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川:宪法“进”公园 法治润人心
12月4日是第十个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宪法宣传教育活动如火如荼开展之际,南通市崇川区倾力打造的全市首个宪法公园正式开园“迎客”。公园立足于推动宪法深入人心,让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宪法就在身边,把“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城建宗旨贯穿始终,生动诠释了党领导人民寻宪、制宪、修宪、奉宪的伟大历史进程,成为全区面向市民传播法治文化,弘扬宪法精神的崭新地标。
让宪法“触手可及”
宪法精神要在人民心中落地生根,宪法必须真正走入日常生活、走入人民群众。
2022年初,几名人大代表在崇川区人大常委会普法工作调研中建议,为进一步深化宪法宣传教育,擦亮“法韵崇川”法治文化名片,最好新建一个能直观呈“宪”的固定场所,让广大市民在家门口就能触摸宪法、礼敬宪法,涵养对宪法的理解、认同和情感。代表们的热切期盼,与区人大常委会一直以来强调的“推动宪法走进千家万户”理念不谋而合,“共振”效应最终转化为履职动力——
4月,在赴省内外考察调研基础上,区人大常委会党组研究形成关于新建宪法公园的动议,并就公园选址和后续建设进行充分会商,提出建议方案。
动议方案经区委批准后,由人大机关、政府市政、资规、司法等部门及相关街道组成的公园建设领导小组紧锣密鼓成立。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严崇明亲自挂帅指挥。从明确分工、项目立项、土地征收、方案设计到建筑招标、景观陈设、内装布展,领导小组倒排时序、挂图作战,前后召开大小协调推进会26场,赴工地现场督查17次。
去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时指出:“要深化宪法宣誓、宪法纪念、国家象征和标志等制度的教育功能,推动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给宪法公园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能。今年3月,区人大常委会围绕加强宪法宣传教育作出决定,通过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不断造势赋能,助推公园建设驶入“快车道”。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历经300多天精心筹备、150多天紧张施工,一座寓教于乐、寓学于游的宪法主题公园最终从“纸面”落到“地面”。凭着久久为功的韧劲,区人大常委会用实际行动圆了代表们“让宪法举目能见、触手可及”的美好梦想。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是宪法实施的监督者,更有必要在宣传宪法、维护宪法方面走在前列。”严崇明说,“用人大力量助力打造向人民群众敞开的宪法宣传教育阵地,让看起来高高在上的宪法文本走进百姓生活,融入人民信仰,既是我们的光荣职责,也是我们的不变追求。”
打造“人民的公园”
漫步新落成的宪法公园,处处能感受到落脚点是“公园”,切入点是“为民”,人民元素跃然于草木建筑之间。
公园在选址上颇具匠心,其西侧临近南通市政府,北侧紧靠陆洪小镇文旅景区,四周环绕南通大学、通大附中、陆洪闸小学及中南世纪花城、世纪新城等大型居民小区,为有效发挥宪法公园阵地宣传作用提供了坚强保证。公园周边还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区网络文明展示体验馆、区廉情教育中心和刘瑞龙同志故居等,通过彼此“联结”“呼应”,属于市民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得到新的拓展。
促使“人民的宪法”和“人民的公园”交相辉映,是公园从设计之初就坚守的定位。这座集路、桥、水、花、石、展馆于一体的公园,以富有美感的雕塑、造型、展示、装饰等艺术视觉手法,借助连续变换的空间景观,把法治思想、法治观念植入城市公共休闲空间,集中展示了宪法条文、法治知识和法言法语,成为广大市民在休闲娱乐中潜移默化掌握宪法知识、感受法治精神的宝藏“打卡地”。
从主入口步入这座占地34000平方米的公园,眼前的景象如长轴画卷般徐徐展开。宪法长廊共54米,用数字隐喻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五四宪法,鲜活展示了新中国宪法发展的光辉历程。宪法宣誓广场呈圆形,在国旗浮雕的衬托下,印刻在白墙上的宪法宣誓词显得格外醒目。开园当天,崇川区人民法院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就集体在这里举行了庄严的宪法宣誓仪式。
作为公园的主体建筑,宪法宣教馆高12.04米,寓意12月4日“国家宪法日”。建筑外形取法传统建筑精髓“坡屋顶”,与水面构成“行云流水”山水意象。馆内在围绕宪法布展之余,还贴心为市民设置了图书借阅区、休息区及多媒体室,普法、教育、互动、休闲功能一应俱全。
善于表现人民视角、彰显人民特质的公园,必然广受市民欢迎。为更好地尊重人民意愿,贴近群众需求,崇川区人大常委会牵头对设计方案前后10余次进行打磨、完善,并多次征求人大代表和市民意见,力求每一个细节都能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以开园为契机,公园将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样的法治文化活动,进一步滋养市民的宪法信仰和法治情怀,让群众对宪法乐见、乐闻、乐学、乐用。”负责公园讲解的同志介绍。
深入浅出“讲”宪法
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统帅”,是众法之源、万法之首。如何将厚重的宪法在1008平方米的空间内亲切而生动地呈现出来?崇川区人大常委会会同相关部门花费了不少心思,邀请专家对图文内容和表达方式等反复斟酌、进行把关,确保了整个展陈大气庄重又特色鲜明。
沿着参观路线步入宪法宣教馆展厅,入口处的宪法封面造型及金属字体“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熠熠生辉。整条展线由宪之路、宪之纲、宪之行三部分组成,通过详实的图片、表格、文字、展品以及各种多媒体艺术场景,全景式地将宪法的发展历程、基本内容和背后精彩纷呈的故事一一展现在市民面前。参观动线中还巧妙植入群众喜闻乐见的互动元素,在播放与宪法相关的手抄报及讲座视频时设置了互动答题,让参观既具有知识性,又不乏趣味性。
展厅内,10张颇有年代感,整齐悬于墙上的选民证特别引人注目。这是南通市民傅芳的珍藏,大小不一的选民证展现了她从1954年在宜春县民主乡划定的选区参加选举,到2002年在崇川区划定的选区投票的政治参与历程,成为宪法保障下人民当家作主的真实写照。“宪法规定的公民选举权利,从来不是停留在纸面上。”区司法局局长陈红霞说,“我们将永久保存这10张选民证,让更多人自觉学习宣传宪法,做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突出对崇川依宪而行实践成果的宣传和展示,是宣教馆布展的又一特色。在这里,市民可以零距离感受“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崇小法”和“崇小司”卡通IP等法治文化建设品牌的魅力,润物无声地接受法治熏陶。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区人大常委会立足于夯实全过程人民民主法治基础,大力推进的“三法”宣传教育工程、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等重要工作也在此图文并茂地作了展示,成为向人民群众展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的重要窗口。
宪法公园的落成是终点,更是起点。以此为依托,宪法知识、宪法精神将走进越来越多的家庭,引导和教育更多群众知宪法于心,守宪法于行,促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侯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