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大会议案

来源:南通人大  发布时间: 2020-07-22  字体:[ ]

关于推进“大通州湾”建设

加快打造南通经济发展新引擎的议案

提议案人:

徐国祥

张 明

张松泉

唐建泉

陈 斌(预算工委)

谢晓军

王世瑞

吴道健

严崇明

陈 斌(通州)

陆 燕

朱德炎

吴建秋

司祝建

戴 辉

孙建国

王霞

景 迅

瞿 刚

顾云峰

成 伟

陈昌龙

陈中锋

陶晓东

阚进遂

顾 平

曹苏宁

戴泽晖

案由:

李克强总理在南通考察时指出,要以国际一流水平规划建设通州湾海港,把通州湾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规划建设南通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支持南通通州湾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建设”。按照国家战略定位,通州湾建设已列入国家区域协调发展大布局之中。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作出战略部署,将通州湾新出海口作为未来发展新引擎,以“大通州湾”思维谋划推进全市域沿海开发、江海联动发展,构建市级统筹、各板块共同参与的发展格局,奋力打造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加快建设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和上海大都市北翼门户城市。

案据: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通州湾建设,抢抓战略机遇,全力推进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打造、新出海口建设。目前园区基础设施加快推进,道路骨架基本形成,产业集聚势头良好,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港产一体融合发展呈现良好态势,正逐步成为上海大都市北翼门户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推进“大通州湾”建设,加快打造南通经济发展新引擎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但也要看到,推进“大通州湾”建设,打造南通新的经济增长极,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港口整体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目前沿海的通州湾、洋口、海门、吕四尚未按“大通州湾”理念进行统一规划、统筹开发。二是产业基础比较薄弱。产业发展特别是制造业还未形成集聚态势。三是交通集疏运体系还未形成。深水航道、深水码头、疏港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尚未建成。四是配套服务功能还需完善。教育、医疗、商业、金融、社会服务等功能配套亟待健全。

方案:

推进“大通州湾”建设是大势所趋,也是历史赋予的重任。全市上下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以国际一流标准规划建设新出海口,着力打造沿海临港高端绿色制造业基地,全方位融入苏南、对接上海,加快提升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努力成为南通经济发展新引擎。

一、高质量规划大通州湾。秉持世界眼光、一流标准,高质量规划、分步实施“大通州湾”建设,按照南通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建设总体方案,优化新出海口港口、园区、产业、集疏运体系综合布局,依托约150公里海岸线,重点建设“一核二区一带”。加强港口码头、航道、配套服务设施等基础能力建设,全面增强港口物流、储运中转、贸易、金融、信息等综合服务功能。探索建立与苏州港、上海港协同共建的合作模式。加快建设通州湾作业区10-20万吨级码头工程,开展30万吨级码头规划研究,推动吕四港作业区集装箱码头、疏港铁路和航道建设,推进洋口港大重件码头改造等工程。构建江海联运集疏运体系,全面畅通铁路、公路、水运等江海联运物流通道,打造江海河、公铁水各种运输方式有机高效衔接的港口集疏运体系。加强直达港区的铁路专用线和疏港铁路建设,提高公路运输通达性,提升内河航道等级。

二、高起点发展临港产业。推进“大通州湾”建设关键在于产业发展。要系统性研究区域内不同板块的产业发展定位、产业选择原则和产业领域创新,明确各片区的产业主攻方向,不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建设并形成具有南通特色的产业集群。全力招引、推进重特大项目落地,着力打造百亿级、千亿级大企业,加快建设高端绿色临港产业基地。支持如东建设LNG能源岛。按照区域资源禀赋条件、生态环境容量等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和分工协作,强化苏南沿江现代高端产业和“大通州湾”沿海产业跨江融合,加快融入苏南板块,形成联动发展新格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严格禁止污染型产业、企业落户。

三、高标准打造平台功能。依托沿海自然生态环境,合理确定城镇功能布局,规划建设与现代化港口相适应的绿色生态城镇配套基础设施,打造绿荫环绕、清水萦绕的优美环境。高水平建设生产性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提升生活性服务业。紧扣大产业、大项目落户需求,聚合商贸商务、港航服务、生态居住等功能,为发展服务经济拓展空间。优先培育部分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重点小城镇,增强对周边区域的服务能力。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条件,促进绿色集约发展。

四、高水平创新开发机制。坚持和加强党对“大通州湾”建设工作的领导,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全力创新开发建设体制机制。积极争取与大型央企、省内国企、知名民企的战略合作,形成市场化的运作模式,探索多种开发形式。构建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开发建设,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股权融资。优先把通州湾作为建设沪苏跨江融合试验区的重点区域,尽快取得重点突破。充分发挥我市各县域板块积极性,探索跨区域平台共建新模式。进一步加大开放合作力度,打造长江经济带面向太平洋的重要开放门户。加强与苏州等苏南城市及上海的深度联系,积极开展港航、产业、交通、环境等全方位合作,促进优势互补、分工协作。

五、高效能强化责任落实。推进“大通州湾”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协同推进。要突出行政推动,强化工作合力,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有奖惩,排出“大通州湾”建设的具体目标与年度重点任务,落实分管领导、牵头部门、责任单位,构建高效推进的良好格局。积极主动争取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深入研究并争取中央和省在财政、税收、金融、土地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政策倾斜,做好“大通州湾”与国家、省相关规划衔接,努力将重大产业、基础设施项目纳入国家、省正在编制的“十四五”相关规划,争取国家、省更多改革任务放在“大通州湾”先行先试。

Copyright 2008 Nantong Municipal People's Congress Standing Committee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796869位访客
南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技术支持:南通市政府信息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