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实现全市城乡居民普遍饮用长江水的决议》贯彻落实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 2011-01-18  字体:[ ]

———2010年12月22日在南通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上

副市长       朱  晋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会议安排,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就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快实现全市城乡居民普遍饮用长江水的决议》的贯彻落实情况作一简要报告,请予评议。

        一、全市引江区域供水工作的进展情况

        去年年底,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决定,2010年对市政府贯彻落实决议情况展开专项评议,这是对市政府加速推进引江区域供水工程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加快实现全市城乡居民普遍饮用长江水目标的又一极大推动和鞭策。一年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决议要求,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精心组织,强化协同,攻坚克难,合力推进引江区域供水工程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超额完成年初既定各项目标任务。今年,全市引江区域供水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新投入资金约19亿元,新增区域供水能力40万立方米/日,新增输水主干管65公里、次干管265公里,新增受益乡镇26个、150万人。截止今年年底,全市引江区域供水工程累计覆盖乡镇77个,惠及城乡居民558.5万人,乡镇覆盖率和人口普及率分别达到78%和73%,分别超过年初预定目标8个百分点和13个百分点;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十一五”规划建设任务,164.93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得到全部解决。

      (一)供水能力大幅提高。完成狼山水厂三期20万立方米/日及洪港水厂四期20万立方米/日扩建工程建设并投入运行,新增区域供水能力40万立方米/日。有序推进新建水厂前期工作,狼山水厂分厂争取点供用地指标获批,正在办理征地手续,水厂水资源论证、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均已到位;长青沙水厂二期20万立方米/日扩建工程,如皋、海安已与鹏鹞水务有限公司签订框架协议;李港水厂80万立方米/日取水口位置设置已通过专家论证,并经市政府第43次常务会议审定,正在进行水厂选址工作。

      (二)主干管线多路并进。优化后的区域供水工程规划明确了7条主干管线,在建成如海线、通汇线、通如线的基础上,今年重点推进了通吕线、通洋线、如海复线的建设。通吕线海门段、启东段均已完成建设任务,通州段完成工程量的95%,预计年底可按期全线建成。通洋线如东段开工建设,铺设管道8公里;通州、如东合建段签订两地合建协议,正在抓紧组织拆迁,争取年内开工建设。如海复线如皋、海安已签订合建协议,成立项目公司,进入工程设计阶段,如皋铺设如海线、如海复线联通干管4.8公里。市区完成钟秀路主干管铺设,东快速路输水干管开发区段完成70%工程量。积极做好通久线前期工作,根据需求适时启动工程建设。

     (三)次干管线快速延伸。海安完成东线、大公线等次干管线铺设约50公里;如皋铺设次干管线80公里,实现主次干管全覆盖;如东完成苴东线等管线铺设约45公里;启东完成南海线、S221线管道铺设19公里;海门完成汤正线等管道铺设约34公里;通州完成刘平线等管线铺设约37公里。

     (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同步推进。新建增压站3座,铺设各类管道4720公里,全部解决本轮剩余70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

       二、今年推进引江区域供水工程的主要举措

       今年,市政府紧紧围绕市人大二次会议1号议案和市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决议要求,以2012年全市城乡居民普遍饮用长江水为目标,整体联动,奋力攻坚,主要抓了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统一认识,切实强化组织领导。全市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坚持把引江区域供水工程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关注民生、加快基本现代化建设的具体行动,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今年,市政府继续把引江区域供水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头号工程加以推进。年初,市政府召开全市区域供水工作会议,对全年工作作出明确部署。年中,又专门召开推进会,针对工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逐个分析,集中会办,保证工程建设有序推进。丁大卫市长经常过问工程建设情况,指导、督促区域供水工作,并就通吕线、通洋线建设专门致信通州区、海门市、启东市主要领导,要求紧盯目标,只争朝夕,抓好工程建设。市政府有关分管领导多次实地调研、督查,及时协调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二是强化协同推进。各地、各部门按照市政府部署和要求,讲大局、重合作,工作合力进一步增强。市建设部门认真履行市引江区域供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发挥好牵头抓总的作用。市发展改革、国土、交通运输、水利、审计、监察等部门,在工程立项、项目报批、土地供应、工程结算和监管等方面,积极履责,密切配合,为工程加快推进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各县(市)本着合作共赢、互惠互利的精神,全面达成通吕线、通洋线、如海复线等输水干管工程的相关共建协议,为相关工程建设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强化机制保障。建立健全工程例会、信息专报等制度,及时掌握工程进展,及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市政府研究出台《南通市区域供水工程建设考核办法》(通政办发〔2010〕77号),对照全年目标按季度进行序时考核,通过年终表彰奖励或通报批评,有效调动各地工程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进一步咬定目标,全力化解建设难题。围绕年度工作目标,进一步狠抓关键、主攻瓶颈,努力协调解决重点工程建设中碰到的困难和矛盾。一是积极缓解用地矛盾。在土地指标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及早谋划,积极向上争取,以点供的方式取得了狼山水厂分厂的用地指标。通吕线金通二大道及光明路管线铺设因“卫片”执法检查受阻,考虑到区域供水管线铺设完成后即行地面恢复并不影响土地使用性质的实际情况,指导通州区采取“铺一段及时恢复一段”的工作思路,制定科学的工程实施方案,推动管线工程得以顺利实施。二是妥善解决工程衔接难题。通洋线通州段主干输水管线沿新S225线铺设,由于省沿海开发路网规划等原因,新S225线前期工作推进缓慢,管线工程无法实施。如果按照一般审批程序,最早也要明年上半年才有可能开工建设。为尽快解决这一矛盾,市政府先后5次组织专题协调会和现场办公,在全力争取省有关部门早日立项、确认道路线型方案的同时,突破常规,按先期可研确定的线型,按照城建项目划定拆迁红线,推动通洋线通州段工程得以提前实施。三是全力破解拆迁矛盾。通吕线通州二甲段因经费问题,拆迁一度进展不快,市政府及时协调明确通州、海门、启东三地拆迁费用分担比例和到位时点,在市建设局相关负责同志上门催办的基础上,市政府分管领导直接约谈相关县(市)主要领导,督促补偿资金尽快到位,确保工程不因拆迁受阻。东快速路输水干管、南郊路浑水管分别承担着向通洋线、通吕线供水和向狼山水厂分厂输送源水的重要任务,拆迁工作量大,市政府相关领导结合道路工程和农批市场建设,先后组织十多次现场办公,推动拆迁工作难中求进。在崇川区的努力下,目前东快速路100多户居民、南郊路200多户居民已动迁完毕。四是主动谋划过渡方案。为确保通吕线建成后不因东快速路管线滞后影响通水,经反复论证和科学调度,确定并完成了经钟秀路向通吕线供水过渡性方案的准备工作。

      (三)进一步加大投入,确保资金及时到位。随着各项工作向纵深推进,区域供水工程已进入攻坚阶段,资金需求量大。前两年,我们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争取国债资金和省级以上补助资金,利用这一时期管网价格和贷款利率较低的优势,有效缓解了资金压力。但今年以来,受宏观形势影响,国家对投资项目“大干快上”支持态度发生了变化,进一步加强了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控制和规范。各地、各相关部门千方百计多渠道筹措资金,通过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市场融资、BT等方式,全年共投入资金约19亿元(其中,水厂建设约3亿元、主干管线建设6.5亿元、次干管线建设6亿元、饮水安全工程投入约3.5亿元)。各县(市)区把引江区域供水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摆上重要位置,在财力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及时拨付启动资金,及时发放清障补偿,及时给付材料款项,有效保证了各项工程的顺利实施。

      (四)进一步整体联动,全方位加强工程建设管理。一是加强工程进度管理。在狠抓关系全局的重点工程推进的同时,大力度推进县域次干管线铺设。指导各地、各单位按照“尽早尽快”的原则,细化工程实施方案,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加快可研、施工设计、项目报批、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倒轧时点、科学调度、统筹安排,确保项目达到序时进度要求。二是加强安全质量管理。市建设局指导各地严格规范项目建设管理,对材料采购、质量检测等重要环节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把工程安全质量关。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过程中,各级水利部门联合发展改革、建设、卫生和相关技术单位建立专家库,专门负责工程技术审查和指导,确保项目安全、可靠、经济。为适应沿海开发面临的新形势,使区域供水方案更加科学合理,适时调整通吕线、通洋线管径,主干管最大输水能力分别达到30万立方米/日和25万立方米/日,分别比可研增加10万立方米/日和5万立方米/日,以满足中长期发展要求。三是加强工程廉政管理。按照人大《决议》提出的“把全市城乡居民普遍饮用长江水这一‘民生工程’真正建设成‘阳光工程’、‘廉政工程’”的要求,市政府把廉政建设纳入区域供水工程建设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各级区域供水工程指挥部均建立健全了廉政工程制度,公布监督、举报电话。严格执行工程招投标制度,认真审查施工单位从业资格,确保信誉好、有实力的队伍承揽工程,不做人情工程。各地设立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财政资金专户,所有工程资金封闭运行,实行县级报账制度,做到专账核算、专款专用。

      (五)进一步加强管控,全流程确保安全供水。加强水源、自来水厂、输配水管和二次供水等各个环节从“源头”到“龙头”的全过程管控,确保饮用水安全。一是切实加强水源地保护。积极开展水源地保护区专项整治,完成长青沙水厂上游华泰船舶公司截污入管、洪港水厂准保护区内冠峰印染排口封堵,启动洪港水厂准保护区内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尾水排口搬迁工作。持续推进水源水质自动检测,在各水厂取水口建立水质自动监测站,实行24小时在线监测;正在实施狼山水厂、洪港水厂、长青沙水厂取水口视频监控系统安装工作。二是强化供水安全监管。各级供水主管部门切实履行监管职责,认真落实供水安全责任制,督促供水企业严格执行国家饮用水标准,确保“不达标的水不进管,不合格的水不出厂”。强化净水水质跟踪检测,每月发布出厂水和管网水水质公告。积极推进供水技术进步,芦泾港水厂膜处理改造工程顺利通过鉴定投产,并荣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强化水质检测能力建设,市自来水公司水质检测实验室已基本具备检测能力。三是理顺乡镇以下供水管理体制。各县(市)区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乡镇水厂管理体制。海安县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的思路,对所有乡镇供水企业实行兼并回购,以县供水公司为主体建立县供水集团公司,实现区域联网供水。启东市坚持“尊重历史、统筹兼顾、市镇联动、加快推进”原则,由各乡镇负责做好已改制乡镇供水企业资产和经营权回收工作,将乡镇已回购的水井站按片区整体移交给市自来水总公司管理,自来水公司根据供水管理一体化需要,在公司内成立农村供水管理处,建立10个镇农村供水管理站,负责全市农村供水管理。

      (六)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水平。一是加快编制《南通市区域供水应急水源规划》。在完成市区规划编制的基础上,根据专家建议,指导推进各县(市)区同步编制应急水源建设规划,整合形成大市范围的应急水源规划。目前,规划已编制完成,正在征求各县(市)区的意见。二是强化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修订发布《南通市饮用水源突发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应急专家库,成立应急队伍并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加强水厂应急物资储备。如皋港精细化工园区一度因雨污管网破损串联,清水明渠雨后水质出现异常,对长青沙水厂水源形成污染。险情发生后,市政府一方面责成如皋市政府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措施根治安全隐患,另一方面要求市环保、建设等部门严格监管、加强指导,合力督促整改措施落实。经过共同努力,这一隐患已得到有效治理。今年8月,长青沙水厂取水口原水遭受上游原油泄漏污染,市有关部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启用储备的拦油索、吸油棉处置油污,保证了水厂没有中断供水和出水水质正常。三是加强备用水源建设。按照“原水互备、清水联通、井水应急”的思路,在推动主力水厂对置供水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备用水源建设和管网联通建设。目前,洪港水厂(60万立方米/日)、狼山水厂(60万立方米/日)已形成对置供水;市区深井建设方案已经省水利部门初步同意。今年7月,通如供水干管发生被村民意外损坏事件后,通过采取通吕线通州专线向如东应急调水,确保了管道损坏期间沿线饮用水安全。

        三、下一步工作的主要打算

        为更好地推进城乡居民普遍饮用长江水任务的落实,市政府对2001年以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引江区域供水工作和农村安全饮水工作进行了认真回顾和分析。总的来说,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工程进展不断加快。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面上进度还不够平衡,个别县(市)统筹推进的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下一步工作中予以进一步重视和更好地解决。2011年,市政府将紧紧围绕“2012年全市引江区域供水工程普及率达到90%以上、乡镇实现全覆盖”目标,继续统筹推进区域供水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011年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开工建设狼山水厂分厂40万吨/日工程及如海复线输水干管,建成通洋线输水干管,新增20万立方米/日的输水能力;新增受益人口70万人,普及率达80%以上。下一步,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继续加大工程建设力度。进一步提高各地、各部门对工程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克服施工战线长、矛盾多、工期紧等困难,确保各项年度目标任务的完成。在牢牢抓住狼山水厂分厂和通洋线、如海复线输水干管等关键工程建设的同时,督促与乡镇全覆盖目标差距较大的县(市)进一步加快配套管网建设,努力实现乡镇覆盖率达90%以上。

       (二)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据初步测算,要实现区域供水全覆盖的目标,至少还需投入约26亿元。为保证有稳定的资金投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协调力度,督促相关县(市)区政府,保证将应该承担的区域供水建设资金足额及时到位。同时,进一步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确保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继续加大区域供水机制探索力度。前一阶段,各县(市)区在供水管理体制机制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但是要重建乡镇供水体系,保障乡镇居民饮水安全,情况复杂,任务还很艰巨。下一步,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加大工作机制探索力度:在区域供水普及率方面,探索有利于促进农民集中居住的工作机制,既要坚持有条件的乡村实行全覆盖,又要充分考虑农民集中居住的发展趋势;在工程建设时序上,优先安排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相对集中区域的供水工程建设;在理顺乡镇水厂管理体制方面,要坚持政府主导,根据各地不同实际情况,通过回购、撤并、联网等措施,切实将长江水送到千家万户;在合理确定水价上,综合考虑资源利用、运行成本、财政补贴能力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等因素,逐步完善水价形成机制,确保老百姓喝得起优质长江水。

      (四)进一步加大规划外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的解决力度。根据2005年的调查摸底,我市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为227.37万人。今年,我市解决了省核定的164.93万人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也就是说,在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后,我市还有62.44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我们将推动各地着手考虑解决这部分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抓住当前国家和省大幅度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深入调查研究,及早谋划布局,制定切实可行的工程建设方案,确保实现全市农村居民普遍饮用长江水的目标。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实施引江区域供水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目前已进入了全面攻坚阶段。市政府将以这次人大常委会评议为新契机,进一步加大工作组织和推进力度,咬定目标,强化统筹,加快实现全市城乡居民普遍饮用长江水目标,切实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让广大城乡居民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Copyright 2008 Nantong Municipal People's Congress Standing Committee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796869位访客
南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技术支持:南通市政府信息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