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产品“菜篮子”工程建设情况的汇报
——2012年8月28日在市十四届人大
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上
南通市海洋与渔业局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去年以来,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认真贯彻《市政府关于推进 “菜篮子”工程的实施意见》,大力发展水产品生产,积极实施“放心鱼工程”,渔业生产稳定发展,水产品供应充足,质量不断提高。现将有关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工作目标和重点
根据市政府“菜篮子”工程建设目标任务分解,我局在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中的主要目标是:到2015年全市实现水产品总产量90万吨。重点工作是:建成省级现代渔业产业园区2-3个,建成亩效益超万元的高效渔业基地5-8个;加强渔业资源保护力度,稳定捕捞产品的产量和市场供应量;充分利用河沟等宜渔资源,推进四大家鱼、虾蟹等常规消费水产品的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加大浅海等海域利用力度,做大、做强紫菜、贝类等传统产业,加快科技创新,把海参、河豚等优质水产品培育成新兴主导产业;加强生产领域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主要“菜篮子”产品基本实现无公害;抓好渔业生产、防疫和水产品质量安全,做好水产品供应协调工作;配合相关部门强化水产品质量检测,建立“菜篮子”产品检验检疫风险预警体系。
二、主要工作情况
以“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水产品安全供给”为目标,积极实施水产品“菜篮子”工程,水产品产量持续增加,水产品供给水平不断提高。2011年全市实现水产品总产量82万吨,人均水产品占有量达到107公斤,市场水产品品种丰富,货源充足,较好满足了城乡居民对水产品消费的需求。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水产品生产发展
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渔业发展扶持资金。近几年,国家、省高度重视渔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渔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我市牢牢抓住这一机遇,积极争取部、省对我市渔业发展的支持。(1)发放渔用柴油价格补贴。2011年共为我市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渔民争取渔用柴油价格补贴3.23亿元,直接发放到渔民手中,有效地稳定了海洋捕捞生产。(2)申报和实施渔业项目。我市去年向上争取的高效渔业建设等各类项目资金达到3000多万元,有力地促进了现代渔业发展。二是研究制定促进渔业发展的政策。从2010年开始,我局与市财政局每年都联合出台扶持渔业发展的政策,对鱼池标准化改造、工厂化养殖、河沟养殖、水产品质量全程监控等高效渔业建设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形式进行扶持。2011年财政扶持资金达1200万元,比上年增长60%,今年进一步扩大了扶持范围。各县(市)、区也参照市里的做法,制定了相应的扶持政策,形成了有利于渔业发展的政策环境。2011年,全市增加河沟养殖4万多亩,仅启东市就建设了105个河沟养殖示范村,增加水产品供给近1000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产品生产能力
一是加强渔港建设。以中心渔港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以港兴渔”战略,全市先后建设了吕四、洋口两个国家级中心渔港,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两个国家级中心渔港的地级市。通过渔港建设,使其补给、停泊、避风等功能有了明显提升,过去一大批停泊在外地渔港的南通籍渔船纷纷返回了“娘家”,还吸引并带回了本省和相邻省份海洋捕捞船只进港避风、补给和卸货,丰富了我市水产品供应。仅在吕四渔港停泊的外地渔船就有近千艘,每年增加我市水产品供应量10万吨左右。二是加强渔船更新改造。海洋捕捞业是我市渔业的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其规模、产量一直处于江苏省首位,在我市渔业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也十分突出。近几年,我们针对海洋捕捞船体小、船龄长、船况差、不能适应外海渔场作业需要的实际,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大力推进“小船改大船、木船改钢船”,去年更新改造渔船享受省级补助占全省70%以上,从而提高了海洋捕捞生产能力,保持了海洋捕捞生产的相对稳定。我市海洋捕捞产量一直稳定在30万吨左右,占全省的一半以上。三是加强标准化鱼池改造。近几年,我市不断加大标准化渔池改造和建设力度,对鱼池统一规划、清淤护坡,鱼池水、电、路配套和增氧、投饵等设施逐步完善。2011年全市完成标准化鱼池改造2.5万亩,改造后鱼池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提高了鱼池生产能力。四是加快设施渔业建设。加快工厂化设施渔业建设步伐,大力发展南美白对虾大棚设施养殖,全市工厂化温室养殖面积达到了70多万平方米,南美白对虾大棚养殖面积达到2.5万亩,年产量达到4万吨左右。积极开展插杆式紫菜养殖试验,取得初步成功,为浅海开发利用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实施科技兴渔战略,提高水产品生产水平
一是大力发展高效规模渔业。紧紧围绕争创江苏高效渔业规模化第一市的目标,加强组织领导和考核奖励,总结推广高产高效生产模式和管理技术,大力推进现代高效渔业发展。2011年,全市高效渔业面积达到77.8万亩,占全市水产养殖总面积的50%,建成了一批亩效益超5000元、超万元的高效渔业典型。二是抓好现代渔业园区建设。按照“产业特色明显、科技含量较高、物质装备先进、运行机制灵活”的现代渔业产业园区建设要求,大力推进渔业园区建设。2011年我市如东万亩海参园区和海安老坝港现代渔业产业园区通过了省级现代渔业园区认定。切实抓好市级园区建设工作,去年我市认定了8个市级现代渔业产业园区,今年还将认定6个市级渔业园区。通过渔业园区建设,形成了一批稳定的水产品供应基地。三是积极组织渔业科技攻关。围绕渔业发展中的苗种瓶颈问题,加强技术研究,贝类育苗及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海水鱼人工育苗技术、刀鱼人工繁育技术、南美白对虾苗种培育技术等一些与全市渔业主导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难题相继被攻克,建设了一批国家级、省级水产品原良种生产基地,提高了水产良种覆盖率,为水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健全流通服务体系,畅通水产品市场销售
一是建设水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先后建设了吕四港、洋口港和市水产品批发市场。吕四港水产品批发市场的年交易量超过10万吨,交易额达15亿元以上。洋口水产品市场年交易量达3.5万吨,供销网络延伸至十多个省、市。位于节制闸的市水产品批发市场被农业部确定为市场价格信息定点上报单位。我市还分别在如东、海安、启东等地建设了3个紫菜专业市场,其场地设施、经营理念、管理手段和交易方法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二是大力发展流通服务型企业。将发展流通服务型企业作为水产品“菜篮子”工程的重要方面,充分发挥其在水产品销售中的重要作用。国安水产公司立足于丰富的海产资源,从事梭子蟹及海产品的收购、加工及销售一条龙服务,10多艘大型收鲜船直接服务2000多艘海上捕捞渔船,每天收购、营销水产品70多吨,为市场提供充足、新鲜的货源。三是建立渔业行业协会和经纪人队伍。先后培育了海安紫菜商会、启东金鑫龙虾合作社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行业协会,壮大了渔业经纪人队伍,对发展渔业生产、促进水产品流通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实施“放心鱼”工程,保障水产品安全供给
一是大力推行渔业标准化生产。全市先后建设了5个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5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区和8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区,全市标准化示范区面积达到60多万亩,约占全市水产养殖面积的40%。围绕渔业主导产业、主导产品,积极组织文蛤、紫菜等养殖技术规范和产品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到目前,我市组织制定了文蛤等4个农业部标准、河豚系列等40多个省级地方标准和10多个市级地方标准。无论是标准制修订的数量还是质量,在全省都处于领先水平。二是大力实施无公害水产品行动计划。加大无公害水产品基地建设和无公害水产品认证力度,全市通过认定的无公害水产品基地94个,总面积达87.8万亩;通过农业部认定的无公害产品82个。创建了20个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和25个水产品质量全程监控基地,2个产品通过绿色水产品认证,11个产品通过有机食品认证,2个产品通过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定。全市“三品一标”水产品水平明显提高。三是加强水产品质量检测。先后投入500多万元,建设了水产品质量检测机构,紧扣产地和市场两大环节,加强水产品例行监测、专项监测、应急监测等各项监测工作,监测结果通过《南通日报》、《食品安全委员会刊》等公告,保障市民吃上安全放心的水产品。
尽管我市的水产品“菜篮子”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大面积的滩涂围垦工程,挤占了部分渔业水域。二是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影响了水产品生产和安全供给。三是受生产和运输等成本因素影响,水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
下一阶段,我们将不断加大工作力度,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确保水产品供应充足、安全放心。主要工作:一是大力发展渔业生产,通过发展来保证水产品供应。二是狠抓水产品质量安全,确保市民吃得安全、吃得放心。三是进一步做好水产品流通环节的协调服务工作,努力稳定水产品价格。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菜篮子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实事工程,我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指导,切实抓好水产品“菜篮子”各项工作的落实,为全市“菜篮子”工程建设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