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上半年执行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 2012-09-05  字体:[ ]

——2012727日在南通市

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蔡惠忠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上半年执行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上半年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奋斗目标和“落实‘八项工程’”、“实现‘八个领先’”的总体要求,积极应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各项工作,认真执行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计划目标和任务要求,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运行平稳、转型加快、开发提速、民生改善”的态势,部分指标稳中趋好,“双过半”任务基本完成。

  (一)主要指标平稳增长,基本实现“双过半”

  今年以来,进一步加大政策创新力度,先后出台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等一系列政策意见,力促经济平稳运行。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31.83亿元,增长1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94.1亿元,增长15.3%;固定资产投资1236.5亿元,增长2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6亿元,增长15.5%;进出口总额128.4亿美元、增长2.8%,其中出口91.4亿美元、增长7.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22元,增长15.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0249元,增长14.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3.7%;城镇登记失业率2.6%12项计划目标中,10项指标达到或超过年度计划目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增幅分别低于年度目标1.57.2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三次产业平稳发展,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6.27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226.26亿元,增长11.8%;第三产业增加值869.3亿元,增长10.9%。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054.538.5调整为6.154.939

  工业保持平稳增长。上半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13.5亿元,增长14.2%。完成工业应税销售2447.3亿元、增长4%,工业用电量106亿千瓦时、增长6.3%,分别高于全省平均3.71.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重工业完成产值3225.4亿元,增长15.2%,快于轻工业2.8个百分点。电子信息、化工医药、建材行业发展较好,产值分别增长22.6%20.7%19.7%。重点企业支撑明显,销售收入前200强企业应税销售增长6.6%,快于全市平均2.6个百分点。

  服务业加快发展。上半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869.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9%,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服务业税收收入136.1亿元,增长20.9%,高于全部税收增幅10.1个百分点;41个省、市级服务业集聚区实现营业收入697.5亿元,实现税收15.2亿元,分别增长16%27.7%。港口货物吞吐量9097.3万吨、增长7.6%,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4.8万标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380万人次、增长20.8%,实现旅游总收入163亿元、增长17%

  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全市夏粮播种面积351.2万亩,与去年基本持平;夏粮总产量118.8万吨,增长2.1%。预计全市秋粮面积440万亩,比上年增长1%。“菜篮子”产品供给充足,畜禽、蔬菜产量稳中有增,全市生猪存栏285.9万头、增长4.3%,生猪出栏193万头、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蔬菜播种面积178.7万亩、同比增加17.8万亩,蔬菜产量294.8万吨、同比增加44.8万吨;水产品产量39.4万吨,增长6.9%

  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上半年,建筑业完成施工总产值1410亿元,增长21%;在建施工面积39477万平方米,增长24%

  产业升级步伐加快。上半年,海洋工程等六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1153.93亿元,增长17.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898.4亿元、增长18%,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39%,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完成产值2226.9亿元、增长15.1%,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46.8%。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新增高效农业面积18万亩、设施农业面积5.1万亩,新增高效渔业面积8.5万亩、设施渔业面积2.9万亩。服务外包增长快速,新签服务外包合同金额13.16亿元、执行金额10.69亿元,分别增长58.9%63.2%。节能降耗取得新成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产值能耗0.1403吨标准煤,下降11.2%

  科技创新成效明显。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全市专利申请量30381件,增长20.1%;专利授权量9303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42件,增长45.5%。新获国家863计划项目2项,新建企业院士工作站4家。启动产业人才“312行动计划”,成功组织江海英才创业周活动,落户“千人计划”人才5名。

  (三)内需保持较快增长,外贸出口有所回升

  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8%,快于年度计划目标3.8个百分点。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完成服务业投资442.7亿元,增长38.4%,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35.8%,同比提高4.4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183.9亿元,增长47.8%;工业技改投资364.2亿元,增长22.1%,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46%,同比提高4.7个百分点;在建项目平均单体规模1.27亿元,增长16.5%。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全市120个重点建设项目共计完成投资346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45.3%

  市场消费增速平稳。上半年,全市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770.6亿元,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65.4亿元,分别增长15%21.5%。房地产市场出现阶段性回升,6月当月,市区普通商品住房成交13.07万平方米,连续两月超10万平方米。汽车消费保持较快增长,汽车类零售总额增幅达到21.5%。物价水平稳步回落,上半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3.7%6月当月为102.3%,较上月回落1.4个百分点。

  外贸增幅有所回升。自5月以来,外贸出现好转势头,6月当月,进出口、出口、进口分别增长13.1%16%6%。上半年进出口、出口增幅较1-5月分别提高2.11.9个百分点。从出口市场看,新兴市场好于传统市场,对拉丁美洲、非洲、大洋洲、俄罗斯出口分别增长97.7%38.6%65.8%58.6%从贸易结构看,一般贸易好于加工贸易,一般贸易出口增长11.4%,加工贸易增长3.6%。从出口主体看,民营企业出口增势强劲,增长22.8%

  (四)沿海开发全面提速,城乡面貌持续改善

  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洋口港29LNG船成功靠泊;吕四港10万吨级挖入式港池围垦有序推进,东灶港作业区2万吨级码头基本建成;通州湾建港条件中间研究成果通过专家评审,三夹沙滩涂围垦和起步码头建设前期工作抓紧推进。临海高等级公路、通洋高速、连申线航道整治等项目加快建设,沪通铁路工可报告上报国家发改委,海启高速、通扬线航道整治预可通过审查。

  产业项目加快集聚。组织总投资1400亿元的259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赴上海、武汉、台湾等地开展招商,总投资262亿元的48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恒力纺织新材料产业园、中化新材料、三一重工如东工业园、台湾中石化等一批百亿级项目开工或落户。引进外资取得新成果,上半年,注册外资实际到账14.35亿美元(1-5月实绩加6月份上报数)。

  承载能力加快提升。国家级海安开发区、南通高新区和综合保税区申报均进入国务院审批程序,省级如皋高新区、省级吕四港经济开发区获批。推进各板块滨海园区建设,成立南通滨海园区,规划、建设、招商工作全面展开。体制机制加快优化,组建南通沿海开发集团,沿海前沿镇区镇合一管理体制推进实施。

  中心城市加快建设。突出重点区域开发,出台加快推进中心城市新城区、观音山新城、北翼新城、五山地区、滨海园区开发建设的实施意见。组织开展快速路、区域供水、天然气三大城建攻坚战,天然气置换工程全面告捷,老通启路、江海大道西段、东方大道快速化改造等项目加快推进,总投资139.2亿元的146个城建重点项目完成工程量比去年同期增长20%以上。切实美化城市形象,濠河景区成功晋升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农南路绿化景观带、环保公园基本建成,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双百日大会战成效明显,市区新增公共绿地面积约110公顷,生态市建设通过省级验收。

  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全面落实扶持薄弱村建设方案,268个村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占比达63%;全市1658个村上半年集体经营性总收入达到5.58亿元,村均33.64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1.9%。加快村庄环境整治,已对709个村进行了康居村验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加快,上半年新增工商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408家,成员总数已达161万户,占全市总农户数的78%

  (五)财政收入稳定增长,金融运行总体平稳

  财政收入增速稳步回升。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呈现“低位开局、稳步回升”的态势,上半年,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3%,比一季度回升6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增幅2.4个百分点,列沿江八市首位。财政收入质态继续改善,实现税收收入156.5亿元,占比达到80.6%

  金融保持稳健运行。6月末,全市本外币存款余额6361.6亿元,比年初增加747.1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3776.5亿元,比年初增加368亿元,同比多增83.6亿元。银行业金融机构票据融资余额146.2亿元,比年初增加67.7亿元。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合计达到80亿元,超过去年全年规模。金轮科创通过上市首发审核,新增在会待审企业4家。新成立创投和股权投资企业3家。

  (六)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收入及社保水平继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增长15.2%14.7%。新增城镇就业6.86万人,促进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11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2.6%,低于年度控制目标1.4个百分点。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职工医保、居民医保规定范围内的住院平均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3%70%,市区9.9万被征地农民纳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市农村低保月度保障标准提升到260元以上,各级财政对新农合的补助达到人均240元。

  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建设。上半年,市区新开工拆迁安置房185.02万平方米,安置拆迁户5684户,完成全年任务的56.8%;新开工公共租赁住房1200套、经济适用住房(含补贴)519套、限价房2500套、危旧房改造安置房338套,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60%112.8%100%112.7%;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385户,完成全年任务的106.5%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切实加大财政民生支出保障力度,上半年累计支出121.6亿元,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重达到55%。大力推进90个总投资187亿元的市级社会事业重点项目建设,新区高中、市二中新校区、市老年人活动中心等一批社会事业项目加快推进。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市校安工程新开工面积53.3万平方米。着力打造城市“15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全市新增文化设施面积45100平方米。1042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已有3项全面完成,7项超过序时进度,其余都达到节点要求。

  总体上看,今年以来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运行,但国内外经济环境依然严峻,有效需求不足已经成为影响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全市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存在,“增”的难度没有减小,“快”的压力没有减轻。从国际看。主要经济体面临各种难题和困扰,外部需求状况短期内难以明显改善,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世界经济复苏的曲折性、艰巨性进一步凸显。从国内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变。货币政策向适度宽松取向微调,扩大内需和鼓励民间投资的有关政策已经或即将密集出台,随着宏观经济刺激政策逐步发挥作用,部分经济指标有所回升。但在企业运行普遍困难的情况下,经营者投资意愿有所下降,制造业PMI投入指数回落幅度超过2个百分点。从我市实际情况看。保持平稳增长的基本面仍然是好的,“稳”的基础在巩固,“好”的成效在体现。随着国家宏观政策预调微调力度的进一步加大,特别是我市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发展实体经济、加快项目推进等各项措施的有力跟进,加之去年基数总体上前高后低因素的影响,全市经济运行有望企稳回升,但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全市上下需要切实增强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应对新情况、新问题,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需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外贸增幅仍在较低区间。尽管6月份我市外贸进出口增幅有所回升,但仍在低位徘徊,外贸形势不容乐观。外需市场持续低迷,采购商下单呈现“短、散、小、急”特征,外需不足、订单减少是当前外贸企业面临的最突出的困难。重点出口行业形势严峻,船舶行业新接订单增速大幅回落;光伏产品、集装箱出口连续负增长;纺织行业受国内外棉价“倒挂”影响,部分定单向东南亚国家转移。

  二是投资消费增长势头仍在减缓。受房地产宏观调控影响,房地产销售明显下滑,上半年市区普通商品住房成交量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3.4%;消费增长热点不多,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同比回落1.2个百分点。投资增速虽仍居高位,但受融资环境偏紧、资源环境约束、政策性原因造成的审批瓶颈等诸多因素影响,部分项目推进难度加大,投资增速呈现回落态势,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同比回落1.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仅增长14.1%

  三是企业效益仍在下滑。受利率、汇率、成本上升、价格波动等因素综合影响,企业普遍反映生产经营困难,面临需求减弱与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经济效益下滑较为明显。1-5月,九大工业行业利润增幅同比均出现回落。

  四是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受经济增速和企业盈利下降等多重因素影响,上半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同比回落17.7个百分点。在财政增收压力加大的同时,财政支出仍保持较高增速,上半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增长33.6%,主要是支持转型升级和民生社会事业方面的投入力度加大,给财政收支平衡带来了压力。

  五是有效信贷需求仍然不足。出现“两项资金在增加,企业对资金需求在减弱”的新情况,1-6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两项资金增长20.1%;融资短期化趋势明显,上半年全市新增短期贷款是中长期贷款的2.5倍。这些都表明,受市场需求减弱和要素成本上升两头挤压的影响,企业扩大生产和再投资的意愿不够强。

二、下半年主要工作举措

  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全市上下将认真落实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把握总基调、强化主抓手、突出着力点、营造好环境”的总体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又好又快,牢牢咬定目标不动摇,着眼全年,狠抓当前,顶住下行压力,促进尽快回升,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态势。

  (一)全力以赴稳增长,着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坚持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作为稳增长的首要任务。一是强化政策创新。用好、用足国家和省市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的政策措施,细化落实、及时兑现。加强对接沟通,努力将排定的37项向上争取的政策尽快推进到位。针对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的实际,对重点行业和企业实行“一行一策、一企一策、一事一策”,进一步发挥政策支撑作用。二是强化要素保障。抢抓国家加大宏观经济政策预调微调的机遇,引导金融机构积极优化信贷结构、拓展表外业务,确保全年新增贷款500亿元以上,存贷比提高2个百分点。继续推进直接融资,力争新增上市企业3家,做好4家已报企业债券的追批工作,努力推进短融、中票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直接债务工具融资。围绕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多措并举、积极作为,加大要素争取力度,切实保障土地、劳动力和夏季电力等要素供给。三是强化协调服务。强化经济运行动态监测,及时、准确把握经济运行态势和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把“三解三促”活动与服务企业紧密结合起来,深入企业、深入项目现场,尽心竭力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深化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工作,为企业提供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服务。

  (二)坚持不懈抓项目,着力扩大有效投入。坚持将稳定投资作为扩内需、稳增长的关键,将重大项目作为有效投入的重要载体和主要抓手,努力实现速度、结构和效益的统一。一是着力突破项目审批瓶颈。抢抓国家对重大项目加快审批节奏的有利时机,按照一个项目一套班子的要求,加大沪通铁路、如东燃气电厂等一批重点项目的追批力度,努力促进项目早获批、早建设。二是着力强化项目督查服务。重点抓好总投资4900亿元的150个市级重大项目建设,建立重特大项目领导挂钩和分层推进机制,对市级重点项目、集中开工项目、集中签约项目开展专项督查,及时跟踪协调项目推进遇到的困难、问题,确保项目按序时进度加快推进。三是着力拓展投资渠道。积极落实国家鼓励民间投资参与铁路、市政、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建设的各项政策,运用市场化的手段优化投资主体,扩大民间投资;加大财政资金对城镇建设、民生保障和社会事业等领域项目的投入力度,以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积极跟进。四是着力营造加快发展的氛围。积极组织今年第二轮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竣工活动,在全市上下努力营造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

  (三)坚定不移促转型,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坚持把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作为抓转型、促增长的主攻方向。一是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大力实施新兴产业“310”工程,突出海洋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加大力度推进南通船舶海工、海安新能源、如皋新材料等10个已授牌新兴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培育启东化工新材料等10个新的新兴产业基地,争取今年再创2个省级特色产业基地。培育壮大一批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全年新兴产业产值超过2400亿元。二是加快服务业发展。围绕服务业增加值占比40%的年度目标,深入实施省“十百千”行动计划,着力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重点抓好示范型、成长型和特色型“三个一批”集聚区建设,力争将南通家纺市场创建成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加快落实推进物流业、旅游业、科技服务业等发展的政策措施,重点抓好现代物流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棉花交易中心建设和石化产品交易中心、中石油成品油交易中心、苏通国际贸易物流园等前期工作。引导企业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为重点,加强技术和管理创新,力争新增一批创新型服务业领军企业。三是加快自主创新。以建成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为契机,加快国家级高新区创建,加强创新主体培育、创新载体建设和创新人才集聚,大力实施产业人才“312行动计划”,确保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3%用于科技和人才发展,全面落实省加快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意见,努力提升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四)奋力拓展新空间,着力打造沿海开发新亮点。坚持把沿海开发作为稳增长、促转型的主阵地。一是加快沿海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洋口港区、吕四港区等深水海港及航道建设,加快建设洋口港区10万吨级石化码头、吕四港区10万吨级挖入式港池围堤工程等项目;加速推进沪通铁路、通洋高速、临海高等级公路、通州湾快速通道、兴东机场国际候机楼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二是加快沿海产业集聚。加快推进三一重工、赛得利差别化纤维、宝钢基地、广汇能源物流等一批重特大项目,推动产业项目快速集聚沿海。按照“优江拓海”的思路,推动沿江大用地量、大运输量的产业有序向沿海拓展,形成沿江产业优化提升与沿海产业快速集聚的发展格局。三是加快通州湾开发建设。出台支持南通滨海园区发展的政策意见,积极争取省政府给予园区优惠政策,抓紧推进南通滨海园区综合开发规划和区域布局、功能分区等六个层面的规划编制,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及早开工建设三夹沙围垦和起步码头工程,为产业项目落户提供承载条件。四是加快提升载体建设水平。集中抓好省级开发区、南通高新区升格和综合保税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等的申报工作,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区中园”。加快推进沿海重点镇区镇一体化发展,加快临海重点镇80个城建项目建设,完善沿海城镇功能,提升项目承载能力。

  (五)与时俱进扩开放,着力增强发展活力。坚持把稳定出口、扩大开放作为稳增长的突出任务,落实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加快建设国际化城市、大力培育国际化企业、培育集聚国际化人才,以开放稳增长、促发展。一是力促外贸稳定增长。落实国家、省、市稳定外贸增长、促进外贸转型的各项政策,积极争取省级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重点展会,支持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发展。加快船舶、体育用品、家纺、电动工具等12个市级以上出口基地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区域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聚区。加快综合保税区、海关监管点等特殊功能区建设,支持口岸联检部门采取更多贸易便利化措施,优化外贸服务环境。二是力争利用外资量质提升。精心组织好2012’江海国际博览会,继续举办好“江海之约”系列招商活动,聚焦沿海开发,加大重特大项目、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的招引力度,加快打造一批利用外资特色产业基地。三是力推外经转型发展。加快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积极引导纺织、服装、轻工、机械等传统优势产业到境外建立加工贸易基地和营销网络;帮助海洋工程、新能源等成套设备出口企业申报经营权,进一步开拓对外承包工程市场。

  (六)千方百计惠民生,着力提升民生质量。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积极推进民生幸福工程。一是深入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大力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探索建立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进一步落实“产业、创业、就业、物业”等富民举措,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拓展增收空间,培育新的增长点。二是加大公共服务供给。紧紧围绕民生幸福“十大体系”建设,健全共建共享的普惠机制,为群众提供均等化、便捷化的基本公共服务。重点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让人人享有基本保障。三是项目化推进实事工程。加大财政民生投入,加快实施财政总投入超120亿元的10件共42项为民办实事项目,滚动推进,持续积累,夯实社会建设基础。四是美化居民生活环境。抓好国家生态市创建和环保模范城市群建设;加快应急水源地建设,保障居民用水安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推进节能减排,确保完成全年节能减排目标。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当前宏观形势依然复杂,实现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任务依然艰巨。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的关心、监督下,紧紧抓住宏观政策预调微调机遇,心无旁骛、狠抓落实、多措并举,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Copyright 2008 Nantong Municipal People's Congress Standing Committee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796869位访客
南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技术支持:南通市政府信息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