桥梁。

每每看到孩子们热火朝天的身影、听到他们爽朗的笑声,孙春梅都十分欣慰。“我不仅想让孩子在农场中体验到田园的乐趣,还想在孩子们的心田中播撒下一颗种子——即使不从事农业,也要知农学农敬农,珍惜粮食。”

丰收时节如约而至,农田染上金黄的色泽。“生态农业是农业的发展方向,‘田园’是很多人的理想生活,而‘开心’就是我想改变人们对农业和农村的固有印象。借着乡村全面振兴的东风,乡村更干净整洁、乡村生活更美好,希望每一个人都可以在风吹麦浪中体验到充实、快乐的田园生活。”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孙春梅经常在通州区东社镇人大代表之家接待群众来访。交通出行、医保、农业技术,她的笔记本上记满了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

在今年的全国人代会上,孙春梅提出了关于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乡村全面振兴,人才是关键。如何吸引青年人才返乡参与乡村全面振兴,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和各地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乡村依然存在留不住人才的问题。希望国家层面出台针对性人才培育政策,多措并举、多管齐下,统筹推进乡村农业人才培育和各类人才下乡事农。同时激发各地内生动力,进一步加大本土人才培育力度。”她认为,既要在“培”上下功夫,不断创新培养方式、拓展培养渠道、完善培养机制,满足人才的理念、知识、技能提升需求,也要在“育”上做功课,坚持在资金投入、要素配置、制度供给、公共服务等方面优先保障。

迎着稻谷飘香,孙春梅又开始为计划在明年全国人代会上提交的建议做准备。“作为一名来自农业领域的基层代表,我一定会把农业农村一线的百姓心声带到全国人代会上;作为‘新农人’,我将继续促进三产融合发展,以实干担当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共同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文/记者 徐航)


来源:《中国人大》杂志2025年第20期

Copyright 2008 Nantong Municipal People's Congress Standing Committee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1026839号-1
您是第 796869位访客
南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技术支持:南通市政府信息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