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上半年执行情况的报告
——2015年7月29日在南通市十四届
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蔡惠忠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上半年执行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上半年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执行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市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呈现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态势,总体好于全国全省。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22.4亿元,增长9.5%,达到年度增长目标。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4.88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1555.99亿元,增长10.1%;第三产业增加值1311.52亿元,增长9.6%。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5.1∶51.5∶43.4。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691.45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9亿元,增长15%,超过年度增长目标5个百分点,财政税收占比达到84.7%。
(一)部分指标企稳向好
主要指标好于全国全省。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总体上继续保持高于全国全省的态势,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5和1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8.4和4.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3%,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9和2.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6%,分别高于全国、全省4.3和2.3个百分点;工业应税销售收入增长3.3%,高于全省4.7个百分点;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13.1%,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3和1.8个百分点。
工业效益有所增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21.6亿元。重点行业运行平稳,九大行业合计完成产值6830.7亿元、增长9.9%,其中,机械、电子信息、化工医药、船舶海工行业保持两位数增长,增幅分别达到15.5%、14.3%、11%和10.4%。重点企业支撑有力,应税销售前200强企业应税销售收入合计增长16.5%。企业效益有所好转,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总额、利润总额分别增长10.5%、19.4%和19.5%,较1-4月分别回升0.2、0.4和0.9个百分点,亏损企业数较4月末减少40家。
内需增长趋于平稳。投资增速扭转下滑态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89.2亿元,增长13.3 %,较1-5月回升0.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服务业投资增长9.1%和19.1%,较1-5月分别回升0.2和0.8个百分点。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技改投入占工业投资的63.2%,同比提高6.5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45.3%,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市级重大项目进展顺利,140个市级重大建设项目完成投资470.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6.2%。消费保持平稳增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5.7亿元、增长9.5%,与1-5月持平。
房地产呈回暖迹象。政策松绑推动房地产市场好于同期、好于预期。市区商品房销售自4月份开始呈现逐月递增态势,上半年累计销售159.6万平方米、增长30.4%,较1-5月回升6.4个百分点,其中,市区住宅销售面积130万平方米、增长31.8%,较历史最高年份2013年同比增长4.5%。
(二)产业升级成效明显
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夏粮生产再获丰收,总产量120.8万吨、增长0.9%,单产每亩349.4公斤、增长1%;小麦、油菜产量分别增长1.4%和1.8%。获批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高效设施农业加快发展,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7.6万亩、高效渔业面积5.3万亩,设施农业占比达18.4%。粮食生产“全托管”模式全面推广,新增经营主体693个。外向型农业全省领先,农产品出口额2.78亿美元,居全省第二。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南通特色农产品馆顺利上线。
两新产业快速发展。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021.3亿元,增长14.7%、高于规模工业平均增速4.8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4.2%、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六大制造业新兴产业完成产值2225.1亿元,增长13.2%、高于规模工业平均增速3.3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2.5%、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随着希迪制药、诚信制药等企业项目陆续投产,医药行业产值增长20%;以德奥航空、海因茨为代表的航空航天制造业企业和以中威重工、江海机床为代表的机器人配套企业快速发展。
建筑业实力进一步壮大。建筑业完成施工总产值2255亿元,承建施工面积5.44亿平方米,平均从业人数122.6万人,获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城市。
服务业发展质效提升。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3.4%;完成服务业应税销售3532.5亿元、增长19%,实现税收248.9亿元、增长22.6%。重点行业发展良好,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0820.1万吨、增长2.9%,集装箱吞吐量36.4万标箱、增长10.8%;实现旅游总收入233.8亿元,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563.2万人次,分别增长11.8%和7.9%。信息技术服务、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应税销售分别增长135.7%和48.9%。50家市级服务业集聚区完成营业收入1455亿元,实现税收26.6亿元,分别增长22%和23.7%。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全省第一,新认定南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南通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快建设,成立南通纺织丝绸产业技术研究院,南通先进通信技术研究院、南通现代建筑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项目有序推进。1-6月,全市专利申请量16191件、授权量8222件,分别增长42%和85%,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3.01件,增长66.8%,增幅全省第一。新引进科技领军人才253名、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13名。
(三)沿海开发深入推进
港口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建设。通州湾港区总体规划通过部省联合审查。吕四港区10万吨级进港航道一期开工建设,洋口港区15万吨级航道完成前期工作。洋口港区10万吨级石化码头、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基本完工,吕四港区环抱式港池、燕达重工、广汇能源等一批重大码头工程进展顺利。沪通铁路加快建设,通洋高速一期建成通车,宁启铁路南通至启东段、海启高速等项目有序推进。江海河联运工程进展顺利,通扬线九圩港复线船闸及通江连接段全面开工,通吕运河航道“五改三”整治工程累计完成护岸85公里(单侧)。
重大产业项目有力推进。沿海前沿区域完成工业投资350.01亿元,服务业投资186.89亿元,分别增长18.2%和26.8%。45个省沿海开发重点产业项目加快推进,中石油LNG接收站二期、中南建筑科技产业园、京沪重工等一批续建项目加快建设,华峰超纤、华滋海工等一批新建项目开工,台湾中石化洋口港产业基地、华电通州湾综合能源、大唐电厂二期等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
园区平台功能加快提升。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实现业务收入1398亿元、增长13.2%,注册外资实际到账、进出口额分别占全市的80.3%和81%,2家开发区通过国家、省级生态园区验收。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获国家发改委批准。苏通科技产业园、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等跨江合作园区加快建设,常熟高新区海安工业园获批省级南北共建园区,省级共建园区达到3家。兴东机场开放获国务院批准,全市一类开放口岸达到5个,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跨境电子商务等特殊功能平台加快推进。
(四)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陆海统筹改革全面推进。在全国率先出台《海域使用权和海上构(建)筑物登记出资管理办法》,获准开展开发性金融促进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海安获批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海安曲塘镇等3个乡镇建设用地布局调整试点工作有序推进。908个村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建成通州区、如皋市、海门市3个县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叠石桥市场采购贸易试点获国务院批准。扎实推进简政放权,再次调整、下放50项行政审批事项;率先通过国家级政务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验收。推行“先照后证”和“三证合一”改革,创业创新门槛进一步降低。出台《南通市生态红线区域监督管理评估细则(暂行)》,研究制定《南通市生态红线区域优化调整工作方案》。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启动实施水环境区域补偿工作。
开放型经济难中求进。实现进出口总值154.51亿美元,其中,出口109.11亿美元。利用外资稳中提质,注册外资实际到账15亿美元,新批及净增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36个,增长44%。境外投资加快发展,备案境外投资项目43个、增长34.4%,中方协议投资额6.19亿美元、增长65.2%。对外承包劳务稳步发展,完成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12.15亿美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协议投资3.2亿美元,完成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3.5亿美元,分别占全市总量的51.7%和29%。
金融创新取得新突破。信贷保持平稳增长,6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9865.31亿元、贷款余额5691.23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1264.54和432.31亿元,总量均居全省第四、增量居全省第三。直接融资取得新进展,醋酸化工和力星股份成功上市,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9家、总数突破20家;实现各类债券融资145.6亿元;新增注册资本3000万元以上创投和股权投资机构33家,本地企业引进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资金2.11亿元。
(五)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中心城市功能不断完善。212个市级重点城建项目完成投资114亿元。城市路网更趋完善,长江路西延快速通道加快建设,纬七路、新胜路西延等道路建成通车,中心城区人均道路面积达30.5平方米,居全省第三。新辟2条、优化调整8条公交线路。人民东路和濠东路交叉口、工农路政务中心等6个积水路段改造工程顺利完工。东昇、五一等3个小游园和通沪大道、通盛大道等10条道路沿线绿化工程完工,通吕运河绿廊加快建设,市区新增绿地270公顷。洪港水厂深度处理项目、崇海水厂二期工程有序推进,通洋线二期上游输水管全面贯通。
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19个市级中心镇总体规划、城乡统筹规划、近期建设用地范围内控制性详细规划等规划加快编制,组织实施亿元以上产业项目81个、民生项目41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7.8亿元。424个经济薄弱村实现收入5630万元,82%的村实现全年收入过半。新增3个乡镇开通镇村公交,开工建设农桥470座、建成252座。强化村庄环境长效化管理,顺利通过省村庄环境整治检查验收,6个行政村获批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
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加强水源地保护,实施完成50项水污染物减排项目、43项大气污染物减排项目,搬迁(关闭)主城区17家重污染企业。进一步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完成火电热电企业10台机组脱硫脱硝工程,淘汰10蒸吨以下燃煤小锅炉231台、提标改造10蒸吨以上燃煤锅炉10台,淘汰黄标车5230辆,完成15家重点粉尘堆场治理,空气AQI达标率63.1%。持续推进节能降耗,规模以上工业万元产值能耗同比下降6.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百个循环经济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7.3 亿元,新增崇川经济开发区、海门工业园区两个市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
(六)社会民生持续改善
就业创业稳步推进。出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南通行动计划》,全市新增就业4.8万人,促进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2万人,其中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0.4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35万人,扶持创业542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96%,低于全省和去年同期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811和8789元,分别增长8.7%和9.8%。
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五大保险实际参保率在97.5%左右。启动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改革,稳步推动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扎实开展居民医保与新农合制度整合并轨工作。连续第4年增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连续11年增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上调12%;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不低于420元/月。
安居工程建设扎实推进。争取中央棚户区改造补助资金5.2亿元、棚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2亿元。市区竣工动迁安置房109万平米,累计安置动迁户2036户;完成华侨幼儿园南侧、学田东苑南侧等5个,新启动南通港社区八组、天生港老镇片区等12个“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项目。富新园、富民新村老小区整治工程竣工,虹桥新村、北濠东村等7个老小区整治工程全面施工。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面推进市级和县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新创建16所省优质幼儿园,崇川区、如皋市被命名为“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启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程。医疗卫生改革稳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现全覆盖,南通纳入第三批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图书馆、凤凰文化广场等一批文化设施投入使用,唐闸历史工业城镇申遗通过国家专家组评审, 100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10个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新增养老床位2768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数达到30.2张。
总体上看,我市与全国、全省一样,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成为发展共识,经济增长正处于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关键时期。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将延续温和复苏态势,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回升趋势明显(7月24日报1086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5年世界经济增长3.5%,略好于上年。从国内看,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部署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机遇,经济提质增效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等将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新型城镇化仍有巨大发展潜力,自5月份以来经济增长出现企稳苗头,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连续4个月高于临界点,呈现持续小幅扩张的趋势。从我市看,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多数达到序时进度,但投资、消费、进出口指标完成年度目标有一定难度,经济运行过程中面临的一些困难仍需高度关注。
一是经济增长后劲不足,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投资意愿不强、消费不旺、外需不稳的态势比较明显,“三驾马车”协调拉动经济的后劲仍待增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3%、同比回落5.7个百分点,随着部分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接近尾声,基础设施投资增幅回落明显;市场需求不足影响市场主体投资积极性,工业投资、服务业投资均同比回落。消费市场缺乏新的热点,加上网络消费“分流”等因素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增长9.5%、同比回落2.7个百分点。受外需低迷、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人民币实际汇率持续高位、综合成本居高不下等因素影响,进出口、出口均呈现负增长。
二是行业间发展不平衡,实体经济困难较多。虽然重点行业发展和工业品生产总体良好,但不平衡性仍然较大,部分企业订单少、成本高、融资难等问题仍较突出。纺织服装业受市场需求不足、棉价下跌、工资上涨、利率波动、融资困难等多重因素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加大。船舶企业,由于国际航运市场低迷,普遍存在交船难、融资难、接单难的现象;海工企业,受国际油价低位运行,订单有所减少。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连续40个月下降,进一步压缩企业利润空间。
三是财政收入增速放缓,金融潜在风险加大。财税增收压力加大。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5%,主要受益于限售股减持入库个人所得税以及上半年交付的大批安置房税收收入等阶段性因素拉动,这种增长难以为继,下阶段“营改增”扩围将进一步挤压财税增收空间。金融领域潜在风险加大。不良贷款、新增逾期贷款增多,信贷风险有所显现;个别企业出现资金链紧张、欠息乃至关停并转等情况;企业间担保链较长,联保、互保关系错综复杂,由此带来的不稳定因素值得关注。
二、下半年主要工作举措
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全市上下将继续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为主线,全面落实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和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的最新要求,更大力度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确保实现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为“十三五”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一)着力扩大三大需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各项稳增长政策措施,发挥“三驾马车”对经济发展的协同拉动作用。发挥好投资的关键作用。进一步加强重大项目会商会办,分类推进29个省级、160个市级重大项目,重点加快沪通铁路、宁启铁路二期、海启高速、锡通高速、江海河联运工程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积极开展通苏嘉城际、北沿江高铁、长江北支航道整治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推进台湾中石化化工新材料、展华电子、中天特种电缆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挖掘消费潜力。顺应居民个性化、多样化消费和大众消费潮流,培育发展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电子商务、休闲旅游等一批新的消费热点。推进“互联网+商贸”,构建“多层级实体店+跨区域网店+高效率物流配送网络”的新型商业布局体系,培育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大力推进“便民服务进社区、便利消费进家庭”社区商业“双进”工程,全面完善流通体系。着力稳定外贸出口。加强市场开拓、出口信保、政策激励,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和市场贸易采购方式试点,加快综保区纺织原料、如皋石材等进口交易平台建设,力推振华重工、韩通船舶等企业在通自营,全力稳定外贸进出口,确保外贸增长由负转正。
(二)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通过产业化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制造业智能化、高端化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细化落实《中国制造2025南通实施纲要》28项任务,做优做强高端纺织、轻工食品、船舶及重装备等主导产业,提高六大“千亿级”板块的集聚度和附加值,做特做大海洋工程装备、高端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现代建筑等新兴产业,做精做专软件服务外包、云计算和大数据平台等2.5产业。加快智慧城市建设,重点推进25个总投资40亿元的智慧项目,逐项落实我市“互联网+”行动32项重点任务,深化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化发展。以集聚区建设和平台经济培育为重点,以168个市级服务业重点项目为抓手,做大做强现代物流、金融、科技、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工业设计、数据管理、供应链管理、知识流程外包等新兴服务业,确保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43%。加快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职业农民培育,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大力发展“全托管”组织,全年新增“全托管”示范点300个。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承包经营权流转,提升农(渔)业规模园区发展档次。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高新区、科技园区科技创新和产业集聚功能。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推进省级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建设;围绕产业链构建人才链,进一步推进实施“江海英才计划”和产业人才“312”行动计划,集聚一批引领产业技术创新的高端人才。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重点引进高层次科研院所共建2-3家协同创新研究院。
(三)提高开发开放水平,实现发展优势提升。充分利用国家新一轮扩大开放的政策措施,落实好省贯彻国家战略的实施意见和南通行动方案,加快推进江海联动开发、港产城融合发展,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引导海工、建筑、家纺等优势产能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布局发展,重点与东盟开展深度投资合作。发挥好我市5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6个国家级开发园区、12个跨国跨江合作平台优势,抓住国家放开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的限制,努力把“一带一路”沿线优质资本、高端项目聚到南通。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落实省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实施意见,发挥南通江海交汇优势,重点按照“一堡三区”定位,加快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建设;加强与长三角及长江中上游城市在产业、交通、要素等方面实现共赢发展。着力提升沿海开发水平。对接落实省沿海开发“六大行动”方案,主动呼应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以洋口港、吕四港、通州湾三大沿海深水港区为主体,加快深水航道和泊位建设,重点推进洋口港15万吨级、吕四港10万吨级航道工程及吕四港区广汇能源LNG分销转运站码头、通州湾起步码头等港口工程建设。进一步推进8个“区镇合一”重点镇港产城融合发展,壮大沿海基础产业集群,培育生物医药、新材料、滨海旅游等海洋新兴产业,实施一批基础设施、功能配套项目,加快建设滨海特色新城。
(四)全面深化制度创新,以改革破难题促发展。以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为抓手,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降低门槛放宽准入,拓宽民资投入领域;分类推进竞争性、特定功能性国企改革,健全国资监管制度;鼓励企业以股权转让、增资扩股、重组上市等方式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分类推进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土地市场、海域资源市场、技术市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按国家、省统一部署,推进资源、环境等价格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大力引进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型金融机构和准金融机构,努力完善地方金融组织体系,努力扩大直接融资规模;积极拓展境外融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离岸业务、跨国公司资金运营等试点。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完善新型城镇化投融资机制;编制《南通市陆海统筹发展土地利用规划》,有序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进一步加强农村产权交易机构建设。大力实施社会领域改革。推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分级诊疗制度、多元化办医等方面进行突破;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继续推进简政放权工作。进一步完善简政放权、转变职能“4个5”总体框架,围绕“提速、增效、降本、惠民”目标,聚焦行政权限“接、放、管”关键环节,不断提升改革精准度。
(五)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按照中央、省最新部署,积极稳妥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着力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推进总投资223亿元的212个重点城建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发展以2.5产业为主体的楼宇经济,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高标准推进组团开发,加快新城区、南部新城、市北新城、观音山新城、五山地区、东部新城等重点区域建设。完成校西路等6条道路、华丰河西等7个小游园、丰收河等12条河道截污工程,开工建设啬园路快速化改造及机场大道等13条道路。抢抓国家支持棚户区改造机遇,加快“城中村”、老小区改造整治,稳步实施寺街、唐闸、陆洪闸、天生港等历史文化街区、镇区保护改造。加快推进中等城市和重点镇建设。推动县(市)城扩容提质、特色发展,进一步增强功能,集聚人气。加快发展19个市级中心镇,着力实施一批产业项目和民生项目。加快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基地,促进基础设施、公共资源在城镇合理布局,促进县(市)城与重点镇协同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强化规划布点村庄建设和农村新型社区功能配套,引导农民自愿集中居住。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农村公路提档和江海堤防提标工程。深化农村环境“四位一体”长效管理,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和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试点,展现农村独特风貌。
(六)持续推动民生改善,强化社会建设治理。健全社会建设“十大体系”,办好10件45项惠民实事,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实施新一轮全民创业计划、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进一步搭建创业平台、完善创业机制,促进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以就业增长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拓展农村居民增收空间。抓好社会事业重点工程。加快推进“智慧教育”优质资源共享工程、“智慧卫生”协同创新工程、村(社区)文化设施完善工程,强化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提高公共资源有效覆盖面。加快体臣卫校迁建、文化艺术中心、体育运动学校等128个重点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完成年度投资计划86亿元。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办法,着力推进全市范围内居民医保、新农合制度的全面并轨,探索将工伤保险覆盖范围扩大到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社等新的农村经济组织。稳妥推进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拓展政府、社会多层面推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的路子。加快保障房建设,确保完成今年市区1.1万动迁户安置任务。提高社会治理和为民服务水平。全面推进依法治市,争创平安中国示范区。落实政社互动、邻里网格等措施,抓好“五大专项行动”,创新治理方式,有效维护社会和谐安定。建立覆盖全程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强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预防控制,健全防灾减灾应急管理机制。加大基层服务资源整合力度,健全便民服务体系,积极推进“一站式”服务。
(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施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强化节能减排。全面实施省、市级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计划,以结构减排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推进重点减排项目,继续实施热电企业脱硫改造和脱硝工程。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扩容工程和提标改造工程建设,探索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再生水利用,完善乡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在100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积极开展绿色建筑行动,促进城乡建设模式转变。强化环境治理。按照“控煤、降尘、治企、管车、禁烧、联防”12字方针,全面推进热电企业脱硫脱硝改造、燃煤锅炉淘汰、机动车排气污染整治、扬尘污染防治、秸秆禁烧等各项举措,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加大污水处理、固废处置等基础设施投入,重点提升沿海前沿区域和乡镇的污水处理能力。创新推进生态保护建设。严格落实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优化主体功能区布局和国土空间开发形态,加强江海河水网、自然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源头保护、总量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等制度。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推进排污权交易等试点工作。健全污染物排放监管制度,强化污染防治区域联动。建立陆海统筹、江海联动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机制,争创国家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各位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当前宏观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实现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压力大、任务重。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人大的关心、监督下,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机遇,坚定信心、狠抓落实、攻坚克难,全力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南通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