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升南通文化软实力的决议
(2008年12月19日南通市第十三届人大
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南通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文化局黄振平局长受市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提升南通文化软实力,提高综合竞争力的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会议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南通重视自身文化背景和优势,把近代文化、时代精神与改革开放的实践融合起来,彰显南通文化个性,建设良好人文环境,有效地促进了南通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今年,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新南通建设,认真部署议案办理工作,推动全市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发展,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显著增加,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有所提高,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学艺术事业、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对外文化交流渠道不断拓宽。但是,对照议案的要求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发展的新期待还有一定的差距。为此,会议要求:
(一)高度认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制订文化软实力建设规划。文化软实力是指国家的文化资源及其软性运用过程中产生的吸引力、同心力和感召力。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提升南通文化软实力就是要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加快建设文化大市,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使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群众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在区域文化开发运用中激发创新理念,努力将文化创意理念的独创性转化为文化生产力,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实践。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在思想认识、政策制定、总体规划和具体部署等方面站在国家战略层面上重新认识文化价值,把议案的办理作为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契机和系统工程,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开拓发展思路,拓宽发展途径,推动公益性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市政府要加强对文化发展的规划和指导,高起点地修订完善南通市文化大市建设规划纲要,出台扶持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的经济政策,制订切实可行的文化软实力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要不断创造有利于文化发展的法制环境,建立文化发展考核奖惩制度,构建南通特色的文化发展体系,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建立文化统计标准,将文化发展目标纳入各县(市)区的年度考评体系并切实加以监督落实。
(二)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参与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积极性。繁荣文化事业应始终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市政府要加大财政对文化事业投入力度,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性文化建设,拓宽服务渠道,健全服务网络,以保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要加大社区和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投入力度,重点建设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尽快形成完备的社区和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丰富城乡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要在当前经济困难形势下创造条件,确保已定的文化基础设施项目及时上马,已定的文化用地尽快研究确立方案,规划中的文化、报业、广播电视和体育基础设施项目,要确保土地划拨预留,提前做好资金预算,落实总体规划和分步实施方案。
(三)壮大文化产业发展实力,为提升南通文化软实力夯实经济基础。南通要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建立文化产业园,并尽快形成南通特色的文化支柱产业,提高文化产业在GDP中的比重。要市县联动、整合资源,做好做足青墩文化、近代工业文化、博物馆文化、体育文化、长寿文化以及旅游文化等品牌,把文化资源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点、增长点、闪光点。市政府对外招商引资要加大文化创意产业、高新信息产业引入的比重,对内积极培育文化产业骨干和战略投资者,鼓励广电系统发挥技术和人才优势,在新媒体新技术产业中有更大作为。市政府要充分发挥8.12南通体育日活动的作用,制定措施引导文化体育消费,加快体育产业发展,进一步调优我市的文化产业结构。
(四)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为提升南通文化软实力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文化建设,关键在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对一个地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市政府要把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摆上更为重要的位置,不断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拓宽人才选拔途径,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要以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姿态,突破观念、体制障碍和地域、行业界限,放手大胆地选拔人才、引进人才、使用人才,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要加大文化创意人才、文化科技人才、文化经营人才以及部分领域的文化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做到“引得进、留得住、用得活”,发挥文化领军人物作用,构建吸引文化人才来南通创业的高地,真正做到“人才兴文”、“文化兴市”,为不断提升南通文化软实力提供更加坚强的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