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县区人大

崇川区人大常委会和平桥街道工作委员会:“五善”融合聚合力 基层民主新实践

来源:南通人大  发布时间: 2025-11-20  字体:[ ]

640 (2).png

【开栏语】

优化镇街人大工作是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全市镇街人大聚焦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围绕助力民生实事、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深化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人大工作品牌。即日起,本号推出“亮品牌 展风采 树形象”栏目,展示镇街人大工作典型经验与成效,供各地学习借鉴。


“五善”融合聚合力 基层民主新实践

崇川区人大常委会和平桥街道工作委员会

和平桥街道地处南通主城核心区,人文底蕴深厚、资源要素富集。人大街道工委立足区位特点与履职实际,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主线,以“两个条例”为遵循,以“服务大局、服务代表、服务群众”为导向,创新打造“善学、善和、善治、善为、善融”的“五善”工作体系,推动基层人大工作从“有形覆盖”迈向“有效赋能”,实现了履职实践与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良性互动。

一、“善学”筑基,提升代表履职硬实力

街道人大工委坚持把能力建设作为代表履职的根本保障,积极构建“平台+机制+转化”三维学习体系,着力推动代表从“能履职”向“善履职”跃升。

一是打造立体化学习平台。线下开设“人大讲堂”,邀请代表结合履职实践讲授群众工作方法、民主议事流程;线上设立“空中课堂”,录制“履职微经验”短视频,实现代表学习“随时可看、随处可学”;创设“法律实景课堂”,围绕《安全生产法》《物业管理条例》等法规,组织代表走进商圈、小区、工地,开展情景模拟、案例教学,让法律条文“活”起来、代表能力“实”起来。

二是构建常态化学习机制。推行“三会三学”机制,即每季一次专题学习强理论、双月一次接待选民察实情、定期参与居民议事解难题,推动代表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例如,陆杰、葛晓雯代表依托“商圈议事会”,在学习调解技巧后成功化解南大街商铺租赁纠纷13起,实现“学用结合、即学即用”。

三是强化学习成果转化。截至目前,代表参学率达100%,累计提出高质量建议110条,其中25条被直接纳入街道民生实事项目,推动实施老旧小区电梯加装、适老化改造等工程,“学以致用、建议成景”已成为代表履职的新常态。

二、“善和”聚力,织密共建共治幸福网

街道人大工委充分发挥代表桥梁纽带作用,以“善和”理念整合资源、凝聚共识,构建起“跨域协作+常态帮扶+文化传承”的三维服务网络。

一是推动跨域协作暖心连心。自2018年起,街道人大工委牵头与陕西佛坪县袁家庄街道结对共建,持续开展“牵手筑梦”助学行动,累计实现贫困学生“微心愿”86个,捐赠校服165套,并组织12名当地学生来通研学,拓展视野、传递温暖。

二是做实常态帮扶精准长效。推出“小城大爱”行动,建立“一月一代表一家庭”帮扶机制,累计完成80个微心愿,如吴海军代表为社区社团添置器乐,姜林建代表为辖区困难学生购置行李箱、文具等学习用品,张强代表为社区筹集维修资金,推动代表履职从“会议期间”延伸至“日常生活”。

三是助力文化传承焕发活力。聚焦寺街、西南营等历史街区保护,组织代表深入走访调研,系统梳理文化脉络与保护难点,提出修缮建议、参与改造监督,推动历史风貌保护与居民生活改善协同并进,实现“留文脉、展历史、见生活”。

三、善治”攻坚,提升基层治理实效性

街道人大工委紧盯“创新、生活、营商、生态”四大环境,将监督嵌入治理全过程,推动“善治”从理念转化为实效。

一是开展“暖企”行动优环境。实施“首席服务员”制度,联合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组团上门,为辖区企业协调解决注册开户、税管等难题18件,推动汇嵇源、品初等一批高质量项目落地,促进艺淼、苏宁等企业争取政策奖励近300万元,持续优化区域营商环境。

二是推进“破题”行动解民忧。依托“三民三实”工作站分站,建立“调研—会商—督办”闭环机制,重点攻坚“12345”高频不满意工单,成功推动百花馨苑围墙重建、北濠东村地面沉降修复等17件“硬骨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三是实施“守护”行动护生态。围绕“三生融合”目标,本届组织代表开展专项执法检查15次。张薇丽代表冒雨督查河道污染,推动2处黑臭水体整治;针对环境保护,提出关于加强居民住宅小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的建议,助力辖区人居环境往实里改、往好里变。

四、“善为”担当,服务发展大局显作为

街道人大工委积极引导代表投身经济发展、城市更新一线,在“实战”中彰显担当、在“实干”中展现作为。

一是助力招商引资提质增效。聚焦“城市活跃度、产业集聚度、楼宇贡献度、商圈辐射度”提升,组织代表参与项目对接、政策推介,推动丁古角步行街创成省级高品位步行街,引进海蓝之谜首店、汇稷源粮贸等优质项目23个,钮奇奇代表促成南大街电信裸眼3D大屏项目,刘海兵代表推动南大街崇海旅馆翻建,街道经济绩效连续三年稳居全区前列。

二是护航历史街区“腾迁保护”。在推动寺街、西南营历史文化街区更新中,搭建“联合代表之家”,组织代表全程参与政策宣讲、纠纷调解、摇号监督,本届代表先后提交《关于渐进式推进历史文化建筑修缮保护的建议》建议9条,并根据调研实际,于2024年底向市人大法工委提交《南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起草项目建议,有效助力历史文化街区更新工程实现“依法搬迁、和谐搬迁、文化留根”。

三是推行“人民设计师”计划。在老旧小区改造中,组织人大代表调研,全程参与方案设计、施工监督与长效管理,形成《从小区“锈”到百姓“秀” 归心治理带来城市蝶变》调研文章,“四重四强”工作法推动10余个小区实现“改造+管养”一体化。北濠桥新村荷花池成为网红打卡点,万象新路小区物业费收缴率达85%,真正实现“改得好、管得住、美得久”。

五、“善融”贯通,构建民意响应闭环链

我们着力打破履职壁垒,推动代表与群众“零距离”、民主与民生“深融合”,构建起“收集—办理—反馈—监督”全链条工作机制。

一是建强“民声5来听”平台。固定每月5、15、25日组织代表进网格、进小区、进商圈,今年已累计开展活动10余场,解决停车难、充电桩安装等实际问题12类。例如,针对南大街商圈停车难题,代表推动出台“消费满200元免停3小时”政策,带动停车场周转率提升6.2次,商圈销售额环比增长21%。

二是创新立法联系“三五工作法”。自去年5月成为市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以来,构建“1+8+73”信息采集网络,组建200人信息员队伍,探索建立立法建议征询“十步工作法”,累计参与27部法律法规意见征询,提出建议429条,其中2条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采纳,1条被《南通市养老服务条例》吸收,真正实现“立法直通、民意直达”。发动基层群众参与立法咨询等相关经验做法被中国人大网报道。

三是打造“张薇丽帮您忙”工作室。自2024年设立以来,工作室坚持每周三固定接访,整合律师、社会组织等力量,形成“代表+专家+资源”协同网络,累计接待群众152人次,解决问题48件,提出立法建议109条,成为群众“家门口的民主窗口”。工作室提交的《关于北濠东村社区区航小区破旧片区改善居住的建议》,得到市、区政府的高度重视,目前相关方案正在推进落实中。

Copyright 2008 Nantong Municipal People's Congress Standing Committee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1026839号-1
您是第 796869位访客
南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技术支持:南通市政府信息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