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有效促进节水减排 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011年8月30日在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上
市水利局局长 刘新华
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政府委托,我向本次人大常委会汇报我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情况,请予审议。
我市于2008年11月被水利部确定为第三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市,试点期从2009年至2011年,旨在探索沿海丰水地区节水减排、节水减污的试点模式。由于措施扎实,工作到位,我市的试点工作得到上级的认可和肯定。今年4月初,高分通过了水利部组织的国家级试点中期评估,取得的成功经验被水利部以节水工作简报形式下发各地,在前几天刚刚召开的全国试点评估座谈会上,我市作了经验交流。现将我市试点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深化认识,高度重视试点工作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我市滨江临海,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正常情况下并不缺水,但由于时空分布不均和过境客水多,导致我市水资源表现出“三多三少”的区域特征。一是春夏水多,秋冬水少,时空分布不均。每年汛期,降雨产生的水资源约占全年的59%。由于境内无水库、湖泊等蓄水设施,大部分降水流入大江大海,水资源自然利用率不高。二是过境水多,本地水少,工程依赖程度高。我市本地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仅31.54亿立方米左右,多年平均引江水量高达37.57亿立方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依靠长江过境水。由于沿江涵闸利用长江潮汐规律自流引水,若遇长江小汛或异常干旱天气,就会导致引水量不足,造成时段性工程缺水。三是污染水多,干净水少,水生态保护压力大。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也步入高峰期,河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对生态环境安全构成威胁。
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现状, 决定了我们必须节约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保障水安全。基于这样的水情认识,近年来我们全面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在顺利完成省级试点的基础上,从2009年开始扎实推进国家级试点,努力建立起以水资源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的工程技术体系、自觉节水的社会行为规范体系等四大节水体系,为沿海丰水地区探索节水减排、节水减污的试点模式。
二、把握重点,认真做好试点工作
一是以政策引导节水。编制完成了南通市《水资源保护规划》《节约用水规划》《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大纲》《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制定出台了南通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城市河道管理办法》《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三同时”管理办法(试行)》《市辖区污水“零排放”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行)》以及《关于对市区污水“零排放”企业免收污水处理费的通知》《关于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实行差别水价的通知》《市级节水型社会载体建设考评标准》《取水工程规范化管理实施意见》等文件,为全面、规范开展试点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政策引导。
二是以体制保障节水。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了节水管理网络,市、县均成立了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和节约用水办公室。完善考核办法,分年度制定试点期工作重点和目标任务,细化量化后分解下达到各县(市)区,年末进行考核,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水利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社会各界参与的工作机制。多次召开工作推进会,通过参观先进典型,总结各地各部门工作动态,扎实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三是以机制激励节水。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计划)管理制度,根据地表水用水总量、地下水可开采总量、排污总量和取水户取水总量“四个总量”控制要求和省水利厅下达的年度取水计划,按照定额用水计划管理和定量用水计划管理两种形式,将自来水、地下水、地表水三水计划下达到各取用水户,对超计划用水实行累进加价收费。严格执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按照促进节水的水价政策,对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式水价,对“零排放”企业免收污水处理费,逐步提高地下水价格,初步形成用水有压力、节水有动力、浪费有代价的有偿使用价格机制。加强水资源费、南水北调工程基金等规费征收工作,“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征收水资源费1.52亿元,南水北调基金4373.97万元。
四是以载体支撑节水。把节水载体作为重要抓手,通过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推动节水意识转化为具体实践。农业节水上,坚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先进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渠系节水与田间节水相结合、发挥农民节水的积极性与政府宏观扶持引导相结合,因地制宜推广不同的节水灌溉模式,创建“节水型灌区”。近两年,共投资3.07亿元用于17个大中型灌区和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工业节水上,推广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创建“节水型企业”,重点推进火电、石化、造纸、冶金、纺织、建材、食品、机械等高耗水重点行业节水技术改造,落实节水减污目标。社区节水上,通过街办、居委会把节水知识普及到居民和家庭,将“生态、科技、节能”理念贯穿到社区规划、建设和管理中,创建“节水型社区”。生活节水上,加强对洗车、洗浴业等特殊行业的用水管理,推广使用节水设施和器具,降低管网漏失率,创建“节水型单位”、“节水型高校”。
试点期间,我市共创建省级节水型企业(单位)69家、节水型社区24个、节水型高校6家、节水型灌区2个。
五是以科技服务节水。加强信息化管理,通过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用水单位信息、取水工程情况、计量设施远程监控、取水许可年审等进行全方位管理,提高了水资源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以水平衡测试为基础,指导用水大户特别是高耗水工业企业改造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推广工业用水重复利用、中水回用和“零排放”等节水技术与产品,帮助企业挖掘节水、降耗和减排潜力,提高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培育了海安缫丝行业污水深度处理“零排放”、崇川区纺织印染园印染废水膜处理回用、大生集团地表水处理后冬灌夏用、智能节水控制系统等示范项目。
六是以宣传普及节水。抓住“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和“城市节水宣传周”等有利时机,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简报等多种形式,面向群众广泛开展宣传活动,普及节水知识,增强节水意识。开展了节水征文、书法绘画、专题文艺晚会、万瓶进万家、展板进校园、电影进社区、节水标识进宾馆等活动,引导全社会投入节水型社会建设。组织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教育,举办节水技术培训,设立节水展厅,推动节水生活习惯入眼、入脑、入心。
七是以管理强化节水。加强水源保护,编制了《南通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水利系统应急预案》,保障饮用水源地安全。严格排污口审批,全面开展排污口设置对水环境的影响评价。加强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在对我市36个重点水功能区实施日常监测管理的同时,全面实施汛期和非汛期所有182个水功能区的水质监测和评价工作,按月发布水质通报。严格地下水管理,加强监测和分析,控制地下水开采。
三、成效明显,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用水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去年全市总用水量为50.3亿立方米,与2007年相比减少7.9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从275立方米下降到147.2立方米,水资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
农业灌溉用水实现负增长。与2007年相比,去年农业灌溉用水量为23.63亿立方米,减少约5亿立方米。全市新增渠系建筑物2509座,防渗渠1473.22km,节水灌溉面积187万亩,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至0.55,农田灌溉渗漏损失有效降低。
工业用水快速增长的态势得到有效遏制。全市一般工业用水总量虽由2007年的4.96亿立方米增长至2010年的5.09亿立方米,但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64立方米快速下降到29.5立方米(不含电力),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72.1%,工业用水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城镇居民生活用水效率不断提高。全市城镇居民生活节水器具普及率达78%,较2007年提高8个百分点。
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10年,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53.8%,较2007年提高了7.3个百分点,水生态环境治理取得初步成效。
全社会自觉节水的行为规范体系基本形成。公民节约用水意识进一步提升,节水的自我约束和社会约束能力进一步增强,初步形成了与节水型社会相符合的文明节水生活风尚,自觉节水的社会规范体系基本形成。
四、正视问题,提高试点工作水平
试点以来,我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取得了一些突破。然而,对照国家的建设标准,与先进试点地区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还面临着更大、更多、更难的挑战。我们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各项节水工程的示范推广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全社会节水、惜水、爱水的意识还需进一步增强,节能降耗、节水减排的地区特色还需进一步深化。我们要认真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进一步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目前,水功能区管理、地下水资源管理制度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雨水利用、再生水利用、中水回用、再生水价格等基础性研究尚未全面展开。我们将深入开展基础调研,争取今年出台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开展基础性工作的研究,进一步完善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二)进一步推广应用节水示范工程。我市河道综合整治、渠系配套建筑物修筑等一批高效用水示范工程需全面推开,发挥典型示范工程的作用。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程投入,加快工程建设步伐,以点带面,切实完善水资源高效利用工程技术体系。
(三)进一步推动节水文化发展。节水文化的培育和发展调动了全社会的积极性,促进了我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随着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推进,节水文化也需要进一步发展和拓宽。因此,我们将进一步把节水工作深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进一步丰富节水文化的内涵、完善节水文化体系,构建一个由全社会共同创造的和谐节水文化和节水文明。
今天,市人大常委会专门听取我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情况汇报,将对试点工作起到很大的激励和促进作用。我们将认真贯彻今年中央 “一号文件”精神,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最近在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要求和目标,进一步落实工作措施,力争早日建成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市,为南通实现“加快现代化、再创新辉煌”这一宏伟目标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