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造林绿化 促进“绿色南通”建设的议案》办理情况的视察调研报告
南通市人大常委会视察调研组
(2014年11月27日)
2014年初,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将《关于加快推进造林绿化 促进“绿色南通”建设的议案》列为大会的议案,交由市政府办理。近一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议案办理工作,成立了由张国华市长任组长的议案办理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议案办理方案,明确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具体工作任务。市人大常委会非常关注议案的办理情况,从年初开始,建立了议案办理的跟踪督查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与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市人大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海洋渔业生产情况、市区河道整治情况、市级中心镇建设情况等调研活动,对全市城乡造林绿化工作开展了多次调研。市人大常委会先后两次组织部分组成人员专题视察议案办理进展情况,8月8日,视察组一行视察了市区快速路网绿化、主干道两侧景观带、“两河两岸”绿廊、公园绿地、小游园建设等现场;10月9日,视察组实地考察了启东市河道绿化、道路绿化、盐土绿化、合作造林等情况,听取了市政府赵闻斌副市长关于议案执行情况的汇报,了解各地今年以来造林绿化所做的主要工作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分析了视察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了意见建议。现将视察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推进情况
造林绿化是美化环境、建设生态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指标,近一年来,市政府十分重视植树造林、“绿色南通”建设工作, 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起来,围绕“创建国家生态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要求,坚持“两沿三园”(沿路、沿水,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农村家园)绿化发展思路,探索多元投入,创新造林机制,全市造林绿化取得显著成效。预计全市2014年净增造林面积18.5万亩,林木覆盖率21. 76%,其中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1%,村庄绿化覆盖率29.5%。议案办理方案设定的2014年度城乡造林绿化目标任务均能超额完成。
1、政府高度重视,部门强化落实。市政府将“绿色南通”建设纳入推进“两个率先”、建设国内一流生态宜居城市的整体部署。今年的议案交办后,市政府迅即成立了议案办理领导小组,制定了办理工作方案,细化了近三年城乡绿化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加大了督查考核力度,并将“农村新增造林面积”、“城市新增绿地面积”、“建制镇新增绿地面积”纳入全市经济工作综合考核,把“林木覆盖率”列入地方党政主要领导任期资源环境责任审计。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深入一线督查指导,协调解决议案办理中的难题;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落实责任,各司其职,扎实推进;各县(市)区咬定目标,对标找差,整体联动,全市城乡形成了新一轮“绿色南通”建设的浓烈氛围,到目前为止,已经基本完成全年造林绿化目标任务。
2、工作措施扎实,造林质量提升。为了扎实推进绿化造林工作,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完成造林绿化任务,市财政预算安排资金60.01亿元,同时通过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带动基层财政投入、企业投入、个人投入等拓宽投入渠道。坚持绿化造林与文化旅游、城市美化、市级中心镇建设、城乡环境整治、农业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相融合,在确保总量不断增加的同时,更加重视总体规划设计、提档升级、技术指导和日常管护。道路、河道、城市出入口和小游园绿化美化成效明显。通过引进专利技术、组织专家技术攻关,成功破解了滨海盐碱地植树绿化难题,其经验和做法被同类地区大力推广。为解决林农争地矛盾,各地创新造林机制,积极推进流转土地造林、市场化造林、工程化造林,保障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造林效益得到提高。
3、加强栽后管护,巩固绿化成效。林木管护是造林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管护的好坏直接影响林木成活率和造林绿化成效。目前我市城市绿化通过招投标确定管护单位,经费由市财政安排。农村造林管护形式多样,如:政府管护、工程管护、合作管护、个体管护、镇村管护等。尤其是合作管护模式,实现了政府得林、企业得利、农民得益的合作共赢,取得了市场化造林绿化的新突破,有效提高了农村造林成活率和林木覆盖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投入不够,资金、林地有待配套完善。虽然政府对造林绿化投入逐年加大,但随着树种优化、劳动力成本逐年上涨,造林成本逐年增高,投入和需求的矛盾仍然较为突出,目前我市绿化资金中政府财政投入占较大比重,社会参与的多元化财力投入机制尚未真正形成。随着国家宏观调控趋紧,土地管理更加严格,造林绿化用地空间有限,农村林木覆盖率的提高受到制约。
2、总量不足,造林不平衡性较大。虽然我市近年来的新增造林总量在全省名列前茅,但全市林木覆盖率仍然较低,据省公布的数据,2013年我市林木覆盖率为20. 6%,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在全省13个省辖市中排名第12位;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17%、城镇绿化覆盖率33.14%,也在全省排名靠后,分别为第7位和第10位。对造林绿化的认识有待进一步增强。全民植绿、爱绿、护绿的风气尚未形成,部分地方领导还没有真正认识到绿化工作的重要性,重经济轻生态的现象还有所存在。部分城市出入口和立交枢纽公共绿地设计品位低、景观效果差。县与县、乡镇与乡镇之间的差距较大,如2013年林木覆盖率最高的如皋市达23.56%,但最低的县(市、区)只有15.39%。
3、管护缺位,重栽轻管现象仍然存在。政府虽然每年出台相应的管护措施,但管护措施落实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乱占林地、乱伐林木、乱踩绿地事件时有发生;部分村级道路在改造中未留林地,农田林网树木成活率较低;少数造林绿化工程存在追求数量不求质量、重栽植轻管护的现象,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较低;各地一些好的管护典型没有得到有效推广,一些地方管护资金和人员落实不到位,长效管护机制亟待完善和健全。
三、有关建议
议案办理近一年来,全市造林绿化取得显著成效,2014年全市林木覆盖率预计比上年提高1.16个百分点。在全市城乡造林绿化取得明显进步的时候,我市要继续加快造林绿化的脚步,继续拓展造林空间,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南通建设,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一个优美、清新、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让城乡居民在生态环境的改善中感受变化、体会发展。
1、凝聚共识,强化宣传引导。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造林绿化宣传动员工作,充分发挥各类宣传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造林绿化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在民生改善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增强全社会造林绿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努力形成人人关心和支持造林绿化的良好氛围。要大力宣传造林绿化的政策措施,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关注和参与造林绿化工作。要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带动全市造林绿化工作健康快速发展。各级各部门和群众团体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积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同时要探索义务植树、义务护绿的实现形式,拓展公民参加造林护绿实践的方式方法。
2、因地制宜,科学造林营林。要大力弘扬科学造林理念,加强科学造林指导,推广普及科学造林知识和技术,提高造林绿化成效。要遵循植物群落分布的客观规律,做到适地适树,重视乡土树种在造林绿化中的应用。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一是对于重点交通要道、城市交通出入口和滨河两岸绿化要提高设计品位,引入人文理念,运用现代园艺手法,根据功能需要,注重乔灌花草的合理搭配,建设错落有致的绿色景观,体现富有江海特色的文化内涵。二是城市绿化要均衡绿地布局,改善中心城区和人口居住密集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要舍得拿出中心地段造林绿化,划定合适的区位用于公园和游园绿地建设,为居民健身休闲提供必要的场地。三是农村绿化要注重拓展造林绿化功效,把造林绿化与农民致富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林果桑和花卉苗木等,推广立体种养模式,促进造林与苗木培育、林下养殖等协调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造林效益。
3、多措并举,创新要素保障机制。要围绕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提出的“绿色南通”目标,严格按照“两个率先”的要求,高点定位,科学规划,及早动手,争取主动,大力推进造林绿化,确保议案办理工作方案确定的三年目标任务如期实现。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创新举措,为造林绿化提供资金和土地保障。要不断完善投入机制,采取向上争取、财政投入、吸引外资、社会投资、群众自筹、义务植树等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鼓励工商企业和造林大户,以独资或合资方式,参与到社会化运作和市场化造林中来,努力形成“政府引导、部门扶持、企业经营、利益分享”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为推进我市造林绿化工作深入开展提供持续稳定的财力保障。要将“两沿三园”植树造林作为“绿色南通”建设的基本框架、重点区域和主要阵地,挖掘造林绿化空间,破解造林绿化用地瓶颈。要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保护基本农田,珍惜造林绿化用地,城镇建设中绿化的“绿线”要和建筑的“红线”一样不得随意改作他用。要将造林绿化与生态流域治理相结合,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利兴修等大力建设农田防护林带和江、河、海滩水岸景观林带。工业园区绿化,要拓展未建设用地造林空间,对厂区实施绿化增景。要将造林绿化与美好乡村建设相结合,拓展农村“四旁”造林空间,依托经济杠杆,引导、鼓励农民开展种植业结构调整,科学营造高效经济林和林苗两用林等,不断提高农村林木覆盖率,有效提升美好乡村绿化水平。
4、加强管护,提高造林成效。要坚持数量与质量、栽植与管理并重,做到植树造林与保护管理“两手抓、两手硬”,避免出现栽后不见绿的现象。要进一步规范绿化管理,各级绿化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有效防止森林病虫扩散蔓延和其它危险性病虫的传入,强化林木采伐监管。要积极探索建立林木管护长效机制,制定管护办法,明确责任主体,提供资金保障,落实奖惩措施,通过采取多种方式,不断提高造林绿化的管护水平和管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