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全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决议
(2016年11月29日南通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通过)
南通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38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朱晋副市长所作的《关于加快推进全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会议认为,市政府高度重视、认真部署议案办理工作,全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工作的推进与议案要求和市民精神文化需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是:一些地方认识还不到位,工作协调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均等化、标准化和利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多元化投入机制还未形成,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对照南通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任务艰巨,时间紧迫。为此,会议要求:
1.统筹规划,加快推进设施建设。要科学规划,按照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原则,以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导向,加快推进市文化艺术中心等标志性公共文化建设工程。按照2020年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0.16平方米以上的标准,持续推进镇(街道)、村(社区)文化站馆、活动场所等设施建设,积极整合基层文化工程和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推动服务设施向基层倾斜,向农村延伸,全面建成覆盖全市、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要处理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利用的关系,充分发挥乡镇和街道综合文化站的多元功能作用,着力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共建共享,充分发挥大型文化场馆的作用和效能,采取社会化运作等方式,建成一个用活用足一个,不断提高使用效率。
2.提升服务,打造江海文化精品。要不断创新艺术创作生产机制,激发艺术创造活力。要关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新需求,加强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积极拓展网络文化服务、移动文化服务的领域和内容。要关注不同群体文化服务需求,提供更具针对性、群众喜闻乐见的多元化文化服务。要按照特色化、品牌化、精品化的思路,充分挖掘南通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构建文化产品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做精做优公共文化产品,形成一批创作水平高、社会影响大、综合效益好的精品力作。同时,按照提升影响力、辐射力、竞争力的要求,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3.深化改革,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科学测算所需经费,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保障资金纳入财政预算。要制定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奖补办法、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引导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要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市场化机制,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双轮驱动,激发社会团体、企业、个人等社会主体共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积极性,加快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协力发展的公共文化发展格局。
4.完善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研究制定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建立健全基层文化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和持证上岗制度,逐步提升基层文化工作人员待遇,稳定基层文化队伍。健全政府购买服务招聘公共文化人才的机制,配齐配全乡镇文化工作人员。要把人才作为文化建设的第一战略,加强乡土文化骨干、基层文化名人、优秀群文团队的培养和培训,打造以名家、名人、名品为主要内涵的文化“三名工程”,注意引进一批扎根南通、影响全国的高端原创人才和领军人才,为建设文化强市提供不竭的动力。
5.加强领导,强化各项工作措施。要树立大文化发展理念,把文化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同部署、同推进,优化领导体制,汇聚强大的工作合力。要对标找差,细化分解文化建设各项任务,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实行目标化管理、项目化推进、责任化考核,把议案提出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确保完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