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人大:四年跟踪只为人犬和谐共处
“没想到我们如皋还有如此规模和条件的犬只留检所,收容救助的流浪犬、无主犬在这里能够得到接受、留置、观察、免疫、医治、训化、领养等全链条管理。”10月20日在位于如皋市城北街道的犬只留检所参加视察活动的人大常委会委员、爱狗人士陈敏敏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2023年9月,投资1200余万元,占地15亩的如皋市犬只留检所正式投入运行,它是南通市范围内规模最大的犬只留检所,设置犬舍31间,最大收容能力1000只。而这一工程的立项和建设,恰恰与该市人大常委会四年坚持不懈的推进和督办分不开。
列入重点建议,推动政府破题
“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就是我们紧盯不放的监督议题,不文明养犬行为给人们带来很多困扰,引发了不少社会问题,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人大必需有所作为。”2020年3月的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57次主任会议上,与会人员意见高度一致。如皋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有5 名人大代表针对规范养犬管理提出建议,经主任会议讨论决定将第54号《关于规范城区养犬管理的建议》列为2020年度重点督办建议。此后,如皋人大通过“主任会议集体督办、常委会领导领衔督办、人代联委协调督办、委室对口督办、代表参与督办、借力媒体舆论督办、人大代表背靠背测评”的“六督一评”工作机制,督促市政府切实做好代表建议的办理工作。在年底人大常委会会议上,专题听取和审议了办理情况。虽然市政府开展了不少工作,但组成人员对取得的成效却不够满意。
跨年二次督办,推动做实举措
“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是检验建议办理好不好的落脚点。”2021年,如皋市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又收到人大代表关于规范养犬的建议,结合上年度满意度测评不高的情况,如皋人大决定将2020年第54号人大代表建议进行“二次交办”,督促承办部门进行再办理。在“二次督办”中,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注重过程控制,紧盯问题跟踪办理质量,要求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重点解决好“文明养犬常态宣传”“犬只捕捉收容”等问题。2021年7月的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市政府再次汇报了后续办理情况,由于实实在在地采取了“犬类管理集中整治”“形成监管合力”等举措,解决了犬只留检所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满意度测评结果较上年度有所提升。
听取专项报告,推动效果提升
2022年是如皋市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关键之年,规范养犬管理是考核验收的重要指标。如皋市人大常委会与市委市政府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再次将规范养犬管理工作列为监督议题,这一年,他们的监督形式采取的是听取和审议市政府专项工作报告。人大常委会调研组通过现场视察、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随机电话访谈等形式开展了深入调研,针对宣传教育、协作机制、信息化程度、执法力度、长效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作出审议意见,并将收集到的22条问题清单一并发市政府落实整改。市政府高度重视,制定详细工作计划,并将犬只留检所建设列为民生实事项目重点推进。分管副市长采用每月例会的方式听取工作进展情况、协调部署工作。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全市养犬管理工作实现质的飞跃。今年如皋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听取了市政府落实审议意见情况并进行了满意度再测评,组成人员对市政府整改工作取得的成效给予一致肯定。从会前实地视察的情况看,全市养犬管理工作呈现出可喜变化:文明养犬提示语或宣传动画随处可见,粪便收集袋和拾便器随处可见,遛犬牵绳和及时清理粪便的场景随处可见,给犬只上牌、免疫的市民明显增多,流浪犬捕捉和收容工作常态化开展,大型商超、农贸市场入口还设置了宠物寄养笼。
紧盯长效长治,推动建章立制
“要做到‘推动发现问题抓关键、推动整改问题抓落实、推动查找原因抓根本、推动建章立制抓长远’,把每一项监督议题做细做实做出彩、见事见效见长远。”如皋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司祝建说,推动人犬和谐共处是群众的热切期盼,我们不但要抓出成效,还要抓好长效。
如皋市人大积极建言献策,推动本级政府制定规范性文件及相关政策规定,协助上级人大制定法律条例。先后督促市政府制定出台《如皋市城区犬类管理暂行办法》、每年犬类管理集中整治行动方案和考核细则。2021年8月,在《南通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立法调研座谈会上,针对基层实际工作中存在对遛犬不牵绳、不及时清除粪便等不文明养犬行为的执法管理主体及罚则还没有相关法律规定,基层管理存在难度的现状,向南通市人大常委会立法调研组提出明确“不文明养犬行为的法律责任,让管理者有据可依”的建议,得到采纳。2022年6月1日正式施行的《南通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对相关养犬行为,规范了行为要求,确定了管理主体,明确了处罚标准。
四年来,在人大推动下,如皋市犬类管理实现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有力提升了城市形象,改善了人居环境,促进了社会和谐。据统计,全市接报涉犬类举报警情已由2019年1040起、2020年912起、2021年838起、2022年690起,平稳下降至今年1至10月的508起,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