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省人大《人民与权力》公众号|南通人大:构建人大财经监督矩阵 六维赋能营商环境优化

来源:南通人大  发布时间: 2025-09-10  字体:[ ]

wechat_2025-09-10_175351_977.png

优化营商环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关键招”。近年来,南通市人大常委会始终立足“四个机关”职能定位,围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目标,推动财经监督与营商环境优化深度融合,努力实现人大监督出新意于法度之内、求实效于形式之外,将营商环境“软实力”有效转化为经济发展“硬支撑”。

“1+N”破解营商环境痛点

秉持“良法善治”理念,强化立法顶层设计,紧扣科技创新、产权保护、服务便利等重点领域,制定和修订多部针对性、适用性、操作性强的地方性法规,形成“1+N”法治保障体系,夯实营商环境法治根基。聚焦营商环境,开展《南通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立法调研,通过联动调研、专家论证、企业座谈等方式,广泛征求县(市、区)企业代表及智库意见,完善产业链群培育、涉企收费长效管理、跨境电商服务等创新条款。条例实施后,推动“环评审批与排污许可并联办”、“船舶证书集成办”等举措落地,企业审批时限平均缩短15天。聚焦质量提升,针对家纺、电动工具等传统产业中小微企业质量升级难题,制定《南通市质量促进条例》,吸纳企业意见300余条,建立健全产品、服务、工程质量制度体系,助推南通品牌建设。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制造业行业中,民营工业企业达到606家,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57家。聚焦创新保护,针对民营企业“卡脖子”技术攻关与知识产权维权难题,制定《南通市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于2025年4月26日施行。条例覆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全链条,推动建立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机制及南非分中心等维权服务机构。今年以来,已为43家跨境电商企业应对美国商标撤销案件提供支持。江苏神通阀门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代表之一,其核心专利维权效率提升30%。

640 (1).jpg

“南通企业家日”赋能提升监督效能

自2016年南通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决定每年5月23日为“南通企业家日”以来,南通市人大常委会便将其作为人大监督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核心载体,每年围绕企业关切设定主题,连续多年开展监督活动,实现“监督一次、推动一片”的放大效应。“走访+解难”,一线破解企业急难愁盼。2023年,走访通富微电、中天科技、综艺集团等全国人大代表所在企业,既征求《南通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意见,又现场协调解决实际困难。“挂牌+监测”,设立经济运行动态“传感器”。设立县(市、区)级以上人大代表经济运行观察点150余个,建立企业专人反馈、定期报告机制。截至今年7月,累计反馈产业链供应链堵点、政策落地“温差”等意见320余条,推动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优化流程,如海事部门将沿江内港池疏浚审批改为备案制,降低企业运营成本15%。“询问+测评”,压紧压实部门责任。召开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询问会,全国、省、市人大代表围绕涉企诉求闭环处置、专项资金补贴、安全生产重复检查等热点提问,部门负责人现场应答。召开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进行满意度测评,结果通报市营商办并督促限期整改,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多元手段精准监督疏通企业发展“梗阻”

针对企业反映强烈的多头执法、政策空转、要素制约等问题,综合运用执法检查、专题调研、满意度测评等方式,实施靶向监督、精准施策。强化执法检查,推动法律法规落地见效。近年来,开展江苏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外商投资法、特种设备安全法多轮执法检查,发现重复检查、政策知晓率低等28类问题,推动生态环境部门加强非现场监管,今年现场执法次数同比下降80.4%,全面推行工单制执法,杜绝随意检查。深化专题调研,找准发展短板弱项。2023年围绕开发园区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开展调研,走访30余家企业,形成专题报告获市委主要领导批示;2024年聚焦重大产业项目,调研49个市级竣工项目,指出达产率低、设备投入不足等问题,推动出台用地弹性出让政策;今年上半年弹性出让用地37宗,降低企业成本近8000万元。开展满意度测评,倒逼部门服务优化。2023年组织企业家代表对22个部门开展测评,2024—2025年扩展至24个部门,聚焦政策兑现、诉求响应、执法规范等指标,形成审议意见并督促整改落实。

640 (2).jpg

议案建议闭环督办打通政策落地“末梢”

将代表议案建议作为重要监督抓手,构建“收集—交办—督办—反馈”闭环机制,切实推动解决企业关切。督办大会重点议案,服务城市发展战略。市人代会1号议案均聚焦制造强市、交通枢纽、海洋经济等重大议题,由市委、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领衔督办。如2023年1号议案推动加快公铁水、江海河联运体系建设,2024年南通港与上海港实现“联动接卸”,跨境物流成本降低12%。督办代表建议,破解企业发展瓶颈。2024年督办工业互联网应用升级建议,推动市工信局加大专项补贴,支持200家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某家纺企业订单响应速度提升50%。推动建议转化见效,增强企业获得感。2022年督办市级一站式惠企政策平台建议,推动建成“万事好通・惠企通”平台。截至今年6月,注册企业超3.7万家、覆盖率85%,集成政策4547条,兑现资金15亿元,企业诉求平均处理时长从20天压缩至7天,满意度达91.2%。

上下联动三级人大凝聚监督合力

建立市、县、镇三级人大联动机制,凝聚五级人大代表力量,开展“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合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监督全覆盖、服务无盲区。市级统筹明确方向机制。2023年制定全市人大联动推动经济好转工作方案,汇总监督项目46项。2024年统筹开展“推动百个项目落地、化解百个涉企难题”专项活动,协调解决项目用地、用能等难题。县级精准发力破解难题。如皋市设立“人大代表联系点+营商环境监测站”,海安市组织财经专业小组对接企业等,协调能评审批、厂区规划等实际困难。镇级扎根一线办实事。海门区正余镇建立机器人产业链代表之家,链上代表轮值服务;如东县栟茶镇推动出台纺织技改补贴政策,15家企业获补超800万元。

640 (3).jpg

企业家代表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市近万名各级人大代表中企业家代表约占五分之一。市人大常委会通过搭建平台、促进交流、强化服务,引导其既做“监督员”,更当“领头雁”。参与立法监督,提高建言精准度。2023年邀请20余名企业家代表参与立法座谈,提出简化环评、规范收费等意见18条,采纳15条;2024年专题调研金融工作,听取观察点代表意见,推动“科创积分贷”覆盖300余家科技企业。组织“现身说法”,传递发展信心。在立法监督、专题询问等活动中,常态化邀请企业家代表分享政策红利与发展经验。广泛激发活力,贡献智慧力量。今年,南通市人大组织实施“我为勇挑大梁争作贡献”主题活动,动员和引导代表中的企业家结合岗位实际,围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化营商环境等重点领域,为“十五五”发展规划献计献策,更加坚定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的促进者。

优化营商环境贵在久久为功与系统施策,南通市人大常委会将以民营经济促进法施行为重要契机,聚焦一流营商环境目标,进一步创新监督方式、提升监督质效,擦亮“万事好通”营商服务品牌,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中彰显新时代人大担当。


·王健· 

供稿:南通市人大财经委

Copyright 2008 Nantong Municipal People's Congress Standing Committee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1026839号-1
您是第 796869位访客
南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技术支持:南通市政府信息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