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通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来源:南通人大  发布时间: 2020-07-22  字体:[ ]

——2020年1月7日在南通市

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尹建勇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一年,在困难挑战明显增多、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的情况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目标,创造性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机遇,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切实做好“六稳”工作,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提质。预计(下同):

——地区生产总值9400亿元、增长6.5%以上;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19.3亿元、增长2.2%;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其中工业投资增长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58亿元、增长5.5%;

——外贸进出口总额2510亿元、下降1.2%;

——实际使用外资26亿美元;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7.8%;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5%;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43%;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0件;

——科技进步贡献率6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166元、增长8.3%;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70元、增长8.5%;

——年收入7000元以下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100%脱贫;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1%;

——城镇新增就业11.5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1.75%;

——万元GDP能耗下降4%,完成省下达任务;

——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省下达任务;

——PM2.5平均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

——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80%;

——地表水省考以上断面优于Ⅲ类水质比例74.2%。

上述22个主要指标,16个达到或超过年度目标,其中就业物价、生态环境、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全部实现预期。但是受宏观环境影响,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等一些新情况、新挑战不断增多,面临的形势、问题比年初预计的更严峻、更复杂,部分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未能实现。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低于预期0.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于预期1.5个百分点;受汽车、家电等传统消费领域需求降低,限上企业支撑作用减弱等因素影响,社消零总额增速低于预期3.5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增速低于预期5.2个百分点;因统计核查调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低于预期。

积极应对困难挑战,主要抓了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抓项目建设,经济保持平稳健康运行。重大项目取得新突破。成功举办新一代信息技术、船舶海工博览会和通商大会等重大活动,累计签约总投资超10亿元产业类项目39个。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37个。金光高档生活用纸、桐昆聚酯一体化、招商局豪华邮轮等一批重特大项目开工建设,中天精品钢、正威5G新材料等一批重特大项目即将落地开工。省级重大项目数量全省第二,省、市级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100亿元。有效投入成为稳增长“主引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全省,高于消费及出口。出台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市区都市工业综合体建设等政策意见,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0%。实体经济发挥“压舱石”作用。工业应税销售和工业用电量增速保持全省前列,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3+3”重点产业应税销售增速高于全部工业2个百分点以上。中国天楹晋升百亿级工业企业。集成电路测试产业园加快落地,船舶海工装备基地被工信部评为五星级示范基地、全省仅2家。服务业应税销售增长15%。宝供供应链、凤凰物流园等一批总投资超10亿元项目开工建设,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总数和新增数均居全省第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呈现新亮点。新增2家制造业单项冠军,3家企业入选全国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全省第二。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企业2家,国家级高端装备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实现零的突破。亚洲最大重型自航绞吸船“天鲲号”、我国首制极地探险邮轮等一批南通制造高尖端产品不断涌现。

(二)抓重大战略,发展新空间进一步拓展。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推动北沿江高铁、南通新机场、通州湾新出海口等一批对南通发展有格局性影响的重大工程写入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沪苏跨江融合试验区写入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江苏实施方案。制定我市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策应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正式签署沪苏交通基础设施及生态环境共建共享合作协议。长江沿岸生态修复经验获国家长江办肯定。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完成12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强化五山及沿江地区保护,腾出并修复岸线5.5公里,新增森林面积6平方公里。国家和省长江大保护现场会在通召开,我市经验获国家长江办肯定并向沿江11省市推广。“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扎实推进。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占全市的48%。如皋双马印尼农工贸合作区获批首家省级境外产业集聚区。制定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建设方案,完成南通港总体规划修编并上报。小庙洪5万吨级航道完成工可报批,网仓洪10万吨级航道进入工程报批阶段。新出海口码头一期、一港池起步码头等前期工作有序推进。通海港区至通州湾港区铁路专用线一期工程开工建设,洋吕铁路前期工作加快推进。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加快构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定位初步纳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兴东国际机场新航站楼投入使用,旅客吞吐量达348.4万人次、增长25.7%。南通新机场选址基本稳定。北沿江高铁工可报告通过行业审查。通海港区集装箱吞吐量超110万标箱。沪通长江公铁大桥成功合龙,宁启铁路二期、海启高速、锡通高速北接线建成通车。

(三)抓创新转型,新的动能加快成长壮大。科技创新动能增强。净增高新技术企业超400家,总数超1700家。与北大长三角光电研究院、中科院上海技物所、上海电气研究院等一批大院大所合作共建。新增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家、总数达380家。招商局重工、中国天楹、通富微电获批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新增数全省第一。江苏联发获批省级院士企业研究院。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0件。新经济新业态加快成长。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33.9%。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22.2%、高于社消零16.7个百分点。快递业务量增长21%,总量全省第四。实施“企业上云”三年行动计划,新增上云企业4563家、其中三星级以上上云企业189家。新增市场主体12万家,其中企业3.9万家,日均新登记企业107家。入围首批5G商用城市,城域网出口带宽突破14T。创新人才加快集聚。出台高层次双创人才倍增计划、集聚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等“人才新政”。新增省“双创”团队7个,新引进省“双创”人才77名,分列全省第一、第二。新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36名,全省第三。吸引1.4万名优秀通籍高校毕业生回通就业创业。

(四)抓改革开放,发展动力活力不断增强。“去降补”成效巩固提升。保持打击“地条钢”高压态势。引导退出低端低效产能,退出化工企业102家。新增上市公司4家、科创板过会企业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6家,直接融资820亿元。新发行企业债券7支、数量全省第一,发行规模53.9亿元、全省第二。新增减税降费142.8亿元,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约200亿元。六大领域87个补短板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超千亿。营商环境评价继续位居全省前列。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证照分离”,政务服务自助大厅建成投用,智能化政务服务24小时“不打烊”。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窗口直接审批事项占比超90%。开展“服务企业百日行”活动,建立服务企业“五个一”工作机制。开展“融金惠通”帮企行动,解决企业融资需求1651笔,实现融资94.6亿元。成为全国第五个银行贷款余额超万亿元的地级市。开放型经济难中求进。实现外贸出口1710亿元、增长2%。积极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增长12%。获国务院批准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跨境电商试点出口分别增长11%和36.7%。

(五)抓城乡统筹,美丽宜居家园展现新面貌。城市综合交通功能升级。轨道交通1号线贯通里程过半,2号线7个车站主体施工。机场大道、啬园路隧道建成通车。城山路、世纪大道等骨干道路“白改黑”和绿化提升工程竣工。优化41条、新开7条公交线路。成功创建全国第二批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市。中心城市建设品质提升。加快推进中创区、濠河、五水、高铁西站等重点片区建设。成功举办2019中国森林旅游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颁布实施,获批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天健、陆洪等8个小游园和新桥、北城等一批公园绿地建成开放,城市绿视率明显提高。城市“微治理”高效推进,新增2200个公共停车泊位。乡村振兴扎实推动。出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如东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获国家首批认定,2个村(社区)入选省乡村振兴战略典型案例。发展林业绿色产业,荣获“第四届中国林业产业突出贡献奖”。建成新型合作农场220家。新建高标准农田40.9万亩、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目标。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农产品出口总值超5亿美元,保持全省前列。成为全省首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市。乡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完成农村改厕超过15万座,新增美丽宜居乡村59个。

(六)抓环境整治,天更蓝水更清土更净。污染防治攻坚成果显著。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交办问题整改完成率超90%。空气质量保持全省最优,PM2.5平均浓度全省最低,优良天数比例全省最高。超额完成减煤任务。“河长制”、“断面长制”全面落实,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市区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省考以上断面优于Ⅲ类水质比例提高19.4个百分点,主要入江、入海河流全部消除劣Ⅴ类。实施3个地块土壤修复项目,危废库存量削减72%。新建污水管网295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7.5万吨/日,新增危废焚烧处置能力3.3万吨/年,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覆盖率达77%。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启动新一轮园区循环化改造,实现省级以上园区全覆盖。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超额完成省能耗“双控”任务,单位GDP能耗下降率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目标。通富微电等7个企业、产品入选工信部绿色制造名单,数量全省第三。在全省率先建成港口粉尘监测系统,率先开工2座洗舱站。生态治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改革试点经验全国推广。584家重点排污单位环保总监全部配置到位。加强环境失信行为公众监督,推动65个问题整改,企业登报致歉104起。建立企业环境信用通知与降级制度,环保信用参评企业数增长22.6%。

(七)抓民生改善,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增强。富民增收政策落地见效。制定实施《南通市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攻坚行动方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综合实现程度超过95%。深入实施富民增收五大行动,50条富民政策有效落实,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速。城镇新增就业11.5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全省平均和去年同期。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79%。脱贫攻坚成效明显。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全员纳入基本医疗和大病保险,经济薄弱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超45万元。全面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545户,发放公共租赁住房补贴883户。对口帮扶总体评价走在全省前列,助力汉中贫困县脱贫摘帽。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医疗保险统筹标准稳步提高,通州区与主城区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全面接轨。照护保险实现城乡全覆盖。异地就医定点医院联网覆盖率达100%。重点关注“一老一小”,成为第一批国家城企联动普惠养老试点和省内唯一普惠托育国家试点城市。入选首批长三角区域养老一体化试点,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站覆盖率达91%,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达35.5张。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综合医改、医养结合纵深推进,成为国家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非公立医疗机构占比全省第一。新建、迁建、改扩建12所幼儿园、6所中小学,新增21所省优质幼儿园。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全省第一,高考成绩继续领跑全省。在全国率先实现县(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覆盖,歌曲《蓝天下》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新增100所学校向社会开放体育设施,新增足球场地15片,万人拥有体育场馆数达到全国领先水平。社会治理能力稳步提升。在全省首推违建失信联合惩戒,获评全国优秀信用案例。坚持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8.6%、21.1%。坚决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社会大局持续保持安全稳定,公众安全感指数位居全省前列。开展私募专项整治,处置化解23个涉及金额千万以上重大风险点。市县党政机构改革圆满完成。获评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和“七五”普法中期全国先进城市。

2019年,在极为复杂严峻的宏观形势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同时,也要清醒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一是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在外需受阻的同时,内需增长放缓,制造业、房地产等领域投资保持平稳增长的难度加大;受居民增收困难增多、汽车等传统消费放缓等因素影响,消费稳定增长面临挑战。二是实体经济面临困难增多。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尚未有效解决,原材料、人工等成本上升,企业盈利空间受到挤压。三是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制约仍待突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新动能仍然不足;产业层次总体还处于中低端,人均、地均产出效益仅达到或低于全省平均数。四是民生领域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就业结构性矛盾显现,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不充分,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存在部分短板指标。五是防范风险压力较大。安全生产隐患仍然存在,社会治理能力建设相对滞后,金融、生态等领域潜在风险仍需高度关注。

二、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

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南通经济总量迈上万亿元新台阶的突破之年。我们面临的任务更繁重、形势更严峻、机遇也更难得。安排2020年预期目标,主要把握三个原则:

一是体现中央和省经济工作的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处理好发展改革稳定的统一性关系,统筹好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性关系,正确把握宏观政策取向,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二是体现做大总量与提高质量并重的目标追求。坚持守住底线、能快则快、做大总量,用发展来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瞄准万亿元GDP目标不动摇。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对标省高质量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更加突出经济结构调整、新动能培育、质量效益提升,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前列。三是体现既实事求是又积极向上的担当作为。一方面,适应宏观形势变化,兼顾需要与可能、短期与长期,稳妥慎重安排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转型升级留出必要空间。另一方面,积极向上、奋力进取,稳定发展预期,增强发展信心,体现南通抓住用好多项国家重大战略叠加机遇期的主动性创造性,确保实现“十三五”目标的同时,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国全省,为全省发展大局做出更多贡献。

2020年计划指标设置在上年22个指标基础上,综合考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规划收官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将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替换为新增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增加了新增规上工业企业数、单位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等16个指标,更加突出企业创新能力、保障改善民生、坚持绿色发展和坚守安全底线的要求。具体安排如下:

——经济发展稳中提质。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增长6.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35.5亿元,增长2.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以上,其中工业投资增长6%,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6%以上;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2件;科技进步贡献率65%。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营商环境指数保持全省前列;外贸进出口和出口总额保持增长;实际使用外资25亿美元;新增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20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数400家;政府负债率≤40%。

——城乡建设品质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8.5%;耕地保有量44.3万公顷;吸纳高校毕业生来通就业创业3万人以上;网格规范达标率93%;城镇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82%;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率88%。

——文化建设扎实推进。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90.9;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力争达到5%;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220元以上;普通高中资源供给比例90%以上。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万元GDP能耗下降率完成省下达任务;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省下达任务;PM2.5平均浓度38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80%以上;地表水省考以上断面优于Ⅲ类水质比例力争80%。

——人民生活稳步改善。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新增就业1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单位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同比下降;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2.9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力争97.8%;年收入7000元以下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脱贫率保持100%。

——重大项目取得新突破。省、市级重大项目中,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突破120个,平均单体规模突破20亿元,其中制造业项目占比达到70%以上,“3+3”产业项目占比达到60%以上。

三、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举措

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践行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全方位融入苏南,全方位对接上海,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守住底线、能快则快、做大总量,全力跻身万亿元GDP城市,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加快推进“强富美高”新南通建设。具体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推动“三大战略”落地落实。全力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国家倡议落地落实,抓住用好国家战略机遇,加快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

1. 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建成沪通铁路一期工程,实现沪通长江公铁大桥通车,推动张皋通道开工建设,加快苏通二通道、三通道和通苏嘉甬、如通苏湖城际等工程前期工作,推动南通新机场纳入长三角民航协同发展规划等上位规划,争取工程选址及预可研报告获批,推动北沿江高铁经崇明岛全线一次性开工、过江通道重要节点工程提前开工,实现与苏南、上海交通一体化、同城化。探索与苏南精准对接跨江合作新机制,实现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对接合作全覆盖,主动承接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转移、成果转化;以沪苏跨江融合试验区建设为重点,建立跨区域、多领域合作联动机制,全方位融入苏南、对接上海。

2. 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狠抓国家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落实,严格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实施细则,突出抓好沿长江1公里以内化工园区、企业整治,确保存量问题一季度整改到位、新增问题上半年整改到位。合理布局沿江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加快推进沿江产业向沿海转移。推进五山及沿江片区开发,打造沿江绿色生态廊道,完善滨江风光带功能性配套。实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打造共抓长江大保护“南通样板”,做好国家长江大保护五年成果展的准备工作。

3. 全力打造“一带一路”新出海门户。依托通州湾港区打造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全面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大通州湾”思维统筹全市域沿海开发、江海联动发展,以吕四港作业区为新出海口起步港区、通州湾作业区为主体港区,全面启动小庙洪5万吨级、网仓洪10万吨级航道建设,开工建设吕四港作业区10万吨级集装箱和通用码头一期工程,提升海门港作业区配套能力。推进新江海河等江海联运内河航道整治工程,加快港区铁路专用线建设,深化洋吕铁路前期工作。探索与苏州港、上海港协同共建合作,提升新出海口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水平。

(二)狠抓重大项目攻坚突破。坚持“项目为王”和产业强市,大力开展“大项目突破年”活动,不断夯实稳增长基础。

4. 全力突破重大项目招引。精心组织重点招商活动,放大重大活动平台“强磁场”效应。牢固树立“一切盯着大项目干,一切围着大项目转”的鲜明导向,紧盯20亿元、50亿元、100亿元重大项目,锁定大型央企和上市公司,强化产业链龙头型企业招商,力争新引进2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5个、5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0个。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推进机制,提升招商人员能力水平,实施精准招商、专业化招商。

5. 不断完善项目推进机制。聚焦重特大项目报批报建、要素资源等需求,实行挂图作战、领导挂钩、专班推进等工作机制。完善项目考核推进机制,推行重大项目“一项一策”精准服务。推动省级重大项目数继续位居全省前列,争取更多土地点供指标。紧抓国家支持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项目配套融资的契机,积极争取、用足用好政府专项债券额度。完善南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等银企对接机制,引导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提供长期、稳定、低成本融资服务。强化协调会办、动态推进,完善重大项目市县联动机制,定期召开重大项目现场会。

6. 加快培育形成新增长点。加快推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竣工投产,尽快形成新增长点,促成中天精品钢、恒科新材料三期等百亿级项目尽快开工。落实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实施意见,推动“3+3”重点产业做大做强。持续推进“5215”工业大企业培育,力争百亿级工业企业达6家。大力实施企业技术改造和装备升级,创建一批国家、省级智能制造项目,建成省级智能车间(工厂)10个,推进智能制造示范区建设。加快谋划编排一批“十四五”重大项目,抓好储备管理,加强向上对接,力争更多项目挤进上级规划“笼子”和资金“盘子”。

(三)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落实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攻坚行动方案,一招不落,一招不让,全力攻坚“三大战役”,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7. 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低收入户帮扶与经济薄弱村发展统筹推进。确保建档立卡人口人均年收入超7000元,对脱贫人口实行跟踪监测、动态管理。对新增低收入人口,逐一落实帮扶责任人和帮扶政策,确保全部脱贫。持续加大经济薄弱村帮扶力度,村营收入全部达到50万元以上。坚持救助式扶贫与开发式扶贫双轮驱动,深化对口支援,加强对口扶贫协作,构建脱贫长效机制。

8. 精准发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交办问题整改销号。编制实施大气达标规划,保持空气质量全省领先。完成省下达的能耗总量控制目标。强化推进重点断面达标整治,力争省考以上断面全部达标。完成重点行业企业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重金属重点防控区专项整治。继续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加强环境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强化环境信用评级结果运用,倒逼企业严格落实污染治理主体责任。

9. 多措并举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严控地方政府性债务,通过财政预算安排资金、国有平台市场化转型、资产处置变现等方式稳步化解存量债务,杜绝新增隐性债务,坚决守牢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深入开展“处非”工作,坚决打击金融违法犯罪行为,切实提高群防群治和风险防控处置能力。

(四)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要求,纵深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增添发展动力。

10. 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成效,推进“证照分离”改革,推动“证照联办”全覆盖,拓展电子营业执照应用范围,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建立营商环境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优化税收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拓展“一件事”改革清单,推动营商环境持续处于全省第一方阵。

11. 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深入落实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10条”措施,充分发挥民营企业服务中心作用,高效运营“政企通”服务平台,深入开展“南通企业家日”活动,协调解决企业运行困难。实施小微企业信贷增氧计划,加快落地融资担保风险分担机制,出台金融高质量服务民营企业实施方案,强化企业上市综合服务,进一步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12. 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在高端科技服务、工业设计、现代供应链等领域,加快培育一批省级“两业”融合试点骨干企业、产业集群和集聚园区。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推动100个市级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加快培育一批平台经济示范企业、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和集聚示范区。服务业应税销售增长12%左右。

13. 积极培育消费新增长点。推动“新零售”发展,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优化完善城市商业网点,促进实物消费提档升级、服务消费提质扩容。积极推进品牌消费、品质消费,丰富文化和旅游产品及服务供给,扩大“南通:上海下一站”旅游品牌效应,成立南通(日本)推广中心;推出“高铁+景区门票”“高铁+酒店”等产品,力争成为畅游长三角“一卡通”城市。开展夜间消费,打造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畅通城乡双向联动销售渠道,挖掘农村网购和乡村旅游消费潜力。

14. 巩固提升“去降补”成效。坚决防范“地条钢”死灰复燃和已化解过剩产能复产,持续开展“僵尸企业”及去产能企业债务处置工作。持续推进降本清费减负工作,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150亿元以上。进一步推进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补短板重点领域项目,完成投资200亿元以上。编制《2020-2022年住房发展规划》,加强多层次住房供给和保障,控制住房价格上涨趋势,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有序发展。

(五)充分激发开发园区发展活力。大力推进开发园区转型升级、扩量提质,打造全市招商引资主力军和经济发展主阵地。

15. 完善开发园区体制机制。深入推进开发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推行区镇分设。推进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双考核”“双挂钩”机制,绩效考核向招商人员倾斜,充分调动园区干部职工积极性。加快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全链赋权改革试点,实现国家级开发区“园区事项园内办结”。强化开发园区高质量发展绩效考评,加强投资强度、亩均效益考核,加快提升园区经济贡献份额,力争省级以上开发园区经济总量占全市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

16. 加快促进园区创新转型。加强对全市开发园区分类指导,做实做强一批“区中园、园中园”,每个园区重点打造1-2个特色主导产业,加速集聚重大项目、龙头企业和配套产业,形成特色鲜明、产业互补、错位竞争发展格局。提高环保、安全准入门槛,推动开发园区绿色发展。加快提升园区产业创新能力,支持设立专业化市场化创新服务平台,积极开展国际创新合作,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17. 切实发挥园区开放引领作用。充分激发开发园区在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对外投资领域活力。积极应对中美贸易摩擦,支持园区扩大新兴市场出口,实现外贸进出口份额不降、结构更优。提高“引进来”质量,鼓励境外发债和现有外资企业增资扩股。扩大“走出去”成效,支持园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产业集聚区。提升中奥苏通产业园、中意海安生态园等平台对外合作水平。

(六)强化创新资源要素集聚。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不断增强创新要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18. 充分放大平台载体效应。进一步发挥中创区创新引领作用,深化与苏南、上海在资源共享、服务共联、项目共建等方面的合作。积极推动已引进大院大所、重大科技项目尽快落地见效。提升载体平台能级,推进高新区创建国家、省创新型特色园区、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依托江海博览会、江海英才周活动,组织1-2个高层次科技产业人才峰会。

19. 持续壮大创新企业集群。推动技术创新能力向企业转移,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数超过2000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100%,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30家。持续引导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力争全年新增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2家(个),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产品10家(个)。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2.6%以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2件。积极争创省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20. 继续加大人才招引力度。全面落实三个人才新政,人才资源总量突破145万人,新引进博士后20名,新增博士后设站单位6家。深入实施“通籍人才归雁计划”,吸纳8万名基础性人才来通就业创业,其中大学毕业生3万人以上。推广“政策+平台+基金”的“双创”模式,新增省“双创”人才50名,高层次“双创”人才超500名。加快人才住房、职工公寓等规划建设,完善子女入学、医疗健康等配套,提升在通人才幸福感获得感。

(七)突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以花园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为引领,着力增强城市综合功能,提升乡村建设治理水平,纵深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21. 加快提升城市功能。加快高铁西站片区建设,长途客运站、高铁广场、西站大道一期等配套工程建成投用。推进宁通高速扩容、绕城高速等工程开工建设,稳步推进轨道交通1、2号线一期工程建设,完成市区主要道路“白改黑”。提升中创区医疗、教育、商业等功能。高标准实施濠河整治提升二期工程,加快长泰路、园林路绿廊等项目建设。推进五山及沿江片区开发,完善滨江风光带功能性配套。加快五水片区整体规划,打造区域商业中心。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做强一批都市工业综合体和主题楼宇,培育流量经济、夜间经济、创意经济。

22. 持续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实施老旧小区改造计划,主城区完成10个老旧小区整治,推进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市区新开工安置房5000套以上。新增垃圾分类小区170个,全面实现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编制市区公厕规划,新建、改扩建公厕91座。市区新建公共停车泊位1700个以上。深入开展市区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市区完成污水老旧管网改造10公里。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建成5G基站6300个。

23.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善镇村规划布局,编制“多规合一”县域乡村建设及村庄规划。健全土地流转合同管理,深入推进农村承包地、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全域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实施16座乡镇污水处理厂改扩建。争创区域整体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市。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创新,新型合作农场稳定在250个,新增市级以上示范性家庭农场20个以上。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巩固“四好农村路”示范市创建成效,建成桥梁150座、安全生命防护工程350公里。

(八)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聚焦与群众密切关联的现实利益,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标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24. 稳定就业促进增收。把高校毕业生等重点人群就业摆在突出位置,新增城镇就业10万人以上。培育多元创业主体,优化创业环境,扶持创业1.5万人以上。提升先进制造业创造财富的能级,实施援企稳岗护航行动,促进工资性收入稳定增长。强化价格监测预警,密切关注生产资料、猪肉等主要食品市场价格变动情况,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

25.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新增义务教育优质学校50所,新建、迁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2所,新增省优质幼儿园10所。新增50所学校向社会开放体育设施,市区新增市民健身球场50片。推进市一院新院、市三院扩建工程二期、市妇幼保健院儿童综合大楼建设,新增社区护理站18家,引进培养全科医生120名。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进一步完善照护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8%以上。开展养老服务条例立法课题调研,全市标准化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实现全覆盖。农村敬老院公建民营率达50%。加强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服务保障。

26. 培育与大城市相适应的城市文化。推进大剧院、美术馆全面完工,实施环濠河博物馆群提升工程。做好《锦江有君》《解冻》等话剧创排演出。办好首届中国南通国际江海文化旅游节等重点文化活动。打造提升“话剧之乡”和“中国美术南通现象”等特色文化品牌。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构建“全民正能量”的南通样板,充分展现与万亿元GDP相匹配的城市精神和文化。

(九)切实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扎实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确保安全生产形势向好、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27. 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以国务院江苏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督导为契机,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排查、大整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持续加强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烟花爆竹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和隐患排查治理。落实化工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推进无重大事故隐患化工园区创建,关闭退出化工生产企业87家。落实推进城市安全发展实施方案,加强城市水电油气、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安全监测,构建以安全生产为基础的综合性、全方位、系统化城市安全发展体系。

28. 严格管控各类涉稳风险。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严格落实国家安全、意识形态、综治平安责任制。积极做好项目招引落户的风险评估、矛盾化解、法律服务等工作,多元预防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打造“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品牌。加强信访业务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抓好信访源头治理。

29. 深化平安法治南通建设。争创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试点城市。建设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加强网格化服务管理,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精准化智能化水平。加强“雪亮工程”建设,完善立体化现代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决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决胜战,依法严惩各类犯罪活动,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30. 积极推进信用南通建设。加强重点领域、重点工作和重点资质人群信用管理,完善政府部门信用信息系统建设。拓展信用惠民惠企的应用场景。推进市场运行、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和金融等领域信用建设,强化信用承诺、信用联合奖惩,研究落实涉账户严重失信以及非法集资联合惩戒办法,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氛围。

做好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关心、支持和监督下,聚力聚焦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一步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奋发进取,将“强富美高”新南通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附件:

南通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2020年目标安排

绝对值

增幅(%)

1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10000

6.5以上

2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

635.5

2.6

3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

7

4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

6以上

工业投资

亿元

——

6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

亿元

——

10

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3500

7左右

6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2.6以上

7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

32

8

科技进步贡献率

%

65

9

营商环境指数

——

全省前列

10

外贸进出口总额

亿元

保持增长

出口总额

亿元

保持增长

11

实际使用外资

亿美元

25

12

新增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

20

13

新增规上工业企业数

400

14

政府负债率

%

≤40

15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68.5

16

耕地保有量

万公顷

44.3

17

吸纳高校毕业生来通就业创业

万人

3以上

18

网格规范达标率

%

93

19

城镇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

%

82

20

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率

%

88

21

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

——

90.9

22

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力争5

23

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

220以上

24

普通高中资源供给比例

%

90以上

25

万元GDP能耗下降率

%

完成省下达任务

26

主要

污染

物减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

完成省下达任务

二氧化硫排放量

%

氨氮排放量

%

氮氧化物排放量

%

27

PM2.5平均浓度

微克/立方米

38以下

28

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

%

80以上

29

地表水省考以上断面优于Ⅲ类水质比例

%

力争80

30

城乡

居民

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与经济增长同步

31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与经济增长同步

32

城镇新增就业

万人

10以上

33

城镇登记失业率

%

3以内

34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

3左右

35

单位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人/亿元

同比下降

36

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

2.9

37

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

%

力争97.8

38

年收入7000元以下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脱贫率

%

100

Copyright 2008 Nantong Municipal People's Congress Standing Committee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1026839号-1
您是第 796869位访客
南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技术支持:南通市政府信息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