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通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预算上半年执行情况的调研视察报告

发布时间: 2012-09-05  字体:[ ]

南通市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委员会

2012年7月27日

   

  7月16日、18日,市人大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对我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预算上半年执行情况进行了视察,听取了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市发改委、经信委、财政局、统计局、国税局、地税局、人行的汇报。此前,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对我市上半年财政经济运行情况开展了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上半年计划预算执行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国际宏观环境新变化和国内经济运行新情况,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委的决策部署,积极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等各项措施的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大部分完成或接近完成双过半目标,总体情况良好。主要表现在:

  (一)经济发展总体平稳,产业结构不断改善。上半年,全市国民经济指标均呈不同程度的增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31.83亿元,同比增长11.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94.1亿元,高于全省2.4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结构看,农业稳中向好,夏粮生产稳步增长,“菜篮子”供应充足。工业平稳运行,工业应税销售和工业用电量增幅分别高于全省3.7和1.6个百分点。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重工业增幅快于轻工业0.68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占比不断提升,占全市工业比重的50.3%。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完成产值增幅高于全市平均3.2个百分点。服务业发展质态良好,上半年服务业税收收入136.1亿元,增长20.9%,增速高于全部税收增速10.1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35.8%,较去年同期提高4.4个百分点。物流业发展加速,金融运行较为平稳,旅游收入增长较快,汽车消费势头较旺,商品房销售跌势趋缓。

  (二)工业投入推进有力,重点项目进展良好。全市工业投资继续保持高平台上的增长态势,上半年完成工业投资791.1亿元,同比增长14.1%,总量位居全省第三。工业投入总量占全部固定资产投入的比重达到64%。从重点项目看,全市共实施超亿元工业项目465个,其中超5亿元项目105个。全市新开工超亿元项目172个,比去年同期增加41个,总投资达1550亿元,其中新开工超5亿元重大项目31个,总投资353.6亿元。一批“重、大、新”增长项目陆续达产达效。实际到帐外资14.35亿美元,总量好于前三年同期。

  (三)经济运行质态优化,创新驱动成效显著。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技改投资在工业投资中的比重上升,重点园区规模企业销售收入占全市比重提升到66.5%,有望新增百亿级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各3个。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万元产值能耗下降12.5%。财政收入呈“低位开局、稳步回升”态势,收入质态继续优化,税收占比在苏中领先;发展类支出增长较快,公共类支出小幅增长,民生类支出保障有力。全市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有力,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落户“千人计划”人才5名,中远海工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生态市建设通过省级验收。

  (四)沿海开发重点突破,城乡建设协调发展。体制建设有了新突破,南通滨海新区成立,南通沿海开发集团组建,沿海前沿镇区合一管理体制顺利推进。园区建设有了新进展,国家级海安开发区、国家级南通高新区和综合保税区申报进入国务院审批,各县(市)沿海产业园区建设情况良好,全市组织总投资1400亿元的259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一批大型国资、外资企业入驻园区。重点项目效益显现,沿海港口吞吐量突破1000万吨,成为经济发展新亮点。上半年,城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总投资139.2亿元的146个城建重点项目完成工程量同比增长20%以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措施有力,城乡面貌进一步改善。

  (五)民生保障扎实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就业和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全市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和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合计超1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幅和最低工资标准继续明显提高。职工医保、居民医保范围内报销比例分别达83%和70%,市区9.9万被征地农民纳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保障性安居工程快速推进,拆迁安置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限价房、危旧改造安置房和廉租住房等开工建设均超序时进度或完成全年计划。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平价商店和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成效明显。全市新增文化设施面积45100平方米。10件42项为民办实事项目3项全面完成,其余进展良好。价格调控有力,CPI稳中有降。社会管理创新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1、外贸增长难度加大。上半年,全市进出口总额增长2.8%,增幅低于计划目标7.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27.8个百分点。由于我市经济发展中外贸依存度较高,尤其是纺织、服装、光伏、船舶等受制于国际市场需求不振、欧债危机、贸易保护等,下半年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因而外贸增长难度加大,如何提升外贸出口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一个重要课题。

  2、消费增长后劲不足。上半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5%,低于计划目标1.5个百分点,虽然增幅位列全省第四,但目前,我市在商圈建设、市场培育等方面与先进地区还有一定差距,商贸流通大企业数量还不够多,商业中心辐射力、消费场所吸引力还不够强,消费热点培育不足,这些将对我市消费持续增长带来一定制约。此外,受宏观环境影响,当前我市房地产刚性需求还未得到有效释放。

  3、财政增长减速较为明显。上半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同比回落17.7个百分点。预计政策性减收因素将影响全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8亿元,拉低全年收入增幅2.6个百分点。受出口退税“免抵调”资源减少影响,市级增值税收入形势较为严峻。经济下行的压力,使得全市财政收入增长难度加大。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市区财政收入增幅明显落后于县区,上半年县级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9.1%,而市区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3%。

  4、企业生产经营难度较大。09年上半年短暂出现的工业“利润增幅低于利税增幅,利税增幅低于销售增幅,销售增幅低于产值增幅”的局面再次显现。持续上升的用工成本、工商电价上调、土地和环境资源制约等,挤压了企业利润空间,企业效益下降;岗位苦脏累、薪资水平低和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观变化等,导致了员工流动性加快;小微企业因自身原因或因缺乏抵押担保等,使得较多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企业生产经营难度逐步加大,不少行业、企业运行处于“不景气区间”,企业家信心指数有所下降。

  三、几点建议

  (一)攻坚克难,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进一步坚定科学发展的信心,加强对经济形势的研判,适时采取应对措施,准确把握国家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重点,主动顺应货币政策调整方向,强化政策对接,确保政策落实到位。注重在扩大外贸出口的同时,重视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培育,继续加快服务业发展步伐。注重破解生产要素制约,加强经济运行调节,针对重点行业运行现状,加强分类指导。提高行政服务效能和办事效率,努力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营造宽松环境。

  (二)加快转型,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正确把握经济发展困难时期为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带来的机遇,力促我市经济结构的加快调整。发挥财政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实施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财政政策,加大对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大力支持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支持实施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支持节能环保,发展和壮大创新型经济。积极扶持家纺、建筑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强力推进有利于结构调整、技术含量高的重点项目的招引和建设。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全力推进国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科技创新园区等平台载体建设,加大“招才引智”和人才开发力度。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建设,积极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进一步加快沿海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退江进海”战略,助推船舶海工、光伏风电和家纺等重点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实现沿江产业带转型升级。

  (三)关注企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认真落实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为企业清费减负,助推困难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提升企业家信心指数。强化生产要素的组织调度,及时化解企业融资、用地、用工、用电等难题。加强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拓宽资本运作渠道,充分发挥各类企业融资载体作用,降低融资成本。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支持力度,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企业开拓市场,增强产品竞争力,提高应对困难挑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四)增收节支,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坚持把组织收入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财税收入结构分析,强化重点税种管理,深化社会综合治税,千方百计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研究培植税源、扩大税基的有效措施。坚持保增长与培植地方税源、提升收入质量、挖掘征管潜力相结合,在继续重视收入总量和规模的同时,注重收入的质量和结构,提高税收占比。全面规范非税收入征管,加强国有资产收益等有效管理。继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增长、调结构、保民生、保重点。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反对铺张浪费。不断完善科学完整、准确细化、公开透明的预算体系,提升预算执行的时效性和均衡性,健全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进一步增强财政绩效管理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积极慎重地部署和推动财政预算、决算公开。

  (五)立足惠民,力促社会和谐发展。进一步抓好农副产品生产和供应,高度重视“菜篮子”工程,加强市场监管,保持物价稳定,维护市场秩序。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确保年度建设保障性住房计划按期完成,重点抓好拆迁安置房建设。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确保年度民生支出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的比重实现预期目标。加强食品安全体系建设,提升食品质量安全监测水平,建立健全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加大财政对农田水利的投入,确保秋熟作物再获丰收。着力推进文教卫体等政府办实事项目如期竣工,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提升整体服务水平。实施信息化惠民工程,打造“智慧城市”。继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视化解各类社会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Copyright 2008 Nantong Municipal People's Congress Standing Committee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796869位访客
南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技术支持:南通市政府信息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