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2号议案办理情况的汇报

发布时间: 2010-01-08  字体:[ ]

——2009年12月17日在南通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

副市长            徐     辉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关于大力培育支柱产业,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议案》办理情况作一汇报,请予审议。

        近年来,我市经济总量逐步提升,产业规模持续扩张,支柱作用不断增强,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步伐。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支柱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市人大代表从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高度,提出了《关于大力培育支柱产业,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议案》,并经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为2号议案。根据会议安排,现将市人大2号议案办理情况作一专题汇报。

        一、我市支柱产业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发展和产业结构演进,我市产业发展呈现出总量争先进位,工业提速增效,服务业加快赶超,三次产业日趋合理的产业体系。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10.13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9.18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1430.93亿元,增长13.7%;第三产业增加值880.02亿元,增长15.0%。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7.9:57.0:35.1。

       就工业经济而言,我市已经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产品多元、有一定产业规模和发展基础的产业体系。主导产业日趋明显,全市已经初步形成船舶海工、能源装备、电子信息、纺织服装、轻工食品、精细化工等六大产业体系,2008年已形成4442亿元的产业规模,占全市规模工业总量的87.3%。产业地位不断提升, 2008年,全市实现造船完工量308万载重吨,占全省的35%,全国的11%;新能源装备及电力设备制造业实现产值446.7亿元,占全省的8%,全国的1.5%;纺织服装业实现产值1352亿元,占全省的17.6%,全国的4.1%;石化及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683.9亿元,占全省的9.44%,全国的1.1%。产业结构逐步优化,2008年,重工业实现增加值775.7亿元,同比增长22.9%,占规模工业比重达59.1%,较上年末提高3.9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2061.8亿元,同比增长44.4%,占规模工业比重达39.9%,比上年末提高4.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438亿元,同比增长47.2%,占规模工业比重达27.9%,比上年末提高3.6个百分点。

       尽管我市支柱产业培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照我市面临的重大发展机遇、持续跨越的目标定位和加速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内在要求,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1.行业结构有待优化。九大行业中,传统的纺织服装行业占比虽然持续下降,但仍达26.6%,是占比第二位的石化及新材料产业比重的两倍。船舶海工、新能源及其装备等新兴产业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总体规模仍然偏小,对工业发展的支撑作用还不明显。2.产业链较短。以船舶产业为例,虽然发展势头强劲,实力不断增强,但配套业发展滞后,规模不大、层次不高,缺乏船用主机、远洋导航设备等高端船舶配套装备。3.企业规模偏小。工业企业中,缺乏产销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龙头型、基地型大企业,与我市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在全省的地位还不相称。4.企业创新能力总体偏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不多,缺少自主品牌,科研投入经费偏低,大中型重点骨干企业的研发经费支出占年销售收入的比重平均为1%,满足不了技术创新和新品研发的需要。这些问题和不足,都有待我们在今后谋划和推动地区产业经济发展中加以重视和改进。

       二、人大2号议案办理情况

       市政府高度重视人大议案的办理工作,为确保完成今年人大议案的办理任务,十三届市政府第24次常务会议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明确了办理的责任领导和责任单位。在年初的市政府全体(扩大)会议上,丁市长明确要求,要抢抓国家和省振兴产业机遇,结合南通产业基础,加快推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之后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会议又多次听取了有关发展支柱产业的情况汇报,要求进一步加快办理工作进度,确保圆满完成。自年初以来,丁市长及分管市长还多次带领市政府相关部门到企业调研,组织有关部门认真学习国家和省产业振新规划,指导我市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规划纲要制定起草,并亲自征求各方面及专家对规划的意见和建议,反复进行修改、完善,目前,我市六大产业振兴规划纲要已正式由市政府印发实施。规划明确提出了我市六大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及关键举措,推动了2号议案所提出的各项建议内容得到落实。具体来讲,主要开展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关于进一步强化对支柱产业的科学规划

      1.强化产业专题规划研究。近年来,为加快培育我市支柱产业,市政府先后出台并实施了家纺、船舶、电力能源装备等相关产业的专题规划,以及工业产业优化提升、企业规模培育等六个“三年行动计划”。今年,又组织编制了船舶、海工及重装备,新能源、能源及其装备,电子信息,化工及新材料,纺织服装,轻工食品等六大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双倍增、双突破、双提升”发展目标,打造六大千亿板块,并在原有产业扶持政策的基础上,陆续出台了相关配套政策。

      2.强化产业布局规划研究。为抢抓江苏沿海开发战略机遇,促进我市生产力布局调整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今年市政府修订完善了《南通市沿海开发规划》及其实施意见,明确了沿海前沿区域空间布局和重点产业布局,进一步确立了深度推进沿江开发、全面推进沿海开发的产业定位,提出了打造长三角北翼先进制造业走廊的发展目标。

      3.强化各类园区规划研究。为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和布局优化,坚持产业集聚、资源集约、企业集中的原则,以国家、省级开发区为载体,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特色产业,进一步聚合生产要素,打造发展平台。在国家级、省级园区建设方面,制订了《园区跨越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和12个省级开发区的发展目标,提出了“科学规划、招商选资、提升质态、优化环境”的工作举措。在镇级工业集中区建设方面,持续开展市级示范工业园区和生态工业园区创建活动,不断提高乡镇工业园区的发展水平和层次。

      4.强化企业发展规划研究。为加快培育大企业、大集团,2005年市政府即成立了大企业(集团)发展领导小组,排出50家重点培育发展的大企业(集团)。根据企业规模培育情况,目前全市共有重点培育发展的大企业(集团)66家。为推进大企业(集团)规划研究工作,主要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制订年度实施计划。对列入重点培育名单的大企业(集团),鼓励企业在做好五年发展规划纲要的基础上,制订详细的年度实施计划。二是签订双向承诺协议。由市政府与大企业(集团)围绕实现发展目标签订协议,按照“总体规划,目标管理,分步考核,按期兑现”的办法组织推进。三是明确当年考核目标。由大企业(集团)上报当年投资计划、重点项目和经营发展目标,由市大企办根据企业五年发展规划、年度实施计划、上年实际完成情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审定,下达年度考核目标。四是制订具体扶持政策。对聘请著名专家或委托咨询机构进行战略策划并形成规划方案的大企业(集团),经备案评定后,根据受委托方资质、履约合同等情况分别给予10-30万元费用资助。

       5、强化服务业发展规划研究。今年以来,出台了我市“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实施意见,修改完善了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为进一步推动和提升市区服务业发展,研究出台了《加快市区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排出了总投资超过700亿元的118个重点服务业项目,明确了重点发展现代物流、商贸、旅游、文化等十大产业的目标。

     (二)关于进一步加大对支柱产业的扶持力度。

       1.积极争取扶持资金。今年以来,为缓解企业资金困难,市各有关部门抢抓国家和省“扩内需、保增长”机遇,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扶持,组织申报各类国家和省级专项资金,先后争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自主创新、结构调整等国家级专项资金项目10个,获得国家财政补助资金7783万元。争取省技术改造、节能减排和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等专项引导资金项目646个,获得省级财政补助资金3100万元,获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的项目数和资金额比上年分别增长59%和49%,获省技改资金额占全省的比例达10.2%。此外,今年全市2494个项目获得的2.06亿元2008年省级科技项目经费支持全部到位。

      2.研究制订扶持政策。为加强对重点产业扶持力度,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先后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市区工商企业发展扶持力度的意见》、《关于支持市区中小企业保增长、促发展的若干财政政策》、《关于扶持市区外贸企业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关于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若干措施》、《中小企业融资协商机制运行规则》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提升传统产业,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市区轻工、纺织企业优化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壮大新兴产业,制订了鼓励电子信息、新能源产业扶持政策;为促进服务业发展,研究了促进产业型市场、现代物流、会展业加速发展的扶持政策,为壮大培育支柱产业提供了政策保障。

       3.强化发展要素支撑。为加大对支柱产业的扶持力度,市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优化服务,着力解决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在资金要素保障方面,市有关部门整体联动,通力配合。完善了金融信贷考核办法,加大了对金融信贷投向支柱产业的奖励比重,引导金融机构更多地将信贷资金投向支柱产业。加大了银政企沟通力度,组织开展了“千企千亿”工商业授信活动,为1202家次企业提供初步授信意向1432.56亿元,同比增加373.56亿元。先后举办了船舶企业、纺织企业、台资企业、外贸企业等多场对接专场活动。今年8月,创办了中小企业金融超市,先后四次组织现场对接,目前参与企业已达850多家,协议贷款9.52亿元。在项目用地保障方面,加大了对国家和省、市重点工程、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工程的服务工作力度,积极争取点供土地。今年帮助江苏综艺光伏项目争取到省国土厅农转用计划277亩,为洋口变、新店变、古坝变、葛市变等4个输变电工程项目争取农转用计划,为市区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争取用地指标。今年以来,全市已获批2010亩点供土地指标,数量居于全省前列,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市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在人才队伍培育方面,加强聚才载体建设,指导推动企业新建博士后工作站、建立“教育部直属高校研究生就业实习与培训基地”、加强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组织实施“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新世纪科学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工程”等三大工程,探索组建“南通市高层次人才储备中心”。同时,加大柔性引智力度,组织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南通行”等系列活动,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专家来通服务。目前,全市产业人才总量已逾48万,呈现总数稳定上升、结构不断优化的良好态势。

      4.优化产业配套环境。为加大对重点支柱产业的培育扶持力度,不断强化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近三年全市累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203.7亿元,初步建立了公、铁、水、空相配套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优化电网建设方面,不断强化电力要素对产业发展的保障作用,努力帮助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协调和落实电力需求,重点推进完成了14项迎峰度夏电网建设工程建设,有效缓解了局部电网的供需矛盾,电网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配套能力不断增强。

      (三)关于进一步突出支柱产业培育发展重点。

      1.培育龙头企业。为加快推进我市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培育工作,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快培育和发展市区重点大企业(集团)的意见》及相关实施办法,通过年度修订培育名单,季度集中问题会办,月度跟踪运行动态等形式,对大企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强协调,不断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2.推进重大项目。为及时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加大协调服务和工作推进力度。一是强化推进机制。通过召开重大项目领导办公会、重点项目推进会、重点项目协调会、大企业会办会,以及市领导现场办公等多种方式,全面建立项目协调机制。每月召开一次重大项目办公会,定期对全市重大项目推进情况进行督查;对全市180个重大项目,通过召开企业座谈会、大企业(集团)联络员会议,以及重点项目月度跟踪、重点项目旬报、月报和市领导专报等多种方式,不断完善项目推进机制。二是强化协调服务。对大企业(集团)项目全程进行跟踪,全力优化服务,先后协调推进了中远川崎管子车间项目、宝钢线材项目、时代超市、化轻公司等一批重点项目,切实解决了项目建设中遇到的拆迁、供电、供水、供汽等一系列实际问题。三是强化基地打造。近年来,着力推进王子造纸、振华港机、熔盛造船、中远海工等多个重大产业基地型项目落户,加快了新兴产业规模提升和转型升级步伐。尤其是以海洋工程、船舶及重装备产业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已成为全市江海开发的特色和亮点。与此同时,沿海电力能源产业正在快速发展、壮大,洋口港区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和吕四港区大唐吕四港电厂项目已开工建设。四是强化服务业推进。今年前三季度,全市72个市级服务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4.2亿元。尚美家商业广场、奥特莱斯、红星美凯龙全球家居博览中心、通州家纺城精品展示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竣工运营,南通科技创业社区、叠石桥家纺市场三期、南通大饭店改扩建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推进。

      3.突出重点招商。为培育后备项目源,增加产业发展后劲,近年来我市突出主导产业,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创新招商形式,连续多年实现“撑杆跳”。今年以来,针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围绕重大产业项目引进和招商引资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在氛围营造上,组织发动全市招商引资大会战,抢抓沿海开发新机遇,明确招商工作新主题,增强信心,难中求进,全力推动产业招商。在重大活动上,先后在台湾、新加坡、香港、上海等地举办大型招商活动,宣传优越投资环境,发布重大产业项目,推进项目加速落户。在合作模式上,举办了南通工业园区接轨上海恳谈会,专题推介南通特色园区,分别与上海市经信委、上海市教委签署了《产业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产学研合作框架协议》,九个县(市)区均与上海各重点工业开发区形成合作模式,为提升合作层次和承载上海产业、科技要素辐射跨出了历史性一步。在产业招商上,全力推进新兴产业招商,先后签约了华能海上能源、核级海绵锆等一批重大项目。港洽会期间,举办了韩国船舶装备制造企业合作恳谈会。10月份,又成功申办了2010年世界船舶高层峰会(JECKU峰会)。

     (四)关于进一步提高支柱产业发展组织程度。

      1.加强监控分析。针对国家宏观政策和产业发展趋势,调整完善新型工业化评价体系和考评办法,强化目标绩效管理建立了经贸、税务、统计、供电等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席分析制度,完善了“日监控、旬跟踪、月分析、季点评”的监控系统,对九大行业、重点企业、大宗产品实行动态跟踪,科学研判,准确把握经济运行动态。

      2.发挥协会作用。今年以来,市政府进一步加强了与行业协会的联系与沟通,强化行业自律,优化治理机制。制订了《南通市民间组织规范化建设评估办法》,组织开展了协会等级评估工作。通过职能移交、委托或授权等方式,引导行业协会主动承担公共管理责任,提高其权威性和公信力。例如,市农药协会发挥职能作用,提供技术支撑,积极参与禁化武工作,为我市今年顺利通过禁化武履约核查作出了应有贡献。为加快我市行业协会建设,今年市政府又批准建立了医疗药品机械行业协会

      3.打造服务体系。先后建立完善了市区重点项目协调、大企业(集团)发展、船舶产业发展和新能源产业发展等领导小组。通过召开重点企业座谈会、项目协调会、现场办公会、大企业会办会、重大项目领导办公会等方式,不断加大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服务协调力度。加快产业技术平台建设,组建了服装设计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家纺设计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和船舶工程技术创新服务中心。特别是为推动我市海洋工程、船舶及配套产业发展,建设了“船舶焊接技术培训基地”,先后为振华港机等知名企业提供培训、认证1500人次。依托南通市船舶工程创新服务平台,先后为多家企业设计开发船型,解决产品设计、生产管理中的技术问题。组织中远船务申报国家级研发中心,推进设立江苏省船舶工程研究设计院,为我市海洋工程装备设计能力的提升,发挥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将进一步落实好市人代会2号议案,围绕加快培育支柱产业,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这一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在发展中促调整,在转型中谋发展。抢抓沿海开发重大战略机遇,坚持打造支柱产业作为推进基本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在千亿产业、千亿投入上寻机遇,在百亿企业、百亿项目上再突破,在工作思路、工作举措上求创新,不断提升产业转型升级水平,不断提升工商经济互动水平,不断提升区域经济竞争水平。具体在五个方面力求新突破。

       1、以规划落实为重点,在主导产业壮大上力求新突破。按照保增长、促发展、调结构、促转型的内在要求,全力加强支柱产业培育,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努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在工业产业培育上,围绕打造“5+1千亿产业板块”目标,重点推进三大工程。即:到2011年,培育形成船舶、海工及重装备、新能源、能源及其装备、电子信息、石化及新材料、轻工食品等五个千亿级产业板块和纺织服装两千亿产业板块,推进船舶海工及重装备、新能源能源及装备两大基地产业“双倍增”、电子信息、石化及新材料两大新兴产业“双突破”、纺织、轻工两大传统产业“双提升”。在服务业培育上,继续抢抓国家和省保增长、扩内需的政策机遇,强势推进服务业领域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进程,乘势推动服务业向更大规模、更高层次发展。

      2、以规模培育为抓手,在龙头企业打造上力求新突破。围绕提升企业规模,大力推进规模培育三年行动计划。细化落实任务。对照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分解落实培育任务,明确工作责任和工作主体,及时协调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帮助企业启动南通本地销售市场,进一步引导金融机构、科研机构、服务机构向企业倾斜。狠抓关键企业。对六大产业的前十强企业进行重点跟踪,分解落实培育任务,明确工作责任和工作主体,推动有限的要素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向有利于资源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行业企业集中,迅速提升优势企业的规模水平和竞争实力。全力支持熔盛重工、林洋电子、中天科技、中远川崎、嘉吉粮油等企业向更够高平台迈进。发挥大企业、大项目会办机制作用,开通企业-机关直通车制度,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引导金融机构、科研机构、服务机构向企业倾斜。注重增量带动。强化对世界500强、民营500强和中央大企业定点招商、产业招商和企业招商,全力推进5亿元以上储备项目落户,滚动培育一批增量大、市场好、附加值高的企业。发展总部经济。支持大型流通企业跨区域兼并重组,加快推广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降低消费成本。积极鼓励企业向生产和消费“两头”延伸,促进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的联动、组合,建立战略联盟,优化流通业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加快推进工业企业产销分离,实施“腾笼换鸟”,调整城市中心商业结构。

       3、以有效投入为关键,在重大项目建设上力求新突破。以重大项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度推进项目建设,高起点壮大产业规模。重点强化“两大机制”,打好“三个战役”。“两大机制”,就是继续强化重大项目领导挂钩制度。继续发挥大企业办、重点项目办、船舶办、新能源办等推进机构的组织推动职能,增强工作主动性、实效性和整体协同性,对2009年结转的千万元项目和2010年新开工项目,特别是对亿元以上项目实行定期会办,集中协调推进;对5亿元以上项目实行重点督办,随时协调推进。继续强化重点项目跟踪服务机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动在手项目早开工、在建项目快竣工、竣工项目快达产,建立亿元以上项目定向跟踪,分级分类管理,对项目基本概况、实施动态、存在问题、协调情况实行定期专报,做到每个项目心中有数,情况清楚,推进及时,服务到位。“三个战役”,就是打好开工项目大会战。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注重增量扩张,主攻产业关联度高、产业链长和结构调整型的重特大项目,组织百亿级产业项目和重点亿元项目大会战,集中开工,升温造势。打好在建项目攻坚战。在全面推进面上项目加快建设的基础上,加强对重点项目跟踪督查,收集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采用集中会办、重点督办、专项通报等形式,形成强大推进力。打好竣工项目总决战。定期跟踪年内计划竣工的项目,加强协调服务,特别是督促亿元以上计划竣工项目建设单位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帮助完善竣工项目的达产条件,协调生产要素,提早产出时间,提高产出规模,提升产出效益,不断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4、以技术创新为先导,在产业转型升级上力求新突破。围绕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提升机构研发水平。力争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国家级研发中心1家,争取国家级产业示范基地认定。重点以中远船务海洋工程研发中心为平台,全力打造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以船舶、新能源、电子信息和石化新材料为重点,再争创一批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二是加强产学研合作力度。将六大产业规划纲要中明确的关键技术进行梳理发布,邀请国内著名高校和研究院所共同攻关,不断提高重点产业技术储备厚度。发挥南通大专院校作用,进一步搭建行业公共技术研发平台,重点解决中小企业在技术应用、工艺创新等方面面临的问题。三是提高信息化应用程度。通过典型推广、面上推荐和现有信息化应用升级多种途径,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重在实效的原则,全力提升信息化带动“三个水平”,即:应用信息化技术,提升产品的智能化、数控化水平;应用信息系统集成技术,提升现有企业生产自动化水平;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5、以正确导向为保障,在提升组织程度上力求新突破。不断优化新型工业化考评体系,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与提升产业服务水平有机结合,继续开展“争先创优”工商业经济发展竞赛活动,营造你追我赶、加快发展的氛围。完善与财税、金融等部门的立体监控平台,注重对产业经济结构、要素供应平衡、市场需求变化的动态掌握,加强对重点行业、地区、企业、产品的动态分析,增强工作主动性。加强预警预测,进一步完善运行信息网络体系,加快信息反馈,加强信息引导。推进工贸联动,组织“工市”对接、“工超”对接,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大扶持力度,适时完善引导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为培育支柱产业、提升区域竞争实力提供政策保障。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我市经济发展、产业提升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如何在调整中加速,在回暖中先行,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开展,希望得到各位领导、代表一如既往的关心和呵护,我们将锁定目标,乘势而上,坚持不懈抓推进,全力突破求实效,为南通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Copyright 2008 Nantong Municipal People's Congress Standing Committee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796869位访客
南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技术支持:南通市政府信息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