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通市2014年上半年市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2014年7月29日在南通市十四届
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 陈照东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本次人大常委会作2014年上半年市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一、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上半年,全市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68.6亿元,占年度预算的49.3%,比去年同期增收35.4亿元,增长15.2%。其中:市区完成113.5亿元,占预算的47.2%,增收11.3亿元,增长11.1%;县级完成155.1亿元,占预算的50.9%,增收24.1亿元,增长18.4%。全市完成各项基金收入260.1亿元,占预算的50.7%,增收23.9亿元,增长10.1%。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675.1亿元,增收75.3亿元,占预算的50.1%,增长12.5%。
全市完成财政总支出541.9亿元,占预算的49.6%,比去年同期增加支出60.6亿元,增长12.6%。市区完成财政总支出225.4亿元,占预算的53%,增支19.9亿元,增长9.7%,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04.6亿元,占预算的47.5%,增支11.5亿元,增长12.3%;基金预算支出120.8亿元,占预算的58.9%,增支8.4亿元,增长7.5%。县级完成财政总支出316.5亿元,占预算的47.5%,增支40.7亿元,增长14.8%,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75.2亿元,占预算的45.5%,增支17.4亿元,增长11%;基金预算支出141.3亿元,占预算的50.1%,增支23.3亿元,增长19.8%。全市2014年上半年财政收支预算完成情况详见附表1、附表2,市区2014年上半年财政收入完成情况详见附表3。
上半年,市本级财政总支出完成722357万元,占预算的50.2%。今年以来,通过进一步增加民生和社会事业领域投入,加大支持经济发展力度,加快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节能环保、工商金融、城乡社区等支出进度较快。由于部分项目尚在集中申报和评审阶段,还未确定具体项目,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农林水等支出进度较慢。市级、市本级、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苏通科技产业园区、滨海园区2014年上半年财政支出完成情况详见附表4。
上半年财政收支的主要特点:
(一)财政收入呈现“量质齐升”态势
上半年,我市经济总体平稳,在消费、出口、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等因素推动下,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地方税收收入实现增幅高于全省、高于苏中的目标。全市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68.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收35.4亿元,占年度预算的49.3%,增长15.2%,比全省平均水平(10.9%)高4.3个百分点,比苏中平均水平(14.6%)高0.6个百分点,增幅列全省13市第3位。税收收入完成227.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收35.4亿元,占年度预算的50%,增长18.4%,比全省平均水平(11.9%)高6.5个百分点,比苏中平均水平(16.3%)高2.1个百分点,增幅列全省13市第2位。
全市税收占比为84.8%,比全省平均水平(82.5%)高2.3个百分点,比苏中平均水平(82.6%)高2.2个百分点,列全省第3位。市区(87.2%)和县级(83%)税收占比均超82%省控目标。
(二)主体税种全面增收
增值税(25%)完成24.6亿元,增长4.7%。改征增值税完成5.5亿元,增长53.3%。今年以来,市财政与国税部门紧紧围绕“营改增”的业务特点,继续着力推进主辅分离工作,实现了“做大财税收入、增加地方留成、减轻企业负担”的目标。
营业税完成80.9亿元,增长24.3%。增长较快的原因是我市积极发展创新型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服务业税收完成情况较好。
企业所得税(40%)完成26.7亿元,增长10.4%。增收部分主要来自建筑业和房地产业清算汇缴入库收入比上年增加较多。
个人所得税(40%)完成20.2亿元,增长40.9%。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是证券公司代扣代缴限售股转让个人所得税增长74.6%。
(三)二产税收平稳增长
上半年,全市完成工业税收43.1亿元,增长8.7%,总量占地方税收的18.9%。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逐步改善,我市工业经济处于缓慢复苏的过程中。
我市工业六大支柱行业税收“五增一减”,其中,能源及其装备制造、轻工食品和石化及新材料三个行业税收增长较快:能源及其装备制造业税收增长18.9%,受供电结算返还时间差异性影响,上半年净增入库供电结算返还增值税2500万元,剔除此因素,能源及其装备制造业增长13.4%;轻工食品业税收增长26.4%,主要是启东一家非上市公司股权转让入库个人所得税5700万元;石化及新材料业税收增长11.5%,主要是南通醋纤五期工程竣工投产。电子信息业税收增长4.8%,实现平稳增长。船舶及重装备业税收增长5.8%,船舶海工订单增加,我市船舶行业缓慢复苏。纺织服装业税收下降4.6%,主要仍受国际市场未有明显好转、原料保护性收购形成的剪刀差仍较为明显、产品销售价格走低与成本不断上涨的矛盾突出等因素的影响。
(四)三产税收较快增长
上半年,全市第三产业完成地方税收149.1亿元,增长25.6%。其中,交通运输业税收增长41.9%,我市借助“营改增”试点,出台“营改增”过渡性财政扶持政策,维护了税源,促进了交通运输业发展。批发零售业税收增长7.7%,住宿餐饮业税收增长0.9%,受宏观经济以及集团消费和高端消费受限的影响,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的消费需求不旺。
(五)财政支出结构与效益进一步优化
上半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继续把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发展作为预算资金安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和一般性项目支出,节约及新增的财力重点向民生和社会事业等领域倾斜,全市用于民生及社会事业发展的支出157.2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了56.2%。同时,加快民生、社会事业及支持经济发展支出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上半年,节能环保、城乡社区、工商金融支出超过序时进度15个百分点。
二、上半年市财税部门的主要工作
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全市各级财税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市人代会和市财税工作会议确定的工作目标,转职能、重绩效、强服务,努力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
(一)培植财源,加强组织,努力确保财政收入量质齐升
坚持以培植财源、壮大财力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强化收入征管,加强综合治税,实现经济发展与财税回报的良性互动。一是加强财政收入组织。及早分解落实财政收入目标,加强收入跟踪和分析,确保财政收入平稳较快增长;调整优化财政收入考核奖励办法,完善财政收入考核机制,引导各地量质并举组织财政收入。二是制定完善政策办法。息处性的财源建设清理工作,深化落实对外借款审批制度,落实借出台南通综合保税区财税支持政策,拟定沪通长江大桥涉税政策方案,制订支持市区税源经济发展财政政策;研究完善《市政府关于促进市区旅游业加快发展奖励补助的意见》及《市政府关于加快市区楼宇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促进旅游业及楼宇经济发展。三是构建“助保贷”平台。市、区财政首期出资3000万元,正式启动小微企业“助保贷”平台,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四是积极争取上级补助。争取到2013-2017年省财政每年对苏通科技产业园、南通滨海园区的体制补助政策。
(二)多措并举,改善民生,着力提高经济社会保障能力
优化支出结构,强化支出保障,有效保障了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支出需要。一是落实为民办实事项目。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体系,办好2014年市政府10件48项为民办实事项目。上半年,市级财政共拨付为民办实事项目资金3.3亿元,占全年预算的52.6%。二是推动文体事业发展。参与研究出台《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今年起,市财政每年统筹安排不少于5000万元专项资金,整合做大市区文化产业。调研整合市区社会事业资源配置管理,形成推进市区学校体育设施资源向市民开放管理运行方案。三是推进重点工程建设。推动市残疾人托养康复中心、市中心血站迁建工程、市生态故园土方工程、市二院医技楼项目等建设。四是加大节能环保投入,上半年,节能环保支出5.1亿元,主要用于污染防治及减排、能源节约利用、环境监测等,改善城乡环境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三)深化改革,注重绩效,不断提升公共财政管理水平
按照“积极稳妥、统筹兼顾、注重绩效、综合平衡”的原则,在既有平台上进一步拓展财政管理改革的广度和深度,提升财政管理和财政资金绩效。一是试行预决算公开。市级20家一级预算单位完成了2014年度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公开试点工作。组织2013年度部门决算质量检查,为推进决算信息公开夯实基础。二是强化政府债务管理。出台市区政府性债务管理暂行办法及加强财政对外借款管理的意见,拟定市财政对区及国有企业债权清理工作方案。三是开展政府购买服务。提请出台《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推进市级试点项目落实。四是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拟定清理市直行政事业单位不动产方案,开发事业单位所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系统。
(四)拓宽思路,延伸触角,大胆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
在当前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多变、地方政府债务适度收紧的情况下,财政部门的理财压力进一步增大,要将工作的触角有效拓展和延伸,不断拓宽理财思路。一是增强资本运作理念,加大政府资金的股份化、资本化投入,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在资本运作中筹措资金。二是做强地方金融平台。设立南通城市发展基金,达成了由平安保险出资设立我市首期规模50亿元城市发展基金的合作意向。引入国开金融,与崇川区政府、国有置业下属平台公司开展合作,搭建城镇开发平台,推进观音山新城、1895产业园区项目开发建设。积极推广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投入,会同市建设部门在东港污水厂绿化项目中试行了PPP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三是拓展地方金融业态。用好新一轮省对市(县)财政体制地方金融业新增税收全留地方政策,提出了市支持地方金融发展政策的意见,增强市场化投融资能力。
三、下半年经济财政形势分析
根据对宏观经济和财政收入运行态势的预测分析,总体上看,下半年全市经济将保持健康、协调发展的态势。江苏沿海开发和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两大国家战略深入实施,省委、省政府支持南通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和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有利于我市经济的发展,为财政收入保持平稳增长奠定了基础。但受国内与国际、短期与长期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不少矛盾和困难,全市下半年财政增收仍面临不小压力。
(一)我市财政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今年以来,我市经济总体运行平稳,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仍处于年度预期的合理区间。一是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755.8亿元,增长19%。其中,工业投资完成993.3亿元,增长12.5%;服务业投资完成756.6亿元,增长28%。二是工业生产缓慢复苏。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23亿元,增长12%。工业应税销售完成3009.6亿元,增长14.1%,超过全省平均水平(7.5%)6.6个百分点,列全省13市第6位。工业用电量完成114亿千瓦时,增长4.3%。三是消费市场有所回升。上半年,全市进出口总值完成159.1亿美元,增长18.9%,比1季度回升3.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7.1亿元,增长12.2%。
(二)我市财政增收面临的挑战
一是重点税源企业贡献度降低。虽然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发展总体平稳,但不平衡性仍然较大,实体经济生产经营困难仍然较多。上半年,市区15家重点大企业集团入库地方税收7.7亿元,增长8.4%。部分重点税源企业由于行业周期波动、成本上升等原因,税收出现大幅下滑。申华化学入库1217万元,下降69.7%,主要是其丁苯胶产品需求疲软,产能过剩,市场价格下跌;罗莱家纺入库2958万元,下降32.8%,家纺市场消费疲软,原料保护性收购形成的剪刀差仍较为明显,产品销售价格走低与成本不断上涨的矛盾比较突出;中集集团入库8165万元,下降9.8%,主要是受市场需求影响,金属集装箱产量同比下降12%。
二是房地产对税收增长的支撑作用减弱。上半年,我市房地产业实现税收96亿元,增长15%,增幅低于去年同期水平23.1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我市普通商品房销售走势逐渐放缓,从商品房成交情况看,上半年,市区商品房销售开票额下降26.1%;从土地交易情况看,出让土地主要是拆迁安置用房,商业、居住、办公性质用地成交较少,上半年仅成交5宗商品房用地(不包括城中村改造和安置房出让用地),成交面积为13公顷,成交金额仅为2.2亿元。由于普通商品住房销售放缓,加上今年以来土地出让以动迁安置房用地为主,下半年房地产税收下行的矛盾将进一步凸现。
四、创新举措、狠抓落实,努力完成全年预算收支任务
下半年,全市财税部门将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有关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年初人代会通过的财政收支预算,支持经济发展、强化收入组织,优化支出结构、盘活财政资金,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发挥财政政策导向,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跳出重收入规模、轻财源培育的圈子,完善财政政策体系,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继续落实国家、省、市“稳增长”政策,支持扩大内需、增加出口,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制定《2014年保持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落实总部经济和招引工业大项目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搭建政、银、企合作的企业融资平台,适时追加风险补偿资金,增强“助保金池”增信功能,缓解小微企业担保难、融资难问题,扶持企业做大做强,为经济发展增添活力。加大“两新”扶持力度,积极培育专业性创投基金,实现投资与招商相结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及差别化发展。梳理现有产业发展政策,根据产业类别和资金主体功能,整合财政专项资金,加大对产业的引导和扶持。推行“收费清单”,落实各项减税费政策,实施重大项目落户“零收费”,减轻企业负担。
(二)加快新增长点培育,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着力抓好现代服务业新增长点,对于推进我市产业转型升级,与工业经济互动发展,涵养和培植地方新兴财源,意义重大。一是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等方面,积极培育服务外包、总部经济和信息消费、网络消费等新增长点。加快促进市区楼宇经济发展政策的落实,及时兑现相关补助和奖励,发挥集聚效应。积极落实旅游业发展扶持政策,鼓励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旅游企业市场开拓等,加快长三角旅游门户城市和全省旅游强市建设进程。实施综保区财税扶持政策,加快形成规模,打造我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功能平台。二是进一步推进制造行业在研发设计、交通运输、港口服务、仓储业务等方面积极推进主辅分离,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三是继续实施“营改增”后过渡性财政政策,减轻企业税负,吸纳流动性税源。同时密切关注建筑业“营改增”,加强调研,积极与部、省沟通,争取主动。四是高度关注房地产业,配合市相关部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保持经济平稳发展。
(三)坚持量质并举原则,加大组织收入力度
下半年,在全球经济复苏势头趋于改善的大背景下,随着国家“微刺激”等宏观政策和我市“稳增长”政策的实施,完成年初市人代会通过的财政收入目标还是有信心的。但由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部分工业企业经营困难、房地产市场看跌情绪蔓延等,财政增收压力较大,需要冷静观察,积极应对。全市各级财税部门将坚持把组织收入放到财政工作的核心位置,坚持依法征收,应收尽收,不收过头税,努力提升财政收入质量。密切关注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和财税政策动向,妥善处理结构性减税对财政增收的影响。加强分析和预测工作,切实增强组织财政收入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完善协税护税和信息共享机制,提高综合治税管理体系运行效率。
(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有保有压”原则,大力压减公用经费等一般性支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点向民生和社会事业领域倾斜。2014年,确保全市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重超过56%。保障财政支农投入,加大扶持绿化造林及市区河道整治,继续做好为民办实事农桥工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完善高等学校债务化解管理办法,制定市直中学、职业教育财政补助经费安排标准,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继续支持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改革发展。探索市场化投入、盈利模式,推动市人力资源市场的资本化运作。多渠道筹资,建立老年人护理保险市场化运作体系,将居家养老服务纳入政府采购购买服务范围。引导就业政策、财政补助政策重点向民办非企业倾斜。盘活保障性住房资源,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五)推进财税改革创新,完善公共财政体制
按照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要求,研究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细化公共财政预算,探索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深入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开工作,市级所有一级预算单位全面公开2014年部门预算及“三公”经费预算。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将生育保险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继续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完善相关制度办法和业务流程,做好试点项目的对接和推进。组织事业单位所办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开通南通资产管理网。制定出国(境)、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管理办法,推动机关公务用车及公务接待管理改革。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编制政府资产负债表。完善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加强专项资金和部门职能项目使用绩效管理。加强政府债务管理,严格新增债务审批程序,努力防范债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