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实现全市城乡居民普遍饮用长江水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 2010-01-08  字体:[ ]

——2009年12月17日在南通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

副市长        朱   晋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市政府简要报告一下《关于加快实现全市城乡居民普遍饮用长江水的议案》的办理情况,请予审议。

        一、全市引江区域供水工作进展情况

        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饮水安全问题。我市引江区域供水工程建设起步于2001年,2004年起市政府每年都将区域供水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2008年,市政府在总结经验、深入调研、加强协调的基础上,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区域供水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对全面推进引江区域供水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系统部署,统筹安排,努力让全市城乡居民早日喝上优质长江水。

        今年年初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作出1号议案决议,是对市政府加速推进引江区域供水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快实现全市城乡居民普遍饮用长江水目标的极大推动和鞭策。(一)工作紧迫感、责任感进一步增强。市人代会一结束,市政府就迅速召开常务会议,对议案办理工作进行研究部署。丁大卫市长强调,加快实施两大工程,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改善饮用水水质、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也是适应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抢抓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机遇,放大我市淡水资源优势,进一步优化区域投资环境的迫切需要;要求各地、各部门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两大工程的重要意义,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加大推进力度,切实将这一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办实办好办出成效。(二)组织领导体系进一步健全。在1号议案办理和工作的组织领导上,明确由丁大卫市长牵头,两位副市长分别具体负责两大工程,进一步充实强化区域供水工程推进领导小组和农村饮水安全建设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市建设局、水利局分别为主负责具体工作。各县(市)、区相继建立了相应的组织协调机构,并进一步明确相关主体工作职责,层层分解工作目标任务,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今年以来,市政府主要领导及相关分管领导先后十多次专题听取汇报、现场调研会办,有力推动了区域供水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加快实施。各地、各部门也按照市政府部署和要求,突出重点,攻坚克难,相关工作取得新进展。(三)工作目标部署进一步强化。高点定位,将城乡居民安全饮水作为最大的为民办实事工程,提出切实加快实现区域供水全覆盖的目标,要求确保到2010年全面解决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问题,到2012年全市引江区域供水工程普及率达到90%以上、乡镇实现全覆盖。今年4月和7月,市政府先后召开全市区域供水推进大会和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情况汇报会,进一步明确目标要求,分解落实工作责任。在取得阶段性工作成效的基础上,市政府又于9月15日在启东市召开服务沿海开发加快引江区域供水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会议,丁大卫市长亲自到会并讲话,对认真落实1号议案要求、加快实现全市城乡居民普遍饮用长江水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市政府同时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1号议案进一步加快推进引江区域供水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意见》,各县(市、区)政府递交了目标承诺书。

       2009年是全市引江区域供水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力度最大的一年。在市人大常委会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市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的协同努力,全市区域供水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速推进。预计今年将新增输水主次干管180公里,增加区域供水受益乡镇24个、受益人口91万。到目前为止,先后建成通如、通汇、如海引江区域供水管线工程;狼山、洪港、长青沙三大区域供水主力水厂日供水量达100万立方米,水质保持优于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合格率达到100%。全市区域供水受益乡镇59个、受益人口约347万,覆盖面达53%、普及率达44%;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539.1万,自来水普及率达87.7%;全市农村居民不安全饮水人口将从2007年的164.93万下降到70万。

       二、今年以来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完善规划,区域供水管网布局进一步优化。一是进一步完善区域供水水厂建设规划。明确四路并进,分别由狼山水厂向市区及通州、如东西部乡镇供水;洪港水厂向通州、如东东部乡镇及海门、启东方向供水;李港水厂向港闸区及通州区南部方向供水;长青沙水厂向如皋、海安方向供水。二是优化管线新建方案。将全市区域供水主干管线由原来的4条增加到7条。在已建成通如线、通汇线、如海线的基础上,新建通吕线、通久线、通洋线和如海复线,使区域供水主干管线更科学、服务范围更合理、供水安全更有保障。三是编制县域给水规划。各县(市)和通州区也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地区域给水规划,进一步明确了相关管线的建设计划。

      (二)统筹协调,区域联动合力进一步增强。引江区域供水工程的主干管线建设涉及多个县(市)、区。在市政府的大力推动和市建设局等部门指导协调下,各地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本着市县共进、合作共赢、互惠互利的精神,经过反复会商就相关工作方案形成共识,达成通吕线通州段通州、海门、启东共管共建三方协议,通吕线海门段海门、启东共管共建协议,通汇线启东、海门分水协议,初步形成通洋线通州段通州、如东共管共建协议,为区域供水相关管线实施奠定了基础。

      (三)多方筹措,工程建设资金进一步落实。近年来,各地、各相关部门想方设法,多渠道筹措资金,有效保证了区域供水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顺利实施,目前共完成各类投入20多亿元,其中今年筹措资金8.9亿元。首先,县级财政较好地体现了民生型导向,加大了对区域供水工程的投入力度,全市县级财政累计投入达11.3亿元。其次,各县(市)区和市发改委、水利局等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向上争取扶持,区域供水工程共争取国债资金1.5亿余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共争取省级以上补助资金3亿元。第三,市自来水公司、部分县(市)通过融资、吸引社会资本,有效解决资金紧缺的难题。比如,如皋市采取BOT方式,吸引社会资本4.5亿元,建成西北片引江区域供水一期工程。

      (四)紧扣节点,重点工程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各地、各部门紧紧抓住制水、主干管输水、农户供水三大环节,着力协调解决重点工程建设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重点项目顺利推进。水厂建设方面,狼山水厂日供水能力20万立方米扩建工程已进入调试阶段,预计明年初可建成通水;洪港水厂四期日供水能力20万立方米扩建工程正在进行主体施工;狼山水厂分厂选址已确定,各项前期工作同步展开,100万立方米/日取水头部施工已进入尾声。主干管网建设方面,通吕支线工程基本完成,有望年底通水;通洋线、通吕线完成工程可研,通吕线海门段扩初已通过评审,通州段线形已定,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如海复线已完成可研、勘察、设计招投标,年底前完成工程设计。次干管线建设方面,启东市完成区域供水三期工程建设,实现了吕四、海洋经济开发区供水,并启动区域供水管网四期工程前期工作。海门市完成区域供水一期工程70%的工作量,计划12月底全线贯通,确保2010年春节前通水。如东县完成次干管线30公里和通如一期工程增压泵站一座。如皋市完成西线工程75%的工作量,东线工程进入前期勘探、扩初阶段。海安县铺设供水管道25公里,城东、曲塘泵站正在按计划推进。通州区大力实施水源置换和扩面工程,目前除个别乡镇片区因线路调整正在进行施工设计之外,其余乡镇管网对接有望在年底前竣工。农村安全饮水配套管线建设方面,完成农村改水工程项目10个,34个乡镇从中受益,70万农村居民安全饮水问题得以解决。其中,海门市今年完成了全部规划建设任务,实现了“三年任务一年完成”。

      (五)严格管控,安全供水保障措施进一步落实。随着全市城乡居民普遍饮用长江水目标的逐步实现,我市对饮用水安全保障抗风险能力的要求更高。各地、各部门切实强化保护和管控措施,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一是切实加强水源地保护。严格执行水源地保护相关规定,确保取水口位置按国家标准设立戒严带和保护区,严格控制取水口一、二级保护区内的建设项目,千方百计防范对水源地水质的污染。各级环保、卫生、水利、建设等部门共同做好一、二级保护区内的巡查、督查工作,确保不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二是强化供水安全监管。各级供水主管部门切实履行监管职责,认真落实供水安全责任制,督促供水企业严格执行国家饮用水标准,确保“不达标的水不进管,不合格的水不出厂”。强化净水水质跟踪检测,每月发布出厂水和管网水水质公告。三是建立健全应急机制。编制《供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应对水源水质突发性污染、水厂生产运行事故、突发爆管的应急处置预案。在狼山、洪港、芦泾等水厂安装应急处理装置,备足粉末活性炭、高锰酸钾等应急药剂。加强水源及水厂的安全防范、预警及厂区周界报警监控能力。定期排查各类安全隐患,防范各种可能影响城乡供水系统的事故。

     (六)合理定价,努力让城乡居民喝得起优质长江水。引江区域供水工程是一项民生工程,通过“三个一点”,努力让老百姓既喝得到、又喝得起优质长江水。一是市里贴一点。目前市自来水公司区域供水单位售水成本0.7元/吨,而市明确区域供水出厂价为0.6元/吨,相当于在水价中补贴了0.1元/吨。市政府还明确,在市自来水公司后续区域供水水厂、主干管网市区段建设过程中,建设费用全部由市本级承担,不分摊至管线通达县(市)区,减轻相关县(市)区供水设施建设负担,相当于在水价中又补贴了一块。二是县里补一点。各县(市)区普遍采用低于售水成本的价格制定区域供水水价标准,平均补贴0.5~0.6元/吨。一些地方还对特殊困难群体给予额外补贴。比如,如皋市对特困职工、低保困难家庭的生活用水按原水价结算,差额部分由财政负担。三是水价定价低一点。尽管我市市区水价长期以来处于全省最低水平,市政府仍然对水价调整采取慎重态度,坚持综合考虑资源价值、运行成本和社会可承受度,科学合理确定水价标准。从11月1日起执行的新水价,虽有上涨,但仍处于全省最低水平。

        三、下一步落实一号议案的主要打算

        市政府将紧紧围绕“2010年全面解决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问题,2012年全市引江区域供水工程普及率达到90%以上、乡镇实现全覆盖”目标,继续统筹推进区域供水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2010年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完成通洋线一期、通吕线、东快速干道输水干管工程和洪港水厂四期20万立方米/日扩建工程,开工建设如海复线工程和狼山水厂分厂40万立方米/日工程,新增供水能力40万立方米/日,全市引江区域供水工程普及率达60%、乡镇覆盖率达70%。在工作举措上,将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强化规划研究与对接。根据《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对南通发展的新定位,开展水量需求预测,围绕水量供需平衡,科学确定供水规模,为《宁镇扬泰通地区区域供水规划》的修编完善早作准备。加强区域供水和农村饮水安全两项工程实施计划的衔接与协调,切实解决区域供水干管“送不下去”和农村饮水配套管道“接不上去”的问题,在工程进度上,优先安排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相对集中区域的供水工程建设,确保在规定时间完成目标任务。

        二是狠抓工程建设进度。区域供水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我们将按照“能早则早、能快则快”的原则,紧紧咬住目标不放松,细化工程实施方案,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全力加快重点工程建设。进一步做深、做实、做细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可研、施工设计、项目报批、征地拆迁进程,为相关项目早日开工建设打好基础。进一步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坚持科学调度、统筹安排,倒排工程时序,及时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进一步加大资金筹措力度,通过向上争取、银行融资、市场化运作等多条途径,解决资金瓶颈制约,确保不因资金不足而影响工程实施。进一步完善督查考核机制,兑现落实相关奖惩措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三是系统推进备用水源建设。出台并实施《南通市区域供水应急水源规划》,按照“原水互备、清水联通、井水应急”的原则,推动主力水厂对置供水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备用水源建设。市区计划采取近期、远期两种方案,近期拟在主城区建深井,增加约5万吨/日的可取水量;远期通过“清水走廊”,将通吕运河、海港引河、西山河等内河水体疏浚引导至狼山水厂供水。通过备用水源建设,较大程度提高我市水源安全保障度和区域供水安全性。

       四是理顺乡镇水厂管理体制。对现有乡镇水厂体制进行梳理,针对不同模式,通过回购、撤并、联网等措施,逐步理顺管理体制,提高投资效益和供水安全保证率。研究出台《乡镇水厂改为转供水站相关管理体制和管理办法的指导意见》,合理界定乡镇水厂职责、义务,强化乡镇人民政府转供水站运行监管职能,合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

       引江区域供水工作意义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根据市人大一号议案提出的要求,扎实工作,攻坚克难,努力将好事办好,力争早日实现全市城乡居民普遍饮用长江水的目标。

Copyright 2008 Nantong Municipal People's Congress Standing Committee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796869位访客
南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技术支持:南通市政府信息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