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育局工作情况汇报

发布时间: 2014-12-04  字体:[ ]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评议市级政府部门工作的实施方案》,现将本届以来市教育局履行职责情况汇报如下。

  一、市教育局工作职责

  市教育局是主管全市教育工作的市政府组成部门,挂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牌子,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与市教育局合署办公。现有直属学校13所、直属事业单位6个,主要服务对象及范围为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主要职责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拟订全市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统筹管理全市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统筹促进地方高等教育发展,协调指导全市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管理、办学体制改革、教师队伍建设、招生考试、教育科研、教育装备和信息化、语言文字、安全管理等工作。

  二、主要工作情况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市教育局认真贯彻落实“八项工程”、实现“八个领先”的部署和要求,以教育现代化为引领,围绕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扎实推进各项教育事业发展,教育现代化建设迈出新的步伐,教育在全面实施民生幸福工程中的贡献度进一步提升。全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会在我市召开,我市被省政府确定为江苏教育现代化市级示范区建设单位。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动员大会,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市级示范区建设的意见》。2013年度,我市现代教育发展水平得分达78.62,列苏中苏北首位。市教育局连续两年获市政府系统“创新奖”,被记全省教育系统集体二等功一次,“两基”工作受到国务院表彰。

  (一)扩大资源,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将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作为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任务,着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形成了各类幼儿园多元发展的格局。如皋市、崇川区创建成为江苏省首批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全面落实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优化学前教育办园格局,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全市每个乡镇办好一所以上达省优标准的公办中心幼儿园。组织开展省优质幼儿园创建工作,2012年以来成功创建60所省优质幼儿园,省优质幼儿园占比达78.6%。建立健全了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从2012年起,在财政性学前教育事业经费中安排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公办幼儿园500元/生,普惠性民办幼儿园200元/生)。编制完成了《南通中心城区学前教育设施布局规划》。逐年增加公办教师比例,扩大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定向培养规模,毕业后充实到农村公办幼儿教师队伍。

  (二)完善机制,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近年来,我市通过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3年,所辖县(市、区)全部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国家督导评估认定,我市成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地级市。近期,如皋市、崇川区顺利接受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现场考察验收。强化政府统筹,明确投入导向,突出师资“县有校用”,在整合教育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加快缩小区域、城乡和校际“三个差距”。从今年秋季新学年起,全面推进市区义务教育学校联合办学,市区43所小学、22所初中开展集团化办学、结对共建和教育共同体建设等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各地通过城乡支教、顶岗学习和定期流动等方式,大力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交流的制度化、规范化,确保每年符合条件的教师交流比例不低于15%。

  (三)提升内涵,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加强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宏观调控,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星级普通高中创建,努力实现普通高中教育的优质化。坚持育人为本、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更多的普通高中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品位。全市现有省四星级普通高中21所,占比达到39.6%,形成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享有较高声誉的品牌学校。积极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建设工程,以内涵发展为导向,引导更多的高中走特色兴校、特色强校之路。目前,我市普通高中校本课程体系初步建立,人才培养模式加快转变,办学呈现多样化、特色化,已建成省级普通高中课程基地17个。2014年我市高考成绩持续领先,全省文、理科前100名考生中,我市共有42人;文、理科总均分和语文、数学、英语均分等七项指标列全省第一;本一、本二上线率达到60.5%,本科录取率达到81.16%,列全省第一。

  (四)创新举措,加快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全面实施职业学校现代化建设工程,现有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4所、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立项建设单位9所,创建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2个。积极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基本形成了中高职相衔接、学历教育和各类培训并举的职业教育体系。我市10所中职校、7所高职院校、51个专业试行省级现代职教体系衔接项目。大力加强精品专业建设,创建省级中职示范专业、品牌(特色)专业99个,省级高职品牌(特色)专业107个,位居全省第四。大力实施地方政府促进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试点项目,进一步提升高校办学层次和水平,先后升格组建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南通理工学院(本科),南通纺院、南通农院更名为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南通科技职业学院。积极推动天津大学与美国密西根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在通开展合作办学,支持南通滨海园区引进国内外教育资源建设通州湾科教城。通大启东校区、纺院海门校区启用。各类职业院校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各类高素质和高技能人才,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8%,中、高职院校本地就业率分别达到85.4%、48.9%。

  (五)优化队伍,着力提升师德素养和业务能力。把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切实改善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学历层次。全市幼儿园教师专科率达到90.4%,小学和初中教师本科率分别达到66.8 %、91.6%,高中阶段教师研究生率达到7.5%,比“十一五”末分别提高15%、20%、5%、2%。推进五年制师范定向生免费培养工作,每年招收定向生200多名,毕业后安排到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任教。建立了暑期校本研修制度,每年4万多名中小学在职教师全员参加暑期培训。优化师资队伍人才结构,深入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在全市遴选名师培养对象第一梯队22人、第二梯队500人,第三梯队2000人。我市基础教育培养出了一批省内外有影响的优秀教师,现有“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12人、教授级高级教师37人、在职江苏省特级教师150人(含今年新获评28人)。

  (六)优先部署,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制定出台了《南通市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优质资源共享工程、队伍能力提升工程,加快构建“智慧教育”。推进基础教育“三通、两平台”建设,建成了南通市基础教育专网,并与各县(市、区)基础教育专网成功对接,实现了省、市、县、校四级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全面开展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加快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幅度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到今年年底,全市将有100所中小学校建成数字化校园,50%的学校具备基本的网络、终端等数字化环境。借助中央电教馆、省电教馆等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名校、名师教学资源,合作研发“名师微课”等义务教育系列资源,涵盖小学、初中25个学科,推动南通特色的优质基础教育资源普及共享。通过市场化机制合作建设的南通智慧教育学科体验馆即将建成开放,力争打造成全国领先的第二课堂学科教育体验中心。

  (七)深化改革,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入推进中考改革,全面实施新修订的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完善中考体育考试办法,改革特长生招生制度,普通高中招生自主权进一步扩大。扎实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获全省第三届阳光体育节团体总分第一,在全国第四届校园艺术节中获一等奖6个,居全省首位。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设具有南通特色的地方课程和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校本课程,完成了中小学德育、科学、综合实践等活动课程编制工作。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着力构建县域课堂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学质量产生了积极作用。全面实行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进一步推进规范办学,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建立南通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在省级义务教育学业水平抽测中,我市小学语文、数学和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优秀率均名列全省第一。高考惠及更多普通百姓,本科录取率达到81.16%,职教对口单招继续保持全省领先的优势。2013年,我市获基础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6个(全省第二)、一等奖18个(全省第一)。今年,我市获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7个,其中通师二附李吉林老师获特等奖(全国仅2个),启秀中学李庾南老师获一等奖。

  (八)服务民生,各项教育重点项目有序推进。结合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加快推进学校标准化、现代化建设,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在全面完成中小学校安工程三年规划的基础上,继续推进中小学校舍新建、加固工作,2012年以来全市累计开工新建、加固中小学校舍面积304万平方米。加快建立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完成全市D级校舍消险排查与确认工作。全力推进教育重点工程建设,通大附中建设项目东区工程、市二中新校区已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通师高专新校区加快建设,主体建筑可望年前封顶。进一步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全面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对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给予生活费补助,每年发放各类学生生活费、助学金,惠及贫困学生10多万人。

  近年来,我市教育事业虽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教育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整体发展水平、人才培养模式、服务能力与南通经济社会现代化战略目标相比,仍有一定距离,教育改革发展的任务非常艰巨,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有待解决。各类教育普及度已达到较高水平,但终身教育的“两头”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发展还不能满足需求,教育信息化和资源共享程度、国际化水平不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正逐步加以解决,但面对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新期盼,教育公平度和满意度仍需要持续提升。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教育现代化市级示范区的部署,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提升质量,全面落实教育现代化建设各项重点任务,努力建设“促进教育公平的示范区、优质资源集聚的示范区、教育质量领先的示范区、教育改革先行的示范区”,办好人民满意的南通教育,让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三、依法行政、简政放权和作风建设情况

  近年来,市教育局围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南通教育这一目标,以建设服务型、效能型、法治型机关为主线,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教,加强教育作风行风建设,增强为民服务能力,优化教育发展环境,为我市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协调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完善制度,提高依法行政工作水平。积极推进制度建设,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工作推进依法治教的意见》,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完善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和依法决策机制,制定出台了《南通市教育局重大决策程序规定》,成立了南通市教育咨询委员会,聘请20位教育、公共管理和社会相关领域专家担任咨询委员。凡涉及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办学、招生、考试等事项,都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增加决策的透明度。对涉及招生收费、规范办学、教师资格认定等事项的政策性文件,通过新闻媒体、南通教育网、《招生指南》等方式公开发布。建立健全了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的监管,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组织开展规范办学和招生收费工作检查,及时查处和纠正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各项教育法律法规得到切实执行,依法维护学校和广大师生的合法权益。

  (二)简政放权,推进服务型机关建设。市教育局按照深化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的要求,不断完善行政审批模式,全面提升行政效能,积极构建高效、便民、务实、廉洁的服务型机关,在全省教育系统率先实现了所有行政许可项目“零收费”。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流程再造,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民办学校设立、分立、合并或变更许可”、 “教师资格认定”承诺期限较之法定办理时限分别压缩1/2和1/3左右。对照“该简就简、该放则放”的要求,下放1项行政审批权限,取消2项行政审批事项。积极推进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建设,做到“内容、承办处室、依据、条件、程序、时限”六公开。教育局窗口群众满意度始终保持100%,并被评为2012、2013年度“先进窗口”,“四零服务”被评为首批市级政务服务优秀品牌。

  (三)优化环境,转变教育作风行风。把机关作风建设作为全面提高服务基层、服务发展、服务民生能力的重要抓手,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相结合,与落实各项重点工作、保障和改善教育民生相结合,与深化教育行风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相结合。坚持请进来、走出去,通过组织开展“学生评教师、家长评学校、基层评机关、社会评教育”活动,广泛征求行风监督员、基层单位、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围绕群众反映的“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不够均衡”、“加大治理有偿家教力度”、“收费不尽合理,学生教辅资料偏多”、“切实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等难点、热点问题,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在改善教育民生、加强队伍建设、端正校风教风、转变机关作风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效。2012年,教育系统在全市12个公共服务行业民主评议政风行风中名列第二,“学有优教”入选全市优秀服务品牌。2012、2013年度,市教育局连续两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市级机关作风建设综合绩效考评“先进单位”。

Copyright 2008 Nantong Municipal People's Congress Standing Committee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796869位访客
南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技术支持:南通市政府信息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