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我市节能减排工作的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
——2008年12月18日在南通市第十三届
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
市经贸委主任 杨 扬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政府委托,现将《关于加强我市节能减排工作的议案》(1号议案)办理情况作一汇报。
市政府高度重视1号议案办理工作。今年4月11日,市政府第6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1号议案的办理工作,明确该议案由分管副市长牵头,相关副市长参加。具体工作由市经贸委为主负责,市环保局、发改委、科技局、财政局、编办、建设局等部门配合。市经贸委根据市政府常务会议精神,会同市环保局研究制定了“市人大代表1号议案办理方案”。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将1号议案办理任务分解落实到市22个部门和相关单位。市各相关部门根据分工履职尽责,对照议案要求,明确任务目标,强化工作举措,密切协调配合,群策群力、齐抓共管,全市节能减排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议案办理期间,市人大常委会及相关委室、人大代表在全市范围内组织视察检查,先后多次听取了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专题汇报和县(市)、区政府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情况的汇报,检查了宝钢集团南通公司、醋纤公司等多家企业节能减排工作进展情况,调研了江山公司开展节能减排和整体搬迁情况。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及有关领导、代表的视察检查,有力地推进了全市节能减排工作深入开展。
经市统计部门初步测算,今年上半年,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4.5%左右,好于省下达的年度目标。据国家核查,全市上半年COD排放量同比下降0.58%,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下降24.4%。
一、全市节能减排工作推进情况
(一)关于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目标责任方面
1.加强领导,提高工作组织程度。2007年8月,市政府建立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由丁大卫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和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有关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协调解决节能减排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县(市)、区政府根据市政府要求,均建立了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推进体系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为主抓”的工作推进格局。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印发《节能减排专报》,向市四套班子领导及市、县相关部门通报工作动态。2008年,市委、市政府把节能减排作为当前工作重中之重进行部署,市政府先后召开节能减排和全市生态市建设工作会议,落实节能减排工作目标和环境工程建设任务。
2.加强考核,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市政府分别印发了《南通市“十一五”期间及2007年节能减排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分解表》、《南通市资源节约工作考核办法》和《2008年生态市建设工作任务和相关考核办法》,将节能减排相关工作分解落实到市各有关部门、单位,将能耗降低完成情况纳入对县(市)、区政府领导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今年1月,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重点企业签订“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书”,落实年度节能减排目标任务。8月份,根据省下达我市年度单位GDP能耗下降4%的任务,市经贸委、发改委、统计局对全市节能目标进行了再分解,进一步落实了各县(市)区节能降耗的年度目标任务。年初,市政府确定了2008年新开工42项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延伸减排工程目标任务和相关考核办法,对减排工程进行督促落实。
3.加强宣传,强化培训,提高节能减排意识。一是启动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根据国家、省统一部署,市经贸委等20个部门联合制定了《南通市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今年2月4日,市政府召开了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启动大会,丁大卫市长到会作重要讲话。二是认真组织节能宣传周活动。今年6月,市经贸委等13个部门组织开展了节能宣传周活动,市科协、经贸委、环保局在市行政中心、各县(市)区开展节能减排科普巡回展,向企业和市民发放节能减排宣传资料5000多份。三是持之以恒地做好节能减排宣传工作。市委宣传部将节能减排列为每月宣传工作的重点,组织《南通日报》、《江海晚报》、南通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加大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宣传力度。市环保部门以“生态文明与我同行”为主题,组织漫画比赛、公益广告、知识竞赛等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节能减排宣传。四是加强节能减排培训工作。自2006年以来,市经贸委通过举办节能专题讲座和培训对全市重点用能单位普遍轮训一遍。今年,市经贸委、环保局联合举办了全市清洁生产培训活动,市建设局举办了《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宣贯培训班,市环保局对市区近千家企业举办了14期《水污染防治法》培训,企业知法、守法意识明显增强。
(二)关于多措并举,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深入开展方面
1.大力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速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一是抓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装备制造业作为高附加值、高产出产业,单位产值能耗仅为规模工业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针对南通属于资源稀缺型城市的现状,发挥靠江靠海靠上海的区位优势,主动接受上海和苏南产业辐射,引导和扶持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今年1-9月份,我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495.8亿元,同比增长45.7%,快于规模工业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占规模工业的39.4%,较上年末提高3.8个百分点。二是抓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围绕“南通市高新技术 ‘十一五’规划”和“节能减排320科技支撑行动议案”,坚持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着力点,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1-10月份,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累计实现工业产值1163.3亿元,同比增长44.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已达27.45%,比上年末提高了3.25个百分点。三是抓现代服务业发展。市有关部门引导社会各界加大对生产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投资,优先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软件、科技服务业。着力抓好中央商务区、软件园、现代物流园、科技创业园、产品交易市场等五类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抓住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新机遇,加快发展服务业外包。1-9月份,全市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670.25亿元,增长15.2%,快于全市GDP增幅。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到35.0%。四是抓落后生产能力淘汰。根据政府要求,近年来,我市集中开展了“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专项检查活动。目前,全市水泥机立窑生产线已全部关停,规划定点发展了一批大型水泥熟料粉磨生产企业。同时,我市认真开展化工企业专项整治工作。年初,市政府召开了化工整治专项工作推进会,与崇川区、港闸区政府签订了责任状,重点推进了市区沿江化工企业整治工作。至11月底,全市已累计关闭小化工企业153家,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38吨,减少COD排放186吨。五是抓搬迁布局调整。依据搬大、搬强、搬环保、搬安全的原则,对部分城区企业实施“退二进三”搬迁改造。市区江山农化、宝灵化工、蓝星化工、狼山钢绳等一批“三类”企业顺利实施了进园进区搬迁改造,狼山钢绳已搬迁完成全面投产,江山、蓝星搬迁进度加快,2009年底前全部完成。通过搬迁改造,提升了企业规模、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拉长了产品配套链,形成了上下游产品循环利用的产业集群,企业用能效率得以提升,原有产品工艺结构污染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2.抓引导扶持,突出技术节能减排。一是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在地方财政引导上,今年,市本级落实专项资金500万元,拟对市区40个节能改造工程项目给予奖励、补助,这批项目实施后,年可节能14.3万吨标煤。各县(市)区也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了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合计超过3200万元。在向上争取扶持上,今年1-11月,我市已有7个节能项目进入了国家计划笼子,可争取到国家扶持资金4222万元。近期,市经贸、环保、发改等部门,根据国家扩内需促增长的决策,积极培育项目,正在积极争取国家、省节能减排资金的扶持,已排出了一批项目上报。二是推进体系建设,发展循环经济。目前,全市废旧轮胎橡胶回收处理、固体废弃物回收处理、报废汽车回收处理等循环经济体系已形成一定规模。废旧轮胎橡胶的年回收利用量达到20万吨以上,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继续保持在98%以上,年利用量达300万吨左右;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体系已取得实质进展,如皋垃圾焚烧电厂已投产供气发电,启东垃圾发电厂近期投入试运行。三是组织推广节能产品、技术和节能服务机制,培育重点节能技术示范项目。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推进了南通万达锅炉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建立紧密型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厂校联手研制开发了循环流化床、垃圾发电、水煤浆等一批节能环保型锅炉新产品,在市内外多家企业推广使用。在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机制方面,宝钢集团南通钢铁有限公司、南通醋酸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地实施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在电力需求侧管理方面,今年,我市有33个企业实施了电力需求侧项目,年可节电1.34亿千瓦时。四是积极探索排污权交易。全市累计开展7起COD、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今年,市级审批的110个建设项目排污指标全部通过区域平衡措施进行调剂。五是积极探索污泥处置新途径。在观音山环保热电厂实施的污泥焚烧处理工程已竣工投产,日处理能力达到300吨以上。以污泥焚烧技术取代传统的填埋处理方式,使困绕我市多年的污水处理厂污泥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3.强化源头管理,控制能源和污染增量。节能方面,市发改委、经贸委等项目审批部门严格执行《南通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暂行办法》,将节能评估和审查作为项目备案、核准审批的前置条件,通过评估审查,帮助业主调整优化产品工艺方案、督促业主整改不符合节能要求的设计,阻止个别项目中淘汰类高耗能设备迁入我市的行为。自2007年9月以来,市级有12个项目因产品能耗过高被劝退或否决。减排方面,市环保部门严格执行项目开工建设“六项必要条件”,实行新开工项目报告和公开制度,对耗能高、污染重的落后生产工艺和项目予以否决,今年共否决各类污染项目84项。对排污总量超过控制指标,不能按计划完成污染物减排任务以及违反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规定、违法审批造成严重后果的个别地区实施了区域限批。
4.突出项目建设,实施工程减排。电厂脱硫方面,华能电厂两台机组脱硫工程于今年通过省级验收,新增脱硫能力2万吨以上;南通新兴热电有限公司两台1.5万千瓦机组完成了脱硫改造,截止11月底,全市已完成机组脱硫274.3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90%。城镇污水处理厂方面,把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作为实现经济环境同步发展的基础工程进行统筹规划。到目前为止,全市新开工的污水处理厂达到31座,建设规模超过45万吨/日,项目建成后,全市污水处理厂规模将达到100万吨/日。今年以来,我市大力推进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海门青龙、通州南部等11座污水处理厂沿线22个乡镇的工业、生活污水全部通过管网接入处理。在建设资金筹措上,我市通过采叁府扶持、社会融资、企业自筹等多种形式,广泛调动社会资源保障污水处理厂建设资金投入到位。2007年已经建成的20座污水处理厂中,有5座采用BOT模式,4座归企业投资所有,污水处理规模达到11万吨/日,今年在建的31个污水处理厂有14家采取BOT、BOO投资运行模式。
5.突出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大力推进全社会节能减排。工业方面。重点推进“国家千家”、“省、市百家企业”节能行动,依法对重点用能企业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监管;指导督促重点耗能企业开展能源审计,编制节能规划,落实节能措施;在重点企业中开展创建节能型企业活动,实施一批节能和循环经济重点工程。目前,列入国家“千家企业节能行动计划”的南纤公司、宝通钢铁公司已提前三年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一五”节能任务,江山股份至去年底已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一五”节能任务的70%。全市累计有440家企业完成了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实施企业总数占全省的15%。前三季度,全市重点用能企业产值能耗0.735吨标煤/万元,同比下降13.93%;规模以上工业单位产值能耗为0.191吨标煤/万元,同比下降15.76%,按可比价计算,节能88.67万吨标煤。建筑方面。今年1-10月,全市散装水泥累计供应量523万吨,散装率达83%,比上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创社会综合经济效益2.1亿元。今年,我市有两个非粘土、非烧结自保温新型墙材产品通过省级专家论证,并投入批量生产和应用。今年,我市新墙材应用比例预计可达96%以上。交通运输方面。今年,市交通局、建设局对市区老旧出租车、公交车进行了更新改造,一批节能环保型公交车、出租车投入营运。我市新增了四条尾气全自动检测线,强化对汽车尾气检测工作。同时,车管部门还不定期组织上路抽检,对群众反映较大的尾气排放超标的柴油车,及时要求整改直至调试合格后方准上路运营。农村方面。2008年全市新增“一池三改”3100处,新建畜禽养殖秤气工程71处,其中将在两处大型沼气工程中分别配备100千瓦和120千瓦沼气发电机组。同时,进一步加大了农业资源综合利用力度,在各地因地制宜推广猪(鸡)—沼—蔬(果、粮、鱼)综合循环利用模式,推进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和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机关和大型公共建筑方面。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在行政中心日常管理中,不断健全制度,规范管理,落实节能岗位责任制,推进节能技术改造,运行能耗稳步下降,圆满完成2005-2007年度降低人均能耗12%的目标任务。目前市级机关照明灯具基本都采用了节能灯具。绿色照明方面。今年,根据国家财政补贴照明产品推广工作总体部署,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节能灯推广活动。目前,已在学校、医院、企业推广高效照明产品13.5万支,面向居民用户推广了高效节能灯6.8万支。据测算,这批产品取代普通照明产品后,年可节电500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000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60吨。
6.强化综合治理,生态环境不断改善。2008年,市政府把减排工作与流域污染治理、生态市创建、小康指标达标等相关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投资4700多万元实施市区主城区930幢新村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深入开展城乡水环境污染综合整治,投资3.4亿元,疏浚县乡各级河道233条(段),疏浚土方1932万方,清理813个行政村沟塘,清理土方3485万方,形成减排与创建、治污与提升等各项工作相互推进,共同提高的工作局面。全市环境质量在总体保持稳定的同时,局部地区污染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区域环境质量有了显著或局部改善。市区及六县(市)全年环境空气质量持续保持二级水平。长江南通段各项水质指标均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全市内河地表水水质基本能达到功能区要求。
(三)关于进一步强化监督检查和统计监测方面
1.强化节能减排专项执法检查。上半年,市经贸委会同市统计局、质监局,在各县(市)、区对属地重点用能企业自查的基础上,对40家重点用能企业执行《节能法》的情况进行了检查。市环保部门深入开展环保执法专项行动,对11个重点事项挂牌督办。市区开展了20次大规模执法行动,全市累计出动检查人员2万人次,对95家企业实施限期治理,处罚违法排污企业450家。通过加强执法,环境违法现象明显减少。强化污染源监管手段,完善远程监控系统控制中心建设,全市有145家企业安装COD在线、16家企业安装二氧化硫在线监控装置,重点减排企业基本实现在线监控联网。
2.严格执行能耗限额和污染防治标准。一是严格执行粗钢、水泥、烧碱、火电等高耗能行业能耗限额等36项国家标准。二是强化建筑节能标准和规范的落实。市建设局制定了建筑节能产品登记、建筑节能施工图专项审查、建筑节能设计备案等五项管理制度,形成了建筑节能工作闭合管理格局,“十一五”以来,我市建筑节能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省下达的目标任务。三是大幅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从2007年起,我市化工、印染等企业就严格按照江苏省化工、印染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达标工程,新建、扩建城镇污水处理厂主要污染物排放限值要求全部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
3.完善能源统计制度并充实能源统计力量。一是充实了能源统计力量。市统计局和部分县(市)设立了能源统计处(科),增加了统计工作人员。二是完善统计制度。市经贸委、统计局建立了《重点工业耗能企业能源消耗季报表》,强化了重点耗能企业能源统计、监控和分析工作。
4.强化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工作。市质监局与市经贸委联合出台了《南通市加强能源计量工作的意见》,认真推动《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实施,强化对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管理。针对耗能大户,进行能源计量专项检查,实施一企一策,督促限期整改。全市有45家重点用能单位中通过计量体系认证,其中2家企业通过了国家级的测量管理体系认证,重点耗能企业初步建立起了“量出有门,数出有据”的能源计量管理体系。
(四)关于进一步强化整体联动方面
节能减排涉及面广,是一项全局性工作。全市各级、各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强化整体联动,扎实有效地推进了节能减排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市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办公室认真组织协调,及时分解落实了工作职责和目标任务,组织开展了对县(市)、区政府(管委会)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工作。市经贸、环保部门加强指导监督,强化对重点耗能企业的能源监测和重点企业污染物排放的监测。市发改委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在固定资产投资审批中,认真执行项目能评、环评审查规定,把好产业准入关。市统计部门不断加强节能统计和分析报告工作。市财政部门不断改进完善政府绿色采购制度,会同市经贸委、科技局、建设局等部门,强化循环经济、墙改、散装水泥等专项基金监管,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导向、扶持作用。市规划、建设、环保部门积极做好全市污水处理、城市垃圾处理等设施规划、建设、监管工作,大力推进减排工程项目建设。市纪检、监察部门将节能减排作为今年全市执法监察工作重点,会同节能减排主管部门,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工作监督检查力度。市检察机关将环境保护督办项目落实情况作为今年查处失职、渎职案件的工作重点。银行信贷部门将企业排污许可、环境行为等级作为信贷的重要门槛,实行一票否决。市物价部门根据我市实际,启动实施了差别电价政策,推进了我市原有两家高耗能企业实现了转产;加强热电联产企业价格管理,试行蒸汽产品脱硫加价,完善污染物处置收费办法,通过价格杠杆促使企业强化节能减排措施。市总工会、教育局、团市委、妇联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创建性地开展了节能减排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家庭等专项行动,使节能减排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二、主要存在问题
我市节能减排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面临的形势仍较严峻。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任重道远。近年来,我市区位优势进一步放大,部分县(市)区在接受产业梯次转移中,高耗能、高排放的项目落户压力较大,特别是近两年,苏南和浙江化工企业加速向我市化工园区转移集聚的趋势较明显。
二是污水处理厂等重点减排工程建设还需强化。全市县、乡级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相对滞后,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管网建设推进缓慢等问题。
三是政策扶持激励力度仍需加强。目前,各地虽然设立了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但专项资金的规模还不大,导向、激励作用还有待加强。
四是全民节能减排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节能减排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也是一项需要全民共同参与的事业。目前,少数地方和企业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认识还不到位,重视程度还存在差异,必须进一步加强持久性的宣传工作。
五是节能减排服务体系还需进一步加强。目前,我市部分县(市)节能减排服务体系力量相对薄弱,与面临的节能减排形势和任务还不相适应。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始终坚持环保优先、节约优先,进一步落实好市人代会1号议案及决议精神,全力以赴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确保取得切实进展。工作中,将突出“六个进一步强化”:
(一)进一步强化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节能减排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约束性指标,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各级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勇于自我加压、高标准、严要求的意识,增强不断拓展节能减排工作和领域的意识,增强部门间的联动意识,增强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意识,增强全社会节能节排的意识。进一步加大对各级政府领导班子和重点耗能企业负责人节能减排工作考核,在政绩考核中优先考核节能减排工作指标,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及时公布节能减排信息。
(二)进一步强化源头控制。认真贯彻实施《节约能源法》、《环境保护法》,凡没有经过科学论证、不能有效解决污染的项目,凡没有经过环评、节能审查的项目,一律不予批准建设。开工建设不符合强制性节能标准的项目或者将项目投入生产的,一律责令停止建设或者停止生产、使用,限期改造;不能改造或者逾期不改造的生产性项目,按照相关规定责令关闭。
(三)进一步强化重点环节。重点推进建筑、交通、商业和民用等领域以及农村节能工作。围绕节煤、节油、节气、节电,把节能减排从生产经营领域延伸到消费领域。进一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对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益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加快关停煤耗高、污染重的小火电机组,优先安排可再生、节能、高效、低污染的机组发电;深入开展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行动,坚决关闭一批、整改一批、搬迁一批。加快耀荣玻璃、人民西路印染板块、姚港化工区化工企业等一批企业搬迁改造;继续组织实施节能、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改造项目和示范工程项目;加快能效电厂建设,提高电力终端使用效率;推进燃煤电厂烟气脱硫,安装烟气自动在线监测系统,对脱硫设施运行情况实施实时监控;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率。
(四)进一步强化激励约束机制。把节能减排投入作为公共财政支出重点予以充分保障,根据国家、省关于加大节能减排财政资金扶持力度,且占地区财政收入比重逐年增加的相关要求,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在财政支出中的占比。进一步强化新型墙体材料等各类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市科技三项费用将加大对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清洁生产项目的扶持;物价部门将积极探索能源价格机制改革,建立反映能源供求状况和体现能源稀缺程度的差别化和梯度式能源价格体系;税务部门将对购买、使用、开发、生产、转让节能技术和产品的企业,进一步落实好税收优惠政策;金融机构将加大对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加快形成节能减排的市场化运行机制,积极探索、创建排污交易平台,推进COD、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和清洁发展机制项目。
(五)进一步强化监督检查。加强队伍建设,有序规范地发展能源、环保评估中介服务机构,加强市、县节能和环境监测执法机构建设,进一步加大财政对节能监测机构工作经费、装备的投入。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全面推进排污许可证制度,强化企业持证排污、依证排污的意识与责任。将企业节能减排责任落实情况纳入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对恶意排污行为按高额处罚原则实行重罚,严重的追究刑事责任;对于重大环境违法案件,坚持公开曝光,挂牌督办,严肃追究责任。
(六)进一步强化整体联动。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的能源监测和重点企业污染物排放的监测;健全能源耗用和污染物总量减排的统计分析制度;加快制定重点耗能产品单位综合能耗限额等相关标准;改进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执行政府节能目录采购;进一步做好全市污水处理、城市垃圾处理等设施规划、建设、监管工作,切实解决减排工程资金投入、项目审批、土地、拆迁和管网建设中的难点问题;在各行各业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宣传活动,努力使节能减排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我们将以此次办理议案为契机,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围绕全市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创新举措,奋发有为,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率先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