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食品安全工作情况的汇报

发布时间: 2009-11-27  字体:[ ]

    ——2009年10月21日在南通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

  第十二次会议上

  副市长  杨展里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会议安排,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就全市食品安全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基本工作情况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加快推进“两个率先”和构建和谐南通的总体目标,按照国务院、省政府提出的食品安全工作要求,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大力实施工作监管,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积极构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省政府组织的食品安全综合考评中,我市成为全省唯一连续四年被评为优秀的城市。食品安全动态监测、食品安全惠民工程等创新举措,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和人民群众的好评。

  (一)加强统筹组织,全面规划和实施食品安全工作。

  我市坚持从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出发,以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把食品安全工作作为一项安民工程、惠民工程来全面部署,强力推进,常抓不懈。

  一是政府认真履职,全面规划部署食品安全工作。我市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市政府每年将食品安全工作确定为重要工作内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对食品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市政府分管领导定期召开相关部门会议,研究部署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协调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市政府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多次研究、讨论有关食品安全工作。市政府每年召开全市食品安全工作会议进行专题部署,并与各县(市)区和食品安全主要监管部门签订食品安全工作责任书,实施食品安全综合评价考评,实行食品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度,建立了“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责任体系。2005年,我市制订了《南通市食品安全十一五规划》,从2007年起,连续三年将食品安全动态监测工作纳入市政府为民办事实项目,并由市级财政提供专项经费保障。为增强各地争先创优意识,我市积极组织开展了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目前,如东县成为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海安县、通州区创成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区),其它各县(市)区今年也都启动了省级示范创建工作。2008年9月,市政府在如东县成功举行了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演练,通过摹拟实战,提高了突发公共食品安全事件下各部门协同配合和应急处置能力。

  二是全面推进“三网”建设,建立食品安全组织保障体系。食品安全“三网”是指食品安全责任网、食品安全群众监督网和食品安全现代流通网。经过努力,我市“三网”建设已覆盖到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和村(居)。全市市、县(市、区)、镇(街道)、村(居)四级,各级都建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领导小组)及下属办公室,都有专人负责辖区食品安全工作,有必要的工作场所和工作经费,各级食品安全信息员、协管员队伍遍布全市城乡。全市各级涉及食品安全责任的相关人员达4800余人,都以签订“责任书”形式将责任落实到人头。在基层食品安全群众监督网建设中,重点加强了村居食品安全监督站和12315消费者维权联络站的规范化建设,按照“以奖代补”原则发放群众监督奖励经费,调动了广大协管员、信息员的积极性。各级政府还通过设立举报电话、建立群众举报奖励制度等措施,发动群众参与监督,方便群众投诉举报。大力推进农村食品安全现代流通网建设,规范农村食品经营秩序。目前,全市125个乡镇已建成143家乡镇级放心农家店;1824个行政村建成村级放心农家店1852家,镇、村放心农家店覆盖率均达到100%。

  三是实施食品安全动态监测,打造惠民工程品牌。从2007年起,我市开始实施市区食品安全动态监测工作,并将其列入当年的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项目的实施对消除老百姓食品消费的恐慌心理、提升消费信心、引导安全和合理消费、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也得到了省政府、省食安委的充分肯定,曾被评为全省食品安全重大创新项目。至2009年8月底,市区共抽检样品4147件,涉及10大类34种食品,平均合格率为91.97%。检测的结果客观反映出我市消费市场食品安全的总体状况是比较安全和令人放心的。除动态监测外,我市还全面推进了“放心粮油”工程,在全市建立标准化、“五放心”粮油店50家。下发了《南通市“肉菜粮放心工程”管理规范》,实施“肉菜粮放心工程”,对蔬菜类农副产品、粮油、卤味熟食制品、豆类制品等分别制定了管理办法。各县(市)、区政府也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食品安全惠民活动。

  四是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消除安全隐患。近年来,我市先后多次组织开展了各类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其中包括:肉类制品、水产品、奶制品、儿童食品、酒类饮料、调味品、保健品、食品添加剂、瘦肉精、农药残留、肉制品添加食用色素、吊白块腐竹、工业双氧水漂白鱼肚、孔雀石绿、苏丹红红心蛋、学生和建设工地食堂、农村食品等的多种门类、多个领域。每逢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期间,我市都要开展食品安全的突击检查,通过督促、教育和引导,有效消除了食品生产、经营、销售各环节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打击了制造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为百姓的安全饮食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二)强化环节监管,努力实现食品安全的全程监控。

  根据国务院和中编办有关规定,食品安全监管实行分段监管,即由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质监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卫生部门负责餐饮业、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经过几年来的实践,目前我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形成了“全市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格局以及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综合监督,农业、质监、工商、卫生等部门环节监管的综合监管机制,食品安全监管各项工作扎实到位。

  一是农业部门积极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各地加大了农业投入品整治力度,努力降低源头污染,统一部署全面禁用高毒农药工作,组织开展种子、兽药、饲料、肥料等农资产品的专项整治行动。在广大农村推行标准化生产,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推广农业品牌认证。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机制,推广“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相结合的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机制。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在全省率先实施蔬菜例行监测,对农产品批发市场、主要农贸市场、超市及生产基地的蔬菜农药残留进行定量抽检,实行“周检制”和“公告制”,我市蔬菜平均检测合格率为97.9%,居全省前列;全市生猪及其产品、生鲜牛乳违禁药物残留例行监测合格率均为100%。

  二是质监部门积极推行食品生产市场准入制度,强化食品生产安全日常监管。严格市场准入,提高发证质量。做到不符合审查通则和审查细则规定要求的一律不予放行,今年上半年新增取证食品企业51家,换证企业111家,确保了我市符合取证条件的生产加工企业100%取得生产许可证。强化日常监管。以巡查、回访、年度报告审查、添加剂备案、强制出厂检验等手段,多管齐下,控制食品生产质量。开展食品生产安全整顿,规范生产行为。开展了乳制品专项整顿、三聚氰胺风险跟踪监测、食品添加剂整治、淀粉制品专项整治。创建追溯体系,推进食品企业电子动态监管。对企业原辅料进货登记验证台帐、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记录、食品添加剂备案情况、食品添加剂使用记录、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和产品出厂检验记录以及产品流向记录等全过程实施动态监管。

  三是工商部门以食品安全监管“三大工程”为抓手,全力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严肃清理整顿食品经营主体资格,采取踏户上门、逐一检查清理的方式,对食品流通经营主体现状进行清查,经过整顿,全市目前有食品流通经营主体30718家。着力规范流通许可证的发放程序,设立食品流通许可证的受理审核和发放窗口,增配专业人员受理食品流通许可证的申请和审核发放。依托“百场食品安全法培训工程”、“校园食品放心工程”、“食品流通电子溯源监管工程”等三大工程,提升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四是市卫生部门致力于卫生监督防控网络建设,初步建成 “五位一体”的卫生监督防控网络。严格执行餐饮服务市场准入制度,对经营场所的卫生设施、加工环境、设施布局、工艺流程、人员资质、废弃物处理等,进行全面的预防性审查。实行日常监督管理片警制, 按照“综合监督、专业扎口”的原则,将食品卫生监管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一个业务科室和每一名卫生监督员,确保日常监督覆盖面广、频次高、责任落实。全面实施餐饮服务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促进经营单位建立诚信机制。大力开展餐饮、学校食堂、五小行业等专项整治行动和重大节日和重要活动期间的食品卫生保障工作,严格落实餐饮业原料进货索证和验收制度,定期发布食品卫生安全预警信息,有效防范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五是其他各部门也积极作为,严格把关。市经贸部门切实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加强生猪屠宰的检验检疫和对病害猪肉的无害化处理,不断规范生猪屠宰厂(场)的建设与管理,逐步压缩和淘汰规模过小的屠宰场。市海洋渔业部门加强渔业标准化、养殖环境与产品质量监控、鱼病防控与主导产业预警预报、渔业投入品等监管,无公害基地面积逐年扩大。市盐务部门将食盐安全纳入食品安全“三网”建设之中,出场(厂)食盐合格率达100%,合格食盐覆盖率、食用率均达99%以上。

  (三)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宣传,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我市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加强《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工作的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知识,营造人人懂法、人人守法的良好氛围。一是通过政务访谈、发放宣传册、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开展《食品安全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宣传和普法工作。二是积极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宣传和监督作用。市广播电台将每月15日定为“消费维权直播日”,通过“103市民热线”等栏目定期向市民宣传食品安全动态信息,南通日报每月公布食品安全动态监测结果,南通电视台定期曝光食品安全违法事件。三是畅通食品安全举报投诉渠道,通过政府12345热线、消保12315热线、食安办、卫生监督等多个举报投诉热线,营造全社会共同监督、共同参与的食品安全氛围。四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2007年出台了《南通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遵循先易后难、先点后面、统筹协调、分步实施的原则,积极探索,稳步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重点加强了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粮油、蔬菜、肉类、乳制品、餐饮等行业(品种)的信用体系建设。

  二、存在问题

  经过前一阶段的努力,我市食品安全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全市食品安全形势总体良好,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目前的食品安全工作与上级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存在着问题与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食品安全法制建设还不够健全。《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虽然已经公布实施,但关于食品小作坊的监管问题,《食品安全法》未做出明确的规定,仅明确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制定管理办法,而目前全国还未有一部关于食品小作坊的管理办法出台,给已大量存在的食品小作坊的准许和监管带来了困难。《食品安全法》已明确要求统一颁布的各项食品安全标准,还没有完成编制和颁布工作,《保健食品管理办法》还没有出台,各部委相关的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食品流通许可证办法、餐饮服务许可证办法也还不够完善,这些都对当前的食品安全工作带来难度。

  二是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尚不够明晰。按照《食品安全法》要求,承担综合监管的为卫生行政部门,实施环节监管的四大部门为农业、质监、工商、食品药品部门,由于机构改革未完全到位,目前还无法按照《食品安全法》要求进行职能交接和职责转换。特别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市以下机构改革方案尚未确定,致使餐饮服务与食品监管职能无法按照《食品安全法》要求履行实施,质监、工商部门虽然职能已基本到位,但在人员与资源配置方面,尚不能满足目前监管要求。食品小作坊的监管也因存在监管职责不清的问题,导致准入与监管困难。

  三是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相对薄弱。农村地域广阔,食品加工经营点多,企业整体水平、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同时,各级监管部门存在监管力量不足、监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导致农村的食品安全监管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的薄弱点。农村家庭宴席的兴起,民间厨师的管理不到位,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弱,生产经营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等,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农村地区食品安全的隐患,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机率增加。

  四是食品安全监管资源配置不尽合理。目前,我市多个与食品检测相关的机构存在重复建设和设备重复投入的问题,一方面给市级财政带来压力,另一方面由于分散投入导致设备投入无法向高、精、尖发展。多个检测机构的并存,导致部分检测单位工作量不足,设备闲置;而一些对检测需求量大的执法部门,却又由于检测资源不足影响了监管工作开展。食品检测资源的分散,造成了监管资源使用的重复与浪费。

  五是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前一阶段,我市在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但这些措施还不能从根本上遏制目前食品生产经营领域存在制假售假、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还需要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提高食品从业人员自身素质,建立长效约束机制。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今后一段时期,我市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按照本次人大常委会的要求,继续完善“政府统一领导、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食品安全工作机制,坚持集中整治与科学监管相结合、打假治劣与扶优扶强相结合,加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促使全市食品生产经营秩序得到明显好转,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大案要案得到及时查处,杜绝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发生,使广大人民群众食品消费安全感明显增强。在此基础上,经过不懈努力,使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监管体制更加完善,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信用体系更加科学有效,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企业的安全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食品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食品安全与健康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力争把我市建成全省饮食最安全、人民群众最放心的地区。主要措施有:

  一是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落实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各级政府将进一步贯彻《食品安全法》,严格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的要求,继续把食品安全工作列为政府重点工作,把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作为服务民生的重要内容。针对地方食品安全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食品安全工作规划,积极稳妥推进工作机构的改革,合理解决目前职责交叉、边缘职能不明确等问题,尽快建立统一协调、职能清晰、分工明确、配合密切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市政府将继续把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到对下级政府的绩效考评体系,加大考核力度,对发生严重食品安全问题的地方实行一票否决制。充分发挥食安委的统筹、组织与协调作用,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和沟通,督促各相关职能部门严格履行监管责任,严格准入审查,加强日常巡查,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

  二是进一步健全工作保障体系,搞好过渡期食品安全监管。各级政府将进一步发挥已有的食品安全责任网、监督网、流通网的职能与作用,加大建设与扶持力度,健全和完善在地方政府统一领导下,以监管部门为主,群众监督机构为辅,放心生产、经营企业为典型示范的三位一体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为做好当前机构改革过渡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市政府将强力督促各相关部门认真落实《关于近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有关事宜的通知》(通政办发110号)要求,健全相关监管机制,同时抓紧出台关于食品生产小作坊监管的文件,对过渡期“前店后坊”式经营企业、食品加工小作坊、保健食品的准入与监管等问题,落实部门相应职责,防止出现监管空白,方便食品生产经营者,确保市民群众的食用安全。

  三是进一步确立科学监管理念,完善食品安全动态监测长效机制。经过三年的运行,食品安全动态监测这一为民办实事项目取得了明显的监管效果,提升了政府形象和老百姓对食品安全工作的认知度。各级政府将进一步开展好这项工作。同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出台具体办法,有效整合我市各类检验检测资源,减少不同部门之间的重复抽检,推行资源共享机制,最大限度发挥检测手段在食品安全行政执法中的技术支撑作用。

  四是进一步利用创建载体,打造全省最安全食品消费环境。切实对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标准,按照“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总体要求,抓实抓好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把广大农村作为食品安全监管重点地区,加大整治力度,防止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市政府将切实加强领导,加大对各县(市、区)的指导力度,按照“以点带面、先局部后整体”的原则,争取实现食品安全示范县的全覆盖,把我市打造成全省最安全的食品消费地区。

  五是进一步推行扶优治劣,切实抓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根据全国集中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的要求,针对我市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继续集中开展各类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将整治的重点放在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农产品的农药残留、生猪及其制品、学校和建筑工地食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农村及城市周边地区食品经营等方面。制订切实可行的专项整治方案,按照地方政府对本地区整治工作负总责的原则,加强指导协调,充分发挥环节监管部门的主导作用,并动员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动真碰硬,强力整治,对违法、违规的食品生产企业严厉处罚,及时曝光。与此同时,积极提供有效的宣传、营销平台,鼓励引导规模大、管理水平高、质量监控体系完善的企业发展壮大,扩大市场占有度。

  六是进一步抓好信用体系建设,构建和谐食品安全氛围。积极推行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理念,综合运用舆论、行政、经济、法律等多种手段,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提高食品企业对社会的食品安全责任自觉意识,建立食品生产经营诚信档案管理制度、评价制度、披露制度、服务制度、奖惩制度等食品安全信用监管制度。推进公开、便利的食品安全信用查询体系建设和科学、公正的食品安全信用评价系统建设,满足社会对食品安全信用服务的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大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教育培训的力度,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食品安全信用意识,进一步营造公众自我保护和参与社会监督的良好氛围。

Copyright 2008 Nantong Municipal People's Congress Standing Committee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796869位访客
南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技术支持:南通市政府信息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