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通市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情况的报告
——2013年9月29日在南通市第十四届
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
南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陈一星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我市于2011年12月召开了全市村庄环境整治动员部署会,启动了全市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市委、市政府根据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全面启动,三年完成”的总体工作目标,要求“到2013年底,我市较全省提前2年完成对村庄环境的整治任务,推进村庄净化、绿化、美化和道路硬化,普遍改善环境面貌”。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的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今年5月20日,省委罗志军书记视察了村庄环境整治特色村——如皋市如城镇顾庄村。通州区、海门市等地先后为全省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现场会、苏中工作会议等提供了村庄环境整治现场。截止2013年7月底,全市村庄环境整治通过市、县组织验收的行政村达1508个,占总数的89%,其中,三星级康居乡村37个,二星级康居乡村269个。现将我市的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情况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将村庄环境整治工作作为“三农” 重点工作进行专题部署
市政府成立了以张国华市长为组长的村庄环境整治推进工作领导小组。2011年12月16日,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张市长动员部署了全市的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在去年和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村庄环境整治工作都作为“三农”工作重点内容提出了具体工作目标和要求。市政府还先后出台《关于做好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意见》、《南通市市级机关部门和单位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督查推进职责分解表》、《2012年度全市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目标考核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性文件。
在今年4月召开的市政府常务会议上,张国华市长再次明确要求,争取今年全面完成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目标不动摇,列入今年整治目标的村庄要全面铺开,已经整治的村庄要巩固提升;同时,进一步围绕交通主干道两侧的村庄,努力做好村庄环境整治的提升工作,特别是对新建公路两侧的村庄环境整治要做好整体形象的提升,重点打造好金通二大道沿线的村庄环境。
为加强对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推进力度,市政府将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列入当年重点经济工作目标和全市农业农村重点工作目标考核,并占有较高权重。为保证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市专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10多人集中办公,负责全市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统筹协调、组织运作、信息报送、技术培训、督查指导、考核验收等工作。
(二)明确具体工作目标,将村庄环境整治工作作为阶段性工作分年度明确到县(市)区
根据全市村庄环境整治已有的工作基础,市政府明确了村庄环境整治分三个阶段推进,同时,与县(市)区政府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将任务明确到基层。
一是突出重点、初见成效阶段(到2012年1月底前)。全面动员部署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组建工作机构,按照省制定的考核标准及办法,开展技术培训。全市320个行政村实施环境整治,完成主要交通干线沿线、城镇和重点工业园区(开发区)及其周边村庄环境整治。
二是全面实施、显著改善阶段(到2012年底前)。全面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实现环境整治目标,村庄环境面貌得到普遍改善,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全市109个乡镇、1694个行政村全面实施村庄环境整治任务,其中796个行政村整治结束。
三是整治提高阶段(到2013年底)。其余的578个行政村全面完成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所有规划布点自然村达到省一星级“康居乡村”的标准,所有非规划布点自然村达到省“环境整洁村”标准。
根据整治计划,目前还有186个行政村正在加紧整治,预计到2013年年底,所有村庄可按期完成整治任务。
(三)落实责任主体,将村庄环境整治各项工作责任分解到位
市政府明确规定,村庄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明确职责,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市、县(市、区)党委、政府对本地区村庄环境整治工作负总责,将这项工作摆上突出的位置,结合实际建立相应组织领导机构,并制定实施方案,细化职责分工,落实政策措施。
市委农办作为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牵头部门,明确一名班子成员常驻,抽调工作人员,组建了专门的工作班子,实行集中办公,负责村庄环境整治实施计划的制定、目标任务分解、协调指导和督查考核等工作。市城乡建设局负责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业务指导工作,加强与省衔接,积极向上项目申报和争取项目资金工作。市长效办重点负责农村垃圾、河道、绿化、农村道路管护等农村环境卫生的整治工作。市农委加强对“四旁”以及村口、庭院等进行绿化和美化,因地制宜建设村庄公共绿地等。市规划部门优化村庄布点,完善村庄规划,切实强化规划的引导作用。市委宣传部、文广新局积极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村庄环境整治,树立典型,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村庄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市卫生部门重点推进农村改厕等工作。市国土、民政、环保等部门根据工作职责,积极做好村庄环境整治相关工作。
(四)措施扎实有效,将村庄环境整治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民生幸福工程的重要内容加以推进
市政府将村庄环境整治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民生幸福工程的重要内容加以推进。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为了扎实有效地做好这项工作,全市着力构建六大工作机制。
一是工作联动机制。全市各县(市)区除海安县由环保部门牵头外均由农工办作为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牵头部门,全部实行集中办公,建立工作联运机制,实行挂图作战,落实村庄环境整治“一图、一表、一方案”的工作要求。各乡镇、涉农街道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形成了市、县、乡镇三级联动工作机制。
二是技术培训机制。围绕省定村庄环境整治标准分层次、分门类进行专项培训。先后邀请省住建厅、有关大学教授等专家学者进行授课辅导。组织县(市)区整治办分管领导、部分村支部书记到先进地区学习考察,交流探讨,以增加村庄环境整治的感性认识。市整治办的同志经常深入基层面对面辅导,现场进行问题解答,为基层提供技术帮助。在全省村庄环境信息系统投入使用后,多次组织信息系统操作人员培训,积极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使系统的运行效率明显提高。
三是重点难点突破机制。针对村庄环境整治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坚持把典型的发现、培育、推广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整体连片实施推进的工作格局,从而促进重点难点工作的突破。去年,市委、市政府先后3次召开大规模的现场推进会,有效推动面上重点难点工作的突破。一是村庄绿化工作。坚持把村庄绿化达标作为村庄环境整治验收的一票否决内容,督促各地集中搞好家前屋后绿化,力争“户增10棵树、户拥有林木20株”,由县、乡政府买单,统一送苗到户种植,使零星绿化形成连片造林。两年来全市农户家前屋后新栽树木3900万株,新增成片林15.2万亩,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19.4%。二是农村改厕工作。各地围绕目标任务,加大督促检查和工作推进力度,工作进程明显加快。三是整治家前屋后的乱堆乱放。一方面做好指导和规划工作,要求各地提标准,拿办法,树典型;另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广大农村居民的积极性,让农户自己动手解决家前屋后的乱堆乱放问题。
四是整治资金保障机制。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资金保障直接关系到工作的进度和质量,直接关系到长效管理机制的落实到位。市级财政安排2012年、2013年分别安排1000万元用于各地村庄环境整治的考核奖补。各县(市)区也出台激励政策,调动基层干部和群众参与热情。各县(市)区财政补助资金每村不少于10万元,乡镇级财政配套资金不低于县(市)区财政的标准,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资金30%左右用于村庄环境整治。同时,积极鼓励企业老板、在外成功人士为村庄环境整治捐助。审计部门对市村庄环境整治绩效审计的报告表明,2011至2012年全市村庄环境整治工程已完成投资额22.29亿元。2011至2012年全市已筹措落实村庄环境整治资金27.23亿元,其中:省级村庄环境整治引导资金10094万元,县(市)区财政预算安排整治专项资金20780.66万元,乡镇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7217.19万元。
五是长效管护机制。目前,全市各地共配备农村环境保洁员12658名,基本达到农村人口每600-800人配备一名保洁员的标准,日均清理垃圾4354吨。全市各地已建成日处理能力20吨以上的压缩式垃圾中转站77座,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全部由4家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无害化处置,全市形成了“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运营模式。
六是督促检查机制。市长张国华及市委常委秦厚德等多次带队开展对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督促检查。全市建立了由县(市)区负责人担当的重点路段和区域“路长制”,同时在南通日报上进行公示。市村庄环境整治办坚持从各县(市)区不同的区位条件和特点出发,因地制宜抓好分类指导、督促检查工作。
一是按整治目标区分不同标准开展督促检查。对基础扎实、条件具备、实力许可、设施配套的村,按照“六整治、六提升”的标准进行督查,组织申报三星级“康居乡村”;对地处偏僻、基础脆弱、条件较差的非规划布点村,坚持“三整治、一保障”的要求进行督查。二是按整治区域突出不同重点开展督促检查。如对海门、启东、通州等地重点是绿化和改厕;对海安、如皋、如东等地重点是清理乱堆乱放等。三是按不同区域督查不同内容。市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办公室分为三个小组,坚持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通知督查和明查暗访等相结合,以简报形式公开曝光问题,限期进行整改。四是按工作节点和考核要求进行抽查。市村庄环境整治办先后邀请市纪委、市财政局等部门的同志组成督查考核组,分成4个小组对各地开展考评,同时将考核的结果与表彰、奖励挂钩。上半年,还组织了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回头看”活动,重点对二星级康居乡村进行了再督查、再考核。各县(市)区也成立专门工作班子,开展不间断督促检查,有效促进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水平的提升。五是加大与文明创建结合。各地将村庄环境整治与文明城市(镇、村)、生态市(镇、村)创建等有机结合,充分整合资源,加大文明创建投入,形成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整体合力和良好氛围。
二、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少数地区资金投入不足使村庄整治的总体水平还不高。村庄环境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由于资金投入的限制,基层对整治标准掌握不够准确,对规划布点和非规划布点村庄标准掌握不清,导致村庄环境整治目标定位不准。有些地方把村庄环境整治与建筑物出新简单地划上等号,以为出新就是整治。有的地方建筑物出新下涂上不涂、前涂后不涂,出新不规范、不协调,出现“阴阳脸”等问题。有些地方硬性指标尚不达标,如农村改厕、绿化等方面还不到位。
(二)农民住宅“一”字式和“非”字式的限制使村庄风貌特色不够协调。因沿海开垦、高沙土地区改造、农田水利建设等历史因素的影响,我市农民住宅以“一”字式和“非”字式居多,很少有“抱团”式的村庄,致使村庄特色不明显、风貌特色不够协调。同时,在实际整治工作中有些地区不注意细节,乱堆乱放、乱涂乱画现象整治不彻底,有些地方“回潮”现象比较严重。
(三)村庄环境整治推进力度面上不够平衡。从全市考核验收情况来看,地区之间明显不平衡。有的地方工作力度较大,县、镇、村和农户四级联动,工作成效非常明显,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效果也较好。有些地方主要交通干道两侧的整治尚可,但向内延伸整治的质量明显不高。列入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内容之一的农村改厕,实际使用率较低,存在浪费现象。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确保年底前全面完成村庄整治任务。在市人代会上,市政府提出,按照既定工作计划,到年底前全面完成村庄环境整治目标任务。市委、市政府计划于11月份召开全市村庄环境整治现场推进会,按照全域通过验收的工作目标大力推进,力争2013年年底前整治好所有的行政村,迎接省整治办组织的验收。在整治工作中,我们将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原则,对照“六整治、六提升”“三整治、一保障”的要求,不搞一刀切,不搭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对已整治并通过验收的村庄还将组织“回头看”活动,对出现的反弹、回潮现象及时督查整改。
(二)以长效管理为抓手,积极打造村庄环境整治的新亮点。继续推进村庄环境整治的长效管理。不断完善村庄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强化管护人员队伍建设和管护设施配备,确保村庄环境整治常态化管理,实现管护村庄全覆盖。同时,拓展延伸管护内容,将管护范围由公共区域向村居民庭院环境延伸,由农村干线管护向农村末梢结合部辐射,促进环境管护无缝对接,做到管护内容不留盲区、管护区域不留死角。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我们将以村庄环境整治为契机,进一步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努力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形成一套完善的村庄环境整治长效管理制度,同时,我们将着力培育村庄环境整治的新亮点,努力将村庄环境整治与农业现代化工程、农村实事工程、农村改革、村级“四有一责”建设等有机结合、统筹推进,为我市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加快推动基本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