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县区人大

如东县人大常委会城中街道工委主任顾炜:在履职实践中践行初心使命

来源:南通人大  发布时间: 2025-11-10  字体:[ ]

640 (1).png

【开栏语】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基层人大干部队伍建设,一批政治素质优、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实的同志走上了镇街人大主席(主任)岗位。他们工作思路清晰、工作举措扎实、工作成效明显,推动了基层人大工作展现了新的气象。即日起,本号推出镇街人大主席(主任)“说”栏目,分享镇街人大主席(主任)履行岗位职责的所思所想、所得所悟,供广大基层人大工作者学习借鉴。


在履职实践中践行初心使命

——当好基层人大主任的思考与感悟

如东县人大常委会城中街道工委主任 顾 炜

从2021年担任城中街道人大工委主任至今,整整四年时间,我始终在“接地气、听民声、解民忧”的一线摸爬滚打。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基层人大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润物无声的坚持”;没有“宏大叙事的蓝图”,只有群众身边的小事”。当好基层人大主任,关键要守住“三颗心”、做好“三件事”,接下来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和大家分享几点真实感受与思考。

一、守牢“政治初心”,把准方向不偏航——当好党委决策的“践行者”

基层人大工作,首先要回答好“为谁履职、向谁负责”的问题。我始终认为,人大主任不是“清闲官”,而是党委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必须把“讲政治”贯穿履职全过程。

记得刚上任时,街道党工委交给我一项任务:打造一套能让代表“沉下去”、民意“浮上来”的履职平台。当时很多人觉得“建几个联络点就行”,但我深知,没有政治引领的平台就是“空架子”。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反复调研论证,最终建成了“1+3+19+X”的“家站点”体系——不仅有1个议政园、3个代表工作站,更在19个村居全覆盖联系点的基础上,打造了“老张工作室”“亚秋工作室”等特色站点。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张松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沈亚秋入驻后,仅2024年就接待群众来访200余人次,解决老旧小区加装充电桩、巷道减速带安装等民生问题47件。

这件事让我明白:当好人大主任,首先要当好“政治领航员”。一是要“紧跟核心”不打折,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必修课,每年组织代表开展专题学习不少于8次,确保党的二十大关于“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的要求在基层落地;二是要“贯彻党委”不含糊,街道人大工委的每项工作都主动向党工委汇报,比如2023年推进“红润商圈・心新向荣”党建议题时,我们提前与党工委沟通方案,最终通过“十邻铺”网格治理、红色积分机制,解决了商圈停车难、纠纷多等4个老大难问题,让人大工作始终与党工委同频共振。

二、厚植“为民真心”,解决诉求不推诿——当好群众利益的“守护者”

刚接手人大工作时,有位选民跟我说:“顾主任,我们反映问题不是要‘找事’,是希望有人真能把我们的‘小事’当回事。”这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里。基层人大主任的核心职责,就是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变成人大的“履职清单”。

2025年年初,碧霞社区的居民代表找到我,说小区1937户居民里,还有1153户没装燃气管道,老人做饭只能扛煤气罐。我立刻组织代表实地调研,发现问题出在“老旧小区施工难、部分居民意见不统一”。我们没有简单把问题推给街道办事处,而是牵头召开“三方协商会”:一边协调住建局、燃气公司制定分片施工计划,一边让代表挨家挨户做工作,最终99%的居民同意安装,今年10月就能进场施工。类似的还有北场村互助养老睦邻点建设,我们先后5次对接县民政局调整方案,最终建成420平方米的服务中心,为1100名老人提供日托、康复服务,有位老人拉着我说:“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吃饭、健身,比孩子想得还周到!”

这四年,我总结出“解民忧”的三个关键:一是“察民情”要深,把19个选民代表联系点当作“民情驿站”,要求每位代表每月至少接待群众2次,2024年通过线上线下平台收集意见建议132条,当场解决122条;二是“督实事”要严,对每年票选的十大民生实事,实行“一季一督查、半年一报告”,比如2024年“15分钟医保服务圈”项目,我们组织代表暗访3次,推动新增2个社区医保服务点,让老百姓参保、备案“家门口就能办”;三是“办建议”要实,对代表提出的建议,实行“交办—督办—回访”闭环,今年年初街道选民代表议政会36件建议已全部办结,满意率达100%。

三、激发“创新匠心”,破解难题不松劲——当好人大工作的“实干者”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若按部就班,人大工作就会“守成有余、创新不足”。我始终觉得,人大主任要敢想敢试,用创新办法破解治理难题。

今年推进国有和集体资产监督时,我们发现街道国有资产“底数不清、管理松散”,有的房屋闲置多年,有的资产入账不规范。面对这个“硬骨头”,我们没有“绕道走”,而是创新推出“三项机制”:一是制定《国有和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制度》,明确办事处每半年向议政会报告资产情况;二是组织代表开展“地毯式”清查,摸清8496平方米房屋、3665件设备的“家底”;三是推动“盘活增效”,比如六总村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合土地6000亩,新增集体收入150万元,让“沉睡资产”变成了“增收活水”。

在代表履职管理上,我们也打破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困境。一方面推行“三个一”制度:一套履职规则明确“做什么”,季度问询量定“行不行”,电子档案体现“好不好”,50名选民代表的履职情况一目了然;另一方面开展“代表进站入点”主题活动,去年9—10月,代表们围绕“清理僵尸车”“垃圾分类”等小事,在社区议事28场,解决问题35个。有位代表说:“以前觉得履职就是开会,现在走街串巷解决问题,才真正有了‘代表味’。”

四、履职四年的三点深刻感悟

回顾这四年,有苦有累,但更多的是“被需要”的温暖和“有成效”的欣慰。总结下来,当好基层人大主任,还要牢记三点:

第一,“站位要高,但脚步要实”。人大工作要围绕中心,但不能“悬在空中”。比如助推乡村振兴,我们不搞“高大上”的项目,而是组织代表帮丁杨村打造“永宏惠”大米品牌,帮八总村建扶海书院发展文旅,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受益。

第二,“权力要用,但私心要无”。人大有监督职能,但监督不是“挑刺”,而是“助力”。在开展河道管理条例执法检查时,我们不是简单通报问题,而是组织代表和河长一起巡河,2023年全年清理涉河违建182处,建成生态河道27条,既推动了工作,又赢得了理解。

第三,“经验要学,但创新要敢”。基层情况千差万别,不能照搬别人的模式。比如数字人大建设,我们不仅培训代表用江苏人大APP,还创新开展“履职亮晒”活动,用平台数据评选“最美代表”,让代表履职更有动力。

基层人大工作就像“绣花”,要一针一线用情,一点一滴用力。未来,我会继续带着对群众的感情、对工作的热情,在这个岗位上笃定前行,让人大工作真正成为街道发展的“助推器”、群众利益的“守护者”!

Copyright 2008 Nantong Municipal People's Congress Standing Committee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1026839号-1
您是第 796869位访客
南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技术支持:南通市政府信息网络管理中心