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工商行政管理局工作情况汇报
2012年以来,南通工商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立足南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各项工作稳步有序推进,在省工商局年度考核中,连续保持全省领先。现根据要求,简要汇报如下:
一、主要成绩
(一)突出规范履职,不断推进依法行政。
把依法行政、规范履职作为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础和底线,在全系统深入开展法治教育,连续三次被确认为省级依法行政示范点,先后被表彰为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最佳普法贡献单位”、“南通市首批法治型机关”。2012年以来未发生一起行政诉讼败诉或行政复议被撤销案件。
一是更新理念,突出法治思维。把提升领导干部法治理念作为依法行政建设的重点,实施领导干部“提任考”、“新任考”和“常规考”,将法律知识作为竞争上岗的必考内容、转任培训的必学内容和日常学习的重要内容,增强了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2012年以来,全系统行政首长出庭应诉率100%。
二是强化培训,确保全面覆盖。建立了包含11000多条法律知识的考试题库,组织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公司法》、《商标法》等新颁布、修改的法律法规专题学习,编印了《房地产执法例举》、《基层监管手册》,开展对日常审批、执法、监管中易出现疑难问题集中培训,推动了履职能力提升。
三是创新模式,规范履职行为。对执法机制进行了创新,出台了《关于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指导意见》,对机关内设机构之间的执法事权进行了科学划分。对审批权限进行了明确,明确了办理、管理、决策流程以及责任追究办法。对自由裁量进行了规范,创新推出“因素·均数·系数”裁量法,解决了重责轻罚、轻责重罚、同案不同罚等裁量失衡问题。
四是强化监督,完善防范机制。建立了依法行政考评机制、依法行政预警提示制度等内部监督机制,及时纠正执法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建立了“三联三防”等风险防控机制,借力纪委、法院、检察院等外部力量,推动规范履职。建立了政协民主监督、行风监督员专项监督、服务对象逆向监督、权力运行网上监督等监督模式,推动了监督的社会化。
(二)突出改革创新,积极推进简政放权。
立足南通经济发展特点和新常态发展定位,不断优化工商职能、推进简政放权,向改革要活力、要动力,以更大的智慧释放改革红利。
一是下放登记审批权限。将市区范围内除金融、保险、通讯、邮政、石油等行业外,注册资本在300万元以下(含300万元)公司登记权下放到各分局。同时,积极推进外资授权管理模式,授权外资相对集中的如皋港等分局外资远程登记权限,缩短了企业办事时间。
二是放宽住所登记条件。拟定并提请市政府出台了《南通市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暂行规定》,允许从事计算机软件和信息服务、动漫游戏开发等8类企业将住宅作为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登记;对没有房屋产权证明的,由乡镇(街道)出具同意作为经营场所的证明即可办理登记,激发了投资者的创业热情。
三是创新企业登记模式。经市政府批准,在综保区实施工商注册登记“先照后证”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对综保区管理局制定的鼓励发展产业目录内事项实行“先照后证”。除国务院、省政府规定采用核准管理的行业外,将外商投资项目由核准管理改为备案管理。
四是推进年报公示改革。引导企业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自主申报年度报告,将自己的信用水平直接暴露在社会公众前,有效提升了企业的诚信意识。8月1日年报制度启动以来,全市已有137848家市场主体在公示系统成功提交了2013年度年报信息。
(三)突出高效便民,积极推进审批改革。
在“三集中、三到位”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提升登记服务效能,群众满意度不断攀升。
一是牵头开展并联审批登记。2012年,在全省率先推进“并联审批”改革,实现了12个审批部门“统一接件、一表填报、信息共享、同步审批、限时办结”,缩短了审批时限、降低了报审成本,得到省政府政务公开考核验收组专家高度肯定。
二是开展注册资本登记改革。对银行、保险、典当、期货、证券等27类行业外的所有行业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激发了创业热情。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以来,全市新登记公司12336户,同比增长43.31%;注册资本687.66亿元,同比增长30.62%。
三是全面推行审批制度改革。在全面执行国务院、省政府分别公布的31项、78项前置改后置审批目录同时,对8月19日国务院又决定改为后置的90个前置审批事项与现有执行目录进行比对、梳理,建立审批事项动态调整清单,最大限度地降低园区企业的准入门槛。
四是大力开展便利化服务。对登记服务事项进行再优化,做到一般登记事项“审核合一”、特殊登记事项“一审一核”,凡符合条件、手续完备的,当场办结。积极推进网上登记、网上核准,探索代办服务、移动许可、网上办理、联合会办、容缺审批等新型服务方式,提升了登记服务的便利性。2013年来,已有3000家企业通网上登记。
(四)突出职能服务,深入推进经济发展。
切实找准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工商工作的结合点,以服务大局的优良成效赢得党委政府的重视、市场主体的信赖、人民群众的支持。截至2014年10月底,全市共有各类企业24.46万户,其中私营企业22.65万户,个体工商户55.03万户。个体工商户总数、私营企业数、分别居全省第1位、第2位。
一是突出政策扶持。先后出台《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意见》、《关于充分发挥工商职能服务南通沿海开发的意见》、《服务全市社会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十项措施》等12个工作意见,全力扶持市场主体转型发展。
二是推进商标强市。举办“驰名商标南通行”宣传和“丝乡丝绸”杯商标战略知识竞赛活动,组织38家驰名商标企业组团参加中国南通江海国际博览会,营造了浓郁的商标工作氛围。2012年来,全市新增驰名商标23个,著名商标99个,驰名商标、著名商标达39、302个,与2011年底相比,分别增长143.8%、48.76%。
三是实施重点保护。大力开展“百千万”大走访活动,针对企业需求,建立了长三角工商部门协作互助机制,实现了南通市知名商标字号的区域联动保护。建立大中企业品牌维权数据库,主动开展跨区域维权工作,提升品牌价值。
四是强化融资服务。启动民营经济协会一卡通工程,帮助注册资本5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融资步入快车道;先后办理股权出质登记245件、动产抵押登记2058件,助企融资526.7亿元。
五是坚持消费引领。把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作为工商部门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持续推进放心消费创建,先后培育省级诚信品牌企业7家、示范街区56条、省市级先进示范单位775家,国家级“守重”企业达64家,放心消费创建工作连续7年保持全省领先,重守企业数全省第二,苏中、苏北第一,“红盾维权一线通”服务品牌成为南通服务民生家喻户晓品牌。
(五)突出以人为本,扎实推进民生整治。
把服务民生作为工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区,围绕群众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实施定向突破,不断提升群众对工商工作的满意度。2012年以来,共受理消费者申投诉22万件,和解、调解消费纠纷31702件,为消费者挽回损失5855.6万元。
一是开展房地产专项整治。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房地产行业存在的虚假宣传、合同欺骗、建筑质量等问题,市局8个处室和各直属局、分局组建42执法小组,采取混合编制模式,对房地产行业实施“集团化作战”,先后立案查处房地产相关案件408件,有效震慑了违法行为。
二是开展食品安全综合整治。部署食品安全专项整治23次、问题食品紧急清查44次,检查食品经营户190621户次,食品批发、集贸市场等重点场所10533个次,完成食品抽检5599批次。
三是开展民生领域定向监测。开展车用燃油、消防产品、手机、儿童用品、装饰装修材料、农资产品等79类流通领域日常消费品的专项整治,抽检2150批次,查处不合格商品820批次,有效打击了掺杂掺假、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强化医疗广告、药品广告、保健品广告等群众反感的广告整治,先后查处广告违法案件662起。
四是开展垄断霸王条款整治。共检查各类经营主体格式合同14598份,纠正不平等合同格式条1413份,发出行政建议书1224份,责令整改通知书869份,查处合同违法案件550件,查办了电信服务、公共交通运输、水电气供应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案件。
(六)突出基层导向,快速推进问题整改。
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邀请作风办、纪委、人大代表、机关部门代表、行风监督员代表、街道社区代表、基层干部代表和企业代表召开座谈会9次,局领导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蹲点调研26次,先后收集群众、基层意见建议66条。针对存在的问题,对内,就反“四风”、自觉践行“三严三实”作出“八个带头”的集体承诺,有力地推动了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对外,我们开展了“承诺·践诺·评诺”活动,在《南通日报》公开作出即知即改承诺,对问题整改实行领导包案制度,明确牵头领导、责任部门和整改时限,做到办结一个,验收一个,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提出整改思路,确保问题不沉淀。截止10月底,我们完成全部66条意见的整改,并制定(调整)《南通工商系统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等16项规定,出台《南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执法监督制度》等11项制度,通过建章立制,构建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切实巩固并不断深化活动成果。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南通工商系统在依法行政、简政放权、审批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基层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不足:一是宣传力度还不够大,特别是对国家新出台的一些改革措施和政策,宣传不够全面,致使一些群众对新政存在认识误区;二是部分收费事项有待规范,部分县(区)民营经济协会在执行协会章程有关“自愿入会”、“自愿缴纳协会会费”等规定时不够到位,收费标准不统一,有的地区收费偏高;三是联动协调机制不健全,与卫生、环保、质监、城管、公安等职能部门的联动不足,造成一定的监管盲区;四是联合执法开展尚有不足,有的高层住宅楼底仍有无照经营的餐饮店等,市区内的小漂染、家庭作坊等无证无照经营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五是队伍素质仍有待提升,极个别工商干部仍存在业务不熟练、服务态度差的现象。
三、下一步打算
全市工商系统将借这次评议的强劲东风,结合群众路线常态机制的健全,对评议中反映的问题和意见,我们原汁原味诚恳接受,并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果继的措施,集中精力、不折不扣、一个不漏、一着不让抓好整改。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以提高工商部门服务经济发展效能为目标,以提升工商队伍综合素质为抓手,努力打造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工商队伍,使我们工商局真正成为政府放心、企业信赖、百姓欢迎的政府部门。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对工商部门简政放权,对审批模式、登记制度和准入管理改革等政策多渠道开展宣传,除在服务窗口大厅放置新政宣传资料和对企业进行专项培训辅导外,借助各类新闻媒体及微博、微信、网上专栏等平台,全面、准确、细致开展政策解读,对群众的误读、误解及时进行正面引导,主动做好解疑释惑工作,不断扩大政策知晓面。
二是推进简政放权。结合工商体制改革,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逐步将县(区)分局的登记权限由注册资本300万元以下的内资企业,提升到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下的内资企业。对于集团公司所属的分公司,既可选择在总公司所在辖区办理业务,也可选择在本身所属辖区办理。
三是强化部门联动。针对工商工作监管面广、事难等困难,尤其是无证经营、市场监管、食品安全等方面,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作、联动执法,共同履行好服务和监管职能。主动与质监、城管、公安等部门互通信息、整体联动,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规范案件移送程序、标准,努力维护市场监管的严肃性、权威性,有效打击违法侵权行为,形成齐抓共管、相互配合的工作格局。
四是推动权力阳光。对企业设立登记、户外广告登记、合同鉴证等495个行政权力进行再梳理,结合工商登记改革,做好行政权力整合、加强等工作,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有规定必须为”。同时,逐步完善重大决策程序,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制度,建立决策后评估和纠错制度。
五是强化队伍建设。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使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工作涉及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强化对基层干部的培训,提升其文明执法、依法行政、规范管理的能力,为广大群众、市场主体提供更加贴心、便捷、高效的服务,努力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作风硬、人民群众满意的工商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