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侨港资企业发展情况的汇报

发布时间: 2011-09-15  字体:[ ]

南通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薛斌

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本次会议的议程,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会议作关于全市侨港资企业发展情况的报告,请予审议。

  侨港资企业是指华侨、外籍华人、港澳同胞在中国内地投资兴办,且其资本占投资总额25%以上的企业(不含境外及港澳中资机构在国内投资的企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市侨港资企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海外华侨、华人及港澳同胞的投资在全市利用外资中占有相当高的份额。

  一、我市侨港资企业的基本情况

  目前,我市正常运营的侨港资企业1860家,占全市三资企业总数的三分之一强。侨港资企业总投资额30.64亿美元。侨港资企业到帐外资20.48亿美元。我市侨港资企业投资者主要来自港澳地区,占30.4%;其次是美国、加拿大等美洲国家和地区,占19%;日本和韩国,占 9.6%;来自东南亚、欧洲等其它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占40%。投资项目涉及纺织、机械、轻工、医药、化工、电子、农牧水产、房地产、旅游与饮食等二十多个行业。其中纺织、丝绸、服装业企业数量最多,占企业总数的39.1%;机械、轻工和医药化工类,投资企业占 32.5%(分别占比为 13.7%、11%和7.8%)。

近年来,我市侨港资企业发展迅速,总量不断壮大,领域不断扩大,效应不断放大,在促进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先导作用,在增进中外合作交流中发挥了桥梁作用,在助推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中发挥了催化作用。南通改革开放后,最先进入南通的是侨港资企业,他们怀着对家乡的深深热爱,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对祖国的充分信任,回国创业,引导我市开放型经济的发展。他们引进了先进的技术,传播了先进的理念,拓展了招商引资的渠道,密切了南通与海外在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助推南通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是发挥独特优势。侨港资企业是改革开放后最先进入我市的外资企业,是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市对外开放和开放型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非常独特的作用。侨港资企业落户南通,为我市带来了发展所需的生产资金、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帮助我们开拓了国际市场,提升了产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侨港资企业充分利用人脉优势,积极“以侨引侨”、“以侨引外”,通过穿针引线,铺路架桥,引进一大批关联程度高、配套能力强的企业来通投资,成为我市利用外资的重要来源。侨港资企业的快速发展,激发了广大华侨华人的家乡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成为我市与世界各国华侨华人增进友谊、加深了解、联络感情的重要纽带。

  二是自身不断壮大。1992年之前,全市侨港资企业仅有168家。但自1992年至1998年的7年间,就先后兴办453家,年均投产兴办60余家;1999年至2010年的12年间,来通投资者为1239家,年均投产兴办100余家。侨港资企业在生产销售总收入、境外销售收入上也分别占了全市三资企业的37.8%和31.44%。一批企业通过几年来的内抓管理、外拓市场,已逐步形成规模化、集团型企业。

  三是带动经济发展。我市侨港资企业投资领域广泛,涉及行业多。经过长时期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以二产为主,一、二、三产全面拓展的发展格局。侨港资企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我市的产业门类和产品种类,而且还产生了一批科技含量高、扩张能力强、引领作用大的大企业,为我市经济发展壮大起到良好的带动促进作用。许多侨港资企业还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对我市部分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对部分企业进行重组,优化了我市的产业和产品结构,有力促进了我市企业的改制改革工作,为我市经济的跨越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是积极回报社会。侨港资企业的发展在解决地方劳动力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善龙食品(南通)有限公司为例,其公厂所有一线生产工人均来自如皋港开发区,其捐助的承善基金,以定向培养的方式资助了一批当地的学生完成学业,并鼓励学生学成之后再回到该公司就业。侨港资企业在为我市经济发展贡献力量的同时,怀着报效祖国、造福家乡的心愿,回报社会,无私奉献。据统计,我市侨港资企业累计捐赠额突破1亿多人民币,兴办社会事业,捐资公益慈善,反哺家乡、造福乡梓,赢得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侨港资企业遵章守法、积极纳税,也已成为地方的纳税大户,为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作出积极贡献。侨港资企业还在帮助百姓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缓解社会矛盾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面对世界经济环境低迷和国内政策环境趋向紧缩的双重压力,我市侨港资企业在发展规模、产品技术含量、企业经济状况方面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投资规模小的偏多,投资额较大的企业少。目前,企业投资规模在100万美元以下的占侨资企业总数的47%。而投资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数量较少。中小型企业在经济趋紧的情势下,其生存和发展的难度也相对较大。

  二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多,技术含量高的投资项目少。我市绝大多数的侨港资企业从事的是传统产品的加工与生产,如服装、机械、轻工等产品的加工出口。这些企业门槛低,抵御风险能力弱,竞争异常激烈。目前从事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生产的企业较少,企业实力较弱,科技含量不高,有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不多,对优秀人才缺乏足够吸引力。但侨港资企业又急需各种高级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管理和信息支持。缺乏经营管理和专业人才严重限制了侨港资企业的发展。

三是经营效益好的独资企业比较多,而经营效益好的合资企业偏少。合资企业在“责、权、利”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相互对市场的认知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相互制肘的现象时有发生。现代市场瞬息万变,对决策时效性的要求也比较高。决策的延误往往对企业来讲就是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我市侨港资企业发展的新趋势

  进入桥港时代以来,沿海开发和长三角一体化两大战略优势对南通经济形势的影响日趋深刻。侨港资企业发展格局也相应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

  侨港资高科技企业增势明显。随着侨务引智工作的不断深入,南通侨港资科技产业迅速增长。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在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实际利用外资额年均增幅达到30%以上。尤其是南通市政府实施《江海英才计划》以来,市外侨办、市人社局并与苏通科技产业园和南通科技园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合作,加速了加速器、孵化器、融资平台和服务机制的建立健全。侨港资高科技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由海归博士刘佳炎先生创办的创斯达集团,短短几年内就在新加坡上市,并被“福布斯杂志”评为“亚太中小企业200强”。高新技术领域的侨港资企业主要集中在崇川、港闸两区。但目前由海归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创办的企业成功率并不高,这是一个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侨务引智工作的重点就是引导海归人才进一步转变理念,认识到技术再好也要解决商业化,产品再好也要进入市场,才能实现价值。最好的捷径是将海归的“脑袋”和“企业”钱袋有机地结合起来,合作创业,共赢发展。

  侨港资制造业企业积极转型。部分侨港资企业在产业结构升级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从低端走向高端,不断追求产品更新和品牌战略。如普力马弹性体有限公司不断改进注塑、挤出、吹塑等各种加工工艺,为客户开发高质量的产品,销售业绩逐年稳步增长。部分企业通过投资或上市做大做强,涉足高科技领域,转型为高科技企业,如综艺集团大规模进军资本市场,投资航天科技、生物制药等高科技领域。大部分制造业侨港资企业与欧美日市场关联度大,深受世界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劳动力成本增加、原材料涨价、汇率和关税调整等一系列因素影响,出现了国际订单萎缩,出口规模下降等困难,令众多侨港资企业面临关停并转,它的发展前景需要引起各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走出去”催生新侨资企业。深入贯彻落实“走出去”战略,通过海外商会等渠道,引导和协助我市企业建立境外加工基地,拓展营销网络,为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铺路架桥。目前,我市在海外创业发展的企业已有750多家,遍布世界五大洲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创业发展的人数约7万人,名列江苏省第一,特别是在非洲的人数在全省占比80%以上。大部分在海外创业发展的南通人都取得了当地的合法身份,“走出去”企业成为了新生的侨资企业。以赛城、华正、家宝、东方巨龙等集团为代表的一批新侨商企业,通过设立、并购、参股等形式,积极实施跨国经营战略,获取主流市场的销售渠道;不断提高跨国经营能力。“走出去”的新侨资企业主要集中于海门、通州。

  侨港资对房地产投资持续升温。房地产投资是侨港资在我市投资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行业之一。自侨鸿国际集团进入南通房地产市场以来,新加坡第一家企业集团、华源国际集团等侨资企业陆续进入南通房地产市场,部分在南通投资兴办企业的侨商也将部分资产投入房地产市场。目前,中央政府出台政策抑制房地产过快上涨,我市也出台了相关的调控政策。但是,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到诸多侨港商对于投资房地产有着相当丰富的经验,引导侨港资企业投资房地产也能更好地促进城市发展。如何正确认识和引导、服务侨港商投资兴业需要认真研究。

  三、我市促进侨港资企业发展的主要情况

  始终站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深刻认识促进侨港资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切实把助推侨港资企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来抓,真心诚意地帮助侨港资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想方设法帮助开展侨港资企业走出困境,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切实维护好侨港商的合法权益,促进侨港资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尤其是2007年、2009年市政府先后两次召开全市促进侨港资企业发展工作会议,我市各有关部门积极为侨港资企业服务、维护侨商合法权益,赢得了侨商信任,坚定了侨商信心,营造了我市侨港资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服务大局,创新作为。一是在引进大型侨资项目上求创新。高度重视侨港资企业在以侨引侨方面的独特优势,紧紧围绕我市的主导产业、新兴产业、支拄产业,利用乡情、亲情、友情,主动联系,积极沟通,引进了一大批侨港资企业落户南通。为在引进大型项目上有所突破,在筹办一年一度的港口经济洽谈会过程中,注重发挥侨务资源优势,变被动招商为主动招商,先后举办了三届“南通海外乡贤侨团大会”以及“百名侨商南通行”、“海外江苏之友—南通之旅”等大型侨务品牌活动。近五年来,共引进侨资项目300多个,其中投资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占30%。新加坡金鹰国际集团投资如东洋口港LNG和粘胶纤维项目是我办大力引进和重点服务的项目之一。自2002年起,全市各有关部门自始至终认真务实地做好每一次联络、接待、跟踪等服务工作。该项目总投资170亿元人民币,是如东洋口港的启动项目之一,对我市“江海联动”战略的顺利实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二是在引进高新侨资项目上求创新。充分认清高新技术侨港资企业是未来促进侨港资企业发展的主攻方向。近年来,市外侨办、市人社局等部门创新侨务工作举措,着力拓宽侨务引智渠道,为我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引进了一大批海外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市共有海外高层次人才2000多人,其实95%以上是华侨华人专业人士。近五年来,我市高新技术侨港资企业数量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全市各相关职能部门主动加强横向联系,举办了“江海英才创业周”、“海外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南通行”、“相聚长三角—创新创业在南通”等一系列重大引智活动。近五年,我市还大力加强赴海外的引智工作,在境外举办的各类招才引智活动就达24次。在活动中,我们紧密联系我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需要,依托产业升级需求,大力引进海外优秀人才和智力,促进我市与海外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在为海外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服务方面,市外侨办等部门充分构建了一站式服务体系,通过完善与相关园区载体沟通机制,全部了解园区、载体产业特点和优惠政策,及时传递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信息,帮助寻求合适的落户载体,积极协助海归人才申报各级各类人才引进、产业扶持计划,如国侨办重点扶持创业团队计划、国家千人计划等,充分构建人才、项目、园区载体和企业四要素的对接平台。三在优化软环境上求创新。定期评选“明星侨港资企业”和“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杰出贡献奖”,对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侨港资企业和海外华侨华人进行大力表彰,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纸、刊物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充分调动和激励侨港资企业和海外华人华侨为加快南通发展争做贡献的积极性,大力弘扬侨港资企业和华侨华人爱国敬业、诚信守法、创新奉献的时代精神,在全社会努力形成“重商、护商、亲商、爱商”的良好氛围。随着我市新侨资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为了宣传发动更多的南通人“走出去”,由市外侨办策划出版了《南通人创业非洲风采录》一书。该《风采录》讲述了13名“走出去”新侨商典型的在海外创业发展的亲身体验。该书引起了市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亲自题词和作序,在其推动下很快分发到相关乡镇、企业和创业人员手中。各有关部门还注重联手媒体推出专题报道扩大影响。这次海外新侨商典型的隆重推出,不但对其本人是一种大力鼓舞,更是为其他即将出国或打算出国的企业家或创业者坚定了信心和提供了众多的信息,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广泛好评。2010年,英国作家大卫慕名前来采访我市新侨商,他撰写的全文10万字的英文版《南通故事》更是把新侨商的成长经历纳入了全球视野。

  服务企业,主动作为。一是主动开展侨资企业调研。先后于2005、2007、2009市各有关部门开展了侨港资企业调查活动,认真研究分析调查数据,及时就侨港资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向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解决方案;深入侨港资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摸清企业遇到的困难,倾听侨港商的意见和建议。今年,全市各涉侨部门积极应对新侨资企业发展迅猛的新特点,开展全面的侨情普查,为我市打造“新侨之乡”品牌和推进我市新侨工作深入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依据。二是主动维护侨港资企业权益。进一步加大依法护侨工作力度,使侨港资企业享有更加稳定的投资环境和更加公平的竞争机会。充分发挥“侨港资企业投诉站”的职能,依据国侨办《侨港资企业投诉处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切实保护侨港资企业合法权益。此外,市外侨办、公安、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关的整体联动,推进侨港资企业疑难侵权案件的顺利解决。对能够协调解决的问题,立即着手马上办;对有一定难度,但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规定时间限时办;对难度较大,一定时间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研究办法分段办。对侨港资企业提出的合理诉求,做到了桩桩有回音,件件有答复,以实际行动温暖侨心、贴近侨意、凝聚侨力。近五年来,共协商处置涉侨经济纠纷54个,侨港商的回访满意度达100%。三是主动帮扶困难企业。在金融危机期间,我市许多劳动密集型和部分对出口依存度较大的侨港资企业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市各有关部门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帮助其恢复正常生产,避免减员裁员或者企业倒闭现象的发生,维护好南通经济社会稳定的大局。深入开展“温暖侨企行动”,通过已经形成的海内外关系、聘请的招商代表、建立的商会组织等多种途径向侨港资企业通报中央和地方政府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方案;宣传南通市委、市政府对侨港资企业的关心和重视;主动提供市场信息、供求资讯,帮助企业树立信心,增强勇气,抢抓机遇,支持侨港资企业做大做强。2009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侨港资企业健康平稳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为帮助侨港资企业走出困境提供了政策支持,市外侨办还主动把各级政府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汇编成册送到企业,用政策引导企业发展。坚持靠前服务,主动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献计出力,协调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突出困难和问题,用前瞻性指导服务推动侨港资企业发展。

  服务转型,合力作为。南通进入桥港新时代以来,服务转型升级,尤其是推动侨港资企业转型升级,成为侨务工作发展的重要内容。一是整合服务资源。发挥外侨工作的协调和统筹的职能,变单体服务为统筹服务。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五侨”联席工作会议制度,着重研究南通侨港资企业在转型升级方面遇到的困难的问题,整合海关、工商、税务、教育、金融等各有关部门的职能,积极引导侨港资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管理水平,加速转型升级,切实为侨港资企业提供细致周到的全程服务。2010年,南通市侨商企业家联谊会换届期间,商会聘请了海关、工商、税务、教育、金融等部门的相关领导担任商会的顾问,为侨港资企业与各相关职能部门之间搭建了沟通协调平台。创斯达集团和华源氢能有限公司的税务纠纷以善龙食品的货物通关问题等10余起涉侨案例均在顾问机制下得到了妥善的处置。以市外侨办牵头组建的“海外创业后援服务中心”为载体,进一步完善外为新侨资企业“走出去”服务的后援服务机制,为在海外新侨解决在看病就医难、子女教育入学难、企业发展融资难等后顾之忧,协调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针对近年来国际安全形势错综复杂,自然灾害频发的实际情况,为保护走出去新侨商的安全,我们逐步建立健全相应的应急处理机制,与我驻外使领馆密切合作,加大海外领事保护力度,市外侨办、市公安局、市商务局和市政府应急办等单位,成立“海外维权服务应急工作组”,随时应对涉及海外新侨的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对海外新侨的安全和权益的伤害,为新侨企业提供安全保障。二是打造企业合作平台。进一步发挥“世界通商总会”和“南通侨商企业家联谊会”这两大侨商组织的作用,着力将其打造成为侨商沟通信息,开展合作,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良好平台。进一步健全侨商组织机构,完善制度,扩大影响,发挥侨商组织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推动海门、海安等有条件的县(市)、区成立基层侨商组织,延伸服务的触角,丰富服务的内容,创新服务的手段和举措。举办多次的侨港资企业对口合作恳谈会,召集了侨港资企业共300多家,以外贸合作、海外项目合作以及高新技术投资为重点进行对口洽谈。推动了许多侨港资企业拓展市场,根据实际发展需要,积极调整出口和内销战略,深受侨港资企业的欢迎。与此同时,随着侨港资企业之间的合作不断深入,涉及的行业也加速向贸易、矿产、房地产等高附加值行业转变,有效地推动了侨港资企业的转型升级。

  四、关于进一步促进侨港资企业发展的几点措施

  侨港资企业作为我市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发展的一支特殊力量,必须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重视。我们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切实转变观念,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进一步深化为侨港资企业的服务工作,全面改善、优化投资环境,促进我市侨港资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一)进一步认清侨港资的重要作用。华侨华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积极开拓者、参与者和贡献者。在我市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过程中,投资最早、数量最大、引进外资最多的当数侨港资企业,广大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以亲情、乡情为纽带,为我市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进入新的世纪,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侨港资企业必将为我市实施“加速现代化、再创新辉煌”战略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发挥不可多得的重要作用。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根据侨港资企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多做重点华侨华人、重点华侨社团和海外专业人士的工作,积极引资引智,继续发挥他们在招商引资中的桥梁纽带作用,营造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二)进一步打造侨港资的集聚地。面对当前侨港资企业向长江三角转移的大好时机,各地要善于审时度势,根据国际、国内不断变化发展的情况,努力拓宽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成效,努力把我市打造成为侨港资新的集聚地。工作对象上,要以东南亚大侨商为重点,努力挖掘华侨、华人直接投资和引荐外国企业投资两方面的潜力,继续抓好以侨引侨、以侨引外、以侨引台的工作。通过我们的实际工作,将海外工作网络建设好。工作运作上,要坚持“三外”齐上,引进海外资金、发展进出口贸易、举办境外企业齐头并进。凡是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都要想方设法去做。工作方法上,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综合招商与专业招商相结合,积极开展委托招商与网上招商。工作作风上,要求实务实,把组织参与集中的招商活动与日常的项目牵线搭桥工作结合起来,扎扎实实地抓好项目的分析论证、合作对象的选择以及陪同考察、洽谈、跟踪服务等各个工作环节。

  (三)进一步加强服务水平。我们感觉到,已落户南通的侨港资企业,他们增资扩股、后续发展的潜力还是很大的。不少侨港资企业都已经或准备增加投入、扩大规模。现在,政府每年都要运用不同的形式,通过各种途径,花费很大的人力财力到国外或境外招商引资。对已经落户的侨港资企业,更要给予关心和重视,要树立起办好现有的侨港企业是最好的招商引资的思想,要从影响南通市整体形象和发展我市经济的高度来认识为企业服务问题,主动、热情服务,理顺关系,按政策办事,坚决制止滥用职权、卡、罚的行为,发现问题坚决处理。各项工作要有章可循,增强透明度。重大政策调整应提前知会企业,并尽量减少企业的损失。一些涉外涉侨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保持和侨港资企业的密切联系,听取侨港商意见,通报情况,发布招商信息,切实在为侨港资企业提供信息、排忧解难、维护其合法权益等方面做一些实事,以利他们更好地发展。进一步制订、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堵塞漏洞,从制度上保护侨港资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并采取措施,防止各种错误行为的发生,纠正违法乱纪现象。

  (四)进一步重视侨务引智工作。华侨华人和留学归国人员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支重要力量。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侨务引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发挥侨务部门在引智工作中的独特优势,把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结合起来,把侨务引智工作与推动转型升级结合起来,注重海外各种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扎实推进我市引进人才“江海英才计划”和贯彻落实国务院侨办“海外人才为国服务计划”,抢抓机遇,强化措施,提高引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五)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建立完善服务体系,努力为侨港资企业发展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在继续清理、削减行政审批事项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改进审批方式的有效形式。全面推行投资项目审批会办制,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提前介入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以减少环节,提高效率。对所有侨港资企业的重点技改项目和新增投资项目,提供“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一个口子”收费。实行项目审批代理制,负责在限定时间内,受理所有项目的合程审批,代收代缴各项规费,代办各项手续,代领各种证照。在不断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加快建设社会化服务体系,帮助外资企业解决生产经营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提供热忱、可靠、快捷、有效的全方位服务,花大气力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为改善我市的投资软环境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Copyright 2008 Nantong Municipal People's Congress Standing Committee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796869位访客
南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技术支持:南通市政府信息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