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情况视察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 2016-07-20  字体:[ ]

南通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组

(2016年7月11日)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2016年6月16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各委室主要负责同志,在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任陈斌的带领下开展了专题视察,通过实地走访、召开专题汇报会等形式,对全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实际情况作了较为客观全面的了解。此前,为配合视察活动,内司委于5月上旬至6月上旬,多次与综治委办公室、公安局沟通情况,召开了相关部门座谈会,实地走访社会治安防控工作关键场所、重点部门,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总并报告如下: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2012年以来,我市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高度重视,高点定位,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措施扎实,初步建成了以公安诸警种合成为主体,以群防群治力量为依托,以信息化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为保障,集打击、防范、管理、建设、服务于一体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社会治安防控工作成效明显,社会治安状况比较平稳,得到全市人民群众的普通认可, 2015年我市公众安全感列全省第一。全市公安机关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警务机制改革,坚持科技强警,认真履行公安打防职能,优化公共安全管理,为维护全市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防控机制更加合理。协调指导机制更加有力。以综治平台为核心,不断完善市、县(市)区、乡镇(街道)、社区四级综治协调指导体系,重点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与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协调共进,加强基础设施、技防设备、装备建设的立项规划,强化基层综治机构、人员力量和工作职能,着力提升综治组织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的牵头协调作用。实战指挥机制不断优化。公安机关坚持以实战引领,探索健全了合成研判、合成作战、合成侦查、合成防控和合成处突五项机制,全面提升了警务实战能力。部门协作机制逐步建立。围绕反恐维稳、依法治访、打击犯罪等方面,公安机关与民政、房管、教育等多个部门建立信息交换共享机制,联合开展了打击网信诈骗犯罪等各类社会治安专项整治活动。社会化大预防机制也正在积极探索之中。去年,我市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强平安志愿者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目前全市已建成10万余人参与的“平安志愿者联盟”,为社会治安防控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群众基础和群防力量。

  二是防控网络更加健全。新一轮立体式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规划出台以来,公安机关积极发挥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坚持点线面结合、传统与科技结合、网上网下结合、打防管控结合,全力构建社会治安防控 “六张网”,社会治安防控死角不断缩减,防控能力大幅提升。社会面治安防控网建设上了新台阶。市县乡镇均建立了专职的特巡警队伍,综合承担街面巡逻等防范、打击、管理、服务职能。依托城市的必经道路、桥梁,设立了全市三道防控圈,实行全时空、全封闭设卡布防,全面封堵犯罪通道。将网上巡逻责任区与实体防控责任区无缝对接,实现两股力量的情况互通和处置联动。重点行业管控实现新突破。邮管部门与公安机关紧密合作,通过强化监控、推行实名制系统和网点标准化整治等方式,迅速应对电商、网购发展给寄递业带来的治安风险,寄递业发展更加规范有序,管理更加完善。

  三是防控手段更加现代化。积极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先进的交通、通信等手段,结合微机互联网等科技手段,提高社会治安管理信息的采集、传输、应用能力,加强了对社会治安状况的信息控制。以视频监控系统为龙头的信息技术应用手段突飞猛进,全市共有视频监控22万余只,技防乡镇(街道)、视频监控“村村通”建成率分别达100%和90%,我市成为全省唯一全部通过县级“技防城”验收的城市。网络管控手段不断丰富,通过建立网络社会管理防控中心、网络攻防实验室、安装无线上网安全管控系统、开设“南通网警”栏目等方式,打牢网上发现、网下管控两个阵地。新技术逐步推广运用,警用无人机、4G建设等新技术在反恐维稳、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处置中的作用越来越显现。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格局的不断变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永无止境,我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一些发展中问题必须深入研究,存在的薄弱环节不容忽视:

  1、防控体系建设不尽平衡。尽管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采取多种措施加以推进,但一些地区、部门和单位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认识不到位,专题研究治安防控工作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考核奖惩机制不健全,工作措施落实不到位。防控工作城镇强农村弱、市级强县级弱、公共重点部位管理强行业单位管理弱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2、防控体系建设的组织结构亟待优化。组织结构层次中的职权还不尽明确。各参与单位在责任权利义务之间,还缺乏必要的相互约束、互相激励机制,资源共享、防控共管、责任共担的局面还未真正形成。一些部门和单位片面认为社会治安防控仅仅是公安的职责,各方社会力量未能真正调动起来。经费保障机制比较单一,社会化投入还显不足。一些单位吝于治安防范投入,往往出了问题才 “亡羊补牢”,教训深刻。

  3、资源整合不够到位。一是信息资源整合不够到位。全市现有政府组织建设和社会单位行业场所自建自用的视频监控系统,相互间缺少统一规划和技术协调,不能便捷有效地实现网络信息资源共享,没有形成面向公安机关的综合应用系统集成平台;公安机关与部门、行业间信息交换渠道不畅,交换共享不及时,制约了技术防范在社会治安防控中作用的发挥。二是管理整合不够到位。公安机关与基层社区、物业管理单位的协作防范机制不尽完善,基层社区与物业管理部门在社会治安防控中作用发挥不够明显。

  4、防控网络仍然存在盲区。部分县(市)区老旧小区技防建设欠帐较多,整体防控水平较低,由于受财力等因素制约,技防改造进展缓慢;农村技防比较薄弱,特别是村级技防建设相对滞后。公共交通车辆、城市水电煤气管线等要害部位的反恐防暴措施欠缺,相关部门和单位的防控力量不足,隐患较大。对少数普遍性、苗头性问题尚未形成有效的化解机制。如“滴滴快车”与出租车的矛盾已经引发多起治安事件,信访老户抱团串联、无理缠访、恶意闹访等,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一些社区监控设施无人看管,故障率高,维修不及时,无法正常发挥作用;一些小区大门昼夜敞开,物业管理保安形同虚设。

  5、群防群治工作有所弱化。部分地区群防工作存在联而不动、动而不力的现象。一些单位重技防投入轻人防特别是群防群治的作用,群防群治机制体现在纸面上的多,落实到具体行动上的少。专职保安联防队伍普遍年龄大、文化层次低、素质参差不齐,治安防控的能力和水平不高。社会公众主人翁意识不强,协防协管意识和自防意识薄弱,参与积极性不高,客观上导致群防群治能力较低。

  三、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社会转型跃迁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在深刻变革,社会结构在快速变动,利益格局在加速调整,思想观念飞速变化,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流动人口在大量增加。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市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带来各种的矛盾和问题,反映到社会治安领域,表现为人民内部矛盾不断凸现,刑事犯罪高位运行并呈现新的形式和特点,维稳工作日益复杂,社会治安高度动态化。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新形势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对促进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继续把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切实加强领导,完善组织结构,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强化工作措施,在日益动态化、复杂化的治安形势下,有效管控好我市公共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发展给广大群众衣食住行所带来的各种安全隐患,推动“平安南通”向“长安南通”不断迈进。司法机关要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始终保持对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司法行政机关要加强对广大干部群众的宣传教育,加大普法力度,不断增强群众自我防范意识和参与治安防控的自觉性。要通过各种形式,动员社会方方面面共同参与,形成社会治安防控的强大合力,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更新理念,高起点谋划新时期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要确立“平安也是生产力”的理念,切实改变传统思维模式,坚持改革方向、问题导向、民意取向,围绕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高起点谋划我市新时期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细化完善实施推进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推动新一轮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向纵深发展,使之成为提升我市对外吸引力的重要品牌和降低发展成本、增强发展凝聚力的重要手段,确保我市立体式、动态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能够持续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一是要着力构建以破案打击为先导,以情报信息、基层防范、街面防控、警备保障四大防控网络为主要内容的防控一体化长效管理机制。二是要精确定位长安南通目标,通过细化约束性、预期性、管理性、鼓励性和可持续性五大目标,分解任务,明确各地区、部门和单位的职责,完善要害部位、关键场所和重点区域的防范任务,保障人防物防技防各项要素落实到位,形成打防管控的新合力。三是逐步完善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的防控体系。在宏观层次,要着力提升在政策层面、基本原则、工作模式等方面的激励引导能力和规范化程度,积极推进形成共同投资、共同受益的安全防范格局;在中观层次,以各县(市)区为主体,着重加强对路面、街区、公共复杂场所的电子监控,缓解警务压力,及时有效地发现和制止各类突发事件;在微观层次,要重点开展对社区、单位、家庭安防支柱网络的控制,以此推动整个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

  (三)妥善运作,切实增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实效。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一项全局性的长远工程,必须着眼全局,综合施策,强化实施过程中的整体性、协同性、平衡性,确保防控体系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一是处理好“防火”与“救火”的关系。坚持情报预知、预警为上,强化“先情报后行动,大情报小行动”的方针,以情报引领警务、警力。坚持压力传导,完善巡防警务模式,力求做到无缝隙、全覆盖。增强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实现又快又好地处置。二是处理好“防线”与“底线”的关系。要坚持以防为主、以防为上、以防为先的原则,抓住源头、人头、苗头不放松,通过构牢防线,坚决把“大事不能出、小事不能有”的要求化为社会治安防控的绝对底气,理直气壮地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完善群体性事件的预防预警机制、社会治安应急突发事件的处置机制和普遍性、苗头性问题的化解机制,实现社会治安的良性循环。三是处理好“控点”和“控面”的关系。每个要害部位、关键节点、重点区域和特殊人群,都要坚持以点带面、点面一体、精确布景、立体布控,实现对社会治安的全方位、全时空、全天候的防控。强化公共交通车辆、城市水电煤气管线等要害部位的治安管控,以适应新形势下反恐防暴要求。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加强行业治安监管。

  (四)创新引领,着力提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科学性和便捷性。一是要优化顶层设计。在警务模式上,厘清职责边界,在维稳、管理、防控三条主线上进行警力优化配置,实现被动警务向主动警务模式的新跨越。在区域和警种的协调上,打破地区和警种界限,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建立在专业化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资源整合。在投入保障上,要积极探索社会治安防范经费保障的新机制,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社会治安防范建设,多渠道筹集资金,形成政府为主,多元投入为辅,整体推进的经费保障新格局。二是要实化群防群治工作。在公安内部深挖警力资源潜力的同时,将蕴藏在群众中的巨大力量调动起来、凝聚起来,创造性地开展群防群治工作,努力形成全民参与治安防控的大格局。加强城乡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为群众参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搭建平台。发展壮大志愿者队伍,提高社区工作者、综治协管员等群防群治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规范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发挥好他们协助维护社会治安的作用。规范发展保安服务市场,建立健全专职保安联防队伍的经济激励机制,积极引导保安行业参与社会治安防控工作。动员城市管理、市容环卫、邮政快递、公共交通等行业工作人员以及其他社会服务人员担负治安巡查、协管和报警责任。三是要精化现代科技手段。以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为龙头,完善城区社会治安动态监控、乡镇街道综合视频监控以及各个企事业单位内部监控的布点和管理,畅通信息共享渠道,尽快建立面向公安机关的综合应用系统集成平台,持之以恒地推动形成集技防资源整合、系统联网应用、建设成果共享于一体的防控网络。切实抓好视频监控深度运用机制的建设,进一步增强运用视频监控打击违法犯罪的力度,强化视频监控网络的日常管理与维护,着力提升视频平台的监控专业队伍的能力和水平,实现效用最大化。以完善情报作战平台为基础,进一步提升情报导控的水平。

Copyright 2008 Nantong Municipal People's Congress Standing Committee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796869位访客
南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技术支持:南通市政府信息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