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情况的视察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 2013-10-21  字体:[ ]

市人大常委会视察调研组

(2013年9月29日)

  村庄环境整治是加快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任务。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市村庄环境整治工作,8月中下旬,市人大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分成四个组到全市五县(市)三区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了专题视察调研,采取“一看二访三听”的方法,实地察看部分乡镇、村组(社)的环境整治情况,走访听取村组干部和农户对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情况的反映和满意度,在每个县(市、区)都召开了由相关政府部门和乡镇村干部等参加的座谈会,了解各地村庄环境整治中所做的主要工作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听取意见建议。9月10日,主任会议听取了市村庄环境整治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有关部门的工作汇报。9月11日,四个视察组又集中交流、分析视察调研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意见建议。现将视察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进展和成效

  1、目标明确,超额完成年度整治任务。为加快改善村庄环境面貌和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积极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宜居和谐的生活环境,省委、省政府于2011年提出全面实施村庄环境整治行动计划,要求用3 --5年时间,使全省村庄面貌发生根本变化。市委、市政府从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出发,基于我市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原有的良好基础,提出力争到2013年,较全省提前2年完成全部村庄环境整治任务,同时在镇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规模畜禽养殖场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和资源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等指标上,提出了比省定2015年指标更高的目标和要求。据统计,到今年7月底,全市村庄环境整治通过市、县组织验收的行政村(社区)达1508个,占总村数的89%。其中通过省级验收的“三星级康居乡村”37个,“二星级康居乡村”269个。

  2、领导重视,建立完善的组织体系。村庄环境整治是当前受益面最广的民生幸福工程之一,市政府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市、县(市、区)两级成立了村庄环境整治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建立了专门的工作班子,抽调农办、水利、建设、环保、农委、卫生等职能部门的精干力量集中办公,有效整合资源,制定实施方案,分解目标任务,细化职责分工,切实加大统筹推进力度,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督查到位。各镇、村作为村庄环境整治的责任主体,具体落实各项政策措施,调整、充实了村庄环境整治办公室和保洁中心工作人员,实现责任到人,包干到位。通过层层签订村庄环境整治责任状,建立上下协调的联动机制,确保了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3、措施扎实,形成整体推进的合力。市政府把村庄环境整治工作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农业农村基本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并将这项工作列入对各地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市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技术指导、舆论宣传和督查推进,市村庄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对各地村庄环境整治进展情况和市级各督查推进部门的目标管理考核,确保各项工作得到落实。各级政府普遍建立了进展情况月度追踪、季度通报、定期巡查和不定期暗访、年度目标考核等制度,实行领导挂钩到村、“三解三促”蹲点到村、领导干部包村包路段、部门单位与村结对共建等形式加强责任考核,通过在相关媒体公布考核结果、对在考核中发现问题的镇村或部门进行问责、督促落实整改措施等方式,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烈氛围,有效促进了整治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

  4、成效明显,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我市2004年开始组织实施 “民富、村美、风气好”的新农村建设,就把村庄环境整治作为重要内容加以推进。近年来,农村环境建设工作不断加强,特别是市政府在全省率先构建道路养护、河道治理、绿化管护、垃圾处理“四位一体”长效管理机制以来,农村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为全面实施村庄环境整治打下了良好基础。省级村庄环境整治标准下发后,我市结合实际,突出村庄绿化、污水处理、清理乱堆乱放、淘汰庭院散养、秸秆综合利用和改厕等重点,通过深入宣传,全面发动,汇集各方力量,凝聚各方智慧,形成各具特色的村庄环境整治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所到之处走访的干部群众普遍认同村庄环境整治工作,也都积极参与其中。

二、矛盾和问题

  1、思想认识还未完全到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面广量大,一些干部对此缺乏充分的认识,有的基层干部对村庄环境整治的内容和标准未能全面理解,导致村庄环境整治目标定位不准,少数干部对上级工作部署和检查存在消极应付思想,甚至在实施过程中产生厌战情绪。一些农户良好的环保卫生习惯尚未养成,为了图方便省事,长期形成的乱堆乱放、违章搭建等习惯难以短时间内根除,也给农村环境的管护造成较大的困难。因此,无论是基层干部的认识还是群众的认识都需要进一步提高和统一。

  2、长效管理机制尚未健全。部分基层干部对村庄环境整治常抓不懈的意识不强,突击整治迎查、整治后脏乱差反弹回潮现象依然存在。少数创建达标的村庄,由于放松管理尤其是夏秋收种季节由于秸秆综合利用途径不畅,乱堆乱扔问题突出,秸秆焚烧时有发生。在“四位一体”长效管理基础上,村庄环境整治的管护责任、考核机制等有待进一步加强。另外,村庄环境整治创建阶段省、县都有引导资金,但在长效管理上,目前省里没有补助资金,县级财政补助资金有限,镇村财力难以支撑村庄环境的长效管理。

  3、整治工作不平衡性较大。地区之间由于重视程度、组织力度、资金投入等方面,存在较大不平衡性,如皋市政府将村庄环境整治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点,提出“三年任务两年完成”,至2012年底,所有村(居)全部达到“一星级康居乡村”以上标准, 2013年全面进行了提档升级,但有的县(市)至今还未完成市定目标的80%。在整治工作中,有的重规划布点村庄和主要路段的环境打造,轻面广量大的非规划布点村庄和纵深地带的环境改善;有的重外部环境出新,轻庭院卫生提升;有的重硬件设施建设改造,轻设施维护和排污管网的配套运转;有的重生产生活垃圾的处理,轻小微企业的固体垃圾和废气污水的治理。此外,少数地区由于规划不科学,整治项目刚通过验收,就因为万顷良田或开发区建设而被拆除,造成损失浪费;农村改厕方式亟待改进,相当一部分农户拆除了改造后的厕所或弃之不用;个别地区存在将深井水或地面水与长江水混供或将未经消毒的水直接供应农户;一些地区不切实际地进行墙面出新,浪费资金,群众反感。

  4、资金难以及时拨付到位。由于省、市、县(市)设定的村庄环境整治完成时点不同,不管是完成时间还是完成数量我市各县(市、区)都大幅超前,许多村庄通过市级验收和省级抽验后,文件规定的各类整治资金及垫付资金没有及时拨付到位,部分镇村经济实力薄弱,自筹能力不足,投入量远不能满足创建要求,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些地方反映,村庄环境整治导致村级负债。据市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统计,至2013年6月底全市因村庄环境整治而新增村级债务6254万元。

三、几点建议

  农村环境整治是全面加强农村生态建设、建设美好乡村的重要举措。两年多来,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整体联动,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农村环境面貌日趋改善,农民生活质量逐步提高。村庄环境整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管护、公共服务配套、村民文明卫生习惯的养成等等,在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要巩固提高来之不易的成果,还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完善。

  1、强化宣传引导,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村庄环境整治的根本目的是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各级干部要提高思想认识,树立群众观念,增强责任意识,改进工作作风,理清思路,主动作为,确保既定目标任务如期实现。村庄环境整治离不开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宣传的主渠道作用,利用村镇画廊、环保科普宣传资料等多种宣传形式,倡导人人珍惜环境,自觉保护环境,逐步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通过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让广大农民更直接、更生动地感受到村庄环境整治所取得的成效和带来的实惠,从而积极支持和自觉参与到整治工作中来。

  2、整合各方力量,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根据市政府部署,到今年底,全市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将完成目标任务,并通过省级考核验收。为保证村庄环境整治成果的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各级政府必须注重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并举,加强环境整治和长效管理有机衔接,在已有“四位一体”管护工作的基础上,要尽快明确长效管理的责任主体,拓展长效管理内容,创新长效管理方法,构建符合农村实际、得到农民支持的长效管理保障机制。要继续将村庄环境整治长效管理纳入农业农村年度重点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确保能够持续巩固提升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成果。同时要统筹规划,整合各方力量,坚持改善环境与促进发展相结合,努力将村庄环境整治与城镇化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土地流转、规模化种养等发展农村经济、兴办公共事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各项措施有机结合,引导农村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转型升级,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生产生活生态环境持久改善。

  3、增加资金投入,确保整治工作有序推进。根据我市实际,建议向省有关部门积极争取对已完成整治任务的县(市、区)进行全面验收,以便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及时转型和星级创建工作的提档升级,验收后及时拨付资金,以缓解村级环境整治的资金压力。村庄环境整治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因此,财政投入要及时足额到位,全力保障把这件实事办实、好事办好。在通过省级验收后,各级财政要继续加大对环境整治的扶持力度,多渠道筹措长效管理经费,尤其要整合现有的环保、水利、农业、建设、卫生等方面的配套资金,统筹使用,规范管理,确保整治质量和常态化管理。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建立财政预算保障机制,确保工作经费有增长、有保障。要统筹考虑村庄的经济基础、区位条件等,科学确定整治目标,量力而行,尤其对经济薄弱村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不能因村庄环境整治而增加基层债务。同时要推动工作创新,整合各方力量,示范推广“以绿养路、以渔养河”、河道生态护坡、长效管护公司化运作等既保护生态环境又节省管理费用的好方法,确保整治成果长久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4、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建设美好村庄。村庄环境整治为建设美好乡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巩固成果的基础上,要更多地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推动农村面貌的改善,要兼顾经济社会发展、城乡空间布局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文化特色彰显等要求,按照村庄环境整治的总体步骤,结合各地产业基础、历史文化内涵等要素,突出村庄个性和特色,科学制定村庄布局规划和整治规划,分类指导,循序渐进,不搞形象工程,不做表面文章,优先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对于公共设施建设,要从方便农民生产生活和生态需要出发因地制宜加以配套完善。在小城镇以及农民集中居住区,雨污分流等基础设施要整体规划,尽可能一次做到位,避免重复建设造成新的浪费。对于秸秆禁烧,仍应坚持堵疏结合,要采取“给出路”的政策,引导和帮助农民合理利用和科学处理各种农作物秸秆。对于农村改厕,在有条件的地区要大力推进,能快则快,同时对那些分散居住的农民家庭的改厕工作,要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尽可能设计和推行一种让大多数农民能够接受、使用方便、节水而且有利于粪肥利用的改厕方式。总之,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养成更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另一方面要研究推广符合当前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行之有效的整治和管护措施,确保取得实际效果,真正建成宜居的美好乡村。

Copyright 2008 Nantong Municipal People's Congress Standing Committee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796869位访客
南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技术支持:南通市政府信息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